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54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

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社会就像是一个舞台,社会成员的活动就像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每个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都要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这种角色就是社会角色。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里,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某一位置,或分担一份责任。

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各有其特定的身份和责任;

在学校里,校长、教师、学生也各有其不同的身份和责任。

个人在团体里的身份与责任一经团体确认,就成为一种社会角色。

2、社会角色的特征

社会角色的特点:

(1)社会性

(2)相对性

(3)特定性

(4)规范性

(二)教师的社会角色与职业特点

1.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

现代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十几种不同的角色。

在这里,我们根据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认为教师的职业角色应确定为以下六方面:

即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班级活动的领导者;

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

⑴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知识、以及各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延续社会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但是,作为现代教师,当前面临着一个怎样传授知识的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库,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桶里的水装到学生的碗里去,因此才有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

但现代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今后的学习不会再停留在掌握现成知识的水平上,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只是灌输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掌握学习的方法。

⑵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

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

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的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很难补上。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方面本人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

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灵魂塑造的塑造工作呢?

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做好六项工作:

第一,要提高塑造学生灵魂的效益;

第二,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第三,要增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四,要优化德育过程;

第五,要充分发挥德育方法的整体效应;

第六,身教与爱的教育。

⑶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组织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一大特点,班级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形式。

学生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按集体方式进行的。

任何集体都有领导人。

教师的地位、年龄、知识、经验和权利都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集体中负有领导者的责任。

教师的领导是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而有效的进行。

在班级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负有组织和领导的责任。

在这里,教师要代表国家执行既定的教育方针,要把握集体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要建立和完善班级中的组织机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带领班级成员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第二,要指导班级成员制定实施方案;

第三,要领导班级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

第四,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集体活动;

第五,要协调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

第六,要开展对班级成员和班集体的评价活动。

⑷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就成了家长的代理人,行使对学生的监护权。

对于学生来讲,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担负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等职责方面与家长有某些类似的地方。

学生(孩子)很自然地会把教师与父母联系在一起。

把以前在家里对父母的期望、要求迁移到教师身上。

在某些方面,教师甚至可能比家长更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具有更大的权威性的。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不仅要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而且要代表家长照顾学生的生活,负责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各项合法权益。

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发生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因此,教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要从各方面去关心和照顾他们,要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

⑸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关系。

一个教师,如果真诚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待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尊敬教师,亲近教师,那么,师生关系就非常融洽,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

学生有什么心里话就会向教师倾述,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所教的班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因此,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能感情用事,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庸俗化。

⑹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这一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卫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的日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在学校教育的条件下,教师不仅要能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之中去,而且还要能为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

2.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复杂性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是由教师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的特点决定的。

其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而人的心理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事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影响学生成长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既有先天的生理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还有外部的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差别,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由于这种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就造成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由于个别差异的普遍存在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

每个学生由于上述影响因素的不同,在个性特征上都会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就像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一样,也没有两个人在个性特征上是完全一样的。

同时,每个学生都不是泥人张手里的胶泥,可以任凭别人随意摆弄。

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

对同样的要求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同的学生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也会在行为方向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学生的这种特点是决定了教师工作复杂性的一个因素。

其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脑力和体力的劳动过程,而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的过程。

它的复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是教师劳动过程的主要手段,而知识的传递是一个信息重组的过程,即对知识重新进行加工、转换的复杂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第二方面,教师劳动的成果是无形的产品,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很难用简单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即时的反馈,这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第三方面,教师劳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取决于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状态。

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等。

就是说,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劳动对象的这种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双重性,使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2)针对性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工作。

教师工作的针对性也是由教师工作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其主要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普遍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的需要、态度、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普遍差异,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考虑对象的特殊性,做到因人而异,这种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措施的做法很早就被人们总结为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

第二,每个学生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成熟水平、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也应该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变化,在教育中要做到机动灵活、审时度势,因时制宜。

第三,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面临着实际效果的检验,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去创造性地工作。

(3)示范性

在决定教育效果的诸因素中,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所以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具体说,教师职业示范性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喜欢模仿是儿童、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他们所尊重、信任、甚至崇拜的人物,因此,教师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学生这种模仿的倾向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必须具有示范性。

对于教师的示范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

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以身作则”的见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被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马卡连柯进一步指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教育活动中,而且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所有方面。

他说:

“你们自身的行动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的时候、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

你们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得到和感觉到。

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

”1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具有示范性。

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的。

[转至末节] 

[下一节]二.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由于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从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积极的工作态度

积极的工作态度包括敬业和爱生两方面。

1.热爱教育事业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要想干出点成绩来,都必须具备一项基本素质,那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作好工作的前提。

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有当他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时,他才能真切地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荣耀的事业”。

同时,每一位选择了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工作。

人们常常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职业,这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职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特点。

如果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作人梯的人,是不可能在三尺讲台上奉献终生的。

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对教师的这一高尚品质,赵朴初先生在他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中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2.热爱、尊重学生

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

”2斯霞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体会:

“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置终日的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

”3假如教师缺乏这种情感,从内心里就不愿与学生打交道,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教师这个职业。

否则,感到痛苦的就不仅是教师本人,而且会包括众多无辜的学生。

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之一,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尊重学生是建立在正确人性观、师生观基础上的。

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在人格上师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自尊心的,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需要,就为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容的关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第三要看到他们都有自我完善的愿望,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前能,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才是发展的主体。

能够领悟到这些道理的教师自然会做到尊重学生。

与此相反,那些不懂得尊重学生,动辄采用各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教师,是不配享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

(二)广博的学识

作为文化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本身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也是一种职业特点。

教师应该具有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通而不专或专而不通,都不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当前文、理科之间的融通,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更需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才能胜任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中,教师必须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中、外历史,自然科学常识等。

2.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全面掌握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师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熟悉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还要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达到这个程度,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有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做一个好教师。

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教师的工作不是已有知识的简单再生产,而是促进知识由外在形态向内在形态转化的复杂过程。

要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必须了解有关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的知识,掌握教育活动的规律。

在这方面必须掌握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一些:

第一是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第二是关于教育基本规律的知识,第三是关于教学法的知识,第四是关于班级集体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和组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的知识。

不掌握这些知识就去做教育工作,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师不懂得心理学……就如同一个心脏病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眼科医生不懂得眼睛和脑半球皮层的神经联系的最细微的机制一样。

”1

当然,我们强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只会背诵一些理论概念就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理想水平。

真正达到较高水平还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融会贯通,掌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再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根本不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不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即使有再长久的时间经历,也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和理想的境界。

  (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六种:

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觉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

美国弗罗里达州为合格教师规定了1276条能力,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促进儿童智力、情感和身体发育的教育能力,二是运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临床实践”的能力,四是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

参考上述意见,这里提出以下几种必备的能力: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一个将军要想打胜仗必须了解敌情,一个医生要想治好别人的病必须了解病情,同样,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这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

要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就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并以次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条件,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许多优秀教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因而捕捉到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做到准确、深入的了解学生,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在这方面比较重要的思维品质主要是思维的深刻性和辩证性,深刻性能使教师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辩证性能使教师看到学生优点中的不足和缺点中的长处,从而对学生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评价与判断。

这是使教师能够做到全面、准确地了解、理解学生的重要基础。

2.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就是一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科学、准确;

第二要简洁、明了;

第三要生动形象;

第四要善于启发。

总之,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要做到清楚明白、连贯流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在使用语言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副语言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做到快慢适当、高低适宜、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恰到好处。

这样的语言表达就有了明显的美学价值。

非语言沟通通常是借助手势、体态、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来进行的。

据国外专家研究,在人际沟通尤其是情绪、情感信息的传递中,非语言沟通方式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语言本身的作用。

3.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教师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才能有效地帮助那些在学习、生活、交往、发展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新的发展。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各种相关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技术。

比如教育诊断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心理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等。

4.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当今的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爆炸促进了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靠在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吃一辈子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再加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整个社会都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

人们观念的更新周期已由过去以数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数月为单位。

新事物、新名词、新观念层出不穷,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社会在变、家长在变、学生也在变。

教育要能够跟上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用最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要用最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不断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

如果那一位教师至今还在用五十年代的观念、六十年代的方法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只知道一味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不好教,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现代化教师。

(四)良好的性格特征

在教师应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1.崇尚正义,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

这是对教师性格中理智特征的要求。

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工程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正义感、理智感和维护真理的坚定信念。

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真理、讲究科学、维护正义的精神。

因此,教师在讲台上一定要有鲜明的科学态度和维护真理的坚定立场。

在这方面,马寅初先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师的情绪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对已对人的宽容精神。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教师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

“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绪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地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

问题在于,要让儿童感到教师的这些人之常情当中,包含着正直、有道理。

”教师与其他人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时必须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

3.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性

教师的工作中充满了矛盾和挫折,这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适应这一要求。

比如有些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时,常常要反反复复地做工作,要看到他们的差距,更要看到他们的被掩盖的积极因素,要能容忍他们的反复,给他们充分的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热心和爱心,还要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恒心,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正确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期待

角色认知是指对某一角色规范的了解与认识,角色期待指人们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常包括外部期待和内部期待两种。

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教师的自我期待。

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正确的自我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