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920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5.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导师.ppt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煤炭行业“653工程”机电工程领域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矿山机械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等职务、辽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机械与电气设备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工程机械学报、煤矿机械等期刊编委;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995年获辽宁省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毛君: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院长。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2.机械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主要研究成果:

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其中一等将1项,二等奖2项,申报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编著出版著作2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在研重点项目:

液压传动新技术及装备(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自动化刨煤机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重大科技专项);高端综采成套装备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发改委能源装备中心重大项目);节能型智能停车装备(企业委托项目);分体式短臂智能化采煤成套装备研究。

赵丽娟: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学科编审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理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带头人、机电液系统的仿真与应用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促进阜新市经济转型科技行动专家。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2.机电液系统设计与仿真;,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掘进机器人多领域建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工矿装备实验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磨蚀理论研究及磨蚀系数测定装置的智能化开发”及企业委托项目。

“含硫化铁结核薄煤层采矿机截割部可靠性研究”(保证了全国首例富含硬结核体的薄煤层采煤机的成功研制,使复杂煤层赋存条件下的薄煤层实现综采成为可能)、“悬臂式掘进机设计中虚拟样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中煤南梁煤矿煤层可刨性及刨煤机可靠性研究”、“矿用减速器动态仿真系统的研究开发”、“采煤机滚筒、纵轴式掘进机截割头辅助设计及载荷计算软件开发”、“易维护SL1000型采煤机摇臂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冷连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建模方法与振动控制”等20余项,主持“基于VP与VI的控制工程虚拟实验系统研究与开发”等辽宁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

目前在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所完成的科研项目中有2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巾帼发明”三等奖、4项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学术专著复杂机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复杂结构薄煤层高效综采关键技术2部;获“一种蛇形机器人”、“多功能激光衍射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项、“纵轴式掘进机截割头辅助设计及优化软件”、“采煤机工作机构优化设计及载荷计算软件”软件著作权2部;编著(主编)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6部。

在煤炭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20余篇被EI全文收录),其中“基于多体动力学的采煤机截割部可靠性研究”被评为煤炭学报创刊五十周年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获中国煤炭学会表彰。

王慧:

教授,工学博士;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理事、阜新市液压协会常务副会长。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机电液系统设计与仿真;2.机械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原煤炭部项目“液压支架可靠性考核评定方法的分析研究”,获得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原煤炭部项目“PED型水泵平衡装置”,获得阜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辽宁省海外学子创业资金专项计划项目“液压泵阀组合系统研究”;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液压泵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参加完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项目“特种车辆轮桥模拟加载试验台研制”;参加完成原煤炭部项目“掘进机截割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电液数字调速阀”、“杆式齿轮泵”、“液压支架用双级卸载保护安全阀”等,获得国家专利多项。

在“机械工程学报”、“煤炭学报”、“机床与液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著作4部。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压泵/马达可逆调节与计算机控制研究”;辽宁省科技厅项目“双级过载保护安全阀研究”、“高压大流量液压马达研究”、“电液数字控制多功能液压缸研究”、“高压超微流量液压泵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高压低噪音齿轮泵研究”等。

张强:

教授,工学博士,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采掘机械高效截割机理;2.装备寿命预测及自愈研究;3.装备多尺度分析及故障诊断。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辽宁省液压新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骨干,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优秀科技工作者,阜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函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微电子期刊编委、JournalofAppliedMathematics、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控制工程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成果:

在ElectronicJournal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DisasterAdvances、EnergyScienceandResearch、Journalofcoal&ScienceEngineering、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煤炭学报、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工程设计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热加工工艺、材料导报、科技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30余篇;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获批专利授予权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

主编参编液压与气压传动、刨煤机、螺旋钻采煤机、连续采煤机成套装备等教材5部。

翟建华:

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数字制造与信息化,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DesignandModellingofaPassiveWirelessPressureSensor”、“RZvavanjanja,MFisher,ACFisher,DGouldandTHow,Asensorforneedlepunctureforcemeasurementduringinterventionalradiologicalprocedures”、“ThienHowandFernandoBello.Simulationofendovascularguidewirebehaviourandexperimentalvalidation”等学术论文10余篇。

获发明专利:

一种动脉瘤血管模型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

CN201210046486.3)。

李晓豁: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2.车辆系统动态特性与控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煤机械分会委员、掘进机械分会委员、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受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函审专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精密成型与再制造专业委员会首席技术专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机械组评审专家、辽宁省质量奖首批专家库专家、山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评标专家、辽宁省煤炭工业专家。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炭部重点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

独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出版掘进机截割的关键技术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等个人专著3部。

编著中国采矿设备手册、矿山机械与设备等手册、高校教材17部,有7部获奖。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86篇,EI收录62篇、ISTP收录6篇。

指导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12名。

栾丽君:

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阜新市十大女杰”、“省三有女职工标兵”。

学科领域: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

1.工程与矿山装备运行理论与技术2.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及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余项,目前在研项目1项。

主持的项目综采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预应力弹簧托辊在宽胶带输送机上的应用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版学术专著串联盘输送机的“三化”综合设计一部,编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运输机械设计、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煤矿机械概论4部。

在煤炭学报、机械传动、等国际和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要主持科研项目:

1、EBZ300掘进机造型及装饰设计(佳木斯煤机厂)2、井下矿用人车工业造型设计(沈阳三一重装)3、EBZ300掘进机培训软件开发(佳木斯煤机厂)4、井下多功能车造型及装饰设计(沈阳三一重装)5、EBH132掘进机造型设计(包头北方重装)6、360掘进机虚拟造型设计(沈阳北方重装)7、自移式掘进机辅助支护设备的研制(省教育厅)8、采掘机械产品造型研究(煤炭协会)9、串联盘输送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省教育厅),任兰柱: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后。

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员,阜新市政协委员。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车辆工程;2、机械电子系统运行行为监测与控制。

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研究课题:

1、国家“十一五”长远发展专项课题“深海复杂地形行星轮式行走车辆技术研究”;2、国家重点项目“170型矿用载重车的设计与制造”;3、“洁净煤技术-水煤浆的研究与制备”等5项。

主持研究课题:

1、带式输送机新型可控启动与制动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煤矿关键设备数字信息采集与指纹识别巡检系统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3、煤矿风机监测与无线传输系统应用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4、煤矿井下对地电容电流控制系统的研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5、矿井提升机天轮机构力学分析与设计;6、大型卧式振动离心机的研究与制造;7、液压智能设备恒温系统的研制;8、唐山矿地面水泵运行监控系统研究;9、老矿深井多水平直联排水节能技术研究;10、煤矿提升系统安全运行监测监控系统等30余项。

还有三项分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1项。

出版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书籍二部。

在煤炭学报、机械设计等刊物发表论文“离心机橡胶减振弹簧特性的试验研究”,“卧式振动离心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与模态分析”,“基于PLC的自动控制节能排水系统研究”“精细油水煤浆在大型船用柴油机上的雾化试验研究”等40余篇,多篇被SCI、EI等国际机构检索。

此外,还在煤炭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深海采矿机器人和替代石油燃料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研究。

于英华: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与制造科学处项目同行评审专家。

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负责人,矿山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负责人,校级教学名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2.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泡沫铝在汽车轻量化中应用研究”、“钢纤维增强树脂混凝土机床基础件制造工艺与设备研究”等和企业委托项目6项。

其中3项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机床基础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切代替磨削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等项目10余项。

目前在研项目2项。

出版专著泡沫铝及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与应用和机床低速爬行2部,其中第一部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获实用新型专利“减振降噪齿轮”和“充填泡沫铝的汽车保险杠”2项。

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组合机床设计和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等教材5部。

在煤炭学报、非金属矿、振动与冲击、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材料导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煤炭学报发表的“泡沫铝层合结构钢球磨煤机隔声罩降噪性能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叁等奖。

主要研究内容:

机械制造装备与工艺设计,机械结构动态特性测试与控制,新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等。

李文华:

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机械电子系统运行行为监测与控制,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省教育厅项目“数字液压缸研究”及企业横向课题“高效节能泵站”、“流量控制阀研究”项目6项,获发明专利“工程机械发动机节能冷却风机(专利号:

ZL201010215380)”;在控制工程、机械设计与研究、机床与液压等发表学术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楼宇供暖监控系统”、“StudyofcharacteristicsandcontrolcircuitonHigh-speedSolenoidvalve”、“Basedonfluiddigitaltransmissionandcontroltheoryonapplicationofdigitalhydraulicvalve”、“数字液压缸的新型控制理论和方法(EI检索)”、“带式输送机软起动的速度控制特性分析”、“基于LabVIEW的轧钢机液压控制系统研”等论文10余篇。

徐平: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连续三年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效果十佳奖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师奖获得者,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数字制造与数字化、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机床基础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泡沫铝-环氧树脂/铁基复合材料机床零部件制造研究”、传动链误差在线补偿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煤炭部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机床传动链误差动态测量及误差源诊断系统研究”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

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所完成的项目中有1项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人事部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机床基础件设计与制造和弧齿锥齿轮硬齿面刮削加工及啮合仿真专著2部,其中第一部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在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收录。

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数字制造与数字化,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新材料设计、性能及应用等。

张建卓:

教授、工学博士;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主任。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机电液系统设计与仿真究,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高压大流量内啮合齿轮泵等课题10项,科研总经费320万元,其中辽宁省科技厅项目1项。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汽车助力转向泵、低噪音高压齿轮泵研制等课题6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项目总经费1742万元。

获得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产品转化3项。

在煤炭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机械工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国际和国内刊物上发表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8篇。

编著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2部。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大流量安全阀预防冲击地压研究,非标准机电液系统研发工作。

孟凡英教授、热能工程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名师学科领域:

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方向:

1、传热过程理论及节能技术2、流体机械理论及工程,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科研总经费约100万元,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三项。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

编著出版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流体力学、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等6部教材。

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矿井降温系统及设备开发、降温系统中热能综合利用等。

杨新乐:

教授、工学博士、博士后、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学科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低温余热利用技术;2.传热过程理论与节能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CT的低渗透煤层气注蒸汽开采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低渗透煤层煤层气注热开采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超声和CT技术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采出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瓦斯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声发射和电荷复合信号变化规律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北方地区地热能梯级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超短半径水平钻井技术开采煤层气的应用基础研究”,校企合作课题十余项。

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热能动力工程、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3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指导在读研究生4人。

参与编著流体力学教材一部。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理论及技术、低渗透煤层气注热开采理论及技术的研究。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低渗透储层煤层气注热开采能量迁移机理研究,2016.12019.12项目经费:

75.5万主持

(2)第二批优秀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项目:

中低温地热有机朗肯循环能量耦合机理研究,2015.92018.9,项目经费:

30万主持(3)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

页岩气多场耦合作用渗流数学模型的研究,2016.12020.12,项目经费:

220万主要承担人,吕振:

教授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矿山运输卡车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研制、钱家营矿业分公司东西主扇工况参数监测可视化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瓦斯监测系统、地下管线探测仪的研制等省、部及横向科研课题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矿材厂劈裂砖生产线控制系统研制、中德合作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节能型交流调速测控系统”等课题8项;在煤炭学报、传感技术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工业生产系统自动化技术,高永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先进制造技术2.机械电子工程3.大型工矿装备智能化4.电动汽车驱动仿真设计,主要研究成果:

多年来在本科生教育中讲授电工与电子技术、电路、建筑电气、矿山供电、矿山电工学、自动控制原理、控制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等课程,给中国石油大学本科生讲授矿山供电,主要研究煤矿无人值守变电所设计,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特种电机仿真设计,电机传动动态设计,煤矿设备智能化设计,出版教材2部,发表国家期刊论文23篇,其中EI检索5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

马修泉:

副教授、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参与完成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金属夹嵌陶瓷释能复合涂层技术研究”等项目6项及企业委托项目10项。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炭伴生资源粉煤灰在A-TIG中应用研究”,阜新市科技局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

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在金属热处理等国际和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

主编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材1部。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成型技术与控制、煤矿机械材料耐磨性研究。

刘芮葭:

工业工程系主任、工业工程实验室主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辽宁省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科领域:

工业工程研究方向:

人因可靠性工程,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井下安全的人因可靠性研究及企业委托项目阜矿集团机电总厂精益生产研究等2项,目前在研项目1项,科研经费约6万元。

2012年,主持的螺旋钻采煤机超低产尘机理及结构反演设计研究,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二等奖;2013年,主持的刨煤机超低产尘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

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二等奖;在国际和国内刊物上发表煤矿事故中人因可靠性的应用及其改进等学术论文13篇,其中EI检索2篇,立式薯类淀粉提取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发明专利两项。

蒲志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数字制造与信息化,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大型工况装备实验室基金1项、“翅片成型机和全自动装片机的研发”项目,参与“麻家梁矿提升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

参与(第三作者)研究的建立机类专业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教学体制获辽宁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编写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应用、工程机械教材4部。

在计算机仿真、现代制造工程、机械传动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机械装备的数字化实现、异形件反求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算法研究。

姚继权:

副教授、工学博士;“工程车辆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学术带头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二届“科研优秀青年教师”、辽宁省图学学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矿山机械编委。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2项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1项,科研总经费约100万元。

2012年主持的“掘进机动力性行为研究”、2009年主持分别获“硬齿面圆锥直齿轮可视化设计的研究”获阜新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出版编著Pro/ENGINEER基础建模与运动仿真教程、机械员速学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AutoCAD2008应用教程7部(套)。

在工程设计学报、工程图学学报等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三维拾取方法的研究等学术论文31篇,获得专利2项。

主要从事研究内容:

复杂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现代金属切削与刀具等。

丁飞: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矿山机械设计及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委托课题多项,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部,获专利2项。

谢苗:

副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学科领域:

机械工程研究方向:

1.机电液系统设计与仿真;2.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迈步式超前支护装备与掘进迎头顶板动力耦合机理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液压驱动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