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98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儿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必要时再次吸引。

立即通知维修组进行维修。

(三)吸氧过程中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

立即打开备用氧气袋,试好流量连接吸氧管,继续为患者吸氧,并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

必要时将备用氧气筒装置推至床旁,给予吸氧。

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以及其他病情变化。

通知器械维修组进行维修。

(四)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患者的病情。

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以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部分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常运行。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

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突然断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患者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

总务科、医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来电后,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连接。

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

(五)急性喉阻塞的应急预案

明确诊断后,立即使患者半坐卧位,持续吸氧,如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要间歇性小量给氧。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情况,并请旁边的人员帮助呼叫医生。

建立静脉通道,立即给予雾化吸入,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局部水肿。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

应立即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但禁用吗啡,立即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做不同处理,如因异物引起,立即行手术取出异物,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用品,如气管切开包、吸引器等。

患者在手术期间,病房护士应准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氧装置、心电监护设施。

准备病房单元,迎接手术患者。

手术后,返回病房,安置于准备好的病床上,给予持续吸氧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如患者行气管切开,床旁桌上备好抢救设备(气管切开包、无影灯、吸引器等)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特别注意气管切开后的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立即拔除内套管后吸痰,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困难程度有无改善,四肢、口唇有无青紫。

固定好外套管,并确定牢固,在管口覆盖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保持内管通畅,及时吸痰,如痰液粘稠,阻塞呼吸道不易吸出,可给以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持续滴药。

患者病情平稳,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还应: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皮下气肿、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安慰患者和家属。

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并教会患者与护士及家人交流的各种方式。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十一)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具体原因,指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交待注意事项,常规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六)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应急程序】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

→观察生命体征→告知患儿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应急预案】

1.住院患儿出现惊厥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掐住患儿人中,就地取筷子等东西

放在患儿的臼齿部,让患儿头偏向一侧,同时用负压器进行吸引,并请家

长帮组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医务人员立即给患儿持续氧气吸入。

3.给予建立静脉通道。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a、安定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直接静注,速度1mg/min

,后用1-2min发生疗效。

b、水合氯醛50-60mg/kg,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

c、苯巴比妥钠每次1-2mg/kg肌肉注射。

5.如果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应迅速给予物理降温。

6.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

7.患儿病情好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儿:

①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衣物。

②安慰患儿及其家长,给予患儿及其家

长提供心理护理③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8.待患儿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儿家长详细了解发生惊厥的原因,制定有效

的治疗措施。

(七)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

1.若发现患儿突发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就地进

行心肺复苏抢救,请他人通知医生

2.增援人员到达后,根据患儿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3.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

4.在抢救时要合理摆放各种仪器与物品,利于抢救进行,注意随时清理环境

5.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做

好与家属的沟通与安慰工作

6.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

过程。

7.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对同室患儿及家属

进行安慰。

二.应急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

过程

(八)患儿发生窒息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

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

务人员。

2.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

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3.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

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

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4.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5.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6.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

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7.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

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二.应急程序

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

→加强防范措施

(九)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过敏休克发生,立即停止使用本药物,予以平卧,就地抢救,并叫他人通知

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支)1/4—1/2支,医生到来后继续抢救和医嘱用药,注意保暖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抑制时应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抢救用药及时输入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

6.观察病情与记录,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等,患儿末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患儿病情平稳后告知家长或患儿本人今后禁用此药物。

8.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

支气管痉挛→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观察病情→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

(十)患儿误吸护理应急预案

1.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向可能发生误吸的患儿,对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有关知识宣教。

(2)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误吸的抢救技术。

清醒患儿发生误吸时,患儿立即取侧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

昏迷患儿发生误吸,让患儿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用吸痰器清理呼吸道,在抢救过程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神志等,同时采用其它抢救措施。

(3)负压吸引器性能完好,处于应急状态。

(4)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

(十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注意保暖。

遵医嘱静脉给予镇静止咳药,如惊厥频发或持续状态时,可采用静脉负荷量、苯巴比妥纳每日10~15mg/kg。

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时,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速尿、氟美松等利尿脱水剂,严格限制入量。

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心肌酶等。

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

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窒息复苏后低流量吸氧,纠正酸中毒。

重度呼吸性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于50%可考虑用呼吸机作人工通气。

诊断为缺氧性心肌损害,应用多巴胺及果糖时,应注意液体滴数勿外渗。

病情好转后继续监护各项生命体征:

每15~30min测生命体征一次,必要时应用心电监护,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并注意体温及尿量变化。

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发生的时间,是否存在易激惹,对刺激反应程度,有无肌张力改变、惊厥等,原始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注意神态的变化,如面色、前囟饱满,脑性尖叫,双侧瞳孔大小及肢体活动等。

病情完全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

保持患儿安静,专人护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护干扰,出生后前3天禁止沐浴。

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喂奶后注意面色变化,防止呛奶。

给予氧气吸入,及时吸痰。

镇静、注意保暖,视病情采用暖水袋或暖箱保暖。

室内空气新、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及时抽血化验及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

程序

(十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

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

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

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

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

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

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

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

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

触觉刺激,轻弹足底,轻擦后背

评估呼吸、心率、肤色

呼吸暂停或心率小于100次/分,100%氧气正压通气30秒

评价心率心率<

60次/分正压通气加胸外按压30秒

评价心率<

60次/分,遵医嘱给1:

10000肾上腺素,气管插管药物复苏等

评价心率大于60次/分,只需正压人工通气

评估心率>

100次/分、肤色转红润复苏有效

继续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加强保暖

记录抢救过程

(十三)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筒、蜡烛等,如有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备有发电机),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发生突然停电后,应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及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

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十四)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时间,做好停水准备。

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停水时间尽量储备水源,以备使用和饮用。

突然停水时,白天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夜间通知总值班,汇报停水情况。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协助患者解决因停水带来的不便。

(十五)火灾应急预案

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执行病房安全制度,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电源、线路、插头,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部科室消除隐患。

(2)、住院患者不准在病房内用电器、明火、病床上吸烟等。

(3)、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

(4)、保持走道、消防通道的畅通。

(十六)失窃的应急预案

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介绍住院须知时间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十七)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住院患者不允许私用电器。

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补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

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关闭临近房间的门窗,断开为燃火房间供电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发现火情无法补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十八)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