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151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废水生物处理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

半纤维素:

由多种戊糖或己糖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

组分类型单一者称同聚糖,组分类型两种以上者称异聚糖。

环破裂作用:

首先在単加氧酶的作用下发生羟基化形成邻苯二酚,再经双加氧酶作用使环裂解形成黏糠酸,再进一步降解为丁二酸直到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硫化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硫化氢被氧化成元素硫和硫酸的过程。

反硫化作用:

在缺氧和有机物存在条件下,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的过程。

生物降解性:

经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机污染物化学结构被改变到环境允许的程度

共代谢: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被改变化学结构,但并不能作为碳源和能源,它们必须从其他底物获取大部分或全部的碳源和能源

生物氧化率:

以活性污泥为微生物;

测定某种底物的实际耗氧量/理论耗氧量

内呼吸线:

当活性污泥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时,利用的基质是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其呼吸速率是恒定的,耗氧量与时间的变化是呈直线关系。

生化呼吸线:

当供给活性污泥微生物外源基质时,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特征曲线。

相对好氧速度曲线:

生化呼吸耗氧速率与内呼吸耗氧速率的比值。

活性污泥:

就是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

生物膜:

其实就是附着在填料上的膜状活性污泥。

菌胶团:

在污水中有的细菌可凝聚成肉眼可见的棉絮状物。

膜学说:

能产生荚膜或粘液的细菌,当他们聚合在一起时,就形成的菌胶团。

膜上的负电荷被水体中的金属离子中和而减少电荷排斥力,结合成块状。

PHB:

聚β-羟基丁酸酯,是微生物积累于细胞内的临时碳源(能源),是在高C/N比和缺氧等不利环境条件下发生的聚集过程

丝状细菌:

细胞相连成为丝状的细菌的统称

污泥膨胀:

泥水不能很好分离,即污泥不凝聚、起泡沫、反硝化。

起因是污泥絮体(菌胶团)结构不正常造成。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还原为气态氮和氧化亚氮的过程

污泥沉降比:

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

生物流化床:

以粒径小于1mm的石英砂、焦炭、活性炭、套粒和发泡聚丙烯颗粒等为载体,通过脉冲进水措施使污水由下向上流过,使载体呈流动状态(流化),依靠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使污水得到净化。

比阻:

单位过滤面积上,单位质量干污泥所受到的过滤阻力

毛细管吸水时间:

污泥水在吸水纸上渗透距离为1cm所需要的时间。

污泥相对密度:

污泥的质量和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

水合作用: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相结合的作用称为溶剂化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对于水溶液来说,这种作用称为水合作用

土壤团聚体:

指土粒通过各种自然过程的作用而形成的直径<

10mm的结构单位。

土壤持水量:

某种状态的土壤抵抗重力所能吸持的最大水量

污泥沉降体积SV30:

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体积

污泥体积指数SVI:

指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克干污泥所占的污泥层体积(mL)。

F/M:

指污泥负荷,即单位质量的污泥微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得的基质的量。

化学性污染有:

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质、有毒物质、油类、酸碱及无机盐类、恶臭

物理性污染有:

悬浮颗粒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生物污染有:

致病菌、病毒、寄生虫

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用制度

废水的分类: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水、降水

废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

温度、气味、色、悬浮物、流量变化2.化学性质:

有机物、无机物、气体、废水中的微生物

废水的水质指标:

浑浊度、比电导、总盐含量和离子平衡、碱度、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固体物质、氮、磷

反应器内的生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温度、催化剂

反应级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

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程度越高

范特霍夫规则:

温度对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2~4倍;

增加10℃,生化反应速度增加约1倍;

共代谢本质:

靠降解其他有机物获得碳源和能源;

与其他微生物协同作用;

由其他物质的诱导产生相应的酶系。

生物降解性的测试方法:

测废水的B/C(BOD5/CODCr)、测生物氧化率、测呼吸线(同时测)、测相对好氧速度曲线、模型实验

活性污泥的特征:

(1)很强的吸附能力

(2)具有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能力(3)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絮状结构是沉降性能良好的原因。

废水生化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污泥负荷(F/M)、温度、酸碱度、溶解氧、营养平衡、有毒物质

普通活性污泥法本质:

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人工强化。

活性污泥处理法的过程特征:

吸附和吸收;

有机物分解和菌体合成;

凝聚和沉淀

1912年,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

曝气,沉淀,水质改善。

阿尔敦(Arden)罗开特(Lochett):

去上清水,留沉淀物,第二日再用,大大缩短废水处理时间。

1914年,曼切斯特,世界第一个污水处理厂

硝化细菌的特点:

好氧;

自养;

生长缓慢反硝化菌是兼性异养细菌。

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

温度、溶解氧、pH、毒物

膜生物反应器:

①膜-曝气生物反应器②萃取膜生物反应器③膜分离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法的本质:

菌胶团等菌体絮凝无附着于基质上

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相关因素:

微生物活性;

载体电荷;

载体粗糙度;

载体孔径

膜脱落的相关因素:

微生物的衰老、死亡和内呼吸代谢;

内层厌氧代谢产生CO2、H2O、CH4、NH3使膜的粘附力减小;

膜自重;

水冲力或剪切力。

生物流化床工艺特点:

高效;

能承受冲击负荷与毒物质负荷;

膜脱落少,可省掉了二沉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达10000-40000mg/L,可采用纯氧,纯氧利用率达90%;

省地,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投资省

生物膜法微生物特点:

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比例高;

丝状微生物数量较多;

存在较高等的微型动物;

生物呈层分布现象

生物膜系统运行中应特比注意的问题:

防止生物膜过厚;

低频进水;

维持较高的DO

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因素:

废水的C/P(BOD5/TP);

溶解氧;

硝态氮浓度;

泥龄;

温度

污泥问题概述:

量大,处理费用高;

含大量无机及有机固体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含有毒有机物质和重金属;

含水量高;

易腐败变质

污泥处置的目的为:

减少含水量,利于后续处理;

污泥卫生化、稳定化;

改善污泥的成分和性质,利于综合利用。

污泥的流动特征与输送:

随含水量高低,流态有变化;

以管道输送时,输送的动力:

重力式和压力式。

重力式:

靠自身重力产生动力输送。

压力式:

离心泵、隔膜泵、螺旋泵

污泥的烘干:

①显著减容,减少3/4-4/5;

②形成颗粒或者粉状,稳定性高,卫生条件好;

③产品可以作为油脂有机肥,燃料或者土壤改良剂;

污泥的稳定:

化学稳定;

湿式氧化;

生物法稳定

劳伦斯----麦卡蒂建议的排泥方式和传统排泥方式哪个更合理?

答:

麦式更合理,它减轻了二沉池的负荷,有利于污泥浓缩,所得回流污泥的浓度较高。

菌胶团的作用:

菌胶团的特性:

巨大表面积,富有黏性。

巨大吸附力;

强大的分解能力;

良好的沉淀性能;

保护细菌免受原生动物吞噬;

丝状藻类的附着基质。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优缺点:

优:

1快速处理2再生池的污泥可以补偿吸附池的污泥(在遭到破坏时)3占地面积小,造价低。

缺点:

去除率低,尤其对溶解性有机物浓度大的工业废水

SBR工艺的优缺点:

特点:

1预反应区2连续进水3间歇排水。

优点:

1主反应区静止反硝化时,进水保证碳源供应,提高脱氮效率。

2配水稳定,简化操作。

进水水力悸动,影响泥水分离。

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的作用:

1反硝化脱氮时的电子供体;

2合成微生物细胞;

3异养菌氧化而耗氧,创造缺氧环境,使反硝化作用启动。

缺氧选择器和厌氧选择器的构造完全一样,其功能取决于活性污泥的泥龄。

当泥龄较长时会发生较完全的硝化,选择器内会含有很多硝酸盐,此时为缺氧选择器;

当泥龄较短时选择器内既无溶解氧又无硝酸盐,此时为厌氧选择器。

缺氧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主要原理是绝大部分菌胶团细菌能够利用选择器内硝酸盐中的化合态氧作氧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丝状菌没有此功能,因而其在选择器内受到抑制,大大降低了污泥膨胀的可能性。

厌氧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主要原理是绝大部分种类的丝状菌都是好氧的,在厌氧状态下将受到抑制,而绝大部分的菌胶团细菌为兼性菌,在厌氧条件下将进行厌氧代谢,继续增殖。

SBR的变形工艺:

①无需设立二次沉淀池;

②无需污泥回流;

③固体液体分离几乎在完全静止的条件下进行;

④依靠吸附和再生能够有效地抑制污泥膨胀;

⑤可以改变系统厌氧好氧时段调节实现脱氮除磷;

⑥容易自动控制;

⑦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

生物吸附氧化法(AB)特点:

①不设立二次沉淀池,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

②A,B两级污泥回流截然分开,两级污泥的生物组成和功能不同;

③A级高负荷运行,B级低负荷运行;

④A级微生物大多成游离状,代谢活性强,并有一定的吸附能力,B段发挥生物降解作用;

塔式生物滤池:

拔风效应:

充氧功能增加;

吹托挥发物;

水流絮流强烈,水、气、营养传质效果提高—膜快速增长;

有机物降解量和速度提高;

能承受大水力负荷;

冲击膜脱落,膜更新速度加快。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

1.填料形式多样,有利于氧的转移,适于微生物存活增殖,除细菌和多种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外,还能生长氧化能力强度强的球衣菌属的丝状菌,而无污泥膨胀之虑。

2.丝状菌的交织起到“过滤作用”。

3.膜更新快,提高氧利用率,抑制厌氧膜的增殖。

较高有机负荷,处理效果较高。

4.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5.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易于维护管理,无需污泥回流,污泥量少。

生物接触氧化法优缺点:

有点:

1)泥龄低,生物活性高2)传质条件好,微生物对有机质的代谢速度快。

3)利于丝状菌的生长。

4充氧效率高5)有较高的生物浓度。

1荷过高时,膜太厚,易产生堵塞2量的后生动物形成,造成短时大块脱落,影响出水水质3.填料及支架等导致建设费用增加

VIP工艺与UCT工艺相比,突出特点是

(1)厌氧、缺氧、好氧区都由两个以上的池子组成,因而提高了吸、放磷的速率;

(2)泥龄短、负荷高、运行速率较高、污泥中的活性生物的比例增加,除磷速率较高,减少了反应池的体积。

厌氧折流反应器(ABR)特点:

①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统(水流、气流)和推流式混合污泥悬浮系统的混合体;

②折流板拦截污泥而使其沉淀,提高反应器内的生物量;

③不同生物相沿水流方向各隔室有序分布;

④不需要结构复杂的三相分离器,无运动原件和机械搅拌装置;

⑤负荷高、耐冲击、耐毒物冲击、运行稳定、易于管理。

污泥的气浮法:

气浮浓缩法是依靠大量微小气泡附着于悬浮污泥颗粒上,减小污泥颗粒的密度而上浮,实现污泥颗粒与水的分离的方法,与含油污水的气浮处理原理和运行参数基本相同。

气浮浓缩法适用于污泥颗粒易于上浮的疏水性污泥,或污泥悬浮液很难沉降的情况。

加药调理法(化学调理):

无机絮凝剂以电性中和及卷扫作用为主。

非离子和阴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架桥作用为主。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中低分子絮凝剂以静电中和为主。

高分子絮凝剂同时有中和及吸附架桥。

热处理调理:

细胞破裂,释放结合水及水合作用的水。

污泥的胶体结构被破坏,固体与水失去结合力,固体容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不需加药剂,能减少泥饼量;

对脱水性能很差的活性污泥也很有效;

可以杀死病原菌。

会发生恶臭,污染环境;

分离液需要处理;

设备和运行费用较高,不适合大污泥量的处理;

热量回收难等。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