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48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原理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3信道数学模型

调制信道模型、编码信道模型

3.4恒参信道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举例,幅度—频率畸变,相位—频率畸变,群延迟畸变

3.5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举例,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多径传播及其影响,衰落及频率弥散

3.6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空间,频率,角度,极化分集

3.7加性噪声

散弹噪声,热噪声,宇宙噪声,等效噪声带宽和噪声系数的概念

3.8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8学时

4.1引言

4.2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概念

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

4.3线性调制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双边带(D8B)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调幅(AM)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单边带(SSB)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残留边带(VSB)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4频分复用(FDM)

频分复用的频谱结构及系统组成

4.5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概念

调频信号的表示式

调相信号的表示式

调频与调相信号的转换

4.6宽带调频与窄带调频

4.7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8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DBS调制系统的性能

SSB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9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10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11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8学时

5.1数字基带信号和常用码型

5.2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5.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与码间串扰

5.4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5.5无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6眼图

5.7部分响应系统

5.8时域均衡

习题课一2学时

实验一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2学时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10学时

6.1引言

6.2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ASK、2FSK、2PSK及2DPSK的调制解调原理

6.3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2ASK信号的频谱,2FSK信号的频谱,2PSK信号的频谱

6.4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介绍

6.5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介绍

6.6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及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介绍

6.7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8M进制数字调制

M进制数字振幅调制

M进制数字频率调制

M进制数字相位调制(4PSK、4DPSK)

6.9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

多电平振幅调制系统的性能

多电平数字频率调制系统的性能

多电平数字相位调制系统的性能

6.10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MSK方式、APK方式(幅相键控)、时频调制

实验二FSK传输系统实验2学时

实验三BPSK/DBPSK传输系统实验2学时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8学时

7.1引言

7.2抽样定理

7.3脉冲调制(PAM)

7.4模拟信号的量化

7.5脉冲编码调制(PCM)

7.6增量调制△M

7.7PCM和△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的比较

7.8时分复用概念

PCM基本帧结构、数码率

习题课二2学时

实验四PCM编译码器系统实验2学时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4学时

8.1引言

8.2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

数字通信系统的判决模型

8.3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

最大似然准则

8.4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结构

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

8.5匹配滤波器及其在最佳接收中的应用

8.6基带系统的最佳优化

最佳基带系统的概念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8.7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8学时

9.1引言

9.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9.3常用的简单编码

9.4线性分组码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4学时

10.1引言

10.2正交编码

10.3伪随机序列

10.4伪随机序列应用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4学时

11.1引言

11.2载波同步的方法

插入导频法: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插入导频,残留边带信号插入导频。

直接提取法:

平方变换法,平方环法,同相正交环法。

11.3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稳态相差,随机相差,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概念。

11.4载波相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11.5位同步的方法

插入导频法,直接法

11.6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1.7群同步

起止式同步法,连贯插入法

间隔式插入法,群同步性能,群同步保护,自群同步。

(二)各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的基本方式。

2.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3.了解通信系统中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4.掌握信息及其度量的概念。

5.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1.掌握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定义。

2.理解广义平稳,狭义平稳,各态历经性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3.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4.掌握一维高斯分布,了解高斯过程性质。

5.了解概率积分,误差函数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6.了解窄带过程的正交及包络,相位的表示法,包络相位的一维分布。

7.了解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一维分布。

8.了解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数字特征,功率谱密度,相关函数的关系。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

1.掌握信道的分类方法及各类信道的定义。

2.了解调制信道及编码信道的模型。

3.掌握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了解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方法。

4.了解信道内各种噪声和干扰的来源及其特性。

5.正确理解香农公式,建立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1.掌握各类线性调制系统的产生方法,时域表示式,频谱特性,传输带宽等概念。

2.掌握相干和非相干解调的原理。

3.掌握各类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其分析方法。

4.掌握单音FM波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FM波频谱特点,带宽和功率的计算。

5.了解窄带和宽带FM波的产生和解调原理。

6.了解单音FM解调器的输入,输出信噪比的分析方法。

7.掌握频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8.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的概念。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信号波形和常用码型,以及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的分析方法。

2.理解码间串扰的概念,掌握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条件,滚降特性的作用和奈奎斯特准则,眼图的应用。

3.掌握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部分响应系统的组成。

4.了解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和峰值畸变准则,了解时域均衡的两种实现方法:

预置式和自适应均衡。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1.掌握二进制ASK,FSK,PSK,DPSK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原理。

2.掌握2ASK,2FSK,2PSK的频谱特性及其传输带宽。

3.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方法。

4.了解MSK,QPSK,QAM,时频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正确理解低通信号和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2.掌握PAM调制解调原理,了解PDM和PPM的调制原理。

3.正确理解模拟信号的量化原理和量化噪声的概念,掌握均匀量化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4.掌握PCM的基本原理,熟悉A律13折线的编解码过程,了解μ律PCM。

建立时分复用的概念,了解PCM30/32路的帧结构,传码率及其与信道带宽的关系,掌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方法,了解DPCM的基本原理。

5.掌握ΔM的基本原理,理解简单ΔM的两种量化噪声的产生机理,掌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方法。

6.比较PCM和Δ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1.掌握高斯噪声下最佳接收准则。

2.掌握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结构。

3.掌握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形式及抗噪声性能分析方法。

4.理解匹配滤波器与相关器之间的关系。

掌握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和冲激响应的求解方法。

5.了解理想信道下基带系统的最佳设计。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1.掌握纠错编码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1.掌握正交编码和伪随机序列的基本概念。

2.了解正交编码和伪随机序列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1.掌握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了解同步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二、实验仪器

1.J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2.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3.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4.AMI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5.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6.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7.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8.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主要测量点波形;

2.根据测量结果,分析AMI码和HDB3码收时钟提取电路受输入数据影响的关系;

3.总结HDB3码的信号特征。

实验二FSK传输系统实验

1.熟悉FSK调制和解调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FSK数据传输过程;

3.掌握FSK正交调制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4.掌握FSK性能的测试;

5.了解FSK在噪声下的基本性能;

3.JH9001型误码测试仪(或GZ9001型)一台

4.频谱测量仪一台

1FSK调制

1)FSK基带信号观测。

发端同相支路和正交支路信号时域波形观测。

2)发端同相支路和正交支路信号的李沙育(x-y)波形观测。

3)连续相位FSK调制基带信号观测。

4)FSK调制中频信号波形观测。

5)FSK调制信号频谱观测。

2FSK解调

1)解调基带FSK信号观测。

2)解调基带信号的李沙育(x-y)波形观测。

3)接收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观测。

4)抽样判决点波形观测。

5)解调器位定时恢复与最佳抽样判决点波形观测。

6)位定时锁定和位定时调整观测。

3FSK系统性能测试

1)FSK误码指标测试。

2)噪声环境下不同信噪比时解调基带FSK信号观测。

3)噪声环境下不同信噪比时解调基带信号的李沙育(x-y)波形观测。

4)噪声环境下不同信噪比时的接收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观测。

5)噪声环境下不同信噪比时的抽样判决点信号观测。

1.画出各测量点的工作波形;

2.叙述位定时的调整过程,并说明输入码字对位定时恢复的影响?

3.在实际通信中为什么要加扰码措施?

4.说明信道频差对FSK解调性能的影响;

5.画出FSK解调器在不同信噪比时的误码性能曲线。

实验三BPSK/DPSK传输系统实验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掌握BPSK眼图观察的正确方法,能通过观察接收眼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5.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落的变化;

6.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7.了解BPSK/DBPSK在噪声下的基本性能。

1BPSK调制

1)BPSK调制基带信号眼图观测。

2)I路和Q路调制信号的相平面(矢量图)信号观察。

3)BPSK调制信号0/π相位测量。

4)BPSK调制信号包络观察。

5)BPSK调制信号频谱测量。

6)BPSK调制信号频谱载漏信号测量。

2BPSK解调

1)接收端解调器眼图信号观测。

2)解调器失锁时的眼图信号观测。

3)解调器失锁时I路和Q路解调信号的相平面(矢量图)波形观察。

4)判决反馈环解调器鉴相特性观察。

5)解调器PLL环路鉴相器差拍电压和锁定过程观察。

6)解调器抽样判决点信号观察。

解调器失锁时抽样判决点信号观察。

7)差分编码信号观测。

8)解调数据观察。

9)解调器相干载波观测。

10)解调器相干载波相位模糊度观测。

11)解调器相干载波相位模糊度对解调数据的影响观测。

12)解调器位定时恢复信号调整锁定过程观察。

13)解调器位定时信号相位抖动观测。

3BPSK系统性能测量

1)BPSK误码性能指标测试。

2)噪声环境下的BPSK解调信号眼图观测。

3)噪声环境下匹配滤波最佳接收机性能验证。

4)测试数据对误码率测试的影响测量。

5)噪声环境下的接收端I路和Q路调制信号的相平面(矢量图)信号观察。

6)解调器抽样判决点信号受噪声影响的观测。

7)有噪声环境下的解调器PLL环路鉴相特性观察。

8)不同信噪比下的解调器接收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观测。

9)解调器相干载波跳周观测。

1.写出眼图正确的观察方法;

2.叙述Nyquit滤波作用;

3.画出主要测量点的工作波形;

4.说明BPSK的解调工作过程;

5.画出BPSK的误码性能曲线;

6.总结出在有噪声时各项测试数据(或指标)的变化情况。

实验四PCM编译码器系统

1.了解语音编码的工作原理,验证PCM编译码原理;

2.熟悉PCM抽样时钟、编码数据和输入/输出时钟之间的关系;

3.了解PCM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熟悉语音数字化技术的主要指标及测量方法。

4.音频信道传输损伤测试仪一台

三实验内容

1PCM编码器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观测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

2PCM译码器

1)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

3系统性能指标测量

1)PCM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测量

2)PCM编译码系统信噪比测量

3)频率特性测量

4)信道自环增益测量

5)PCM编译码系统信道空闲噪声测量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画出相应的曲线和波形。

2.对PCM和△M系统的系统性能进行比较,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

3.思考在通信系统中PCM接收端应如何获得接收输入时钟和接收帧同步时钟信号?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讲课

习题课

实验

上机

合计

第一章

4

第二章

6

第三章

第四章

8

第五章

2

第六章

10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68

四、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1]John.G.Proakis:

DigitalCommunications

[2]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冯玉珉,《通信系统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4]钱学荣等,《通信原理学习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

五、说明

本教学大纲面向通信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开课。

执笔人:

钱学荣

2006-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