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7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16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货币7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7文档格式.docx

《货币7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7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7文档格式.docx

14、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即核心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应大于等于()。

A10%B8%C6%D4%

15、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对最大10家客户的贷款余额/资本总额应小于等于()。

A30%B40%C50%D60%

16、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包括()。

A正常B关注C次级D可疑E损失

17、原始存款为10000元,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则可创造出的存款货币总额为()。

A100000元B1000元C50000元D80000元

18、原始存款为10000元,法定准备金率为1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5%,则可创造出的存款货币总额为()。

19、银行持股公司制在()最为流行。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20、认为商业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A转换理论B预期收入理论C真实票据理论D超货币供给理论

21、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例,即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应大于等于()。

A30%B40%C50%D25%

22、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存贷款比例,即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应小于等于

()。

A35%B55%C65%D75%

23、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中长期贷款比例,即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余额/余期一年以上的存款余额应小于等于()。

A100%B80%C120%D150%

[返回]

●辨析题

1、()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

2、()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金融中介机构。

3、()商业银行外部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是总分行制。

4、()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投资于国债和国库券。

5、()信托业务由于商业银行能够获利,所以是资产业务。

6、()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三性原则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7、()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8、()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

9、()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实际上是金融债券。

10、()贴现率与利率是一回事。

11、()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中间业务是表外业务。

12、()根据预期收入理论,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中长期贷款业务。

13、()如果没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没有存款货币的扩张。

●名词解释

全能型商业银行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代理银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贴现同业拆借再贴现回购协议信用放款金融租赁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信托商业贷款理论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现金漏损率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简述题

1、试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

3、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

4、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有哪些中间业务?

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

怎样理解这些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6、商业银行的类型有哪些模式?

发展趋势是什么?

7、什么是贷款信用评估的6c原则?

8、简述商业银行的各种外部组织形式。

9、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哪些种类?

10、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有哪些种类?

11、简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

12、简述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管理。

●论述题

1、试评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2、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存款通货的创造原理(考虑现金漏损和超额准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BCDE)3、(B)4、(AB)5、(ABC)6、(ABCDE)

7、(BDE)8、(A)9、(ABDE)10、(ABCE)11、(ABD)12、(ACD)

13、(B)14、(D)15、(C)16、(ABCDE)17、(A)18、(C)19、(A)20、(C)21、(D)22、(D)23、(C)

二、辨析题

1、(T)2、(T)3、(T)4、(T)5、(F)6、(T)7、(F)8、(T)9、(F)10、(F)11、(T)12、(T)13、(T)

三、名词解释

全能型商业银行

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万能银行、综合银行,这类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的银行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如证券、信托、保险业务。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证券等业务另有机构专营。

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总分行制

总分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

代理银行制

代理行制指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

银行控股公司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是指一个公司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的制度。

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制度指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制度。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其通过负债业务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贴现

贴现指商业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期的票据。

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

再贴现

商业银行将其办理贴现业务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业务。

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指银行在卖出证券的同时承诺在未来某日购回,实际上是银行以证券为担保品借入资金。

信用放款

信用放款是指无抵押品作担保,只凭借款人的信用放出的贷款。

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又叫融资性租赁,是由出租人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按协议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

出租垫付了全部资金,承租人实际上是获得了资金融通。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指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汇兑

汇兑业务指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收款人的一种业务。

信托

信托指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

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以确实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为担保进行贷款,就可以按期收回贷款。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指以风险度为依据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货币当局规定存款货币银行必须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是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即不是由派生过程产生的存款。

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派生出来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现金漏损率

在存款派生过程中,客户从银行中提取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的现金被称为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成为现金漏损率。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凡是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称为表外业务。

四、简述题

(1)充当信用中介,这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信用活动,充当货币资金借贷的中介人。

(2)充当支付中介,银行通过为客户开立账户办理转账结算而成为货币收入的中介人。

(3)把货币转化为资本,银行通过开展储蓄等业务,把社会各阶层居民个人的货币收入和积蓄集中起来。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在上述各职能发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成为银行券和存款货币的创造者,发行银行券的权力后来被取消了,但在吸收存款和组织支票转账结算基础上对存款货币的创造,则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自有资金,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间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公众存款、放款、汇兑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一方面,它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标。

另一方面,它经营的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本这种特殊商品;

它的活动领域是货币信用领域,信用业务是其经营活动的特征。

凡是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为顾客提供各类服务。

常见的中间业务有结算、信托、代理、咨询等等。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三条: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安全性原则是指防止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原则。

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应有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满足必要贷款等要求的能力,其关键是保证资产的流动性。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要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的原则。

三个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

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盈利能力一般较低。

因此银行在其经营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主要有职能分工型模式和全能型模式两大类。

职能分工型是指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在这种体制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

采用这种类型体制的国家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

全能的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式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全面的证券业务等。

主要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

自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伴随迅速发展着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趋向全能化、综合化经营。

原来实施分业经营最为突出的美国和日本已走上这样的道路。

贷款信用评估的6c原则是指:

(1)品德(character),这是指借款人——如果是个人——的工作作风、生活方式和诚实等品德;

如果是企业法人,则是指其负责人的品德、企业管理和资金运用等方面健全与否,经营稳妥与否及偿还愿望度高低如何等。

(2)才能(capacity),这是指个人或企业负责人的才干、经验、判断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

(3)资本(capital),这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担保品(collateral),借款人应提供一定的、合适的物质担保品,以减少或避免银行贷款的风险。

(5)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者的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经营环境及趋势。

(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指对借款企业持续经营前景的审查。

(1)单元银行制度,单元银行制又称单一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目前只有美国还部分地存在这种模式,但单一制向分支行制发展的趋势确已形成。

(2)总分行制,又称分支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

(3)代理行制,又称往来银行制度,指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

(4)银行控股公司制度,银行控股公司一般是指专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

在美国,还发展起了连锁银行制度,指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制度。

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1)按贷款是否有抵押品划分,有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

(2)按贷款对象分,有工商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3)按贷款期限分,有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4)按还款方式分,有一次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活期存款,指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主要用于交易和支付用途。

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2)定期存款,指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

由于定期存款期限较长,到期前一般不能提取,所以银行给予较高的利息。

(3)储蓄存款。

这主要是针对积蓄货币之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有以下类型:

(1)原国有独资银行,已经或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

(2)股份制商业银行。

(3)城市商业银行。

(4)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出现的农村商业银行。

组织形式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1)正常类:

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类:

目前能偿还本息,但存在不利因素。

(3)次级类:

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4)可疑类:

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存在部分损失。

(5)损失类:

采取一切措施后,本息基本无法收回。

五、论述题

(1)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办法。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资金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

在银行认为,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性影响。

而资金运用的主动权在银行手中。

着重于资产管理,对实现银行盈利、流动、安全三原则的协调才会行之有效。

其理论历经了如下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

即认为,银行以确实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为担保进行贷款,可以按期收回贷款。

然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没有商品交易为根据的票据,由于资本回流顺畅也能到期偿还;

危机时期,纵使是有商品交易为根据的票据,由于商品滞销也难保能够如期偿还。

实践证明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二阶段:

可转换性理论。

这是20世纪初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

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

可转换性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的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

但是在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也很难不受损失地将所持证券顺利转让以达到保持流动性的预期目的。

第三阶段:

预期收入理论。

这种理论产生于4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贷款需求的猛增,并且资金需求多样化。

预期收入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认为:

一笔好的贷款,应当以根据借款人未来收入或现金流量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

无论放款期限长短,只要借款人具有可靠的预期收入,就不至于影响流动性。

这种理论的提出,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向经营中长期设备贷款、分期付款的消费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方面扩展。

但它显然也有缺陷。

银行将资产经营建立在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上,而这种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

尤其是在长期放款和投资中,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届时并不一定具备偿还能力,这就会损害银行的流动性。

(2)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

一方面银行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窘境;

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又必须满足客户对贷款的要求。

因此,迫使银行不得不以创新方式去获取新的资金来源。

负债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负债管理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动性,只要借款领域广大,流动性就有保证。

而且,负债业务管理有效,则无须经常保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并可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银行收益则将提高。

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向外借款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即可根据资产的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让负债去适应或支持资产。

这就为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和范围创造了条件。

负债管理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1)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因为,一般通过借款融进资金必须支付高于一般存款的利息。

(2)增加了经营风险,因为借款主要借助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3)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因为往往使银行忽视自身资本的补充。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则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

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于是很难避免重此轻彼或重彼轻此现象的发生。

人们日益认识到,一个能将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推进到更协调合理的、有效率的管理,应该是对资产和负债的并重管理、综合性管理。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及作对应分析,围绕所谓缺口或差距,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

假定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所得的100元以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入A银行。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现金漏损率10%

银行

存款货币

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贷款

现金漏损

A

100

20

10

70

B

60

12

6

42

C

36

7.2

3.6

25.2

 

存款货币=100+60+48+……

=100+100*(1-20%-10%-10%)+100*(1-20%-10%-10%)2+……

=100/(20%+10%+10%)

=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