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10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汇总Word格式.docx

4.1、人员准备

根据本工程体量及质量要求,我项目部组建测量小组,由5人组成:

测量组组长:

丁俊华

测量组组员:

钱帅锋、顾航龙、俞孝栋、张蕾

由于面积展开后可能造成测量放线人员不够现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木工、钢筋工班组在需要放线的时候应各派出1~2人配合测量组放线,第一次派出工人后,以后应固定人员,不宜经常调换人员。

4.2、测量设备、工具准备

本工程配备足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设备,具体如下表:

表3.2测量定位仪器、工具配备一览表

序号

测量仪器名称

测量仪器型号

单位

数量

检测情况

1

全站仪

RTS632DL

合格

2

经纬仪

J2-2

3

水准仪

KL-60

4

KL-T32

5

垂准仪

DZJ-300A

6

激光扫平仪

BL-165

7

钢卷尺

50m

8

10m

9

7.5m

10

5m

11

普通线锤

1.5KG

12

磁性线锤

1KG

13

对讲机

普通型

14

墨斗、墨汁、铅笔、小刀、棉线、建筑线等配备足够

4.3、技术准备

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技术工程师、测量人员认真学习测量规范、规程,熟悉各种位置的测量、测设方法。

并对本工程的测量进行交底,明确测量要求,并对本工程的各部位测量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

测量作业的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校核,坚持自检、互检、交叉检的制度,合格后由技术工程师验线。

2、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3、测量记录要及时,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楚、原始依据正确;

4、测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依据准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可靠,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的精度。

5、测量结果现场标识要统一、明确,确保不让施工现场任何相关人员误解。

6、测量人员必须明确为工程服务的目的,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

工作必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测量人员必须要虚心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发扬开创进取的创新精神。

7、图纸阅读:

测量必须以图纸为依据,在测量作业前必须熟悉图纸,对施工图中每一结构的形状、尺寸、位置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由项目部资料员负责将工程的设计变更、洽商及时送测量组,测量人员对变更内容需仔细查对,并将变更内容标识到图纸上,施工现场按变更后的放线。

五、工程定位测量控制

5.1、基准坐标点的交接

本工程由甲方直接分包,我方为总包单位,土方开挖前我方已委托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测量人员前来现场定位,定出的坐标分别为:

D1

X=3483732.683

D2

X=3483730.188

Y=475604.836

Y=475605.570

D3

X=3483784.289

D4

X=3442650.356

Y=475673.993

Y=475679.659

D5

X=3483762.273

D6

X=3483778.134

Y=475670.210

Y=475592.093

D7

X=3483795.500

D8

X=3483740.724

Y=475651.373

Y=475603.115

D9

X=3483758.190

D10

X=3483721.787

Y=475662.396

Y=475608.900

D11

X=3483679.523

D12

X=3483698.

Y=475621.141

Y=475690.96

D13

X=3483741.425

Y=475675.568

图纸复核:

(文中

为小L轴)

D1为门卫西北角轴线交叉点,即门卫结构图中:

1/B轴。

D2为门卫西南角轴线交叉点,即门卫结构图中:

1/A轴。

D3为非机动车棚东北角轴线交叉点,即非机动车棚结构图中:

3/E轴。

D4为非机动车棚东南角轴线交叉点,即非机动车棚结构图中:

3/A轴。

D5为非机动车棚西南角轴线交叉点,即非机动车棚结构图中:

D6为办公辅楼西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辅楼结构图中:

1/E轴。

D7为办公辅楼东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辅楼结构图中:

8/E轴。

D8为办公辅楼西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辅楼结构图中:

D9为办公辅楼东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辅楼结构图中:

8/A轴。

D10为办公主楼西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主楼结构图中:

2/G轴。

D11为办公主楼西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主楼结构图中:

2/A轴。

D12为办公主楼东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主楼结构图中:

10/A轴。

D13为办公主楼东北角轴线交叉点,即办公主楼结构图中:

10/G轴。

经我项目部测量小组复核,两点距离符合图纸要求,随意三点两线为直角,经决定该坐标可作为本工程办公主楼,办公辅楼及门卫和非机动车棚的定位坐标。

5.2、控制轴网引测

由于测绘站给出的点为本工程外墙角点,土方单位将继续向下开挖或人工整平,以上测绘站定出的点将会被破坏,为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展开,我项目部根据甲方交接的基准坐标分别引测至场地围墙四周角落,使用钢筋打入地面后混凝土固定,分别标记为D1-1、D2-1、D3-1、D4-1。

实际施工测量过程中只要两个坐标即可引测,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基准点破坏,故现场引测了4个点,分别做好保护。

5.3、平面放样测量

1、±

0.00以下(地下工程)平面放样测量

±

0.00以下工程测量放线主要难度为不能以墨线形式做为标记,测设距离远,轴线拉线困难,基准线容易破坏,基础竖向钢筋难以固定容易倾斜、跑位。

本土方单位完成施工后,我方马上将进入地下室筏板基础施工等定位工作;

另外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定位塔吊基础及后浇带定位。

为保证以上定位工作顺利进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控制,

1)、根据引测的D1-1~D4-1基准坐标引测轴网,并在施工范围以外设置固定标记,避免多次坐标引测。

根据图纸详细情况,应引测地下室图纸形成十字交叉轴网,复核点距、十字线直角。

2)待土方完成后,再根据基坑周边已标记的轴网放出基础垫层边线(确保标记无扰动),进入垫层施工。

3)当筏板垫层施工完毕后,仍然依据周边标记、龙门桩投射轴线,并应使用全站仪符合D1-1~D4-1基准点,弹出轴墨线,确保无误后应先放出筏板基础边砖胎膜及井坑砖胎膜细线。

4)根据已弹出的轴网分别将图纸中的其他轴线弹出,以方便控制柱子定位,当将其他轴线弹好后即可定位墙柱,根据轴线弹出柱子边线,并用红油漆标记四角,如下图:

5)由于本工程基础厚度达约1米,柱子钢筋应在筏板钢筋绑扎完成后种植,所以当筏板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仍需要在钢筋面上放出墙柱定位线,并应复核垫层面墙柱线,确认无误后用红油漆在上层钢筋上标记边线,再由钢筋班设置定位箍筋,电焊在筏板钢筋上,遇集水井、电梯井等超深部分种筋则需要打斜撑,焊接固定,浇筑混凝土前测量组应再次复核。

6)筏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重返垫层完成后的步骤,为方便拉线,应将轴网向建筑内侧平移1.5m弹设控制线(由于柱子较大,部分柱子单边超过1米,所有本方案选择1.5m控制线),此时应再根据D1-1~D4-1基准点符合轴线,确认正确后根据控制线放出其他细线。

并应将控制线做好标记,应采用红油漆标记单边三角,标示轴号。

7)抗浮板部位施工时方法同筏板基础,但抗浮板厚度较薄,则无需在上层钢筋上放线。

至此基础工程测量工作完成。

2、±

0.00以上平面放样测量

0.00以上平面放样主要困难在于平面轴网的竖向引测。

本工程采用内控制,激光垂准仪投射的方法传递平面轴网,精确度较高。

1、在上层平板模板完成后,根据梁模板线在下部结构控制线交叉点位置设置穿板孔,平板模板切孔150×

150,保证留孔部位上下贯通无障碍。

根据下部结构控制线要求为轴线向内1.5m位置,每栋楼设置3个穿板孔,形成十字交叉控制线。

2、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通过穿板孔,使用激光垂直仪向上传递基准点,在楼面预留孔上固定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

300×

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如下图:

先将激光垂准仪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

00ˊ00"

,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铅直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4、轴线验线允许误差:

主轴线间距

允许误差(mm)

每层

L≤30m

30m<

L≤60m

60m<

L≤90m

15

L>

90m

20

5、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

,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六、高程测量控制

一、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1、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不少于两个),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高的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

3、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不小于15米。

4、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

二、高程施工测量

(一)±

0.00以下标高控制施工测量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独立基础的标高测设采用水准仪及塔尺进行测设,地下室的标高采用钢尺传递法进行测设。

地下室高程传递法: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

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基准点设置边坡稳定位置,可使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二)±

0.00以上高程的传递

1、在第一层的柱子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0.500米线)向上用钢尺沿着柱身量距。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

2、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三)、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1)高程传递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

(2)标高引测时,将钢尺从上部结构悬吊到首层分别在首层及施工层架设水准仪读数。

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标高点(最少2个),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以免误差加大。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项目

高度(H)

H<

30m

60m

90m<

120m

7、沉降、变形观测

7.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引测的水准点为基准点引测,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并不得少于2个。

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水准点埋设示意图。

见图7-1,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50m。

水准点帽头采用普通圆钢,应注意防锈或镀锌处理。

水准点埋设须在基坑开挖前15d完成。

图7-1水准点固定示意图

1、Ø

20圆钢筋;

2、C20混凝土;

3、C10细石混凝土;

4、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决定

7.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得稳定牢固,见图7-2,与柱身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

图7-2沿降观测点的安置

1、墙体或混凝土结构;

2、固定胶;

3、Ø

20圆钢

2)、沉降观测点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①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②一般可沿建筑的长度每隔8~12m设置一个,建筑物沉降缝的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③还应在设计要求的部分柱基上安设观测点。

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设置。

④沉降观测点具体布置位置,应由设计单位负责确定。

对设计末作规定而按有关规定需作沉降观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沉降观测点布置位置则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负责确定。

⑤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的比例一般为1:

100~1:

500,所有观测点应有编号,以便观测记录。

7.3、沉降观测记录

1、沉降观测时,应特别注意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

2、沉降观测的次数、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每加高一层应观测1次。

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直至稳定。

7.4、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沉降观测采用环形或往返闭合的方法进行,其使用的仪器应符合相应规定的要求。

3)、沉降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宜相等,视线长度不宜超过50m,前后视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并应尽可能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固定,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应先填入水准测量记录本中,经过严格校对无误后,方能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己填入的数字,不得任意涂改。

5)、当建筑物或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除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和对裂缝进行观测外,尚应立即向施工技术负责部门和设计部门汇报异常情况。

八、测量复核措施

1、每层的控制导线放出后,用经纬仪采取角度交汇法检测控制导线之间的关系,再用钢卷尺检查平行的两条控制导线之间的距离,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轴线及细部施工控制线的放样。

2、轴线及细部施工控制线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交于下到工序施工。

3、本工程由于单层面积较大,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时高程的准确性,要认做好高程引测后的复核工作。

首先从基坑边设置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各栋楼的竖向钢筋上,每栋楼视面积大小引测2~3个水准点到楼层内,每次引测完后再由另外一个测量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交由工区测量人员进行细部施工高程的测量,细部施工用的高程施测时以30平方米一个点为宜,细部施工用的高程施测完后先由工区测量人员进行自检,然后再由测量组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用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为了检查主体结构的细部放样的准确性,在每栋楼的四大角把墙、柱的边线引到外墙上,每层楼的细部线放样后就把四大角的墙、柱的边线引测到外墙上,然后用线锤吊到下一层与上次引测的墙、柱的边线进行复核,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后把两点间弹一条墨线,以便下次施工放样后进行复核。

5、应注意的事项:

为了保证建筑物角点精度,保证建筑物总体垂直度,在±

0.00以上各层轴线投测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后,利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将建筑物角点与主轴线投测到墙体或柱体的外立面,并弹墨线标记。

每层允许轴线偏差不超过2mm,并保证每个立面投测的轴线至少3条。

6、楼板标高控制:

a.支模架水水钢管、楼板模板高度复核;

b.浇砼时设板面+1米标高线复核;

c.浇砼时采用钢十字控制浇砼厚度。

九、测量管理制度

1、各项测量施工完成后,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项目主管工程师进行验线。

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

2、各项资料应从工程施工开始,就有次序,一次不漏地积累做好各项资料,并由主管人员和各相关人员签字认可,使之符合技术资料整理的要求。

3、严格审核图纸尺寸,按图放线,明确树立为工程施工负责的态度,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4、测量放线过程中,应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的工作程序。

5、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的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6、积极配合施工,尽量利用施工间隙放线,为施工创造条件。

7、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及变更设计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行放样。

8、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及现场的实际位置,并经常巡视控制点的保护情况,提醒附近施工人员注意对控制点进行保护。

9、经常与总工和工区技术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部位及尺寸,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

10、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保持仪器的清洁,灵敏,并定期进行自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