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55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郴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这里的“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大声”和“轻声”都是指的响度.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3.(2分)(2015•郴州)“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毫米

纳米

微米

厘米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时间、速度.

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

所以PM2.5的直径为

=2.5μm.

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4.(2分)(2015•郴州)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变大6m

变大5m

不变6m

不变8m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

(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同;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虚像;

(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5.(2分)(2015•郴州)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反射;

光的色散.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6.(2分)(2015•郴州)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甲车

乙车

地面

路旁的树

参照物及其选择.

运动和力.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A、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B、该同学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符合题意;

C、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

D、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

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

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7.(2分)(2015•郴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铜和橡胶都属于导体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声音的传播条件;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导体.

其他综合题.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常见的导体包括:

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石墨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包括:

橡胶、陶瓷、塑料、玻璃等;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内燃机涉及到能量转化的是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铜是较好的导体,橡胶是较好的绝缘体,故B错误;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中,只有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涉及到四个方面的物理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8.(2分)(2015•郴州)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与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所处的位置无关,惯性只有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

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

9.(2分)(2015•郴州)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正在升空的“飞机”

地面刮起的“龙卷风”

漂浮在水面上的“橡皮艇”

乒乓球运动员拉起的“弧旋球”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据此分析四种情形.

A、飞机的机翼呈现流线型,故飞机在运动时,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而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故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所以飞机能起飞,故A不符合题意;

B、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由于空气流速加快,内部压强变小而上升,故B不符合题意;

C、漂浮在水面上的“橡皮艇”,利用了浮力等于重力实现漂浮的,不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球的急速旋转,带动了空气的旋转,球的上方空气的旋转方向与空气相对于球的运动方向相反,两者抵消,空气流速慢.而下方空气的旋转方向与空气相对于球的运动方向相同,两者迭加,空气流速快.故球的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方流速大,压强小而下沉,故D不符合题意.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浮力的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几个知识点,要求灵活运用所学力学知识加以分析.

10.(2分)(2015•郴州)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热机的效率.

热和能.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也就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3)热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有能量的损耗与散失;

(4)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A、烧开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A错误;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B正确;

C、热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有能量的损耗与散失,故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

D、端午节粽子飘香,是因为粽子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子的香气,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多个与热学有关的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的理解要深入,这样才能在一些类似的说法中准确做出判断,这也是物理常考的内容.

11.(2分)(2015•郴州)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以下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核能

水能

风能

太阳能

能源的分类.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都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核能消耗后,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

雷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安全用电原则.

从安全用电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触电有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

A、雷雨天里,大树也是很好的导体,电流会沿大树传到大地,所以雷雨天千万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故A错;

B、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直接接触火线而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B错;

C、因为湿抹布是导体,当用湿抹布接触带电体时,可能会使电源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路,使人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C错;

D、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金属外壳带电,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特别注意水容易导电,不要把衣服挂在电线上和用湿手拨开关,雷雨时不要在树下避雨.

13.(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中,属于电动机原理的是(  )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电动机、磁生电.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电动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弄清四个选项所研究的是哪些实验或现象,再进行判断.

A、这是奥斯特实验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不属于电动机的原理,故A错误;

B、此实验探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现象,属于电动机的原理,故B正确;

C、实验中若开关闭合,导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实验,不属于电动机的原理,故C错误;

D、实验中若线圈abcd转动,会做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是发电机原理图,不属于电动机原理,故D错误.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形中有无电源是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关键.

14.(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节能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关于节能灯的设计解释合理的是(  )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能电池板散热的

小风扇是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能量的相互转化.

功和能综合题.

自然界中的风能和太阳能是能量巨大的资源,现在科学家都在设计装置利用它们的能量;

风扇式发电机可以通过风吹动扇片转动,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A、这种新能源的路灯,“肩扛”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以A正确;

B、小风扇的作用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不是用来散热的,所以B错误;

C、“头顶”的小风扇可以把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样只要有风,这种路灯也可以发电,填补了一点阴天和晚上不能发电的空白,有利于路灯晚上照明使用,所以C错误;

D、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D错误.

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且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巧妙的设计利用是关键.

15.(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L1两端电压为2V

L1两端电压为4V

L2两端电压为4V

L1和L2两端电压之和为6V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压和电阻.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为L2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L1两端的电压.

因为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

所以L2两端的电压U2=4V,

又因为L1、L2串联,则L1和L2两端电压之和为6V,

所以L1两端的电压为U1=U﹣U2=6V﹣4V=2V.

综上所述,选项ACD正确,B错误.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关键是电压的正确使用和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目.

16.(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用不变的拉力F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A,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  )

Fs

Gs

2Fs

(G+F)s

功的计算.

功、功率、机械效率.

由图可以看出,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2s,已知拉力为F,由功的公式可以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由题知:

拉力为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2s;

由功的公式得:

W=2Fs.

本题考查功的计算,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本题中的难点是判断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7.(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R为定值电阻,灯L标有“6V3W”的字样,灯L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

10Ω

15Ω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计算出灯泡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灯泡中的电流,从而得到R的电流,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的阻值.

由图可知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所以U=UR=UL=3V,

由P=

得灯泡电阻:

RL=

=

=12Ω,

通过灯泡的电流IL=

=0.25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通过R的电流:

IR=I﹣IL=0.75A﹣0.25A=0.5A,

所以定值电阻R的阻值:

R=

=6Ω.所以ACD错误,B正确.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正确分析电路,熟练运用公式是关键.

18.(2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

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

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

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

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图析法;

浮力.

由图象中数据可求得两物体的密度大小,比较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可知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浮力大小.

由图可知:

甲物体的密度ρa=

=1.5g/cm3=1.5×

103kg/m3,

乙物体的密度ρb=

=0.5g/cm3=0.5×

103kg/m3.

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

由于ρa>ρ水>ρb,则甲、乙两实心物体在水中稳定后甲下沉,乙漂浮.

所以,V排甲>V排乙,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

F浮甲>F浮乙.

本题利用图象法求得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分析求解;

图象法是物理学中常用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如何读出图象中告诉的有用信息并能加以利用.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9.(4分)(2015•郴州)踢足球是学生喜欢的运动之一.小明用脚踢静止的足球,足球向前滚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但最终足球会停下来,是因为 足球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

力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足球运动员用力把静止的足球踢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足球最后停了下来,这说明足球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

运动状态;

足球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是一道基础题目,比较简单.

20.(4分)(2015•郴州)一瓶标有“555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 555 g;

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 1.0×

103 kg/m3.

密度公式的应用.

密度及其应用.

已知纯净水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公式m=ρV得到其质量.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V=555mL=5.55×

10﹣4m3,

由ρ=

得,水的质量:

m=ρV=1.0×

103kg/m3×

5.55×

10﹣4m3=0.555kg=555g.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剩余半瓶水的密度仍然是1.0×

555;

1.0×

103.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是此题关键.

21.(4分)(2015•郴州)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N的水平力推重为50N的木箱匀速向右移动10m.在此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阻力为 10 N,重力对木箱做功 0 J.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重力做功的大小.

推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f=F=10N;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木箱沿水平方向移动,所以重力不做功.

10;

0.

本题考查阻力、做功等的计算,重点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影响做功的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22.(4分)(2015•郴州)某学校共有40W的日光灯1000盏,平均每天用电4小时.如果都改用20W的节能灯(发光亮度大致相同),一个学期按100天计算,改装后可节约用电 8000 kW•h;

若节约的能量由烟煤完全燃烧提供,则最少可节约烟煤 960 kg(烟煤的热值约为3×

107J/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