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065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弯边文档格式.docx

当用户选择折弯展开计算公式(BendAllowanceFormula)按钮,下面的对话框会出现(见图2-5):

图2-5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从钣金预设置(SheetMetalPreferences)对话框中载入的原始折弯展开计算公式会自动载入作为弯边默认的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可以从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列表中选择一个新的折弯展开计算公式,或者用户自定义的公式可以直接输入到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区域。

2.3.3折弯方向反向

在最初创建弯边的过程中用户选择一条折弯边,系统会为弯边自动选择一个弯曲方向。

该方向作为一个位于高亮显示面的左边的矢量显示在图形屏幕上。

折弯方向反向(FlipBendDirection)按钮允许将矢量方向反向,从而使弯曲方向以及弯边的左边位置反向。

2.3.4相邻面

在最初创建弯边的过程中用户选择一条折弯边,系统自动选择与折弯边相邻的两个面中的一个作为放置面。

通过选择相邻面(AdjacentFace)按钮,用户可以在两个面之间进行切换。

2.3.5选项

在弯边(Flange)对话框中选择选项(Options)按钮会激活弯边选项(FlangeOption)对话框(见图2-6)。

在这个对话框中,为特征参数指定赋值的方式。

图2-6选项对话框

注意该对话框可以重复访问,并且参数的改变贯穿整个弯边创建过程。

2.3.6厚度和宽度

最初,厚度和宽度的参数值是从高亮显示面推断出来的。

厚度是与选择的折弯边垂直测量,而宽度是根据折弯边实际长度来测量(见图2-7)。

在弯边选项对话框里,这就是从边界推断(InferfromEdge)方式。

任一弯边参数值可以切换到使用表达式方式,允许手动输入确定的值或者正确的表达式到参数区域。

图2-7厚度、长度和宽度

2.3.7长度

弯边长度定义为从轮廓线或者弯头相切线到弯边底部的距离。

轮廓线定义为零件基础平面和平板外表之间的交线。

默认长度值设置为相切(Tangent)。

2.3.8角度

角度表示弯边在成形状态下的角度。

该选项可用来指明是折弯角度或是内部角度。

默认角度类型是折弯(Bend)(见图2-8)。

图2-8角度

注意最大的角度值受到弯边弯曲段和其自身自相交的限制(见图2-9)。

图2-9最大折弯角受到自相交限制

2.3.9半径

半径是表达弯边折弯部分的圆柱面的半径值。

可以定义内部值和外部值。

默认半径类型是内部(Inside)。

注意外部半径值必须比零件厚度大,否则系统会显示出错信息。

2.3.10左侧和右侧

左侧和右侧参数包括无(None)、拔模(Taper)、简单斜接(MiterSimple)、完全斜接(MiterFull)和对接接头(ButtJoint)。

锥度(Taper)可以加在弯边的任一一边,并且各边可以有独立的参数值。

也就是说弯边右边的拔模值可以和左边的不同。

旁边的左侧和右侧由下述方法定义:

弯头置于顶部,也既弯边向下,然后人从弯边的外面往里观察,那么人的左手边既弯边的左侧,人的右手边既弯边的右侧。

正的锥度值导致沿弯边长度方向向里裁剪。

负的锥度值导致沿弯边长度方向向外裁剪(见图2-10)。

图2-10拔模角的正、负值

锥度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实现:

沿弯边折弯区域(BendArea),沿弯边弯边区域(Web),沿弯边全长(见图2-11)。

在弯边参数(FlangeParameters)对话框中,一个全部被拉锥的弯边,其折弯区域(BendArea)和平板区域(Web)都是激活的。

在一个全部被拉锥的弯边里,可以为折弯区域和平板区域定义单独的锥度值。

图2-11不同的拔模类型

当选择锥度以后,在弯边对话框中会出现左侧或右侧参数窗口,允许用户输入折弯区锥度值和平板区锥度值(见图2-12)。

图2-12折弯斜角和弯边拔模角

当选择简单斜接以后,在弯边对话框中会出现左侧或右侧参数窗口,允许用户输入斜接角度、斜接角相位和斜接缺口半径(见图2-13)。

图2-13斜接角度、斜接角相位和斜接缺口半径

当选择完全斜接以后,在弯边对话框中会出现左侧或右侧参数窗口,允许用户输入斜接角度、斜接角相位(见图2-14)。

图2-14斜接角度、斜接角相位

对接接头(ButtJoint)会在弯边一侧或两侧增加延伸部分,使弯边的平板区域相互对接。

当选择对接接头以后,在弯边对话框中会出现左侧或右侧参数窗口,允许用户输入延伸长度(其值必须大于0)(见图2-15)。

图2-15增量连接

2.3.11参考线

图2-16参考线

对每一个弯边可以产生轮廓线、模具线和内轮廓线,以便于其他特征如孔或槽可以用这些参考线定位(见图2-16)。

注意参考线是相对于基础特征和成形状态下的弯边的静态定位,它们应该用来把特征定位到与弯边相邻的基础面上,而不是弯边本身。

零件基础平面和一个与放置面平行并且和弯边折弯面上远端相切的平面的相交线成为弯边模具线(见图2-17)。

模具线只有在弯边折弯角大于900小于1800的时候才会产生。

图2-17模具线

基础平面和平板平面的相交线定义了轮廓线,并且在弯边折弯角从10倒1350时产生。

除了应用在弯边内表面之外,内轮廓线和轮廓线很相似(见图2-18)。

内轮廓线应用在弯边折弯角的绝对值小于1350的情况下。

图2-18轮廓线、模具线和内轮廓线

在创建弯边过程中,这些参考线可以分别建立,同时建立,或者都不建立。

因为他们是和弯边相关联的,所以当弯边参数改变时这些参考线也会更新。

2.3.12全程参数

在此可以切换全程参数ON或者OFF。

2.3.13相对位置和方向方式

有两种方法将弯边定位在一个平面上:

自动和手动。

如果弯边定位方法设置为自动,系统会根据放置平面直线排列弯边,并且建立水平和垂直尺寸。

如果选择手动定位选项,系统会提示用户规定位置尺寸(见图2-19)。

手动定位选项最好用于用户自定义宽度的弯边。

注意系统最初通常是将弯边定位在与折弯方向矢量相关的面的边界上。

图2-19用定位尺寸手动定位一个特征的例子

2.3.14应用时确认

选择应用时确认(ConfirmUponApply)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创建之前确认其选择的机会。

2.4弯边阵列

使用插入(Insert)·

特征操作(FeatureOperation)·

阵列(Instance)功能可以建立弯边阵列。

和其他阵列一样,作为结果的弯边和主弯边或父弯边相关联,所以试图折弯成形或展开阵列中的任何一个弯边会导致阵列中的所有弯边包括主弯边成形或展开。

目前弯边是唯一可以被阵列的钣金特征(见图2-20)。

钣金特征如钣金孔和钣金裁剪可以在阵列发生之前或之后加入主弯边。

然而,无论哪种情况增加的特征都不会对已有的或即将生成的弯边产生作用。

这些特征具有依赖于原始放置面的变形特性。

试图阵列这些特征对每个阵列会导致错误的扭曲轮廓。

如果需要的话钣金特征可以单独加入每个弯边阵列的单元中。

任何正确定位的建模特征如孔或槽,可以在其下的弯边中被阵列。

弯边参数和阵列参数通常可通过编辑特征参数(EditFeatureParameters)图标编辑。

注意模型孔和槽可以被阵列然后转变为钣金特征。

这在以后的内容中将提到。

图2-20阵列弯边

2.5例题2-1创建弯边

在本例题中,用户将创建和编辑钣金弯边。

同时用户将在创建好的弯边上建立其他模型特征。

第1步打开文件smd_flange.另存为xxx_flange,xxx是用户自定义的词首。

第2步设置默认参数。

☐确定在建模应用中。

☐打开钣金预设置(SheetMetalPreferences)对话框。

☐在零件材料窗口中选择铝(aluminum)。

☐选择全程参数(GlobalParameters)。

☐将全程厚度切换至ON。

☐选择用表达式(UseExpression)按钮。

☐将厚度改为.080(见图2-21)。

图2-21更改厚度

☐选择OK。

☐将用特征标准(UseFeatureStandards)切换为ON。

预设置完成以后应该如图2-22所示:

图2-22钣金参数预设置

提示可以创建一个种子文件包括用户公司内的钣金参数预设置,如折弯角公式和内部半径标准。

使用该种子文件可以确保从设计开始就使用正确的设计参数。

第3步建立零件体。

☐从工具条选择拉伸体(ExtrudedBody)图标。

☐从图形窗口选择草图,选择OK。

☐选择OK接受默认的拉伸方法方向和距离。

☐选择OK接受默认方向(见图2-23)。

图2-23拉伸方向

☐输入开始距离0和结束距离.080(见图2-24)。

图2-24拉伸参数

☐在拉伸体(ExtrudedBody)对话框中选择取消(Cancel)。

为了更清楚,将草图层设置为不可见。

第4步建立第一个弯边。

☐选择弯边(Flange)图标。

注意提示栏里的信息提示用户选择弯边的弯曲边。

☐选择零件顶部后面的边(见图2-25)。

图2-25选择弯曲边

提示所选边确定了弯边初始的弯曲方向。

一个矢量箭头出现在零件的角上以指示弯边的弯曲方向(见图2-26)。

图2-26弯曲方向

提示

创建时在弯边对话框中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折弯方向反向(FlipBendDirection)来改变矢量方向。

注意弯边对话框中宽度(Width)区域是灰色不可选的,而厚度(Thickness)区域没有了(见图2-27)。

图2-27弯边参数

宽度输入区域在开始的时候已经设置成从边自动判断,厚度输入已经在全程参数对话框中进行了设置。

选择接受这些默认值。

☐确认相切长度为2。

☐在内半径(InsideRadius)区域选择标准箭头。

☐从标准值列表中选择0.125(见图2-28)。

图2-28标准值选项

☐其他参数用它们的默认值,选择OK创建弯边。

创建的零件应该如图2-29所示:

图2-29弯边后的零件

第5步创建一个带拔模角的弯边。

☐选择零件底部后面的边(见图2-30)。

图2-30选择弯曲边

☐弯边折弯方向矢量应该指向下。

☐选择折弯方向反向(FlipBendDirection)按钮改变弯边折弯方向。

☐选择选项(Options)按钮。

☐将长度(Length)选项从相切(Tangent)切换至轮廓(Contour)。

☐将左侧(LeftSide)选项从否(None)切换至拔模(Taper)(见图2-31)。

图2-31左侧右侧

☐现在用户可以通过厚度和折弯半径参数确定弯边长度。

在弯边对话框中,根据数学表达式2+.08+.125改变轮廓长度。

提示可以为弯边参数建立表达式如R代表折弯半径或者T代表折弯厚度。

这些表达式可以在任何输入参数的区域输入。

☐在弯边拔模角区域输入45。

注意双击任何输入区域会使其高亮显示以输入新的值覆盖原来的值。

☐选择OK创建弯边。

创建的零件应该如图2-32所示:

图2-32弯边后的零件

第6步创建一个弯边短小突出部分。

☐选择新的弯边顶部后面的边作为折弯边。

弯边方向矢量指向零件外(见图2-33)。

图2-33选择弯曲边

☐在选项(Options)对话框中将长度(Length)参数由轮廓(Contour)切换至相切(Tangent)。

☐将左侧(LeftSide)参数设置为否(None)。

☐将右侧(RightSide)参数设置为拔模(Taper)。

☐输入相切长度(TangentLength)值为0.8。

☐在右侧参数(RightSideParameters)窗口输入折弯斜角(BendTaperAngle)值45。

☐在右侧参数(RightSideParameters)窗口输入弯边斜角(WebTaperAngle)值0。

弯边对话框应该如图2-34所示:

图2-34弯边参数对话框

☐选择OK创建短小突出部分(见图2-35)。

图2-35弯边后的零件

第7步创建用户自定义宽度的弯边。

☐选择直弯边顶部外面的边作为折弯边(见图2-36)。

图2-36选择折弯边

☐改变宽度(Width)参数至用表达式(UseExpression)。

☐改变右侧(RightSide)参数至否(None)(见图2-37)。

图2-37选项对话框

☐在弯边(Flange)对话框中改变宽度(Width)值为0.50。

☐将相对位置和方向方式(RPOMethod)从自动(Automatic)改为手动(Manual)(见图2-38)。

图2-38相对位置和方向方式改为手动

因为选择了手动定位方法,系统会提示提供位置尺寸。

警告通过至少弯边上的两条边的充分约束对于弯边定位是必需的。

不充分约束的弯边在展开时会导致位置错误。

☐选择直线至直线(LineontoLine)位置图标。

☐选择基础弯边上的目标边,然后选择突出弯边上的工具边(见图2-39)。

图2-39选择目标边和工具边

☐从定位对话框选择垂直的(Perpendicular)图标。

☐选择基础弯边的垂直边作为目标边。

☐选择突出弯边的垂直边作为工具边(见图2-40)。

提示可以放大图形以获取所需的目标边和工具边。

图2-40选择目标边和工具边

☐在建立表达式(CreateExpression)文字区域内输入1.0(见图2-41)。

图2-41输入值

出现一个错误信息,警告用户工具体完全在目标体之外(见图2-42)。

图2-42出错信息

当重叠的边作为定位边时,必须输入一个负值来按照希望的方向移动特征。

☐在信息(Message)窗口选择OK。

☐重复这些步骤,在垂直的(Perpendicular)尺寸输入-1.0而不是1.0。

提示弯边参数应该在以前的输入中设置好了。

完成以后的零件应该如图2-43所示:

图2-43完成的零件

第8步编辑一个弯边特征。

☐选择编辑特征参数(EditFeatureParameters)图标。

☐在图形窗口选择中间的突出弯边(见图2-44)。

图2-44选择弯边

☐改变宽度(Width)参数至0.8。

☐在编辑参数(EditParameters)对话框中选择OK。

☐选择编辑位置(EditPositioning)图标。

☐在图形窗口选择同一个弯边。

☐选择编辑尺寸值(EditDimensionValue)。

☐选择垂直的(Perpendicular)尺寸并且将值从-1.0改为0。

☐选择OK四次。

弯边会更新为新定义的尺寸和位置(见图2-45)。

图2-45参数修改后的零件

第9步在弯边上加一个凸垫。

☐选择凸垫(Pad)图标。

☐选择OK接受默认的矩形的(Rectangular)。

☐选择直弯边外侧作为放置面(见图2-46)。

图2-46选择放置面和水平参考

☐选择面前面的边作为水平参考。

☐输入以下凸垫参数:

●长(Length)=1

●宽(Width)=.08

●高(Height)=.25

☐根据基础弯边的边定义凸垫位置,水平0.5英寸,垂直0英寸(见图2-47)。

图2-47定位尺寸

第10步加入一个加强弯边。

☐选择凸垫里面的边作为弯曲边。

弯边方向矢量应该指向右边。

☐将相切长度(TangentLength)设置为0。

注意宽度(Width)输入区域是可选的。

系统会从以前的步骤中保持放置面的长度。

用户可以输入自己想要的宽度。

☐将宽度(Width)参数设置为从边自动判断(InferfromEdge)。

注意宽度输入区域是灰色不可选的。

☐将相对位置和方向方式(RPOMethod)设置为自动(Automatic)。

☐选择OK创建弯边(见图2-48)。

图2-48弯边后的零件

第11步加入倒角。

☐用边缘倒角特征,突出部分的角的倒角值为.25英寸。

☐加强弯边里面的边加.125英寸的倒角。

完成以后,零件应该如图2-49所示:

图2-49完成后的零件

第12步保存文件以便以后使用。

2.6例题2-2创建对接接头

在本例题中,用户将从一个种子文件开始,用对接接头弯边创建一个盒子。

第1步打开文件smd_seedpart.将文件另存为xxx_buttjoint,xxx是用户自定义的词首。

第2步改变种子文件的默认值。

☐选择工具(Tools)·

表达式(Expression)。

☐将T值改为.060。

☐将R值改为1/16。

☐将L值改为6.00。

☐将W值改为4.00。

☐将H值改为2.00。

第3步改变零件默认材料。

☐选择预设置(Preferences)·

钣金(SheetMetal)。

☐在材料窗口选择铝(aluminum)。

☐将用特征标准(UseFeatureStandards)设置为ON,选择OK。

第4步创建基础特征。

☐选择长方体(Block)图标。

☐选择原点(Origin),边长度(EdgeLengths)的方法创建。

☐输入以下参数:

●X长度=L-2*T-2*R

●Y长度=W

●Z长度=T

☐接受默认原点0,0,0。

让图形充满整个图形窗口(见图2-50)。

图2-50创建长方体

第5步用对接接头选项创建边伸长的弯边。

由于材料是铝,所以要用与默认公式不同的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选择弯展开计算公式(BendAllowanceFormulae)选项,选择列表中用.40因子的公式(见图2-51)。

图2-51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将厚度(Thickness)参数设置为从边自动判断(InferfromEdge)。

☐将长度(Length)参数切换至轮廓(Contour)。

☐将右侧(RightSide)和左侧(LeftSide)变量设置为对接接头(ButtJoint)(见图2-52)。

图2-52参数设置

☐选择长方体上部前面的边作为弯曲边(见图2-53)。

图2-53选择弯曲边

☐改变轮廓长度(ContourLength)为2.00。

☐改变弯角(BendAngle)为90。

☐改变内半径(InsideRadius)为R。

☐改变左侧和右侧增量长度(ButtLength)为R+T。

☐选择OK(见图2-54)。

图2-54弯边后的零件

第6步在零件后部的角上创建折弯间隙。

☐选择腔体(Pocket)图标。

☐选择矩形的(Rectangular)。

☐选择长方体的顶面作为放置面,后面的边作为水平参考(见图2-55)。

图2-55选择放置面和水平参考

●X长度=BR-T-R

●Y长度=BR-T-R

☐选择长方体上部后面的边作为目标边/基准。

☐选择工具体上部后面的边作为工具边(见图2-56)。

图2-56选择目标边和工具边

☐选择长方体上部左面的边作为目标边/基准。

☐选择工具体上部左面的边作为工具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