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53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6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工艺Word格式.docx

除油、除锈工具

2.探伤设备日常性能校验

1.每班作业前、作业结束后或者系统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在探伤设备存放间,使用对比试样轴进行日常性能校验和探伤灵敏度标定。

2.打开升降机构,锁紧固定旋钮,确认升降机构稳固可靠。

3.调整平衡器钢丝绳的松紧程度,联挂进给机构。

调整钢丝绳长度,确保钢丝绳处于受力状态。

4.解开进给机构上的固定带。

连接进给机构电缆横插,并使其处于锁紧状态。

5.检查电源接地引线连接良好,检查主控制箱内电缆连接无异常。

6.连接电源打开设备主电源开关,确认主控制箱内UPS及工控机运行良好。

启动计算机并开启检测软件。

7.如果系统是当日首次开机使用,探伤工在系统主操作界面中单击“首次使用”按钮,设备开始自检,主要包括:

(1)系统登录用户权限。

(2)设备控制系统通信正常与否。

(3)设备各运动部件停放位置及停放状态。

(4)设备控制执行输出正常与否。

(5)油箱内耦合剂温度。

(6)各限位开关的状态。

设备自检显示不正常时系统会给予提示,探伤工根据提示做相应处理。

设备自检通过才能进行探伤作业。

8.探伤工可以根据设备状态对设备参数作调整,允许调整的参数和设置范围如下:

(1)主声束扫查范围:

动车车轴距离轴端55~2220mm

(2)扫描螺距设置范围:

2~10mm

(3)周期脉冲触发角度设置范围:

0.5°

~2°

(4)扫描转速设置范围:

20r/min~200r/min

(5)闸门阈值:

满幅度40%~70%

(6)油箱内耦合剂温度范围:

18°

C~50°

C

9.检查探头端密封圈外观及直径无异常,进给机构联挂盘平滑且作用良好。

10.探伤工检查对比试样轴端面上的适配器,确保适配器与对比试样轴连接紧密稳固。

11.探伤工检查对比试样轴及适配器内孔平滑、干净、无锈蚀。

如果有,则探伤辅助人员必须用专用的清洁杆清洁轴孔内表面,干净的清洁头必须从轴的一端进入,另一端推出。

12.质检员检查确认对比试样轴轴孔内清洁干净后,探伤工进行下一步作业。

13.探伤工将进给机构挂悬于适配器之上,确保进给机构连接盘与适配器连接密贴、弹簧平衡器必须位于平衡梁的正下方,禁止斜拉钢丝绳,并保证在探伤作业过程中钢丝绳均匀受力。

14.操作检测软件应用程序,进行对比试样轴探伤作业。

单击系统主操作界面中的“开始”按钮,系统提示输入轴号、轴型等信息,在输入数据后,对探头停止位置进行检查,如果探头没有处于停止位置,则将探头移动到该位置,然后将探头进入轴内,开始探伤,在探头达到对比试样轴末端时,探伤工根据这些扫描曲线判断对比试验轴的缺陷情况。

15.日常性能校验通过标准如下:

(1)基准缺陷反射波幅必须为满刻度的50~80%。

(2)闸门阈值必须为满刻度的40~70%。

(3)闸门阈值必须必须比基准缺陷的反射波幅低10~25%。

(4)空心车轴过渡圆弧的反射显示必须均匀。

16.探伤灵敏度标定方法如下:

(1)确认探伤设备状态良好,在规定的对比试样轴上进行灵敏度标定。

(2)针对不同型号对比试样轴的两个灵敏度校验基准缺陷(平底孔和横向人工缺陷),调整灵敏度使基准缺陷反射波幅为满幅度的50%~80%,闸门阈值设置为满幅度40%~70%,且保证其值比灵敏度校验基准缺陷的反射幅度低10%~25%,以此作为探伤灵敏度。

(3)每个规定缺陷均应被检出,并且其反射波高均在满幅度的50%~80%,且空心车轴过渡圆弧的反射显示均匀,校验通过。

(4)如果规定缺陷的反射波幅不在满幅度的50%~80%范围内,则针对不同缺陷逐个调整探头灵敏度,重新进行灵敏度标定,检测结果应满足表F3-1、表F3-2中相应的规定,合格后再重复校验一次且满足日常性能检验通过标准的要求,校验通过。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动轴)超声波探伤日常校验缺陷对照表

表F3-1

探头

检测

轴端

A/B

缺陷编号

D1

D2

D3

D4

D5

D8

D9

D

10

11

12

13

双晶片聚焦组合探头

A

B

斜探头(+)

斜探头(-)

备注

画“√”的缺陷为规定必须被检出的缺陷且其反射波幅必须为满幅度的

(50~80)%。

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拖轴)超声波探伤日常校验缺陷对照表

表F3-2

D6

17.校验完成后,填写《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超声波探伤设备日常性能校验记录》(附件4:

F4.1),保存并打印校验记录。

18.填写完毕后,将进给机构安放回车体上表面,松开弹簧平衡器钢丝绳,收回升降机构,并系好固定带。

19.退出检测程序,按正常程序关闭计算机系统,禁止采取直接拔下电源等易损坏设备的操作;

依次关闭工控机电源和主开关电源,使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20.探伤辅助人员使用清洁杆将耦合剂油清理干净,经质检员检查后,使用喷枪向空心轴内孔喷10ml的挥发性防锈油。

防锈油喷枪

动车组准备

实车探伤前准备工作

1.探伤工和探伤辅助人员到动车所调度室领取作业计划单,确认探伤作业车辆及轮对位数。

2.若拆卸带有LKJ2000速度传感器的轴端时,由调度员通知电务段安排人员配合。

3.将探伤设备及轴端零部件拆卸作业车移到被探伤轮对旁,检查升降机构安全位置,锁定作业车车轮。

作业车移动时,探伤仪须使用防滑腰带捆扎牢固。

4.探伤辅助人员向调度申请接触网断电。

轴端零部件拆卸

1.拆卸AG37型轮对及AG43型轮对轴端零部件

 

图F3-1CRH2型动车组普通轴端配置图

1.探伤辅助人员2人一组,分别在车体的两侧平行进行拆卸、除油、除锈和恢复安装作业。

2.用克丝钳剪断轴箱前盖底部螺栓防松铁丝。

3.用套筒扳手松开轴箱前盖底部螺栓螺栓(M20×

20),取下螺栓和垫片。

4.取下轴箱下部排油口盖,在前盖排油口下放置探伤液收集容器。

5.将轴箱前盖上的橡胶盖取下,挂于轴箱前盖上。

6.用直孔弹簧钳取出空心车轴内的C型弹性挡圈。

7.用专用工具将空心车轴内部的塑料车轴密封盖(实物为蓝色)旋出。

8.取出O形密封圈。

图F3-2普通轴端

图F3-3AG37轴端、AG37+GEL247V轴端

图F3-4AG43轴端

克丝钳套筒扳手

直孔弹簧钳

专用工具

2.拆卸LKJ2000型轮对轴端零部件

图F3-5LKJ2000轴端分解示意图

1.LKJ2000传感器的拆卸

1.1用克丝钳剪断LKJ2000型速度传感器软管安装电线卡的螺栓的防松铁丝。

1.2用内六角扳手拆下安装LKJ2000型速度传感器的4个内六角螺栓M8×

50,取下弹簧垫圈和平垫圈(每个螺栓各有1个弹簧垫圈和1个平垫圈,垫圈均为传感器自带)。

1.3用扳手将传感器软管安装电线卡的螺栓松开M10×

30螺栓及垫圈(GB/T93-1987),松开电缆卡;

1.4拆下LKJ2000型速度传感器。

图F3-6LKJ2000传感器的拆卸

2.LKJ2000轴箱前盖的拆卸

2.1用克丝钳剪断轴箱前盖安装螺栓防松钢丝。

2.2用套筒扳手取下轴箱前盖安装螺栓M20×

55、M20×

105【每个螺栓处各有1个平垫圈20(镀锌)<

GB/T93-1987>

及1个平垫圈20(镀锌)<

GB/T97.2-2002>

】。

2.3用橡胶锤轻轻敲击轴箱前盖,取下电线支架和轴箱前盖。

图F3-7LKJ2000轴箱前盖的拆卸

3.LKJ2000轴端压盖和轴内部零件的拆卸

3.1用克丝钳剪断轴端压盖上特殊螺栓的防松铁丝。

3.2用套筒扳手拆下3个特殊螺栓,取下轴端压盖。

3.3用直孔弹簧钳拆下C型弹性挡圈。

3.4用专用工具将空心车轴内部的塑料车轴密封盖(蓝色)旋出。

3.5取出○形密封圈。

图F3-8LKJ2000轴端压盖和轴内部零件的拆卸

克丝钳

套筒扳手

空心轴孔除油

1.除油工装如图所示

F3-

9除油、除锈专用工具

除油、除锈专用工具

2.连接空心轴除油装置

空心轴除油装置两连接杆连接须牢固,两中心轴线须同心,连接松动时,可适当采用生料带进行缠绕,确保安装牢固。

3.将空心轴除油装置插入空心轴内

空心轴除油装置除油头插入空心轴之前,须检查除油头上的橡胶圈,确保橡胶圈无破损和磨耗过限。

4.手握除油装置手推杆,使除油装置除油头从轴端一侧移到另一侧

1.除油装置移动时,速度须适中,且均匀。

2.一次除油未完全时,可变换除油头插入角度,进行多次除油,直到手触无明显油迹。

5.二次除油

1.将无绒棉布包裹在连接杆头上(无须安装除油头),插入空心轴内,用力从一侧推进到另一侧。

2.观察无绒棉布上的油迹,应无明显油污,油污较多时,重复进行。

空心轴孔除锈

1、向空心轴内喷挥发性防锈油

1.喷防锈油前,须检查空心轴内是否存在锈垢或油垢。

2.确认存在锈垢或油垢后,利用喷枪向空心轴内喷挥发性防锈油,无法喷到的地方,可利用除油装置将防锈油涂抹到锈垢或油垢处,浸泡5分钟左右。

2、安装除锈装置连接杆

1.除锈装置两连接杆连接须牢固,两中心轴线须同心,连接松动时,可适当采用生料带进行缠绕,确保安装牢固。

3、将空心轴除锈装置插入空心轴内

1.空心轴除锈装置除油头插入空心轴之前,须检查除油头上的橡胶圈,确保橡胶圈无破损和磨耗过限。

4、手握除锈装置手推杆,使除锈装置除油头从轴端一侧移到另一侧

1.除锈装置移动时,速度须适中,且均匀。

2.一次除锈未完全时,可变换除油头插入角度,进行多次除锈,直到推进时无明显卡滞现象。

3.退出除锈装置。

4.将无绒棉布包裹在连接杆头上(无须安装除锈头),插入空心轴内,用力从一侧推进到另一侧。

5.观察无绒棉布上的锈迹,无明显锈迹,锈迹较多时,重复进行1、2、3、4项。

5.清理

1.利用无绒棉布清理轴箱前盖底部排油槽内的油污,确保槽内无明显污物。

2.利用无绒棉布清理轴箱下部排油口内的油污,确保排油口内无明显污物

6.检查

质检员对除油、除锈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探伤质量。

安装适配器

适配器的安装

图F3-10适配器

1.将探头保护套放置于空心轴内孔,应确保保护套将轴孔内部螺纹全部遮盖住。

2.将适配器主体与设备的推进机构连接紧固,并将他们一起装入轴箱。

3.旋开快拆螺母取下快拆螺栓,将适配器轴向卡环绕销轴打开。

4.将适配器轴向卡环放置于动车轴箱上的卡槽内(原用于安装轴端防尘橡胶盖的卡槽),穿入快拆螺栓,旋紧快拆螺母。

5.将挤紧螺栓旋紧,抵住轴箱端面,从而将整个适配器紧固于轴箱之上。

6.将废油盘放置在轴箱两端排油堵下方和适配器排油槽下方,回收探伤废油,以免污染环境。

探伤作业

1.探伤作业

1.探伤工将进给机构挂悬于适配器之上,确保进给机构连接盘与适配器连接密贴、弹簧平衡器必须位于平衡梁的正下方,禁止斜拉钢丝绳,并保证在探伤作业过程中钢丝绳均匀受力。

2.打开设备主电源开关,确认主控制箱内UPS及工控机运行良好。

启动计算机并开启检测软件,探伤工将探伤车轴轴号、轴型等信息记录在检修记录本上。

3.操作检测软件应用程序,进行对比试样轴探伤作业。

单击系统主操作界面中的“开始”按钮,系统提示输入车号、轴号、轴型等信息,根据所探测的轴型、类别及探测端面,调用日常性能校验储存的参数并确认。

在输入数据后,对探头停止位置进行检查,如果探头没有处于停止位置,则将探头移动到该位置。

4.根据被检空心车轴与对比试样轴在内孔直径、探测面状况、材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灵敏度补偿。

5.探伤扫查时,应注意观察B型显示、C型显示和TD显示等图像显示并进行分析。

当出现各台阶和界面显示断续或不均匀时,应停止作业并查明原因。

6.如遇个别空心车轴内表面有加工或处理造成的异常时,应该适当降低探头转速和进给螺距,并适当提高扫查灵敏度以获得良好的A型、B型和C型显示图像。

7.如果发现疑似缺陷,操作检测结果对话框中的“手动操作”切换到手动控制方式,将探头移动到疑似缺陷位置查看该位置的A型显示图像;

并通过调整螺距、探头转速等参数进一步确认。

必要时使用动车组空心车轴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手工核查。

缺陷的评判方法参照附件2。

对发现疑似缺陷按照上述操作仍无法判明的,由主管检修(生产)的副段长或总工程师组织,轮轴专职、设备专职、探伤工长、探伤工、质检员共同参加复探,形成鉴定结论后共同签认并报上级部门核备。

2.记录保存

1.确认探测情况后,将结果填写《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超声波探伤记录》(附件4:

F4.3)或《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超声波探伤发现缺陷记录》(附件4:

F4.4)并保存。

3.收回探伤设备

1.填写完毕后,将进给机构安放回车体上表面,松开弹簧平衡器钢丝绳,收回升降机构,并系好固定带。

质检员确认进给机构呈收缩状态且平稳固定在操作车上。

2.出检测程序,按正常程序关闭计算机系统,禁止采取直接拔下电源等易损坏设备的操作。

依次关闭工控机电源和主开关电源。

使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拆卸适配器

适配器的拆卸

1.探伤完成后。

松开挤紧螺母,将快拆螺母旋开取下快拆螺栓,打开适配器轴向卡环并将卡环从轴

2.箱卡槽中取下。

3.取出适配器主体。

4.将探头保护套从空心轴内孔中取出。

将适配器主体与推进机构分离。

5.探伤完毕后需要再次使用排油工装清理车轴空心部位耦合剂,清理干净后向空心部位喷10ml挥发性缓释防锈油(VERZONENo.220)。

轴端零部件安装

1.安装AG37型轮对及AG43型轮对轴端零部件

1.对车轴内部及端面清洁状况进行检查,清洁各零部件。

2.装上新品○形密封圈(G65×

3.1)。

3.将塑料车轴密封盖旋入车轴端部,并用专用工具拧紧。

4.检查C型弹性挡圈作用是否良好,若良好则用直孔弹簧钳装上C型弹性挡圈,如果损坏则更换新品。

5.检查确认C型弹性挡圈入槽。

6.盖上轴箱前盖上的橡胶盖,将橡胶盖挂链压在挂耳下转向右端拉紧挂链。

7.安装轴箱下部排油口盖,确认其压紧状态。

8.在安装螺栓螺纹部涂力矩稳定剂,用手将安装螺栓(M20×

20)和垫片安装到螺孔中并拧至螺栓头部,质检员确认扭力扳手扭矩后,工作者用扭力扳手紧固螺栓,紧固扭矩为98N.m。

拧紧后用标记笔划防松标记线。

9.给轴箱前盖底部螺栓安装防松铁丝

扭力扳手

2.安装LKJ2000型轮对轴端零部件

1.轴端压盖、轴内部件和前盖的组装

1.1对车轴内部及端面清洁状况进行检查,清洁各零部件。

1.2装上新品○形密封圈(G65×

1.3将塑料车轴密封盖旋入车轴端部,用专用工具拧紧。

1.4检查C型弹性挡圈作用是否良好,若良好则用直孔弹簧钳装上C型弹性挡圈,如果损坏则更换新品。

1.5检查确认C型弹性挡圈入槽。

1.6用手将3个特殊螺栓安装到螺孔中并拧至螺栓头部,质检员确认扭力扳手扭矩后,工作者用扭力扳手紧固螺栓,紧固扭矩为49N.m。

1.7在3个特殊螺栓上安装防松铁丝。

1.8在轴箱前盖安装前,按照图F3-11的范围要求涂抹铬酸锌(ZinclightKD-黄),螺栓安装前涂抹扭矩系数稳定剂,用手将轴箱前盖和电线支架的M20×

105螺栓安装到螺孔中并拧至螺栓头部,用扭力扳手对角紧固螺栓,紧固扭矩为196N.m,并用低碳钢丝SZ-E-1.2(GB/T343-1994)进行防松。

1.9螺栓紧固完毕用标记笔划打防松标记。

2.轴端传感器的组装

2.1在轴端压盖的方孔内涂抹车轴轴承用润滑脂。

2.2在轴箱前盖与传感器连接表面需涂抹铬酸锌涂料(ZinclightKD-黄),用手将传感器安装螺栓(内六角M8×

50)安装到螺孔中并拧至螺栓头部,用扭力扳手对角紧固螺栓,紧固扭矩为25~28N.m,安装后用低碳钢丝SZ-E-1.2(GB/T343-1994)进行防松。

2.3传感器软管与电线卡接触部分用80×

200×

2橡胶板进行防护,传感器软管安装螺栓安装前螺纹部分涂抹力矩稳定剂,安装扭矩为21N.m,安装后使用低碳钢丝SZ-E-1.2(GB/T343-1994)进行防松。

2.4螺栓紧固完毕用标记笔划打防松标记。

2.5安装完成后若存在油漆脱落部分,使用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No.C-9001UNYMARINESCFINISH,转向架面漆颜色为N6)进行表面补漆。

图F3-11涂抹铬酸锌位置图

完毕

作业完毕

1.填写《CRH2型动车组空心车轴超声波探伤设备交接记录表》(附件4:

F4.5)。

2.收拾工具,清理作业场地。

3.到调度室填写作业竣工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