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78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41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流域暨灌排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新田水闸工程是温州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洪、排涝、挡潮等功能的公益性工程,主要承担温州市中心区北片商务区的排涝任务。

下新田水闸规模为2×

5.0m,闸底板高程-0.5m,50年一遇规划设计流量为47.15m3s,100年一遇规划设计流量为52.26m3s。

工程等级为Ⅱ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2级,围堰等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

水闸工程主要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组成。

2.2水文气象

温州城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本区降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以温州站为例为1723.0毫米,最大年为2919.8毫米(1911年),最小年为1103.0毫米(1979年),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5%,5~9月份占全年的64.7%。

降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枯水期、梅汛期、台汛期。

梅汛期是一年中连续性降水日数最多的时期,在春末夏初(4月16日~7月15日),副热带高压逐加强,与北方冷空气交接,静止锋徘徊,造成长时间连绵阴雨高湿天气,降水量较大,梅汛期最大暴雨通常发生在6月份。

夏秋季节(7月16日~10月15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为主,有局部雷阵雨,容易伏旱或夏秋连旱,与此同时,太平洋上台风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并影响本地区,其挟带的大量水汽常造成短历时大暴雨,此期间称为台汛期。

每年10月16日~次年4月15日称为非汛期。

非汛期的天气受冷高压控制,干燥少雨。

除有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出现少数雨雪天气外,以晴好天气为主。

2.3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七都大桥引桥段北面、瓯江路西面,闸址距离瓯江约70m。

场地由新近回填而成,地形平坦,高程变化小(4.0~4.8m)。

场地土以第四系淤、冲积土为主,地貌单元主要表现为滨海相淤、冲积地貌。

本次勘察所揭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根据野外钻探、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将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土划分为5层,具体分层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

地-02~地-03)。

现将其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层:

素填土,层厚2.00~3.50m,层顶埋深0.00m,层顶高程4.71~5.11m。

灰黄色,主要由碎石、砾石、粘性土及少量块石、砂粒等组成,土质不均匀。

碎、砾石含量一般为50~75%,粒径1~7cm,少量大于8cm;

局部夹块石;

ZK1~ZK4顶部为厚约20cm的混凝土。

在场地均有分布。

第②层:

淤泥夹粉砂(Q42),层厚0.90~2.30m,层顶埋深2.00~3.50m,层顶高程1.61~2.75m。

灰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

粉、细砂含量分布不均匀,一般为5~15%,多呈小团块状分布;

夹少量腐植质。

第③层:

含淤泥粉砂(Q42),层厚12.30~14.70m,层顶埋深3.00~5.50m,层顶高程-0.49~1.75m。

灰色,饱和,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实测击数为14.1击,呈稍密状。

粉、细砂含量分布不均匀,一般为75~85%;

夹少量腐植质;

偶见贝壳碎屑。

第④层:

淤泥(Q42),层厚8.10~9.20m,层顶埋深17.00~18.60m,层顶高程-13.49~-12.29m。

青灰色、灰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

夹少量粉细砂,其分布不均匀,多呈小团块状或薄层状分布;

偶见贝壳碎屑。

第⑤层:

淤泥质粘土(Q41),未钻穿,揭露最大厚度15.70m,层顶埋深25.20~27.50m,层顶高程-22.39~-20.49m。

灰色,流塑,饱和,鳞片状构造,高压缩性。

夹少量粉细砂,其分布不均匀,多呈小团块状或薄层状分布;

2.4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应完成的永久工程项目包括:

①土方明挖

②钻孔和灌浆工程

③土石方填筑工程

④混凝土工程

⑤钢闸门及启闭机安装

应完成的临时工程项目主要包括

场内施工道路、施工所需的主要施工围堰的修建与拆除、施工用水系统、弃土场排水系统、施工用电、泥浆系统、施工场地、修配加工企业、施工排水、临时生产管理及生活设施、施工场地使用完的拆除、为完成工作所需的所有施工措施等。

2.5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使用材料主要为:

水泥、砂、碎石、商品砼、钢材、块石等。

因本工程对外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水泥、砂、碎石、商品砼、块石和钢材等材料资源的采购条件好,完全能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求。

所有施工用料全部采用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

2.6弃渣场

除利用土以外其余土运至海滨围垦区消纳。

第三章施工总布置

3.1施工总布置原则

合理做好施工临时设施及施工总平面布置,优化资源配置,是减少施工干扰、确保工程进度,降低临建工程费用和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总进度的安排,确定水、电、通讯系统,施工道路,生产辅助临建设施,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布置等。

施工总布置原则如下:

一切临时设施的布置,都与工程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相适应,使其不至影响到施工的正常开展,妨碍永久建筑物的施工。

供水、供电系统满足性能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布置在施工负荷最大的工作面附近并能满足不同施工时段的要求。

全部临时设施的平面位置和占地范围,不超出发包人规定的征地界限。

按照发包人的统一规划,临建设施尽量集中布置,减少占地面积。

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

3.2施工场地规划

3.2.1生产设施场地规划

根据招标文件和图纸提供的施工场地和征地范围,需布置施工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材料堆场及其它施工辅助企业、临时设施等。

3.2.2生活、办公设施场地规划

本工程施工高峰期需劳动力约206人左右(包括行政生产管理人员在内),主要以租用当地民房的方式解决。

生活办公设施场地布置在征地范围,生活办公设施有行政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医务室、食堂、公共卫生设施及治安、消防等房屋建筑,本合同工程生活办公设施拟租用附近民房,总面积约为1620m2的。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3施工道路

本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滨江街道内,对外交通极为便利,闸址距瓯江路约50M。

3.4风、水、电、通讯系统布置

3.4.1施工供水

生活用水从施工现场附近居民饮用水管接出。

砂浆拌和用水按要求取用就近自来水和河道抽取。

就近从河道中用水泵抽取的施工用水存储在水箱中以便随时供给。

3.4.2施工供电

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变压器低压侧接出。

我方负责引接低压动力及照明线到各施工及生活用电区。

另外为保证特殊情况下正常施工,单独配备120KW发电机一台,作为施工用电备用电源。

3.4.3通讯系统

项目部对业主、监理单位及对外的通讯联系,以手机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安装传真机、固定电话及通讯网络等。

现场配备对讲机,对讲机数量按需要配置。

3.5砂石料供应和砼供应

3.5.1砂石料供应

本工程所需的砂石料从当地市场采购,采购规模与进度匹配。

3.5.2砼供应

本工程采用商品砼,向监理工程师认可的信誉好的厂家购买。

3.6施工辅助企业设施布置

各种辅助企业布置在围区临时设施场地处,以方便管理;

部分辅助工厂布置在料场附近。

3.7临时用地表

用途

面积(平方米)

位置

需用时间

办公用房

200

租用民房

开工时

职工宿舍

500

食堂

150

医务室

30

公共卫生设施

50

保卫值班室

10

钢筋加工厂

100

根据施工现场布置

木工加工厂

物资库

实验室

堆料场

300

其他

合计

3.8施工消防及环保设施

3.8.1施工消防

在生活办公区、临时工厂、仓库区均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及黄砂贮存箱,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均单独存放,并有禁火标志和专人管理。

3.8.2环保措施

1、生活区、工厂、仓库区均设地表排水网沟,满足降雨等地表水的排放要求,保证及时排干积水。

2、在机修厂设隔油沉淀池,修理产生的污水必须经隔油沉淀后处理后才可排放,以免污染环境。

3、施工道路派专人保养,保持道路通畅,夏季炎热干燥季节,定时洒水,以减少扬尘。

第四章施工导流和度汛

本工程导流建筑物(施工围堰)级别为5级,其设计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度汛洪水标准采用10年一遇。

在导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执行下列标准和规程规范(但不限于):

1、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建标(2004)103号;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6、本章各专项施工技术涉及的其他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

4.1围堰施工

按本公司以往类似施工经验,临时围堰采用土石围堰。

4.1.1围堰施工

1、在本段河道上下游、施工范围外侧位置设置横向围堰。

2、围堰施工程序:

砂砾石料填筑→砂砾石料堰坝外坡整平→加压粘土。

3、围堰施工的上升速度,满足安全渡汛标准及挡水的施工断面要求。

并保证围堰的施工断面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处于稳定和安全状态。

4、利用工程施工时清理出的砂砾料进行填筑。

4.1.2围堰拆除

围堰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拆除,围堰拆除由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到指定弃碴地点舍弃。

我方将按监理人指示,以不妨碍永久或临时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为前提,提交围堰拆除措施报送监理人审批。

4.1.3本工程规定适用于本合同要求的施工导流,其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河道工程及桥梁的导流和截流、建筑物的基坑排水、其它有关工程。

上述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

材料、设备的供应和试验检验;

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

临时建筑物及其设施和设备的拆除以及本合同规定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4.1.4我方的责任

1、项目部按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负责排干基坑和其它建筑物低洼部位的积水,保证主体工程在旱地施工;

负责提供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和设备,以及质量检查和检验等工作。

2、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围堰施工的详细设计和施工文件,其中包括现场布置图、结构稳定计算和有关图纸、基坑排水措施、防护措施和安全度汛等。

上述文件均经我方项目经理签字后,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并不免除我方将对上述围堰设计和施工应负的责任,我方将充分考虑施工围堰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期内遭遇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或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我方将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洪防灾的抢险工作。

由于自然灾害或超标准洪水造成永久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的损失和损坏,按有关规定办理。

4.2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分为抽干基坑内积水的一次性排水和施工期间经常性排水两部分。

经常性排水包括:

仓面浇筑冲洗水、养护水、降雨等。

1.基坑排水

本工程选用10台3BA-33型水泵进行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局部浅坑排水采用潜水泵。

2.施工排水系统的布置

施工排水系统主要考虑基坑排水系统的设备布置。

根据工作面设置。

3.施工区内冲沟、暴雨的引排措施

施工区内冲沟、暴雨依据地形特点,采用开挖排水沟、做拦洪墙进行拦截和疏导引排出工作面,必要时,清除覆盖层,做浆砌石挡墙拦截引排,确保冲沟水、暴雨不进入施工工作面。

4.3施工安全渡汛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渡汛,采取以下措施:

4.3.1防汛准备

1、在本标段施工中,施工项目部专门成立防汛小组,明确职责,对防汛工作统一领导与协调。

2、雨季来临之前,与水文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收集水情预报,密切关注降雨的情况,作好雨季防汛的思想准备。

3、备足防汛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在紧急情况下,做好防汛劳动力安排。

4、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安全渡汛,在平常安排生产时贯彻全程抓防汛的思想,始终把工程汛前形象作为重点,提前作好防汛工作。

4.3.2超标洪水应急措施

在施工期间,为防止超标来水的影响,特制定应急措施如下:

1、经常检查防汛材料的储备和防汛设备的到位情况,及时对防汛材料加以补充与设备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2、对有可能被淹没部位的设备,随时作好撤退的准备,一旦出现险情,以最快的速度撤到地势高的部位,尽量减少损失;

3、成立防汛临时突击队,突击队员在汛前随时作好突击防汛的准备;

4、配备专人日夜查巡,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全力投入防汛抢险。

4.3.3汛期排水

汛期时河道施工导流利用现有河网中其他河道分流,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洪水期到来前挖除施工围堰。

第五章主体工程施工

5.1施工方案

5.1.1水闸施工,基础处理先行,下部砼浇筑紧跟的流水作业施工法。

本工程水闸施工需进行基础处理,处理方式为采用钻孔灌注桩及水泥旋喷桩。

在进行基础处理前进行基础降排水措施,为加快施工进度,土方开挖与基础处理进行交叉施工。

5.1.2土方开挖结合土方回填,综合考虑土方弃碴与利用的施工方法。

本标段结构物多,工期紧,拟采用以点、线、面同时进展,流水、平行、交叉作业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法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按期、优质、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5.2基坑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作业,开挖料能利用的就近堆存或修筑围堰使用,不能利用的用反铲挖掘机挖装、5T自卸车运输弃料。

在工程施工中按下列标准和规程规范进行施工(但不限于)。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98;

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5、《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

6、其它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

5.2.1施工程序

土方开挖施工程序见下图:

土方开挖施工程序框图

5.2.2、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

根据施工图要求,进行具体的测量放样。

2、机械设备的维修:

为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所有机械设备必须确保良好的运行状态,开工前对所有的进场设备均必须进行施工前的保养,维护,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3、技术准备与技术交底:

施工前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下达工期和质量目标,由项目部层层传达落实至每一工作人员。

5.2.3、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进行。

开挖顺序为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反铲挖掘机每层开挖高度为1m。

2、开挖时施工面随时作成一定向外倾斜的坡势,以利开挖区域内的施工排水要求。

挖机作业时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体及陡坡进行稳定验算。

对不满足稳定要求的应放大开挖坡度至稳定要求,以防塌方造成安全事故。

同时随时注意土层变化情况,如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等异常现象,及时将设备撤离工作面,以确保设备、人员的安全。

3、对开挖后的可利用料可就近堆存;

对开挖后需外运的弃料采用5t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地点处理。

4、机械开挖边坡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适当预留修坡余量,再用人工进行坡面修整,以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5.2.4、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前,项目总工程师及施工技术员仔细研究施工图及相关技术资料,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放出开挖轴线、边线和开挖深度、坡度等控制线和控制桩。

2、根据现场水流量、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并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布置排水系统。

在开挖层面上设置临时排水沟和集水坑,开挖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雨水、施工生产、生活水和积水引排或抽排到工作面外。

3、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边坡稳定情况,对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的边坡立即暂停开挖,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采取放缓边坡、衬砌支护、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或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执行。

4、对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开挖,采取布置排水孔、井或排水洞等措施或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降低地下水位,使最低开挖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上0.5m以上,保证建基面平整、干净。

5、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2.5、检查和测试

土方开挖完成后,均进行以下内容的检查和测试:

1、开挖基底高程校核;

2、开挖基底尺寸校核;

3、开挖坡度校核及其稳定性测试;

4、轴线位置校核;

5、建基面稳定性测试。

对上述各项检测项目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进行返工整修,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验收完后抓紧进行下一工序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则作好基面防护工作。

5.3钻孔灌注桩

在工程施工中按下列标准和规程规范进行施工(但不限于):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ZT0155-95;

6、其他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

5.3.1施工工艺流程

 

5.3.2施工准备

1、场地清理:

利用1m3挖掘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清除工作面内的杂物等。

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定出桩位并编点,并布好施工测量控制桩。

3、在进行灌注桩钻孔前,必须对孔位进行复测,确保孔位偏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泥浆性能试验:

泥浆在造孔中起到稳定孔壁、悬浮钻渣,又通过渗透作用形成抗渗泥皮,其作用和性能十分重要。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选用粘土泥浆固壁,通过泥浆性能试验,取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5、砼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首先根据设计的标号,强度等具体要求,进行砼配合比综合试验确定砼中砂石料、掺和料及外加剂品种、规格,取得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的砼。

5.3.3施工方法

1、护筒埋设

(1)经测量放样,护筒埋设位置应与桩位相吻合,桩位采用二台经纬仪交会定点,并用十字线法确定护筒的埋设位置。

(2)场地平整后用人工挖土将护筒放入坑内,护筒埋设应稳定牢固,护筒伸入风化岩层深度为1.0~1.5m,护筒口顶高程比钻机平台低20cm左右,上部设排浆口,筒壁做好十字线标记,用以复核护筒是否与桩位相吻合。

(3)护筒拟用3-5毫米的钢板卷成,直径为80-100厘米。

为了增加护筒的刚度防止其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

2、泥浆

(1)根据本工程的地质资料分析,拟采用粘土制浆的方法进行固壁。

(2)造孔泥浆控制参数应附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循环使用的泥浆采用3PN泥浆泵供浆,轴流泵排浆至沉淀池,废泥浆采用泥浆车外运至允许弃浆地点。

(4)清孔后的泥浆性能参数也应附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造孔泥浆、清孔泥浆及孔底泥浆均由现场试验人员负责取样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并将成果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

3、造孔

钻机就位前应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就位后做到平整、稳固,确保施工时不发生倾斜、移位,并做好控制深度的标记。

(1)本工程拟采用回旋钻机造孔。

(2)本工程采用正循环泥浆固壁,正循环泥浆固壁曾在多项工程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造孔开始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在造孔过程中如遇有坍孔时,可适当加大泥浆比重,必要时也可入优质粘土、澎润土并空钻不进尺,以达到稳定孔壁的目的。

(3)由于本工程场地地基较软,拟先铺设路基板,在钻机按要求就位后,做好挖制深度标记,当造孔到设计深度时,由施工单位质检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终孔。

(4)当间距在5.0m以内的混凝土灌注桩完成后24h,才能开始钻孔和开挖施工中间桩,以防止坍孔或挤坏相邻已灌砼的桩。

(5)成孔时应连续进行,以免摩阻力增大,导致沉管困难或钻孔、冲孔时坍孔,增大扩孔率。

4、清孔

(1)采用钻机循环换浆法进行清孔,即利用钻杆内孔由3PN泥浆泵供浆,一面对孔底进行清洗,一面排除废浆,换浆基本结束后,对孔底泥浆进行测定,并严格控制含砂率。

用于换浆的浆液必须是优质泥浆,如用上述方法个别孔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风吸管清底和反吸砂石清孔。

清孔时,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m,以防止钻孔的塌陷。

(2)终孔检查后,应迅速清孔,不得停歇过久,以防止泥浆、钻碴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的困难甚至坍孔,清孔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灌注砼。

5、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为确保钢筋的质量,同时便于施工钢筋笼在现场钢筋加工厂内分段制作,在孔口下放时搭接电焊,分段长度以5-8米为宜。

(2)钢筋笼的制作采用加劲筋成型法,制作时,按设计尺寸作好加劲筋圈,在其上标出主筋的位置,同时把主筋摆放平整的工作平台上,标出加劲筋的位置。

焊接时注意校正加劲筋与主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