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12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docx

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7

专题跟踪训练(十七)

古代文化常识

一、专项练习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为“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解析] “朕”,后来只用作皇帝的自称,不能用于诸侯王。

[答案] D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唐代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自宋代开始,成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赠,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是非正常死亡者。

D.节度使,官名。

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双旌双节,故称。

[解析] “而受封的官员往往是非正常死亡者”错误,过于绝对。

[答案] C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举行。

B.“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其缝隙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一种尊称。

[解析] “黔首”并不是“尊称”。

[答案] D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孟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解析] “孟子”应为“荀子”。

[答案] A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卫,就是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

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解析] B项,“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

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

改按江西、浙江。

捕巨盗不获,坐免。

盗就执,乃复官。

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

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

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

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

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馀顷。

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

景泰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巡按”,谏官的一种,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之权力。

C.“廉能”,是对官员的考核用语,意思是“清廉能干”,类似于我们今天“优秀”之类的考核语。

D.“参赞”,参谋,协助。

今天多指驻外大使馆中顾问、参事之类的职衔。

[解析] “巡按”是御史的一种,可结合前面的“授御史”和后面的“巡按御史”分析。

[答案] 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统元年”,“正统”为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元年”,改元的第一年。

B.“都指挥使”,官职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

宋、元、明时,虽名称有异,但都有设置。

C.“经筵”,皇帝为讲论经史的官员特设的筵席,讲官由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谥荣襄”,“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荣襄”,是有褒扬意味的称号。

[解析] “经筵”,不是筵席,而是皇帝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答案] C

[参考译文]

金濂,字宗瀚,是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进士,被授予御史一职。

宣德初年,任广东巡按,(官员考核时)他的廉洁和才能最突出。

后来改任江西、浙江巡按。

因没能把大盗抓获,被免职。

盗贼就擒后,他才得以官复原职。

(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按照洪武年间的旧例,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清廉而有能力的人,这样官员就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

皇上嘉许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金濂)因此被推荐升任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金濂)上书请将各卫所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的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大多经过讨论后实行。

正统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协助管理宁夏军务。

金濂有谋略,善于筹划,西部边陲平安无事。

宁夏过去有五条水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条渠已经淤塞。

金濂请求疏通它们,灌溉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田地。

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交纳粮食资助边防,交纳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

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一并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

正统八年秋,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担任经筵讲官。

景泰五年,他在任上去世,因军功被追封为沭阳伯,谥号荣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怨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题型专练]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世,世母指世父的妻子,世父一般指大伯父,后为伯父的通称。

B.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二千石成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C.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用以纪年,上文中的“开皇”“仁寿”“大业”均为年号。

D.古代说的“江都”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隋炀帝游幸江都,即指游玩扬州一带。

[解析] 古代明清时期的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历代皇帝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答案] 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在古代有时特指《诗经》,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里面的“诗”都是指《诗经》。

B.“衣锦昼游”指白天穿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比喻富贵还乡,向乡亲们炫耀。

C.《北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记录北魏到隋的历史的一部史书。

D.“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记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迹,如《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 《左传》是左丘明给《春秋》作的注,详解《春秋》所述的历史事实,和后代的“列传”并不一样。

[答案] D

[全真模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如,句中的“淮南”“白土村”“疆埸”“军旅”“护儿”“开皇”“宇文忻”“广陵”等专有名词,“定”“住”“居”“见”“有”“镇”“平”等动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标点为: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 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但有时也不是,如唐太宗、雍正皇帝。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重点词语、关键句子的理解,事件经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把握,人物语言的揣摩,人物行为的分析,事件的顺序都是这类题目命题的着眼点。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

“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的说法属无中生有,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隋炀帝已经被抓了起来。

[答案]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

吴氏照顾养育他,给予了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

(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经》,就放下书感叹道:

“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该凭借为国家消灭敌人来取得功名!

”同辈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他的志向豪壮。

等到长大成人,(来护儿)谋略非凡、优秀特出,志向气量出众高远。

恰逢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往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的边界。

来护儿多次见到军队,常常情绪激昂,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

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升官位至上开府,被赏赐一千段丝织品。

仁寿初年,(来护儿)升任瀛州刺史,因好的政绩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

隋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征入朝,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

(来护儿)许多天都不能离开瀛州地界,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前后有几百人。

炀帝对(他)说:

“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

”大业六年,炀帝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

“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

”就赏赐给(来护儿)两千段丝织品,以及牛、酒,让他去拜谒祖先之墓,宴请父老乡亲。

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廷和民间的人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

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

“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我)希望陛下停留在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

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

”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来护儿)好多日子不能见到(他)。

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来护儿)才被人带来进见,(炀帝)对他说:

“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

”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

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他)十分忌恨来护儿。

这一天早晨将要去上朝时,(来护儿)被抓了起来。

来护儿说:

“陛下如今在哪里?

”身边的人回答说:

“现在被抓了起来。

”来护儿叹息说:

“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于是被杀害了。

来护儿重视承诺,重视情谊,不贪图财物名利,不置办产业。

在作战用兵方面,特别重视谋略,每次观览兵法,就说:

“这里写的难道也是才能出众的人的意思吗?

”善于安抚士兵,约束严明,所以部属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