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44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一模文综地理解读Word格式.docx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

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阿拉善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闽西,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

优势一:

戈壁广阔平坦,适合兴建大规模发射场。

优势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基地。

专业人员和技术条件在全国独占鳌头。

在这里发射飞船,可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节省投资。

这也符合了中国勤俭节约搞航天的原则。

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岢岚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由于地处山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空气清新无污染,居民和工业用水来自地下500米处,如矿泉水般清澈,生活环境安静祥和。

四,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箭体和发动机就不能使用铁路运输了。

而目前我国主要的三大发射基地必须依赖铁路运输。

因此,5米直径的新型火箭将无法在这些地点发射。

  其次,当火箭助推器和一级箭体工作完毕后被抛掉时,这些残骸一般将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千米以内。

环顾三大发射中心,除酒泉外,其余都存在残骸落人人口密集区域的可能,不利于安全。

  最后,纬度低。

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的定点质量可以提高5.1%~7.4%,卫星在轨寿命可延长2.7~3.9年;

与酒泉发射场相比,卫星定点质量可提高16.3%~18.5%,卫星在轨寿命可延长8.7~9.8年。

  海南省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大致在东经11度、北纬19度位置,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

文昌位于滨海地区,其最大港口清澜港是海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可泊5000吨级船只,稍加改建就可以容纳运送大型火箭的滚装船。

其东向1000千米之内几乎都是南海,只有几个零星岛屿,极大地提高了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四十年来已成功将三十八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航天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一百,居世界前列。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自一九六七年组建以来,该中心广大科技人员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为目标,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自力更生、开拓创新,大力开展航天发射技术研究与试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技术难题,现已取得七百余项科技成果。

目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从年执行一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十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跨越。

该中心此前先后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出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九个第一。

  伴随中国航天发射技术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也承揽发射多颗国外商业卫星:

上世纪九十年代,连续六次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十二颗铱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此后还成功发射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四颗商业卫星。

本次成功发射中巴第三颗“资源一号”卫星,在国际上享有高科技领域“南南合作典范”的美誉。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一块风水宝地上,西依山,东临河,是一块戈壁沙漠上的绿洲。

至今,一提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都会以是在酒泉。

其实酒泉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还有近300公里之遥。

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另外,当时在行政区划上额济纳旗归属甘肃省,只到到1979年才归属内蒙古阿拉善盟。

酒泉发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几十多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合发射设施,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

先后发射卫星37颗,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

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发射。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

  在世界的23个发射场中,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

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

中国现有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发射场,据悉,文昌新发射场启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仍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作为新发射场的一部分,只承担应急发射任务。

  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专家认为,海南文昌具有建设航天基地的几大独特优势:

  一是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

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落点均小于1000公里,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

  二是运载效率高。

海南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

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

在海南文昌发射卫星,附加速度可达438米/秒,甘肃酒泉只有358米/秒,四川西昌是410米/秒;

从载重量来说,同等条件下发射卫星,在文昌发射可以比在酒泉发射多载重150多公斤。

目前,国际上1公斤有效载荷的发射价格是2万美元,这就相当于节省300多万美元。

  此外,进入太空的卫星,其运行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有一定的夹角,卫星进入工作状态时,夹角必须校正到0度。

海南发射后夹角为19度,西昌发射后夹角为27度,仅仅在校正夹角上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卫星多运行3年。

国际上现在一个转发器一年的租金是150万美元,一个5吨的卫星,48个转发器的话,多运行3年,租金可以增收2亿多美元。

北出西昌经由108国道折转60多千米,进入一个神秘的山谷——沙坝。

一条小河从高高的牦牛山下流进山谷,浅吟清唱,悠悠流淌;

两岸高山,松杉葱笼,田畴如画;

依山傍水的农家,有袅袅炊烟升腾,好一幅“桃源”仙境。

谁会想到,就在这幽深的峡谷之中崛起一座卫星发射中心!

尖端科技的设备与民族风情浓郁的彝乡村寨,在深山幽谷中形成了奇特而强烈的对比。

如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被确定为举世瞩目的“嫦娥工程”的发射场系统所在地。

 

西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居住着以古羌人为主的部落,统称为「邛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此地设郡县,汉时名为邛都,清朝改名为西昌。

西昌是古丝绸南路重镇,中原通往西南的交通要冲,这里也一直是彝族聚居地的首府。

相传,这里就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的古战场,据说马可•波罗也曾到过此地。

1969年底,考虑到发射通信卫星的需要,国家提出建设新发射场的计划。

新发射场既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又要便于保密和施工。

因此,选定发射的位置至关重要。

由于酒泉发射场曾有苏联参与勘察、建设,且距离苏联较近,不利于保密,所以勘察队走遍了滇北、黔东、鄂西、川南、晋东、西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9省、25个地区的81个县,历时3个月,最后才从十多个方案中精选了3个。

1970年初,高级专家组再次复查以便选出最佳的地点,10月终于确定在距四川省西昌市65千米的一条幽深峡谷中,建设大规模的卫星发射试验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昌的确称得上一座理想的天然发射场,其优越条件颇多。

其一是海拔高、纬度低。

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

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载荷。

除此之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的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利于卫星设计的要求,利于火箭部件的回收。

其二是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

在南北纵的大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间小盆地,不但利于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与跟踪测量、通信的建网部署也十分有益,而且还能满足扩建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

其三是气候适宜。

西昌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摄氏十六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可谓“万紫千红花不尽,冬暖夏凉四季春”,有“小春城”的美誉。

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全年风速都很低。

每年只有6月~9月为该地的雨季,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皆为旱季,多是晴天,太阳辐射强,常常碧空如洗,风和日丽,这些气候条件大大地增加了年试验周期和发射窗口。

由于当地能见度极好,每逢月夜,天高云淡,明月分外皎洁迷人,尤其是在邛海湖畔赏月,更是格外妩媚。

“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天中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故前人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激九宵”的诗句来形容西昌明朗的月夜景色,所以西昌又有“月亮城”的美名。

其四是这里水源丰富稳定,四季长流,能充分供应发射场清洗废物和冷却用水的需要。

其五是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

距发射场50千米处是西昌飞机场,跑道长3600米,可以允许C-130、安-124和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起降。

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达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另外,国家通信干线也紧邻发射场,可充分保证发射试验时的通讯。

总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可谓是得天独厚,占尽了地利。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2004年底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85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业务。

西昌,向世界敞开了她通向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展示了她美好的发展前景。

1990年4月7日,该中心成功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随后又相继把美国研制的澳普图斯B1、B3和亚太一号、亚洲二号、亚太1A、马部海等国际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2005年3月,由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研制的亚太六号卫星将从这里升空。

这一系列卫星发射,成为中国参与国际航天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典范。

从单一型号火箭发射到多种型号火箭发射,从发射国产卫星到承担国际商业发射,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到将要开展探月卫星发射……经过二十多年“长征”洗礼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如今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图1)和“重庆月均气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2)回答3~4题。

3.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季多雾,雨季更多B.位于四川盆地中央,水汽不易扩散

C.全年多雾,秋冬更多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4.成渝经济开发区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B.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D.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第3题题目选C,C选项没错。

B错在“内部”,重庆在四川东部,又被叫做“山城”,因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并不是在四川盆地内部。

A错在雨季更多。

雾的实质是空气中的水含量达到过饱和,其形成主要有2个要素,一是有水汽,另一个是有降温冷却过程,使得水汽凝结。

而重庆雨季,即夏季,高温多雨,虽有水汽,但无降温过程,水汽无法凝结,形成不了雾。

(且由图可以判断)

D也不对,凝结核多是降水的必要条件,不是雾形成的条件。

如果凝结核多也就不会有雾了,就直接降水了~~

第4题,A错是因为长江要在宜昌段才开始有通航,其上游落差大,无法通航。

B,重庆为山城,尤其南部毗邻武陵山、大娄山,多山地地形,农业基础当然不好。

D错。

重庆吸引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自然资源丰富(由图中可以看见,各种自然资源广布),另一原因是重庆作为直辖市,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且与东部沿海相比,重庆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都相对便宜。

所以导致产业转移。

图3为沿某大陆80°

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部和东南部濒临同一大洋

E.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影响大

C.气候干早,以种植玉米为主

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递减

B.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C.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D.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解析 第5题,结合经纬网知④地所在国家为印度,该国东北部紧靠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印度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

印度属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较为落后。

第5题,结合图示知④地至①地气温变化呈现先低再高再低的递变规律;

如果是纬度因素的影响,④地至②地气温应降低,但出现最小值后又增大主要是因为地形影响;

③地是青藏高原,气温偏低,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4),回答7~8题。

7.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

图4

8.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熊为图乙中的

A.aB.bC.cD.D

解析 第7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

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出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8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箭头指向d,而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可以判断出d为岩浆,c为岩浆岩;

因为b经过外力作用形成a,因此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

读“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5、图6)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童资料统计图”(图7),回答9~11题。

9.该民居区位于图7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0.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B.②终年只受信风控制

C.③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D.④多洪涝灾害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5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图6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C,选A,选B。

第题,根据该居民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可知,这里降水大且季节变化大,为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图丙中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可知,他们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题,图甲中的景观出现在旱季,受冬季风影响,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图乙景观出现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多雨;

该民居是为了防治雨季的洪水灾害;

这里主要粮食作物时水稻,商品率低。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丙中气温、降水资料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四个地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再结合图示景观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可判断该民居区位于图丙中的③地(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A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形式主要是对流雨;

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③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

④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低温、寒潮灾害。

37.(20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

读“某城市用地示意图”(图9)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图10)回答问题

(2)根据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指出该是面临的社会压力并提出解决措施。

(6分)

(3)B、C两卫星城的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还可以缓解A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那些问题?

(2)分析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对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6分)

43.【有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是“东北地区简图”。

(2)受超强台风“布拉万”强降水的影响,图中丙、丁两地分别可能引发的灾害是什么

(4分)

44.【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3为“我国某区域图”。

(2)说明该平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