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14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赛一等奖经验Word下载.docx

评价、优化、预测。

几乎所有模型都是围绕这三种功能来做的。

比如,今年美赛A题树叶分类属于评价模型,B题漂流露营安排则属于优化模型。

对于不同功能的模型有不同的方法,例如评价模型方法有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值法等;

优化模型方法有启发式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仿真方法(蒙特卡洛、元胞自动机等);

预测模型方法有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马尔科夫链等。

在数学中国网站上有许多关于这些方法的相关介绍与文献。

关于模型软件与书籍,这方面的文章很多,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关于软件这三款已经足够:

Matlab、SPSS、Lingo,学好一个即可(我只会用SPSS,另外两个队友会)。

书籍方面,推荐三本,一本入门,一本进级,一本参考,这三本足够:

《数学模型》姜启源谢金星叶俊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MarkM.Meerschaert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司守奎国防工业出版社

入门的《数学模型》看一遍即可,对数学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国赛前看完这本再练习几篇文章就差不多了。

另外,关于入门,韩中庚的《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也是不错的,两本书选一本阅读即可。

如果参加美赛的话,进级的《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要仔细研究,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可以算是所有数模书籍中最好的了,没有之一,建议大家去买一本。

这本书中开篇指出的最优化模型五步方法非常不错,后面的方法介绍的动态模型与概率模型也非常到位。

参考书目《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详细的介绍了多种建模方法,适合用来理解模型思想,参考自学。

分工:

数模团队三个人,一般是分别负责建模、编程、写作。

当然编程的可以建模,建模的也可以写作。

这个要视具体情况来定,但这三样必须要有人擅长,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最大发挥出潜能。

这三个人中负责建模的人是核心,因为建模的人决定了整篇论文的思路与结构,尤其是模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了论文的结果与质量。

这次美赛,我们选的是A题,我负责建模与部分的写作。

模型的选择与论文的结构是按照我的思路来做的,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对于建模的人,首先要去大量的阅读文献,要见识尽可能多的模型,这样拿到一道题就能迅速反应到是哪一方面的模型,确定题目的整体思路。

其次是接口的制作,这是体现建模人水平的地方。

所谓接口的制作就是把死的方法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的过程,即用怎样的表达完成程序设计来实现模型。

比如说遗传算法的方法步骤大家都知道,但是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编码、交换、变异等等怎么去做就是接口的制作。

往往对于一道题目大家都能想到某种方法,可就是做不出来,这其实是因为接口不对导致的。

做接口的技巧只能从不断地实践中习得,所以说建模的人任重道远。

另外,在平时训练时,团队讨论可以激烈一些,甚至可以吵架,但比赛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必激烈争论,大家各让3分,用最平和的方法讨论问题,往往能取得效果并且不耽误时间。

经常有队伍在比赛期间发生不愉快,导致最后的失败,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毕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种经历是很难得的。

所以一定要协调好队员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发挥,顺利进行比赛。

美赛特点:

一般人都认为美赛比国赛要难,这种难在思维上,美赛题目往往很新颖,一时间想不出用什么模型来解。

这些题目发散性很强,需要查找大量文献来确定题目的真正意图,美赛更为注重思想对结果的要求却不是很严格,如果你能做出一个很优秀的模型,也许结果并不理想也可能获得高奖。

另外,美赛还难在它的实现,很多东西想到了,但实现起来非常困难,这需要较高的编程水平。

除了以上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美赛和国赛最大的区别有三点:

第一点区别当然是美赛要用英文写作,而且要阅读很多英文文献。

对于文献阅读,可以安装有道词典,开启截屏取词功能,这样基本上阅读英文文献就没什么障碍了。

对于写作,有的组是写好中文再翻译,有的是直接写英文,这两种方式都可行。

对于翻译一定至少要留出8小时来,摘要可能就要修改1小时。

如果想快点翻,可以直接使用有道词典,翻出来后再修改,虽然可能不地道,但至少比较准确,这样可大量节省翻译时间。

另外word要打开纠错功能,绿线代表拼写错误,红线代表语法错误,完成论文后整体浏览时要多注意这两种线,很可能会发现疏漏之处。

我一直认为翻译不是美赛的重点,只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不必在翻译上浪费太多时间。

第二点区别是美赛大量的用到了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粒子群等等。

如果说你在国赛时还认为这些算法遥不可及,那么到了美赛你就必须掌握它了。

其实我认为对于搞编程实现的队员只要弄懂一种启发式算法就好,因为启发式算法是用来解决优化问题(多数为NP问题)的,不同算法间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只要把一种学精了,这一类的问题就都能解了。

个人认为粒子群算法还是不错滴,遗传与模拟退火有些老套了,不过选择什么还是由你个人的接受程度决定,甚至你也可以自创算法。

第三点区别是美赛论文的排版不少人会使用Latex,一款用代码编辑的排版软件,它多用在对书籍和论文的排版上,效果美观但是操作很复杂,尤其是插入图片与表格,不是一般的麻烦。

而且,学习这种软件必须是一次性全部学完不能间断(据说完整的学习时间大概是几十个小时),只学某部分是没有用的。

如果时间不够,不建议去使用。

其实除了目录功能,生成的PDF文本使用Word排版几乎能实现与Latex一样的效果,所以我个人建议用Word。

前期准备:

关于参赛经验,小组成员最好都曾经参加过数学建模比赛,无论是国赛或是电工杯或是挑战赛等等。

个人认为美赛的难度比较大,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往往很难做出理想结果,这样会打击到参加数模的积极性。

所以不建议第一次搞数模竞赛就参加美赛。

赛前要准备吃的东西,酌情而定。

要准备一些红糖,以防身体不适。

要注意尽量不要上火,可以准备些水果。

另外,我建议准备3瓶红牛,第二三四天各喝一瓶,确实能有保持精力的功效。

正常的饭还是要吃,可以叫外卖或者托人去买饭。

总之这几天一定要吃好。

关于书籍,没什么好说的,尽可能的借吧,虽然借了不一定有啥用,但是放在那里总归是心里踏实。

建议编程、模型、算法方面的书都借一些,另外最好也去借些数学工具书,方便翻译。

另外还有就是要准备好查找文献的期刊网入口,无论是中文的知网、维普,还是英文的SCI、Springer等都要提前找到,一般学校的图书馆都会有,没有的话问其他学校同学借图书馆账号,或是找代理,总之最后不要影响到比赛查找文献就行。

时间:

美赛的时间是四天四夜,日期上是经过5天,比国赛多一天一夜。

因为需要翻译,所以美赛的时间同样很紧张,这就要求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比赛。

一般来说,国赛期间的睡眠时间不超过10小时,那么美赛期间的睡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小时(我是国赛6小时、美赛10小时)。

这样能保证高质量完成论文,并且身体能承受这样的负荷。

现在来讨论一下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出题目,几名队员可以分工合作在一小时内翻译出题目的含义,搜索一些关键词,看看题目的资料与数据是否能找到,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一般来说,MCM会出一道离散模型题目、一道连续模型题目;

而ICM题目是交叉学科的,涉及其他专业知识。

总之第一天的上午必须将题目定下来。

接着第一天下午的工作就是找资料,数据库、资料搜索方面的知识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数学中国上都能找到。

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大量积累资料,资料包括文献与数据。

先不着急阅读,把能下载的资料都下载下来,下载不下来的保留网页。

知道再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就可以停止搜索了,当然在做题过程中还需要针对某些细节再次查找资料,这里所说的停止搜索是指停止大范围集中式搜索。

大概在第一天的晚上开始阅读资料,这要进行到第二天上午,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可以接受的模型,想办法加以创新改进。

第一天晚上建议睡5小时左右,这样能保证之后的工作。

第二天一天是阅读资料理清思路并建立模型框架的过程。

第二天晚上之前论文的总体思路要确定下来,就是针对题目中的某个问题选择什么方法,主体模型是什么,创新点在哪都要清楚,而细节问题暂时先不考虑,总之论文思路与模型的总框架要在第二天晚上之前全部搞清楚。

如果没有理清论文思路建议不要睡觉,知道理清楚为止,第二天晚上建议睡眠4小时左右。

第三天,必须开始写作与实现模型。

其实第二天就可以写一些关于问题介绍、前人研究历程等的内容。

到了第三天就必须动笔了,可以先简略写中文,之后再详细翻译成英文,也可以直接写成英文。

根据模型所编的程序一定要这一天内跑出结果来,可以根据所得结果来改进模型,争取得到较优的结果。

当然数据的处理也一定要在这一天完成。

第三天是对模型的修正与完善,主要是对细节的把握以及模型结果的处理。

建议得到比较合适的结果时再休息,第三天晚上建议睡眠3小时左右。

第四天,写作与翻译。

根据前面的思路与得到的结果进行写作与翻译工作。

写作要力求表达清晰准确。

另外还有一个工作是为模型配图与表,图片能够生动的表达模型含义,表格可能是模型结果得到的数据,图与表要按照要求写标题与注释,要大小合适、美观。

第四天晚上要完成主体部分的写作,这时开始写摘要,先由一个同学写成中文,然后三个人讨论修改,可以请指导老师提供意见,中文定稿后再翻译,译好后再修改给指导老师检查,最终定稿,这一大概需要5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另两位同学完成诸如参考文献、优缺点之类内容的写作,在第五天的凌晨完成全文。

第四天晚上建议熬夜,如果需要休息建议睡眠3小时以内。

第五天清晨,检查通读全文至少3次至无语言错误。

编辑目录、页眉等格式内容,待一切就绪后,转换pdf文档,看有无差错,有差错再调整,无差错就可以将最终论文发到举办方邮箱了。

确认邮寄成功后,按照要求打印论文,黑白彩色均可。

之后,收拾规整物品,休息,建议睡眠10小时以上。

最后,按要求寄送邮件,等待成绩。

大概四月前会出成绩初稿,五月前出正式成绩与证书。

文献与图表:

我一直认为“文献为王”。

阅读文献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论文的质量。

因为看过的文献越多,知道的方法越多,可选择的范围越广,建立的模型越符合实际。

关于文献搜索,三个人要分工,即根据题目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分头寻找。

一般先找中文资料,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上进行搜索。

我的建议是把一个数据库上关于这方面资料10年的所有相关论文都下载下来,然后用浏览的方式看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选择其中适合的方法加以改进创新,完成模型的建立。

其实很多中文文献都是借鉴英文文献而来的,读中文资料相当于读英文资料的概要。

阅读完中文文献后可以开始搜索英文文献,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可能搜索结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将关键词换为其近义词进行再次搜索,多次尝试后可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另外就是按照参考文献历程搜索,每篇文献后面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可以通过寻找这些文献来理解研究历程,很可能就有新的发现。

查找到文献后,要注意整理与归类,方便寻找与最后的记录。

我在国赛时找到的文献资料加起来有82M,美赛时168M,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赛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关于图表,这是为论文增色的部分。

看之前的美赛特等奖论文,普遍图表都做得很漂亮,或者说很专业。

好的图表能够清楚的反映模型的思路与结果,令人一目了然。

图的制作当然要用一些软件,PS做一些图形处理、Visio画流程图、几何画板解决简单几何图形制作、Matlab制作三维效果图等等,方法多种,资料也很多。

表的制作模仿之前特等论文即可,边框怎么设置,字体大小等等,很容易掌握。

另外,图表的排版也需要注意,如何编排图表的位置才能既美观又能清楚,这需要不断观察与实践。

总之,关于图表,尽量模仿特等奖范文去做,会为你的论文增色不少。

最后的话:

有一句话叫做“一次数模,终身受益”,确实是这样的。

抛开获得的荣誉不说,通过数模所学到的东西也让人受益匪浅。

最重要的是,它使你明白原来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一个曾经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段经历将激励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退缩、不畏惧。

乔布斯说:

“过程是最好的奖励。

”数模就是这样的,尽管十分辛苦,但是坚持下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奖励。

最后祝所有在数模路上奋斗的朋友都取得好成绩!

彭子未

2012年2月17日初稿

2012年4月3日再稿

声明:

本人支持正版,但拒绝暴利。

本文所列图书在以下网址基本都可以找到电子版。

电驴

3G雅思网

太傻论坛http:

//www.taisha.org/

无忧雅思论坛

大家网

我的英语程度概况:

四级558六级519

一战雅思:

二战雅思:

最近终于有时间了,把自己准备雅思过程中个人感觉还有点用的东西总结下,给需要的同学们一些参考。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从来都很鄙视论坛上一些所谓的牛人自称什么“20天雅思8分”之类的误导别人,增加我等平凡之辈的心理压力。

考试有技巧,但是学英语却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持之以恒。

试问一天没学过英语去考雅思,你能考几分?

请负责任的说,在你这“20天”之前,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我的一个好朋友,复习了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后,首战TOEFL104分。

但在这之前他积累了多少呢?

大量的记忆和背诵,不断的练习口语和写作。

我们要相信因果报应,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本贴只适合能够静下心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能够踏实学习的人参考,期望“灵丹妙药”者,别耽误时间,绕道。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请记住两个字:

坚持。

我对一个准备雅思的曾经的朋友说过“再试试”。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出现百步半九十的情况,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胜利了。

只要我们还有信念,坚持住,相信下一秒钟就会有曙光,我们终会见到曙光的。

第三,针对RLWS四部分按照以下结构介绍:

1.复习资料;

2.复习中我采用的一些方法;

3.考试感受实录。

一、Speaking口语:

Part2跑题了,还有机会上6吗?

口语和写作是我的弱项,花费时间最多。

虽然第二次分数还是不高,但我希望大家能少走一些我曾走过的弯路。

1.复习资料

博客:

ChrisGreenhttp:

//ielts-

慎小嶷

王冬

书籍:

《剑桥国际英语语音教程(英音版第三版)》作者:

(英)贝克编著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生活英语情景口语100主题》作者:

(美)罗克特,王恩波著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雅思考官口语实战指导》作者:

(英)克拉克(Clark,M.)编著,赵志杰,黄厚忠译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大漠学习笔记——精简版)

《十天突破雅思口语》作者:

慎小嶷编著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我的方法

在口语考试中,我们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怎么说&

说什么。

(1)怎么说?

很简单——根据考试评分标准来说。

四项评分标准分别是流利度、语法、发音和词汇量。

第一,发音。

在我看来,发音是最好突破的。

①一口标准的发音,不仅会给自己说英语带来乐趣、增加自己的自信,让你越来越喜欢说英语;

还会在张口的一刹那震慑住考官,直接加印象分。

况且,出国之后更多的交流要求语音要尽量准确。

②但是发音又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很多人不觉得自己的发音糟糕,那是因为身边尽是发音糟糕的人。

有很多人分不清清辅音和浊辅音,th和s,w和v,fox和forks,ship和sheep到底舌头和嘴唇是在什么位置。

考官如果听到有人把beach说成bitch,肯定心里极度不爽。

有句广告语“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如果考官都不愿再听你说话了,那还有戏吗?

换位思考,老外A虽然说的内容、词汇没有B好,但是发音清晰;

B在“质”上胜过一筹,但是没有好的发音包装,让你听起来很费力,你更乐意听谁说话?

大多数考生的口语水平都差不多,如果你在一个大多数人的弱项上有所突破,一定是个亮点。

③《语音教程》非常出色,让我把发音进行了很大的修正。

英音的语调个人觉得模仿费力,所以还需要更多时日才能突破。

练习语音我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练了才知道以前自己的发音是多么糟糕。

我大概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对着镜子像婴儿学话一般从音标练起。

过程煎熬,结果欣慰。

我认为考雅思还是英音更占优势,在初学阶段英音发音动用的肌肉基本和汉语相同,但是再深入学习的话会发现英音更加细腻,对于舌位和口型的要求较高。

《教程》采用的是BBC音,比ReceivedPronunciation那种伦敦音要易学。

美音对口腔肌肉要求较高,但是模仿起来还要容易些。

第二,流利度,换句话说就是连贯性。

①不用中文组织语言,直接用英文表达是突破连贯性的好方法。

在模拟时我的英国老师对我说,虽然我的词汇量一般,但是她能感觉到我是在用英文直接表达,不经过翻译中文的过程。

她说这很重要,因为这是在锻炼一种思考的方式和逻辑习惯。

我认为词汇量通过不断的积累可以增进,何必为了多说几个难词而让自己的表达失去张力?

平时练习的时候有意把新吸入的单词替换进去,再不断的打磨,口语词汇方面慢慢就加强了。

②英文表达深度可暂时比中文深度低一个等级。

比如想说“南辕北辙”,何不表达为“确立了目标,但没有向着目标而是相反的方向去寻找。

我相信由于地球是圆的最后可能还是会到达目的地,可我认为如果开始时就向目标行进会省很多力气”。

这样不仅解释了这个词,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what’syouropinion?

”永远是考官最想知道的。

第三,语法。

消灭简单的病句,包括时态、人称he,she不分等。

用mp3录音之后自己听听有什么毛病,或者跟老师同学交流让大家帮着挑错。

第四,词汇量要多积累。

在第一次考雅的时候,我词汇积累太少,太多的词都不会说,只用一些初中词汇去应付,效果当然打折扣。

慎小嶷的《十天口语》能够部分的解决词汇量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掌握了这本书的内容,口语中词的难度已经不是问题了。

作者认为读着掌握《十天》的内容50%就可以了。

但是我认为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最好把本书所有内容都内化,这样的结果不是在考试时和其他考生说出相同的内容,而是因为书中内容已经变成自己的东西了就能够自由的排列组合,达到“说相同的事物比其他考生更胜一筹”的优势。

个人认为这本书尚存缺陷。

作者对口语答案part1的解析“多论点、少论据”。

细节,在口语考试中绝不可少。

我想这也或许是作者的良苦用意,给读者以开放的空间,让我们能够自己动脑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这样才显得真实自然。

除了词的深度,还需要解决词的广度。

(2)说什么?

到底要说什么精彩的内容,以什么样的结构表达?

第一,把握思路结构。

①我认为《雅思考官》这本书是所有烤鸭们的必读书,从书中了解考官到底认为什么样的答案是“高分答案”,学习自己如何组织“高分答案”。

用了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说长难句那是手拿把掐的小菜,part1的一个问题你就可以展开至少一分钟。

在我们练习的时候用《大漠版》方便快捷。

举例来讲。

Part1中有道题是“whatsportsfacilitiesdoyouhaveinyourschool?

”,在剑7T4S2中有这样一句‘there’sanindoorarenaforgymnastics,astadiumfortrackandfieldandaswimmingpoolforracesandsynchronizedswimminganddiving.’可以借用。

但是如上说法绝非一个好的雅思口语考试答案。

请看如下答案:

Ofcourse,itgoeswithoutsayingthatthere’squiteamixedvarietyofsportsfacilitiesinmyuniversity.ThoughIthinkthemostattractivetomewouldexactlybetheswimmingpool,whichisforracesandsynchronizedswimminganddiving.AndanexplanationforthiscouldbethatI’maswimmingloverandswimmingwillworkoutallmymusclesaswellasbuildmeamuscleman.BesidesIhaven’tgotagirlfriendyet,andIguesstheswimmingpoolwouldgivemeachance.Anotherfacilityworthofmentioningcouldbeanindoorarenaforgymnastics.Ioftenfindsomeguysdolow-impactaerobics,pilates,orthingslikethat.Inaddition,wehaveyogaclassesthere.Likewise,asmightbeexpected,we’vegotastadiumfortrackandfield.Althoughmybestbetistheswimmingpool,Idosomejoggingtheresometimes.

我觉得如果这样的答案我们能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应该可以拿7分了。

这就是为什么“结构”是如此重要。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part1就开始用这样的结构,part3怎么办?

请注意,《雅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