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08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阳泉南庄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151417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

本组地层由泥岩石、砂质泥岩石、石灰岩、细砂岩、铝土泥岩等组成。

底部与奥陶系石灰岩相接触处,有一层鸡窝状之褐铁矿及赤铁矿,即“山西式铁矿”,本组厚平均48.5m,井田内没有出露,仅少数钻孔穿过本组地层。

(2)上统太原组(C3T):

在井田东部有零星出露,与下伏本溪组为连续沉积,为一套海陆交互含煤地层。

全组厚116.8~139.0m,平均厚121.25m。

岩性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3.二迭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连续沉积于下伏太原组之上,井田东部有出露,为一套碎屑含煤建造。

岩性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

全组厚42.0~72.0m,平均厚56.68m。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大片出露于井田梁坡之处,依据岩性和颜色分为三段。

①绿色地层:

主要由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底部砂岩是Ks标志层。

本段厚50~60m,平均厚度56.0m。

②黄色地层: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紫灰色砂质泥岩及黄绿色砂岩组成。

底部砂岩是K9标志层,本段厚45~68m,平均厚60m。

③砂岩段:

主要由黄绿色、灰白色中砂岩夹灰绿色、紫色砂质泥岩及铝土泥岩组成。

本段厚40~52m,平均厚42m。

(3)上统上石盒子组:

本组分为三个层段,下段由紫灰、灰绿色砂质泥岩石夹中、粗砂岩组成;

中段底部为中~粗砂岩层位且厚度较稳定,称中间砂岩,是K11标志层;

上段底部为厚层灰白色砂岩,称狮脑峰砂岩,是标志层。

本组地层在井田内大面积出露且大面积地层遭受剥蚀,残留厚度平均220m。

4.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之上,分为中、下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

中、下更新统主要由红黄色砂质粘土,含灰白色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

全新统分布于河沟中,为现代冲积层。

第四系厚0~31.19m不等。

(二)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分述如下:

1.山西组(P1S):

为本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以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间夹灰色、灰白色砂岩为主。

含煤3~6层,分别为1、2、3、4、5、6、号。

其中3、6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层。

本组厚42.0~72.0m,平均厚56.68m。

本组煤层的特点是:

顶底板岩性变化较大,厚度两极值相差很大,如3号煤厚度为0~2.40m,6号煤厚度为0.31~1.80m。

原因是由于在二迭纪初,海水退出,及当时地壳升降幅度变化大,不但使煤层厚度两极值变化较大,而且各地层之稳定程度亦较差。

2.太原组(C3t):

是本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岩性以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间夹灰白~深灰色砂岩和深灰色石灰岩为主,含煤6~8层,分别为8、9、10、11、12、13、14、15号煤,其中12号煤较稳定,大部可采,15号煤稳定全区可采,其余为零星可采和不可采煤层,本组厚116.8~139.0m,平均厚121.25m。

本组与太原西山标准剖面对比,可分为三个岩层组合段。

(1)下段:

是底界砂岩(K1)至15号煤层(丈八煤)之底,厚度14.34m左右,底部K1砂岩整合于本溪组之上,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度6.19m左右。

(2)中段:

15号煤层至猴石灰岩(K4),厚度为61.6m左右。

由三层海相石灰岩石,碎屑岩及煤层组成。

自下而上灰岩为:

四节石灰岩(K2),厚3.40~6.13m,平均厚4.89m;

钱石灰岩(K3),厚1.40~5.36m,平均2.95m;

猴石灰岩(K4),厚0.36~2.36m,平均1.53m。

煤层自下而上为15号煤(丈八煤)、14号煤(四节石下煤)、13号煤(钱石下煤)、12号煤(四尺煤)、11号煤(猴石下煤)煤层。

其中15、12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

(3)上段:

由K4石灰岩顶面至8号煤层老顶第三砂岩(K7),平均厚度45.31m。

岩性由灰白~深色砂岩、黑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煤层由下向上为10、9、8号煤,均为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层。

9号和8号煤层下,分别发育有一层细~中砂岩,即K5、K6标志层。

本组旋回结构明显,灰岩标志层发育稳定,地层、煤层极易对比。

本组中段各煤层厚度的极值差很小。

煤层厚度较大的15、12号煤,其顶板一般皆是黑色泥岩。

说明当时离海较远,而厚度较薄的13、14号煤,其直接顶板均为石灰岩,说明当时离海很近,当时地壳稍有下降,即为海水所淹没,煤层受到洗刷。

本组上段各煤层厚度极值相差很大,煤层结构复杂,且规律性较差。

这是由于石炭纪末,海水退出及当时地壳升降幅度变化大所致。

(三)构造

井田位于沁水坳陷东部边缘的北段。

区域地层基本呈单斜构造,走向大致为北北东,向南西西倾斜。

在此单斜上伴以小园丘形或马鞍形的小褶曲,形成幅度不太大的波状起伏,地层倾角不大,一般在10°

左右,构造线(断层及褶曲轴)以北东向为主,少数为北西向。

断层不多,一般落差在20m以内,陷落柱较发育。

由于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矿区的东南边缘,通过地表露头和钻孔及矿井巷道揭露,井田内主要地质构造如下:

1.褶曲

(1)S1背斜:

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轴向为SW~SE,在井田内延伸约1000m。

两翼倾角较小,在5°

左右。

(2)S2向斜:

位于井田南部,S1背斜北部,轴向NWW~NW延伸1000m左右,两翼倾角在5°

(3)S3背斜:

位于井田中部,轴向近于SN,贯穿井田中部,西翼倾角较大,为6°

~10°

,东翼倾角为4°

~9°

(4)S4向斜:

位于井田之东北部,轴向为NNW~SSW,贯穿全井井田。

两翼倾角为3°

除上述褶曲外,井田内还有一些小的波状起伏。

2.断层

据地表调查和矿井巷道中掘进揭露,南庄井田内九采区有一较大断层,断距32.9~67.7m对开采有较大影响,其余断层断距均小于10m,对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

南庄井田和大阳泉井田揭露断层详见表1-2-1和表1-2-2。

3.陷落柱

又称柱状陷落,煤矿称无炭柱。

据地面调查及井巷揭露,南庄井田内已发现陷落柱50多个。

其直径为10~20m,主要分布于井田中部。

据地面调查及井巷揭露,大阳泉井田只发现一个陷落柱,其直径为60m。

但井田南部贵石沟井田陷落柱较发育,在南庄井田南部(原大杨庄井田)可能存在陷落柱,对煤层的开采将有一定的影响。

表1-2-1南庄煤矿揭露断层一览表

断层

编号

断层产状

落差(m)

延伸长度(m)

断裂

煤层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F1

N63°

E

NW

64°

4~6

470

3、6、12、15

正断层

F2

N50°

45°

3.5

140

15

F3

N38°

55°

3.2

110

F4

N37°

NE

70°

1.5

90

F5

N53°

2.2

85

F6

N83°

46°

0.5~0.9

290

F7

N72°

SE

50°

0.8

170

F8

58°

280

F9

N25°

3

310

逆断层

F10

1.6

130

F11

N34°

9

500

6、12、15

F12

N48°

SW

65°

1.5~3

660

F13

N20°

350

F14

N12°

5

750

6、12

F15

N52°

3.6

270

6

F16

N60°

43°

1.7

F17

N69°

2.5

300

F18

SN

W

2.6

420

F19

32.9—67.7

落差

(m)

延伸

长度(m)

N55°

75°

8.9

700

N33°

40°

7

360

42°

570

380

N45°

5.9

600

12、15

N65°

2.3

190

N23°

60°

550

N43°

N40°

1.2

200

N10°

220

N46°

1.3

80

N70°

1.0

100

12

0.7

250

N58°

1.45

N73°

1.8

N5°

400

3、6

F20

N30°

F21

F22

2.7

表1-2-2大阳泉煤矿揭露断层一览表

二、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

1.含煤性: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灰系上统太原组和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含煤情况如下:

山西组:

地层平均总厚度56.68m,含煤3~6层,分别为1、2、3、4、5、6号煤,含煤平均总厚度3.25m,含煤系数为5.7%。

其中3、6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太原组:

地层平均总厚121.25m,含煤6~8层,分别为8、9、10、11、12、13、14、15号煤,含煤平均总厚8.40m,含煤系数为6.9%。

其中15号煤稳定全区可采,12号煤较稳定大部可采。

2.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为山西组3号、6号和太原组12号、15号煤层。

(1)3号煤层:

赋存于山西组中部,煤层厚度0~2.4m,平均1.2m。

在井田北东部有出露,据钻孔和井下开采资料,该煤层冲刷现象较严重,井田南部基本不可采,井田中部该煤层较稳定可采。

3号煤属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仅个别钻孔含一层夹矸。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中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在井田北东部有小窑破坏区。

冲刷带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南庄井田对本煤层的开采已经完毕,大阳泉井田的开采也接近尾声。

(2)6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底部,上距3号煤20.1m左右,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厚度0~1.8m,平均1.17m。

在井田北东部有出露,据钻孔及井下开采资料,煤层在井田东北部有冲刷现象,井田北西部、南部基本不可采,在井田中东部较稳定。

煤层结构简单,其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中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泥岩。

(3)12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6号煤层58.99m,距K4石灰岩8.7m左右,下距K3石灰岩5.87m左右。

煤层厚度0.18~1.70m,平均1.22m,煤层层位稳定,结构较简单。

含0~1层夹矸,夹矸厚0.08~0.65米,井田内仅南部128号钻孔附近不可采,其余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中、细砂岩。

南煤集团公司南庄煤矿和大阳泉煤矿目前均开采该煤层。

(4)1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2号煤44.26m左右、距K2石灰岩12.14m左右,下距K1砂岩8.15m左右。

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5.24~6.63m,平均5.89m。

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结构复杂,含1~2层夹石,夹石厚0.02~0.47m。

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集团公司南庄煤矿和大阳泉煤目前均开采该煤层。

为集团公司主采煤层。

矿井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3。

(二)煤质

根据《山西省阳泉市南庄井田地质报告》资料,井田内煤层均为无烟煤,各可采煤层的煤质指标分述如下:

1.3号煤层

水分(Mad)原煤:

0.76~2.77%,平均1.77%

精煤:

0.76~2.73%,平均1.72%

灰分(Ad)原煤:

15.11~30.57%,平均21.08%

5.51~9.92%,平均6.79%

挥发分(Vdaf)原煤:

8.33~14.00%,平均10.04%

5.75~10.42%,平均5.27%

全硫(St.d)原煤:

0.38~0.50%,平均0.45%

表1-2-3煤层特征表

煤层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层间距离m

结构

稳定性

可采性

视密度

t/m3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3号

0~2.4

简单

1层夹矸

较稳定

局部可采

1.44

砂质泥岩、中砂岩

砂质泥岩、泥岩

6号

0~1.8

1.17

20.1

不稳定

12号

0.18~1.70

1.22

58.99

泥岩、砂

泥岩

砂质泥岩、细砂岩

15号

5.24~6.63

5.89

44.26

复杂

1~2层夹矸

稳定

全区可采

砂质泥岩

发热量(Q)原煤:

34.90~35.66MJ/kg,平均35.31MJ/kg

3号煤层为中~富灰、特低硫、高发热量之无烟煤。

2.6号煤层

1.03~3.80%,平均1.99%

洗煤:

0.81~3.01%,平均1.99%

5.18~40.50%,平均13.00%

4.56~12.67%,平均6.88%

8.33~18.75%,平均10.51%

6.38~10.39%,平均7.69%

0.52~0.97%,平均0.62%

31.36~35.63MJ/kg,平均34.56MJ/kg

6号煤层为特低~富灰、特低硫、高发热量之无烟煤。

3.12号煤层

0.82~3.28%,平均2.32%

1.13~3.04%,平均2.40%

7.12~27.99%,平均13.90%

5.02~10.04%,平均7.44%

7.39~11.41%,平均8.77%

6.40~9.24%,平均7.61%

1.96~2.13%,平均2.03%

0.82~1.58%,平均0.93%

34.41~35.8MJ/kg,平均35.36MJ/kg

12号煤层为特低~富灰、中硫~中低硫、高发热量之烟煤。

4.15号煤层

水分(mad):

原煤1.25~3.51%平均2.11%

精煤1.13~3.66%平均2.20%

灰分(Ad):

原煤8.58~20.69%平均12.71%

精煤2.71~7.29%平均5.58%

挥发分(Vdaf)原煤6.78~9.31%平均7.77%

精煤6.18~7.45%平均6.85%

全硫(st.d)原煤0.88~1.34%平均1.11%

精煤0.38~0.93%平均0.69%

发热量(Q)原煤35.32~35.69MJ/kg,平均35.32MJ/kg

15号煤为特低~中灰,特低~低硫,高发热量之无烟煤。

三、水文地质

(一)井田含水层和隔水层

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

为煤系之基盘,厚层状石灰岩为主。

据精查勘探资料,地下水位埋藏甚深,其水位标高在421~448m左右,溶洞非常发育,渗透系数为0.9~2.4m/d,单位涌水量0.5~2.5l/s·

m。

其水质多为碳酸盐类钙镁水。

2.石炭系中统太原组砂岩、灰岩含水层:

顶部为砂岩,厚度变化较大,胶结性良好,富水性较差;

中下部三层石灰岩层层位稳定,裂隙较发育,其中K2石灰岩厚度较大,平均4.89m,为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之一,但据精查勘探K2、K3灰岩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5~0.054l/s·

m,渗透系数为0.021~0.18m/d,水位标高627.727m,含水性较弱。

3.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本组砂岩层2~3层,砂岩厚度变化大,一般胶结性致密,含水性较弱,其单位涌水量为0.0003~0.0045l/s·

m,渗透系数为0.001~0.5m/d,水位标高为723.86m。

水质为重碳酸盐--钠钾水。

井田内本组属弱含水层。

4.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主要含水层为裂隙性的砂岩层。

较稳定者为K8、K9、K11、砂岩,井田内出露广泛,砂岩裂隙不发育,胶结致密,含水性较差,属弱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0.00018~0.02l/s·

5.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

接近地表的基岩风化带,节理裂隙比较发育,容易接收大气降水的补给,多在低洼处形成季节性泉水。

6.第四系河床冲积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河床中,由砂砾,砂土层组成,含水较丰富,水质良好,含水量3.30~4.50l/s·

m,渗透系数20~60m/d,富水性较强。

井田内的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中,除上述含水层外的砂质泥岩、泥岩,一般发育良好,结构致密,未受构造破坏,裂隙不发育时,为良好的隔水层,下石盒子组中下部砂质泥岩及泥岩层为隔水层,但此层在井田内出露较多,受风化后裂隙发育,影响了其隔水性能。

下石盒子组顶部的铝质泥岩层稳定,是良好的隔水层,但局部受风化而一定程度上破坏其隔水性能。

(二)构造对水文地质影响情况

井田内断层少且断距小,对各含水层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微小。

据煤矿生产实际资料,井巷揭露到陷落柱或断层时,一般无水。

仅个别有少量渗水现象,可以认为本井田的陷落柱一般含水不多或不含水。

另外:

向斜轴部也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充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系含水层:

影响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有K2、K3、K4石灰岩,K7砂岩及3号煤顶部砂岩。

这些含水层均为局部含水,多在向斜轴部、低凹部位、裂隙发育的破碎带等处含水。

2.废弃古窑,小窑积水。

在井田北部,北东部,分布有大小古窑十多处。

这些古窑原来都存有大量的积水,经过几十年开采,这些古窑已大多揭露,已基本不存在突水危险,但这些古窑分布在煤层露头线附近,埋藏较浅,极易接收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给,对煤矿开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南庄煤矿井下涌水约一半以上来自古窑水。

另外,本井田北西侧、东侧、南东侧均有小煤矿开采,有的已大面积采空,采空区积水对本矿开采也有一定影响。

3.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据精查勘探资料:

奥灰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