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93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新课。

导入语: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

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

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

“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板书课题: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

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

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明确:

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

(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衫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

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学生自由作文并交流。

2、语言描写

老舍说:

“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的等等的自我介绍。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举个例子《儿子眼里的父亲》

你成了世界上100个不幸的人中最不幸的一位,英语测试比80分少一点,比60分多一点,针对你的成绩,设计父母的一段对话。

学生分组模拟,分角色表演,分析父母的性格。

3、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

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

《水浒》重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说出写动作的成语,并组句。

4、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

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实例:

“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

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

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楞。

不能!

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

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民主选举班长的会议刚刚结束,学习并不出众,甚至连老师也不特别关注的你,却出乎意料地被全班同学选为班长。

请你谈一谈此时此刻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5、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在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单用一种手法的时候很少,写一个人,往往既写这个人的肖像,又写这个人的语言行动,还写他的心理,以及别人对他的议论评价。

(四).作文片断练习:

猜猜他(她)是谁

同学们尝试用刚才掌握的方法来对班内同学进行描写,要求:

综合运用各种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比一比谁的描述最准确。

(五).快速修改,讲评

1.个人改。

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

(选择真实材料,

写作

时要实事求是;

选择典型材料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有独特发现,有新见解;

语言生动形象等)

3.小组改。

教师巡回指导。

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

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

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

由学生自由推荐文章共同评改。

(文章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文章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

从文章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六)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

写好一个人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

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

只要勤练不辍,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七)作业

单元作文:

自选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写作目标

写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能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

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靠什么贯穿起来的?

靠的是线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身上的衣服又是靠什么连缀起来的?

我们写记叙文也是这样。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些材料靠什么把它组织起来?

靠的也是线索。

写记叙文离不开线索。

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二、学习知识短文

学习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明确线索在记叙性文章中的重要性,了解设置线索的几种方法和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交流

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说说哪些文章的线索是最清楚的?

分别是什么?

(如《柳叶儿》、《社戏》等,进行分析讨论,加深领会。

四、练习题目提示

课文所给定的前两个题目学生任选一题。

第二题:

要求学生运用几件事来表达一个中心。

几件事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根贯串线索。

这根线索就是自己和小伙伴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友谊在逐渐加强,要以这根线索将全文的内容组织在一起。

这篇作文所写的内容是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字里行间应充满真情实感。

五、学生按要求写作

1.先明确自己的文章线索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写在作文前,然后再写文章。

2.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

3.自拟题目,文章生动,中心明确。

写作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3.训练学生写作生动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拓展思路选择材料。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

【教学安排】

1.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快速阅读本单元写作训练的“知识短文”——《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总结短文的主旨。

2.写自己最熟悉的:

教师先举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3.最动情的东西:

让学生列举自己最动情的事。

4.学生讨论并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语文课的教学,就是要训练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其中的写作则是重要内容。

许多同学在写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谈“写”色变。

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的写作知识。

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

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

教师问:

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学生答:

鲁迅先生熟悉那时的生活,百草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充满了童趣。

下面请同学们通读知识短文,根据教师提示,把握主旨。

二、重点、难点的突破与目标完成过程。

1.让学生总结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明确:

(1)选材应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事情。

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我们最了解的东西,只有了解的东西才能写好它。

大千世界,人事物景,是我们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否则,如果写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是凭空想象的,是道听途说的,必然写得不真切,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感人了。

(2)好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

最动情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深深感动过的东西,只有写这种内容,才能富有感染力。

文贵有情,记人叙事不可能不渗透真情实感,即便是写景状物,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这样说,表达某种感情是写文章的最终目的。

情动辞发,文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交往,必然有过喜怒哀乐的经历,这就是“情”,我们做事、学习,也必然品尝过酸甜苦辣,这就是“情”。

最使“我”动情的人事物景,必然给人印象最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撼人心魄。

2.教师介绍写最熟悉、最动情东西的几种方法:

一是在比较中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

我们熟悉的人事物景很多,不可能一古脑儿地全部都写进文中,这就要进行比较,把最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写进来,而对那些不够熟悉、不太了解的对象要排除掉,或者简略交代一下,或者作为衬托的内容,或者作为感情的依附物。

例如,习作《老师的眼睛》中,就这样写道:

“教我们班课的共有八位老师,他们的眼睛我都熟悉,但最熟悉的还是教语文的王老师的眼睛,她的眼睛能说话,还时时传递着感情的涟漪呢!

”你看,这里就运用了比较,其他老师的眼睛对王老师的眼睛就起了衬托作用。

二是有选择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

熟悉的、动情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即使是人物,也是有几十上百的。

即使写某一个人,对他的熟悉内容“我”知道的也不止一个方面。

这就存在着选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方面。

如写爸爸,他的外貌“我”熟悉;

他的声音“我”一听就知道了;

他的习惯动作,甚至走路的脚步声,“我”一听就清楚了。

这些,是不是都写呢?

当然不能都写,要根据你的写作需要,根据你最受感动的内容,来选择和确定所写的东西,如爸爸是个勤快的人,就要选写他的动作特点,其他方面就是次要的。

三是有重点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

以做事为例,要把一件事情做完,要经过许多阶段,如煮饭,就要盛米、放水、清洗、入锅、加水、通电(用电饭锅煮)等几个阶段,这里的重点阶段是清洗,要把清洗的内容写得具体一些、细致一些,才符合实际要求,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四是有层次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

这里的“有层次”,主要是指要有深度,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就是由人事物景到感受体会,由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这是体现“最动情”的关键所在。

仅有客观的景和物,仅仅描写人物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情景,是不能感人的。

例如习作《胖丫头,瘦丫头》的结尾:

“我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不再有误会了,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

愿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

”你看,既表达了最动人的感情,又使行文有了深度和层次。

3.拓宽思路,广泛选材。

教师列举自己青少年时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思考,也列举出其生活中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

一轮明月照九州,

西瓜、葫芦、碌碡,

梳篦不上头,

虱虮无有,

光秃秃,

净肉,

球。

你们笑过之后想一想,如果对秃子不熟悉,印象不深,能写出这首“诗“吗?

我看过一位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开花的课桌》: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教科书的讲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循着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

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

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着一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花。

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

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

这一节课上的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

下课后,我拿着一枝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说:

“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

”学生大笑,欢呼起来。

这时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

“老师,她也开花了!

”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梢上,插了一枝粉红的野花。

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跺步,听着孩子们清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

春天是从孩子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再染了我的讲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原野。

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诗句: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身临授知求知的方舟(教室),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目睹课桌、讲桌上的野花,激情难抑,遂下笔成文。

身为教师的作者,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汇自然世态、人情于一室,集采花、插花、爱花于一桌。

于是文思喷涌,左右逢源,作者的笔随着激情驱动的喜悦感挥洒自如,下笔有神。

作者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为纲来驾驭激情和所感,使之在教室里在课桌讲桌上,在孩子们的心灵上,表现出另一种更浓更深更有意义的春天美景,使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

4.像知识短文中所说的那样,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注意素材的积累,要敞开心扉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这样才会消逝心中的冰山,发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作文中才会流露出健康美好的真情。

5.结合作文参考题目,学习命题、构思。

教师请几位同学来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然后教师评述、点拨:

【题目一】我爱我家

【题目二】那次,我真的哭(笑、生气、伤心……)了

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的日子里,在自由自在的假期中,在学习某种新东西的过程中,你一定曾经有很多时候开心地笑过、伤心地哭过……这些,只要你调动一下记忆的密码,都会如潮水般涌现出来,有的甚至使你动了真情。

这是一道选择的标题,除了正标题之外,括号里还列举了三个,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写作的中心。

题目中的“真的”含有强调之意,一定要是真实的事情。

无论是写“哭”还是“笑”,或者是其他情感,都要以原因为重点,写出过程和变化。

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如“我”是个坚强的孩子,可是“那一次,不瞒你说,我真的哭了”,然后具体回忆“哭”的原因及经过情景。

也可以用顺叙方法,按事情发展,慢慢道来,直至写到“哭”。

最后一段最好用议论抒情方式,容易表达出真情。

三、总结、扩展。

总之,写作是基础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既要有平时的积累,又要有足够的练习,要放下架子,用谈心的感觉,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放弃畏难情绪,我们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文。

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题目:

1.那次,我真的哭(笑、快乐、生气、伤心……)了

2.我爱我家

3.童年趣事

如对所给题目不满意,也可自拟题目。

作文评改与讲评

作文完成后,交评改小组(每组4人)互评互改。

每组推荐一篇最优作文在班上交流。

作文评改方法及优点如下: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

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

写出字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

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

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

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

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

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

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

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

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

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

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

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

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

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

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

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附学生优秀作文】1.我爱我家

“家”,这个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字眼。

我曾经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我的爸爸是一位厂长,虽然工作很忙,但工作之余,他总会跟我玩,满足我的要求。

餐桌上,我一提出什么问题,他总是讲得明明白白,让我心服口服。

玩扑克牌时,他会和我无拘无束,俨然像个大哥哥。

有时,他会得意地笑着争吃一个葡萄或爽快地挨罚站。

当教师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

每当下班回来,就会忙个不停。

餐桌上的美味和房间的井然有序都是她的功劳。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我很爱我的家。

因为这个家由慈祥的爸爸、勤劳的妈妈和快乐的我组成。

我不奢望家里很富裕,只希望这样快乐的生活能永远在我身边。

然而,上帝却跟我开了一次玩笑,让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只陪着我度过了13年零5个月。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本是个欢庆的日子。

可是,我的爸爸却出了车祸,当晚就离开了我。

第二天,去医院的妈妈被小姨送了回来。

妈妈一进门就哭了,哭得痛彻心腑。

我预感到了什么,可不敢往坏处想。

当晚,我在哥哥的安慰中进了家门。

一进门,一个大大的“奠”字映入我的眼帘,我什么都明白了。

家里哭成一片。

我呆呆地、默默地流着泪,机械地带上白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脑中一片空白。

晚上,我才渐渐回过神来,我最亲爱的人——爸爸,走了,他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了。

我几次梦到爸爸并没有离开我,他又回来了。

可是醒来,却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我情愿永不醒来,永远和爸爸在一起。

有时,我会望着同学和小孩于想:

他们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一个人了。

亲戚朋友们都关心我,可他们都代替不了我最亲爱的爸爸。

爸爸,女儿在喊你。

你为什么不应一声呢?

你知道女儿的心已哭碎了吗?

你知道13岁的女儿从此再也不能见到你了吗?

虽然这个家只剩下我和妈妈,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我们更珍视它,更爱它了。

“爸爸!

”让女儿再喊你一声吧!

如果你地下有知的话,你安息吧,你放心吧!

[评析]本文开篇点“家”,下面分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有详有略,具有介绍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点题:

“我很爱我的家。

”由此奠定基调,领起下文。

然后写家庭变故。

“我”的真情由此而发生了变化,“我”把深爱爸爸的感情移到妈妈的身上,安慰妈妈,帮妈妈干各种活;

妈妈也把深爱移到“我”身上,处处为“我”着想。

这样的家庭,“我”身在其中,怎能不产生挚爱之情呢!

“我”爱家,是爱在爸爸、妈妈身上。

中心十分鲜明、突出。

可见本文记叙真切,叙事细致,表达感情真挚自然,极具感染力。

2.幸福的泪

上个月,我的心情一度很低落……

那天晚上,我和妈妈正在吃晚饭,门铃响了,我马上开门,原来是带着醉意而归的爸爸,我立刻搀住他,而他却一把把我推开,说:

“我……没……醉……”爸爸醉了,我没敢作声。

妈妈说:

“你干什么去了?

”爸爸说:

“你……管……不着我。

”妈妈见爸爸这个样子更生气了,说:

“出去喝酒也不打声招呼,家里都等你吃饭,你回来晚还有理了;

呢!

”妈妈打开了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

突然间,爸爸大发雷霆。

大声嚷道:

“一天你就知道说,说,说,真烦人,你”能不能让我顺会儿心呀!

”随后,妈妈便反驳爸爸,而爸爸也不甘示弱,他们俩你一句,我—句地吵了起来,我上前劝说;

“别吵了,求求你们别吵了,好不好?

”而我话音未落,爸爸妈妈却一起指责我:

“小孩子家,别管大人们的事!

”说着他们又吵了起来,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

从这以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有说话,而且还不在一起吃饭,不在一起睡觉。

家庭气氛十分紧张。

以前,每当我放学回来后,妈妈总是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我,一家人吃饭有说有笑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现在呢?

爸爸妈妈都以“不认输”论起了“持久战”,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