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42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4Word文件下载.docx

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

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

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

而应该“以丧礼处之”。

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

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

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6.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

“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7.《尚书》认为: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

上述材料主要强调(  )

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 

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

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

8.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

.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礼乐典制

10.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

“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

11.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12.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

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14.如何更好地治国安邦,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

中外思想家有的提倡“仁政”学说,有的提出“正君心”,有的主张“三权分立”。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孟子②朱熹③陆九渊④孟德斯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D.②③④

15.《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  )

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

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

16.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三教合一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三角贸易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三民主义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三大战役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17.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18.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不精《老》《庄》,不能忘世;

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德清禅师主张(  )

A.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B.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

C.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 

D.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19.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  )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20.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

《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1.阅读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上表呈现的变化不能说明(  )

A.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C.国家越来越重视官办书院 

D.国家逐渐放宽民间办学的限制

22.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召乱。

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避忌。

他甚至还批评宋宁宗“独断”。

朱熹的行为主要体现了(  )

A.格物才能穷其理 

B.存天理,灭人欲

C.正君心以正朝廷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23.黄斡(1152—1221)曾说:

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

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

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  )

A.《四书集注》 

B.《阳明先生文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船山遗书》

24.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

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

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  )

A.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D.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25.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强盗也有良知,他们不愿意人们叫他强盗,说明他还知道强盗这个词是不好的;

又说: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据此可以判断,王阳明强调的核心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突出良知 

D.近朱者赤

26.“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

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27.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

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28.李贽说: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29.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应该是(  )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30.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站在顾炎武的角度来看,下列不属于“亡天下”的是(  )

A.秦国

统一六国 

B.满清入关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二、材料阅读(每题20分共40分)

31.(20分)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他们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东学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它在宋代形成,经元明时期的过渡,到清代达到鼎盛。

宋代叶适认为:

“‘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后世儒者行

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

黄宗羲认为“自仁义与事功分途,于是言仁义者陆沉泥腐,天下无可通之志,矜事功者纵横捭阖,齚舌忠孝之言。

两者交讥,岂知古今无事功之仁义,亦无不本仁义之事功。

——摘自《浙江通史》

材料二在浙江创办最早的私人资本近代企业,一般认为系1887年创设于宁波的通久源轧花厂……自此至世纪末,全省的私人资本近代企业估计约40家左右。

……前述约40家企业中,大多数开办于1895—1897年间,集中于杭、嘉、甬、绍附近……缫丝厂不充分调查研究原料和销售,轮船公司不充分调查研究客源和货源……大多数的企业经理就是老板股东,他们几乎没有近代的企业经营知识和管理经验,全凭陈规旧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摘自《浙江通史·

清代卷》

材料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启了浙商“走出去”的道路,浙江经济打开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通道,浙商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配置资源……吉利汽车、正泰集团、青山控股集团、阿里巴巴……越来越多的浙商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乘风破浪,扬帆远行,使得浙江省众多优势成熟产业、产能在更大范围进行配置。

这不仅推动所在国(地区)发展,也打开了自身跨国经营新空间,提升了浙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摘自浙商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及产生的根源。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浙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6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浙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发点的优势。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浙商融入国际经济合作的因素。

(10分)

32.(20)有学者认为: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

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一)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

——杨师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

(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

……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列举两部明朝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

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原因。

(6分)你怎样认识他以死抗争的行为。

(2分)

(3)概括材料三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看法。

(4分)并指出两者观点的主要分歧。

(2分)

参考答案及解

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秦兵马俑中的陶俑和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都刻有工匠的名字,说明国家管理的统一严整,体现了法家思想治国的特点,故A项正确;

材料中说明陶器制作,并没有说明工艺达到巅峰,故B项错误;

材料重在强调国家的管理,并非强调工匠的制作工艺,故C项错误;

青铜制造业促进了兵器的改进,并不是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业,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清代“三教”并未高度融合,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农民将“三教”与能够提供衣食来源的“匠作医卜杂技”相混,反映了小生产者对儒释道及其差别并无深刻的理解,而非认识混乱,故B项错误;

农民借助影响广泛的“三教”来提高“匠作医卜杂技”的地位,体现了功利色彩,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宗教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论述的是孔子和孟子对管仲的不同认识,不能说明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故A项错误;

孟子对管仲的认识出发点不一样,不能说明随着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故B项错误;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并非相对稳定,故C项错误;

孟子对管仲的评价不同于孔子,说明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D项正确。

4.【答案】D【解析】根据孔子和曾子的言论,他们都强调“自省”,即内心的反省,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一种外在的纲常伦理,与内省无关,故A项错误;

朱熹的格物致知也是理的一种探究方式,不是内省,故B项错误;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

王阳明的致良知,途径即为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

5.【答案】A【解析】材料中“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

而应该“以丧礼处之”明显说明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与“胜而不美”相符,故A项正确;

以和为贵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不是隐于山野,故C项错误;

上善若水,刚柔并济属于辩证法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6.【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礼崩乐坏,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批判现实,以唤醒国人,重建道德,故A项正确;

材料

未体现先哲自由观念,故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先哲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先哲的历史责任感而非公民意识,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君主实行德政,重视道德对统治的重要性,但没有体现政权合法性与道德的关系,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道德对于君主统治百姓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

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强调的是君主的意愿,没有体现材料中道德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

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不恤民力等”,可知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故D项正确。

8.【答案】A【解析】从“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可知体现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正确;

儒家强调仁、德、礼,与“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不符,故B项错误;

法家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墨家主张节俭、尚贤,与“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不符,故D项错误。

9.【答案】C【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无为相关的信息,故A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反对战争的信息,故B项错误;

题干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故民之从之也轻”的意思是君主要让百姓能够生存,体现出了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可以判断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①中表示出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②“承认现状并迎合未来之新趋势”体现了法家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体现了道家超越世俗人际关系,追求个人内心平静的价值取向,故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韩非子和老子,选择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C【解析】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的是理学,故A项错误;

反映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故B项错误;

孟子指出天与人的内心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这就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在比照方式,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

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①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

②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

③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

④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13.【答案】B【解析】“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强调民本与尊君的一致性,故A项错误;

荀子主张“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说明是从尊君角度阐述民本思想,体现了尊君和民本本质相通,故B项正确;

C项错误在角度上,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民本和君主专制的一致性,故D项错误。

14.【答案】B【解析】“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正君心”是朱熹在其天理论的框架中提出的君主标准,其实质是把对君主的所有要求都归结为道德,“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观点,选项B项符合题意。

15.【答案】A【解析】材料认识善待贤者会导致亡国,体现出反对尚贤的主张,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故A项正确;

“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

16.【答案】D【解析】三教合一现象在隋唐时期就已出现,故①错误;

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故②正确;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故③错误;

三大战役是国共双方的主力大决战,经过三次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7.【答案】A【解析】社会动荡不安,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因此“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故A项正确;

“魏”在北方,与江南不符,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