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44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研究Word下载.docx

 

目录

一、导论3

(一)选题背景3

(二)相关研究综述3

(三)核心概念界定4

1.社区4

2.合作社5

3.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5

(四)分析工具5

二、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制度运行和特点分析7

(一)制度运行7

1.清产核资,搞好资产评估7

2.设定股权,合理量化到人7

3.制定章程,建立治理结构8

4.民主管理,设置组织机构8

(二)特点分析8

1.四大创新8

2.三大特点9

三、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

(一)法人地位的二重性10

(二)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社不分11

(三)组织相对封闭,股权缺乏流动性11

(四)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具有高福利性11

(五)社员思想意识落后,积极性不高12

(六)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外部法律法规不完善12

四、完善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对策和建议13

(一)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13

1.不断降低集体股的比重13

2.规范社区内外部股东的产权权利13

3.组建社区产权流转市场14

(二)加强资产管理14

1.实施财务决算制度14

2.加强现金、银行存款管理14

3.加强财务收支管理15

4.加强股份管理15

5.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15

(三)健全组织管理体制15

(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16

(五)加强政府引导扶持16

1.抓紧立法,确立其合法地位16

2.制订政策,扶持其健康发展17

3.加强领导,进行业务指导17

结论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苏州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小区蓬勃兴起,新型小城镇不断扩张,近郊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货币资产,农民们失去了原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手段,仅得到了有限的安置费用,就一下子变成了“市民”。

由于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逐渐变成后来“下岗”、“早退”的重点对象,生活水平逐渐下降,一时人心惶惶,朝夕不保,极易引起不安定的因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晰,农民与集体的利益不密切,加上一些乡村历史上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

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拖欠、损坏、挥霍浪费、无偿使用、被低价承包等。

如何在城占乡地过程中管理好巨额农村集体经济,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

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鉴于此,苏州市率先在全省提出并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形态,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目前,全市“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916个,设计农户2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1.6%,60万农民拥有股权,还带动了20万户农民。

(二)相关研究综述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审视现有的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关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研究大多是90世纪初期进行的,如傅晨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社研究》和黄祖辉、傅夏仙的《浙江农村股份合作社:

制度创新与实践》,前者运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和范畴,研究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产权矛盾、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

后者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并揭示其制度渊源、特征与绩效,分析其不足与发展态势,提出相关的政策思路。

近几年来关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研究基本上是属于报道性质的,文献客观地记述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制度变迁的经济背景、直接动因、基本做法以及取得的一些初步效果。

如《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苏办发[2002]33号;

王莉,《农民合作社能否不交税》,《苏州日报》,2006年3月27日;

《聚焦苏州农村股份合作社》,《新华日报》,2004年1月20日。

尽管直接研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文献资料寥若晨星,然而关于农村股份合作制另外一种主要类型——企业股份合作制的研究资料已相当浩瀚,有人认为,目前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既不是纯粹的合作制,也不是纯粹的股份制,而是两者兼有,即所谓的“非驴非马”;

有人以政治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新视角进行研究,以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的手法贯穿全文,全面地分析了农民组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联合的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国外。

我们发现,国外虽然对中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很有兴趣,但了解和直接研究却并不多。

同时虽然国外在合作制和股份制的研究上已经相当成熟,但因为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不同,所以可以借鉴但也存在一个怎样借鉴的过程。

综所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对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形势下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研究,尤其是对城镇化进程较快的苏南地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研究比较稀少,但这也好比一张白纸,可以让我画出最美的图画。

本文将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为例,以新经济制度学尤其是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制度介绍、特点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推动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社区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概念。

英国学者梅因(1871)在《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首先使用“community”一词,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J.Tonnies)将gemeinschaft(一般翻译为社区、集体、团体、共同体、公社等)一词用于社会学。

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具体而言,在农村指的是行政村或自然村;

在城市指的是街道办事处辖区或居委会辖区以及目前一些城市新划分的社区委员会辖区。

2.合作社

合作社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

它既是人们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的社会组织,又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生产和经营企业。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其制度特征是人们自愿联合、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其价值特征是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3.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社区型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主要类型之一。

一般来说,社区型股份合作社是以农村原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在不改变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社区内集体经济的部分或全部财产,以折股量化的方式分到每个成员头上,集体资产仍然统一经营,但参照股份制和合作制建立组织治理结构,成立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一人一股参与民主管理,按股分红。

这是创新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突破,对于解决农村中较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缺位、权能结构、民主监督不到位等缺陷,对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分析工具

要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产生发展的内在机理,新经济制度学尤其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

诺思特别重视对制度变迁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分析,试图在分析产权结构、人口结构、技能水平、历史发展和意识形态等环境因素如何入队现行制度挑战并导致创新冲动的产生的基础上,建构出有关制度变迁动力机制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框架——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分析框架。

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效率的所有权结构尚未形成,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社会中,个人和团体创新成本之大足以扼杀所有发自他们的创新冲动。

只有在国家的保护和推动下,才有可能实现创新成功。

而政府进行制度创新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节约某些交易成本,当制度创新能提供的边际收益相当于旧制度运行所需付出的边际成本时,制度变迁就会暂时停止,制度结构就会达到某种“均衡”,当环境再改变时,又会发生新的制度需求与供给。

由此可见,任何一项制度的安排和制度选择都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人们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权衡及其选择的结果。

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制度创新充分条件是制度创新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获取利润而致富的成本。

由此可见,苏州娄葑镇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是政府指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正如诺思认为的那样,国家具有暴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因而能规定和实施特定的制度安排,并同样是受财富或效用最大化逻辑的支配。

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有效地改变个人关于成本收益的计算,因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大量的投资,塑造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安排的制度的服从,提高和巩固现行制度的合法性,减少维持制度的成本。

制度运行和特点分析

(一)制度运行

斜塘地区原是一个设有33个行政村,占地54.87平方公里,1.1万亩耕地,4.1万人口的大镇。

随着区域调整,于2001年12月与娄葑合并以来,由于园区开发建设需要,斜塘地区实施了大动迁,现在已经将33个行政村归并组建为7个新村社区,并且投资6亿多元,占地593亩,建设开辟了东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所管的工业区,2006年初,针对斜塘地区大动迁后集体资产这一块资金提出了实行股份制改革的设想,并进行了实施计划。

1.清产核资,搞好资产评估

由斜塘办事处负责组织成立专门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村级集体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摸清资产家底,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关系。

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和产权界定的结果,由社区经济合作社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予以确认,并报苏州市农村工作部门审核。

经审核斜塘地区现有7个社区的资产账面无负债,净资产总额高达3.54亿多元。

2.设定股权,合理量化到人

斜塘地区遵循“民主、公正、合理、稳定”的原则,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范围和股权设置的类型,把股权设置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个人股又包括基本股和享受股两种。

集体股收益为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地区管理费用开支,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建设,个人股用于个人享受红利分配。

3.制定章程,建立治理结构

“无规矩不成方圆”,章程是规范和管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文本,其制订完善与否对合作社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斜塘办事处在开展工作之初便组织有关人员草拟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章程》(草案),对合作社的目的、性质、股权设置、社员资格、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4.民主管理,设置组织机构

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三个组织机构。

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个股东享受平等权利,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

董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由股东选举产生;

监事会是股份合作社的监督机构,对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财务、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特点分析

作为苏州市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斜塘地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集体资产管理引入了一个新机制,它的管理和运作彰显着四大创新和三大特点。

1.四大创新

(1)切实维护动迁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过去,集体经济无论多强大,与农民的关系都不紧密。

农民承包地被征用后,只能拿到一次性补偿费,有的甚至连补偿费都不能及时到位,加上农民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生活很可能无保障。

实施社区股份合作社后,农民有了资产、股权分红等方面的收入,收入总量大大增加。

(2)克服原有集体经济的弊端,创造了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集体所有制经济产权主体缺位、职能机构错位、民主监督缺失等弊端的存在,集体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干部经济,干部可以随意处置数千万资产,乱支浪费现象严重。

自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引入集体经济之后,把原各村级资产归并起来,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奇高奇低状况的发生,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的热情。

同时,也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其它地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还社员群众“产权”主人翁地位

近年来,苏南发达地区农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已成为不适应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的最大障碍,通过股份合作社的建立,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增强对外招商引资的基础和实力。

同时,一改以往农民政治上是主人,经济上说不准,没有资产所有权的问题,承认个人拥有所有权,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农民在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上都拥有完全自主权。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基层政权

现在老百姓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仍按老一套办事,不增加透明度,有事不和群众商量,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斜塘地区实行社区股份合作社之后,重大事项由股东大会决定,按照合作社章程行使董事会权利,按照监事会章程和股东大会的职责,按照法律程序对经营者进行全面监督,并通过加强政务和财务公开,使全体股东对社区干部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从而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地区稳定。

2.三大特点

(1)规模大

合作社股本总额为35452万元,其中社员个人可分配股本总额为27618万元,核准一人一股的总股数为34522.5股,每股本金8000元(其中设基本股总额26257.6万元,32822股,享受股股额1360.4万元,1700.5股);

(2)受益面广

股份合作社社员参股收益人数达36223人,基本上是覆盖整个斜塘地区的七个社区,从07年起每人每年便可得到一定数额的红利分配;

(3)资产质量好

斜塘地区现有七个社区的资产经审核账面无负债,净资产总额高达3.54亿多元,运用这些资产投入于东景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发展基金,收益率高。

三、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我介绍了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虽然成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有利于经营好农村集体资产,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由于实践时间尚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得那么完美,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

(一)法人地位的二重性

由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是新生事物,所以对其法人地位的确认就稍显落后。

同时又因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企业法人的特征,一方面又具有社团法人的特征。

它不仅引入了现代股份企业的治理结构,其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种既分权又集权的组织结构已经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无异了;

其财务制度、董事会任期、决策过程、税后利润的分配都是按照公司法律制度进行的,而且它同时还承担着社区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等公共职能。

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政府的法律文件中始终没有关于它的类别的规定,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股份合作社找不到对应的企业代码,只能登记为股份公司。

许多地方甚至出现实行农村股份合作社后,农民的税收负担反而增加了。

如此看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法律地位不明确,不但使其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和维护,而且客观上也造成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职能不规范、体制不健全、运转不通畅的困境。

(二)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社不分

细看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董事长和监事长是分别由办事处的主任和副主任担任的。

虽然政府负责资源配置有其客观原因“尽管每个人都享有一个份额和相应的权利,但实际上不可能人人都直接控制该财产的使用,所有股份的所有者或者叫委托人必须找到一部分人作为他们的代理人并授予这些人的控制权”。

但是就目前而言,社员代表大会还远没有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监事会的政社合一,这样的管理模式能保证合作社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吗?

同时在管理决策上,还存在不能很好地贯彻“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原则,还存在着少数人说了算,领导说了算的现象,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社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薄弱,“主人翁”意识缺失,影响了社员有效地行使其民主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合作社的属性。

合作社内部也缺乏有效的责任制,权责不对称,奖惩不分明,难以有效的发挥社员的积极性。

所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应当政社分离,权责明晰。

(三)组织相对封闭,股权缺乏流动性

合作社是以地缘为单位组织起来的,是为改善本社区特定的社员群体社会和经济状况而成立的。

它的这种地缘性决定了它不能超越其自身地域的界限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

斜塘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从集体资产作价评估到股东资格的确认,从股权设置到股份分配,从股权管理到股份分红,从经营管理到收益分配,都严格限制在社区范围内,外面的资本不能进入,社区内的资本也不能流出。

这种格局使社区股权凝固,影响了资本流动和产业集中、升级。

由于社区股份合作社是以历史上形成的社区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是一种封闭性的股份合作组织,其股份构成不具有开放性,不公开向社会招股集资,并在章程中规定其持股人和股权均限于本社区的村民,严格限制股权的转让、继承、买卖、抵押,规定不得退股提现。

虽然这些规定是出于保护集体资产的目的,但如此做法却使股份分配失去了资产经营的功能和应有的流动性,不利于很好地解决因人口变动而带来的配股方面的问题。

(四)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具有高福利性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重分配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浓厚的社会福利主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型股份合作社通过折股量化落实产权,并按股分红。

但是,拘于平均主义普遍受益的传统思维定势,按股量化实际考虑的是福利分配人人有份。

股权分配主要是以社区成员“天然”资格为依据,差别仅仅体现在有无资格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在贡献和效率上。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规定和操作不利于流动人口,易产生矛盾,增加不稳定因素。

同时因为分“蛋糕”的人多了,“蛋糕”也就越来越小了。

(二)合作社过多的强调社员收益的分配,而且是按股分红,不是按利润分红,这样的话,一旦没有利润,极有可能出现无利润返还这一环节,难以体现出合作社“交易的联合”的本质特征。

有人甚至提出要以文件明确规定分红率必须达到多少,分红水平必须年年有所增长等等。

久而久之,社员就会片面的认为合作社是一种福利性的制度安排。

(三)在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地区极易产生一些所谓的“农民贵族”,这些人以“四不”为荣(不做工、不读书、不务农、不经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其中的一些人发展为精神颓废、胡作非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

(五)社员思想意识落后,积极性不高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对于农民的观念、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农村,一些封建思想还在主导人们的生活,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制约,我国农村和农民一直缺乏合作传统。

虽然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但是现阶段农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还夹杂着浓厚的不受个人约束的个人主义倾向,受这一倾向的影响,农民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缺乏必要的契约精神和合作意识,难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只关心眼前利益,较少考虑长远利益。

加上受人民公社“后遗症”的影响,许多农民仍心存“恐合症”,误认为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是在“走老路,归大堆”,所以不愿合作或者积极性不高。

在改革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部分基层干部对股份合作社缺乏正确的认识:

怕失权、怕麻烦、怕股份分红压力、怕出现问题等,造成主观上缺乏动力,工作上没有力度,股份合作社改革流于形式、走过场等,严重影响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外部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对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监督主要来自监事会、农业局等部门,由于这些部门缺乏依法监督的意识,与合作社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部分政府官员甚至还担任合作社的重要职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作社的正常经营和管理。

因此社区股份合作社不可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