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93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18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检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答案】C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不二法门:

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使用正确。

B蔚然成风:

形容事物的发展流行逐渐形成风气。

C栩栩如生:

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适用对象错误。

D萍水相逢:

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据此,答案为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电影《战狼二》的上映再次激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其票房已经超过五十亿左右。

C.阅读经典作品,会进一步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D.面对叙利亚难民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答案】A

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正确。

B“超过”与“左右”相矛盾,可去掉“左右”。

C搭配不当,“感受”不能“拓宽”。

D缺少主语,去掉“使”。

据此,答案为A。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②人生之旅是曲折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已。

⑤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程似锦;

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A.④②⑤①③B.②⑤④①③C.②③⑤④①D.④③⑤②①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

通读语段,本语段只要论述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根据论述文的思路,②首先提出话题“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④中的“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是对⑤中“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进一步说明,排除A.D;

③中的“他们”指①中的“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所以①排在③的前面,排除C。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名著阅读。

(1)明代出版家袁无涯点评《水浒传》时说:

“柴进千金,都是侠气;

燕青两弩,都是义气;

石秀一跳,都是正气。

卢员外有此弟兄护持,其谁得而死之!

卢员外是________(人名),其绰号是“__________”。

请分别概述柴进、燕青、石秀护持卢员外的情节。

(2)阅读《简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

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

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

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

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

她的美貌,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

至于约翰,没有人同他顶撞,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

捻断鸽子的头颈,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采摘温室中的葡萄,掐断暖房上等花木的嫩芽。

有时还叫他母亲“老姑娘”,又因为她皮肤黝黑像他自己而破口大骂。

他蛮横地与母亲作对,经常撕毁她的丝绸服装,而他却依然是“她的宝贝蛋”。

而我不敢有丝毫闪失,干什么都全力以赴,人家还是骂我淘气鬼,讨厌坯,骂我阴丝丝,贼溜溜,从早上骂到下午,从下午骂到晚上。

①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段文字运用什么描写手法?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

(1)卢俊义

(2).玉麒麟柴进、戴宗奉宋江命令,送一千两黄金给蔡福,以留得卢俊义性命在世。

卢俊义被脊杖二十,刺配三千里外沙门岛。

李固收买董超、薛霸杀害卢俊义,燕青一路跟随,在林子里射死董超、薛霸,救了卢俊义。

石秀在北京城听说卢俊义要被斩首,独自一人从酒楼跳下去劫了法场救了卢俊义,可寡不敌众,两人都被捉了。

(2)①性格特点:

追求平等,善于思考,敢于反抗。

②手法及好处:

心理描写。

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抒发了主人公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根据识记的内容和题目要求作答。

(2)考查对名著的阅读。

在阅读名著,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本段文字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主人公简爱的善于思考、追求平等、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强烈地抒发了主人公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点睛:

心理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7.综合性学习。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推出了语言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意在倡导全民阅读,栏目组邀请嘉宾分享人生故事,用真挚的情感读出文字的魅力。

【朗读亭】“朗读亭”是该节目的一个特别设计,每位普通读者在亭中录制的内容,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播出,分享给全国观众。

如果“朗读亭”登录盐城,请为活动的推广拟写一则宣传语。

(要求:

紧扣主题,不超过20个字。

【朗读会】同学们看过《朗读者》后,很多人跃跃欲试,也想“秀”一下自己的朗读。

现在请你代表你的同学,向学校的张校长建议举办一次“朗读会”,你会怎么说?

【答案】【朗读亭】示例:

①让朗读回归生活。

②朗读亭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朗读会】合乎题意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情景。

9.“此夜曲中闻折柳”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都写到了音乐,试比较两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点。

【答案】8.示例:

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长笛声,这深沉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满了整个洛阳城。

9.相同点:

都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之处:

“羌管悠悠霜满地”还借满地寒霜、悠悠羌管之声表达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解析】

8.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

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

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

二年,伯珍移居之。

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

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

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

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

征召(为官)。

③龙丘苌:

人名。

④窭:

贫穷。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

③村邻皆奔走(__________)④甚有条理(____________)

11.选出与“益慕圣贤之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孔子云:

“何陋之有?

”B.班固谓之九岩山

C.虽有千里之能D.无丝竹之乱耳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13.宋濂和徐伯珍的读书经历有哪些相同点?

徐伯珍能够获得“儒者宗之”,除了因为他“诵书不辍”,还有哪些原因?

【答案】10.

(1).①特别爱好

(2).②因此(3).③跑(4).④很,非常11.C

12.①已经成年了,更加仰慕圣人贤人的学说。

②徐伯珍把床叠加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13.相同点:

家贫,经历艰辛;

勤奋刻苦。

原因:

不为名利所惑,坚持自己选择;

对经史子集研究很深。

【解析】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

宋濂年代:

明代

选自《南史》作者:

李延寿年代:

10.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嗜”是“特别爱好”;

“走”是古今异义词,“跑”的意思。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益慕圣贤之道”中的“之”是“助词,的”。

A项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高山”。

C项中的“之”是“助词,的”。

D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选C。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既、加冠、益”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累、辍”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试题分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分析宋濂和徐伯珍的读书经历相同点,要在对两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的读书求学的经历进行概括,并比对分析。

(2)本题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概括作答。

可对“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和“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这两个句子进行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

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乙】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

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

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

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

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

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

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

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

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

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

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开在心头的花

赵晓波

⑴李阳在顺河街开了一家花店,生意不是很好,隔三岔五李阳都会忍痛往街角的垃圾桶扔一些快凋谢枯萎的花朵。

⑵情人节过后,李阳的玫瑰花还没有卖完,蔫塌塌的,李阳只好拿去处理。

在垃圾桶旁边有一位穿着环卫服正在清洁的男人,四十多岁,满脸的沧桑。

他看见李阳手中的玫瑰花,迟迟地说:

“妹子,这些花你都不要了吗?

”李阳点头,他说:

“你能把它们都给我吗?

反正这些花都是要扔的。

”李阳就顺手给了他。

⑶男人很高兴,抱着花就地坐下来,小心地把花朵外层枯萎的花瓣去掉,把整理好的花用一张旧报纸包了起来放在三轮车上,然后欢快地哼着歌骑车走了。

⑷第三天下午,男人出现在李阳的店里,他不好意思地问李阳,还有要丢的花么?

李阳好奇地问他,这些快枯萎的花有什么用呢?

男人憨憨地笑,不回答。

看他有些尴尬的表情,李阳也不好再问,心想一定是给他老婆送吧,这人还挺浪漫。

⑸后来隔三岔五,男人就来拿花,走时还顺便帮李阳把店里的垃圾收走。

花店的生意不是很好,时间久了,李阳就有些不甘。

这些花虽说要扔掉,可毕竟都是钱啊,而别人却像捡了宝似的。

她心里不平衡,态度也就不那么好了。

男人好像看出了什么,沉默了半天才下了很大决心表示多少还是给点钱。

李阳当然高兴,生怕他反悔,赶紧就说店里剩下的花都便宜给他,100元包月吧。

男人想了想咬牙答应了。

⑹这样的交易一直持续了半年。

后来,男人就不来了。

李阳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吧。

李阳只好又自己跑去街角的垃圾桶扔那些花。

⑺一天,李阳的店里来了位妇女,她开口就问:

“妹子,是你一直给我男人花吗?

”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

李阳迟疑地点点头,不知如何是好。

谁知女人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递到李阳手上,说“以后,你的花我来拿。

”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忙把那些卖剩的花给她。

女人拿了花,临出门回头对李阳说:

“谢谢你,妹子,我男人说你是个好人。

⑻李阳跟出去,看见女人正站在垃圾桶旁边像她男人一样整理那些花朵。

女人看见李阳说:

“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花有什么用吧,那跟我来吧。

⑼李阳随女人去了一家敬老院,她看见女人把那些花一朵一朵插在每个房间的花瓶里,那些老人看见花都围过来开心地笑了。

女人告诉李阳,她男人是个志愿者,经常来照顾老人们。

他知道老人们喜欢花,可男人的收入不高,买不起花。

后来有了李阳那些卖剩下的花,剥去快枯萎的花瓣,养在花瓶里,还可以摆放两三天,这样老人们有花看,可开心了!

⑽李阳问男人怎么不来,女人告诉李阳,男人在扫街的时候出了车祸了,躺在病床上心里一直记得要她来找李阳,继续买花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

⑾李阳听了,眼眶湿湿的。

她悄悄把钱塞进女人的衣兜,拉着女人粗糙的手说:

“大姐,以后我和你一起来送花,好吗?

14.根据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李阳忍痛扔花,男子讨花,欢快整理→李阳心有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阳猜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阳心生感动,陪同送花。

15.第⑺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

16.试分析标题“开在心头的花”的含义。

1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第⑾段)有哪些妙处。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的男人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4.

(1).男子付钱,包钱买花

(2).女人代夫付钱,揭秘送花

15.心理描写。

作用:

刻画出李阳此时内心的迟疑和心虚,设置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

16.既指李阳扔掉的花(送给敬老院老人的花),也指男人和女人美好的心灵像花一样美好,暗示文章的中心。

17.李阳的变化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升华了中心,深化了文章主题:

赞扬了以男子为代表的志愿者们富有爱心、关爱老人的高贵品质。

18.

(1)家境贫穷,身份卑微:

为100元钱沉默了半天才下了很大决心,女人给花钱时是一张皱皱巴巴的零钱,职业是环卫工人;

(2)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虽然家庭贫穷,但坚持到敬老院照顾老人,为老人义务送去鲜花。

14.试题分析:

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解题时,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或层次,然后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

再依据题目的要求和示例的概括方法填写作答即可。

15.试题分析:

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

其作用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内容更充实。

据此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16.试题分析:

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17.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

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

本题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18.试题分析: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

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

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

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

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

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

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9.聚焦我们的身边,其间的一些人、事、物、景常给我们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们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荡起阵阵涟漪。

请以“那一份惊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那一份惊喜

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意外的惊喜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心情激动,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之余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感,我也有一件令我意外的惊喜的事.

“呤呤呤.”

这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宣告这漫长的月考终于结束了.同学们都急忙想与身边的同学对答案,可令我失望的是我的答案与他们的答案就是不一样,就是那么地与众不同!

孤独的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如我的心情一样阴暗,想起考试的种种失利,心情十分烦闷.到了家,母亲看出了我的心事也就没有再多问,可谁有能知道我内心我苦呢?

或许只有天地吧!

转眼间,到了揭晓我成绩的时候,名知自己考不好的我,这一次却出奇地晚来到学校.到了教室,同学一张张微笑的面庞,和亲切的问候却并没有能将我的心结打开.终于,只见曹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脸上一脸严肃庄重的表情,让人看了便知我们考试没有考好,曹老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

”这一次我们月考没有考好!

””应该说的就是我吧!

”我心想.一门又一门的试卷发了下来,看着试卷上一个个红勾,我那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可没想的是还有更大的surprise在后面等着我.

到了中午,曹老师来到教室,顺手从她的包里拿出一份排名表.这时,我正在悠闲地整理书包,曹老师说:

”这一次的第一名是579分,第二名是李红578分.”这时,我感觉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放学后我高兴的回家,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惊喜.

曾听过基督教的这样一句禅言:

每当有惊喜发生时,都是善良的安琪儿在为你祈祷.那一次我真的很幸运,我要让这意外的惊喜一直伴随着我,并且成为永恒.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份惊喜”。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惊喜”。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惊喜”指的是“又惊又喜”,其中“惊”是指出乎意料的,“喜”是指愉悦欢畅的,因此文章所选取的素材应是既在意料之外的“惊”,又在情理之中的“喜”。

从命题者意图看,记叙一件令自己(或他人)惊喜的事件,表达对“惊喜”这一情绪的看法,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要求的。

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大适合写议论文。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

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

其次要立意深刻。

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