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1589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Word下载.doc

  

  核心阅读 2012年起,北京市教委实施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15所学校。

今年,北京市将再建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每对学校“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由名校输出教师,两校间统一教研,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从以往的“牵手互助”上升为现在的“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政策的改变将带来怎样不同的效果?

推进教育均衡,一体化办学在实践中还遇到何种困难?

记者一探究竟。

  要上“名牌”学校怎么办?

对于北京的老百姓来说,以前提及这个问题,答案多是“托人、找关系、花钱”,可现在许多人的答案变了,“咱家门口就有了‘名牌’学校”。

  从“牵手”到“同一法人”

  提升的不仅是责任心

  说起通过“教育优质校”帮扶“教育薄弱校”来促进教育均衡,很多地区都探索了多种办法,如开展学区化建设、优质校与薄弱校结成联盟,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促进教师流动,教学研讨、交流培训;

一些地区还探索“一长执两校”,要求名校校长同时担任薄弱校的“名誉校长”,进行“输血式”帮助。

  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不小成效,可还是会有名校依然是名校、薄弱校依然是薄弱校的疏离之感,即便“一长执两校”,也总是令外界担心,校长还是会有里外之分、亲疏之别。

呼唤校际之间更深入地贯通,成为公众的期望。

2012年起北京教委实践的“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要求一体化学校“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让优质校和薄弱校真正成为一个法人统一管理下的一所学校。

此举,被教育系统内部誉为“动真格”了。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这是一所建立仅仅一年半的全新的一体化学校,由资源输出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合作创建。

该校同资源输出校之间,实现了师资配备的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的完全统一,更实现了一个法人校长和一套管理体系。

  “以往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往往采用手拉手或者名校办分校的方式,薄弱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真正实现资源融通。

”育新学校校长张金成说,“这次不同,一个法人,意味着从招生到师资,再到学校的财务和管理,全都是校长负责。

不仅大大提升了校长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也在管理体制上给予两所学校彻底融合的可能。

  从“无闻”到“名牌”

  改变的不仅是名称

  去年9月2日,“北京铁路第二中学长阳加州水郡分校”成立。

这也是2012年推进的15所学校中的一所。

学校的前身长阳中学,原是房山区的薄弱校,每次考核与评估几乎都是最后几名。

这次借一体化学校建设之机,北京市铁路二中就在已持续6年的帮扶基础上,正式将长阳中学更为现名。

  “可不是光更改名称那么简单。

”铁路二中校长张景星介绍,铁路二中位于西城区,长阳位于房山区,涉及跨区管理。

为了从机制上彻底理顺,学校成立了一体化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整个学校的行政、人事。

同时,从铁路二中本校派出一个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个学科在内的顾问团。

成员都是退休高级教师,全面负责一体化学校教学工作。

学校每位老师的备课教案都得顾问团成员签字;

顾问团成员每天跟踪、指导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改革取得了成效,张景星说:

“学校老师和学生面貌发生了大改观,都以铁路二中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老师们人心思变、人心思改、人心思定,学生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从不均衡到逐步均衡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从15所到30所,每所输出校每年给予资金从100万元到现在200万元,北京市一体化办学步伐和力度在逐步加大。

预计2013年一体化学校建设将可提供4万余个学位,9月新学期开学将有8000多名新生率先受益。

不过,政策如何真正落实好,还需加强顶层设计。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第一批1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设计,自主权全部交给校长。

如何推进,每位校长都在尝试和摸索不同的方式方法。

以育新为代表的一批学校步子迈得较快,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法人。

校长负责两所学校的人、财、物;

以铁路二中为代表的学校则探索“领导小组”加“教学顾问团”模式,负责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东交民巷小学探索长期派驻执行校长、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方式。

到底哪一种模式更优,未来是否要统一,还处于摸索中。

  当然,一体化办学还需要其他制度上的支持。

记者发现,目前一体化办学多为跨区管理,如何消除区域之间的樊篱,就是一道现实难题。

比如,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41位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过来的教师仍是“海淀人”,而新招聘的七十几位教师则为“昌平人”。

身份上的不同带来的是薪金标准的差异,长此以往,教师难免产生心理落差。

与此相关的,是教师职称的评定。

还以育新为例,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过来的教师职称评定到底应该在海淀区,还是在昌平区?

现行机制是回海淀区评,可教师长期在昌平工作,没有任何优势。

长期下去,难免影响教师积极性。

  此外,如何衡量一体化办学成效,也需要更为科学的考评标准。

张金成和张景星都强调,教育是个长期过程,但社会的评价往往是功利的。

如何在长期育人与成绩提高之间寻找到一个理性的社会满意度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如果评价标准不科学,就容易导致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建立长效机制,让一项好政策长期坚持下去也是几位校长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理念上达成共识,让输入校和输出校、输入校所在区和输出校所在区齐心协力,“不能讲校长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要将一体化办学真正当成自己的事。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已在考虑一体化办学中的诸多难题,“现阶段的工作只是起点,我们将通过资源统筹、优化配置,从资金投入、教师培养、教师待遇等方面做出配套和政策调整,在深入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首都教育均衡。

”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表示。

  记者手记

  采访城乡一体化学校,记者是带着好奇心的。

因为教育均衡是个“老大难”问题,尽管全国各地都在想办法,出举措,但由于观念、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理想与现实间仍存差距。

特别是,硬件上的均衡相对容易,可软件,尤其是师资力量上的均衡非常难,校长管理水平上的均衡更是难上加难。

  北京市此次推进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输出学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史家胡同小学等名校。

通过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的办法,就是力求打破以往推进教育均衡,尤其是校际均衡过程中的樊篱,真正激发起校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理顺人、财、物等多方面关系,使得一位校长管理两所学校成为可能,两所学校的优质资源整合、共享成为可能。

  方向是好的,但如何让好事真正办好,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因为一体化学校涉及跨区域、跨学校,在校长与教师仍为“学校人”而非“系统人”的今天,在校长担纲输入校与输出校两校法人及教师两地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制度、管理等多方面障碍。

而这是学校层面无法解决的,还需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帮助学校清除障碍、理顺机制、统一观念,同时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资金保障。

  惟其如此,好事才能真正办好,实事才能真正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