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12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docx

《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题.docx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沈瑀字伯瑜,吴兴武康人也。

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

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

狱。

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沵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曰:

“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

”司徒竟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

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

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

乃令瑀专知州狱事。

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

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粟,女子丁半之。

人成欢悦,项之成林。

随陈伯之军至江州。

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

伯之泣曰:

“余子在都。

”瑀曰“不然人情匈匈。

,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伯之遂降。

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

帝以为能。

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

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

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

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性甚患之。

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

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

“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

”悉使著芒屦②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③,辄加榜捶。

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

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

瑀性屈④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

天监八年,因入咨事,辞又激厉。

颖达作色曰:

“朝廷用君作行事邪?

”瑀出,谓人曰:

“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

”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

子续累讼之。

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匈匈:

形容喧闹或纷乱的样子。

②屦jù,鞋。

3蹉(cuō)跌:

失足跌倒。

④屈:

通“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益善之               善:

友善,交好。

      B.以母忧去职             忧:

此指母亲的丧事。

      C.以法绳之                绳:

约束。

      D.事不穷竟                穷:

穷究,追究到底。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沈瑀“才干”和“屈强”的一组是

            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

        A.                            B. 

            瑀说伯之迎武帝。

                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

            偿使送人丁,速而无怨。

          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

        C.                            D. 

            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

     因人谘事,辞又激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瑀之父在建平王景素谋反前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在景素事败后仍受牵连被定罪

拘囚。

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知名”。

      B.沈瑀“送人丁”既快又无人怨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国获益,这些都表现出他卓越的才干。

      C.沈瑀做建德令时,施惠于民,教人种桑柿梨栗,使“人咸欢悦”;做余姚令时,为解百姓之患,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

      D.沈瑀性格倔强,在做萧颖达长史时,常常与颖达抵触,以致颖达怀恨在心,在一次商议事情时“作色”,并暗中派人在沈瑀回家的路上杀害了他。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

(5分)

译文:

                                                                       

(2)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

(5分)

译文:

                                                        

三、(9分)

8.A[善:

认为(他)是好的(不错)]   

9.C

10.D[人们只是“多以(认为)颖达害焉”]

四、(23分)

11.

(1)(萧)子良非常了解赏识沈瑀,即使是家事也都把它委托给沈瑀(去处理)。

译出大意给2分,一句1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不能译为“互相”)、“虽”(即使)、“以(之)”[把(它)]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沈瑀在卑贱时(贫困时)曾经到这里卖过瓦器,被富人羞辱,所以趁机报复他们。

译出大意给3分,一句1分;“鬻”(卖)、“为……所”(被动)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沈瑀字伯瑜,是吴兴郡武康县人。

父亲沈昶,侍奉宋建平王刘景素。

景素图谋造反,沈昶已事先离开了他,当景素失败后他被判罪拘囚于监狱。

沈瑀赴台省陈述请求才得以免罪,因此而知名。

齐尚书左丞殷沵与他谈及政事,很器重他,对他说:

“观察你的才干,应当处在我这职位上。

”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听说过沈瑀的名声,举荐他担任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

当时建康县令沈徽孚仗势傲视沈璃,沈瑀依法纠察他,众人都害怕他的强硬作风。

萧子良非常了解赏识沈瑀,即使是家事也都把它委托给沈瑀(去处理)。

子良去世后,沈瑀又侍奉刺史始安王萧遥光,遥光曾派他递送男丁,他递送的速度快却无人怨恨。

于是让沈瑀专职主管州中刑狱事物。

明帝派沈瑀筑造赤山塘,所花费的钱财比材料官估算的要少几十万。

明帝愈加认为他不错。

担任建德县令时,教每个成年男子种十五棵桑树、四棵柿树和梨树、栗树,成年女子减半数。

人人都很高兴,不久树木成林。

随陈伯之军队到了江州。

恰逢梁武帝起兵围攻郢城,沈瑀劝说陈伯之迎接武帝。

伯之哭着说:

“我的儿子还在都城。

”沈瑀说“不如此则人情匈匈,都在想着改换门庭的计划;假如不早作图谋,大家分散了就难以集合”。

陈伯之于是投降了梁武帝。

武帝即位后,那时天下刚刚平定,陈伯之谈到可让沈瑀催促和监督运输,有利于军事国事。

武帝也认为他有能力。

沈瑀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后起用为余姚县令。

县里有大姓虞氏一千多家,请求晋见的人就像街市上一样多,前后县令没有谁能禁止。

自从沈璃到任后,不是诉讼就不让通报,违法者运用法令来约束。

县境南部也有几百家豪门大族,子弟横行,互相包庇,老百姓很厌恶。

沈瑀召唤其族中老年人担任石头仓监,年轻人补作县署仆役,那些人都在路上号叫哭泣,从此豪强销声匿迹。

沈瑀刚来时,富有的吏员都穿着鲜丽的衣服来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沈瑀发怒说:

“你们这班人是下等的县吏,怎么能擅自模仿贵人!

”他要这些人全都穿草鞋粗布衣,整天侍候站着,有失足跌倒的,就加以捶打。

沈瑀在卑贱时曾经到这里卖过瓦器,被富人羞辱,所以趁机报复他们。

后来他担任信威萧颖达的长史。

他性情倔强,总是顶撞萧颖达,颖达怀恨他。

天监八年,他趁着入府商议事情时,言辞又激切严厉起来,颖达变了脸色说:

“朝廷任用你是做巡察的事吗?

”沈瑀出来后,对人说:

“我死了之后才算了,始终不可能倾斜着脸去听从他。

”这一天沈瑀在路上被人杀害,人们大多认为是萧颖达谋害了他。

他儿子沈续多次上诉。

恰逢萧颖达不久也死了,案事没法追究到底。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秦楼月

 

向子讠垔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向子讠垔: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

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

请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心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

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