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95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判断 

1.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

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

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

四、简答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重点)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热敏的收入。

5.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

6.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 

7.“威斯康星思想”的内容 

(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8.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论述题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文化的性格与文化的使命自觉。

在当前,文化处于荒漠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坚持文化的内嵌。

2.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文化多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C.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为一下两点:

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文化是社会精神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产物的重要部门之一;

其次,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重要领域,通过相互交流,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

再次,高等教育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推动文化的更新)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1.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看,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3.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

4.高等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5.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单选或判断)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7.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办法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2.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具有导向作用、具有调控作用、具有评价作用、具有激励作用。

3.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

德与才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4.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5.教育目的制约着: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立、教学效果的评价

6.美育培养的目的: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2.教育目的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1.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 

(一)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过去,关心现在,憧憬未来。

(二)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理论知识。

(三)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四)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纽曼人文教育思想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概念。

(个人本位价值观) 

《学记》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社会本位)2.杜威早就论定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

3.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数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50%以上时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5.我国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

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1.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2.在近代纽曼针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即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训练心智ipy个人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3.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4.通才教育有三个明显特征:

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

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专才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

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6.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7.高等教育平等包括:

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8.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三、简答 

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保罗朗格朗提出)。

(论)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单项度:

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但没有义务,是一种单项模式。

提出“双向度”:

社会为教育提供良好氛围,有义务提供服务。

)2、两种价值学则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个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高等教育属于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2.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德国洪堡柏林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的确立 

3.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4.当时代,围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念,逐渐形成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5.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

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6.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

1.高等学校学制建立的依据:

(1)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受

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中国澳大利亚(4)公立和私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日。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主张广泛开展世俗的科学教育和发展民族文化,提倡学术自由,实行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4.教育部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

5.各国招生制度的类型:

(1)统一的入学考试类型

(2)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6.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

7.高校教师任职情况的考核包括:

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

三、论述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要点) 

(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组织活动的权力。

2.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3.目前我国高校的改革重点是,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的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提高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

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2.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模式: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法国、意大利、瑞典;

(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美国;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德、日、英。

1.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以法国、意大利、德国为代表。

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

我国3.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

(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

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 

1.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虽不是决定性的,却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是重要因素。

2.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1.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2.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已考) 

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

4.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因素:

学术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1.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结构。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是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是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是道德义务的关系。

1.高校教师的任务:

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2.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个体性与群体性。

3.高校教师结构包括:

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

4.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征:

(一)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分化

(二)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三)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高校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

A.高校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彩,并且不断社会化;

B.高校学生情感活动的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比较突出C.高校学生的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

5.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论)

1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道德义务)。

3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2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一、多选 

1.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一)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二)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三)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四)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五)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六)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2.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二)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三)具有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国际意识等现代意识(四)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3.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三)培养要求要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二、简答 

1.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A.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B.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C.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2.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一)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二)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

(三)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

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

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2.大学生学习特点:

独立性的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3.大学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老师应做到:

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老师应注意以下方面1.在教学中注意市学生的全部认知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三)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1.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

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2.坚决按照大纲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3.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是什么?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2.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3.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4.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5.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方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6.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7.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教学计划包括:

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2.教学据哈的组成: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二)课程设置(三)主要教学活动(四)时间分配(五)学年编制(简称校历)。

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4.课程建设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二)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三)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的制定;

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一、单选/判断 

1.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2.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3.(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

4.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撰写论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属于教育性原则。

5.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性强,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6.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7.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

8.智能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媒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综合教育技术。

9.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测量则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

10.评价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二、多选/简答 

1.(多选)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

(一)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二)短学程化(三)教学活动场所所呈非kt化和多样化。

2.(多选,已考)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布置作业。

3.(多选)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与要求: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阅读

(二)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三)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四)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阶段(五)毕业设计的检查阶段(六)毕业设计的答辩。

4.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简答)学分制的特点:

(一)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

(二)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三)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