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1600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Word文件下载.doc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历史上有一个小故事:

明朝的杜之山看见一家大门上贴着红纸,提笔写上: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十二个大字,主人一念: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十分生气。

杜之山随后加上几个句点: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主人再读,转怒为喜,连声称好。

有人比喻,标点符号就象衣服上的扣子,衣服很漂亮,如果扣子没扣好,会大煞风景。

可见,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大有益处。

二、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每个公文都有标题。

除了一级标题,即公文的题目,公文内部还可分为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甚至更多层次的标题。

公文的标题好比人的眼睛,也被称为文眼。

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出现错误,给人很不好的印象。

公文题目,即一级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标题内部不该使用而使用标点符号。

一级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是,标题的末尾,除了个别情况会使用惊叹号或问号,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一级标题的内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例如: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标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标题的结尾没有用标点符号,标题两个小句之间,也没有使用逗号,而是空一格。

公文内部的标题,即二级、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的标题,或缩两格单独成行的标题,句末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

某部门内部规定的第六部分的标题是“六、办案岗位职责:

”,作为单独成行的二级标题,这里句末的冒号是多余的。

但是,二级、三级标题的如果是分句,句中可以用标点符号,这一点与一级标题中的用法不同。

某报告中的第二部分单独成行的标题是“二、要找准定位,积极开展检务督察工作”,这个二级标题有两个分句组成,中间用逗号,句末不用标点符号,都是正确的。

如果是缩进两格的段首标题,标有序号,但不单独成行的,如

(一)

(二)(三),或1.2.3,第一,第二,第三,句子末一般用句号。

三、检察公文结构层次序号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绝大多数公文,都有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是一篇公文的骨架,给人留下一个系统的印象,一般公文通常要分为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序号和后面的标点符号,一般遵循如下用法。

第一层次的序号用汉字“一、二、三”,后面用顿号,例如,“一、”、“二、”、“三、”。

第二层次的序号,用带括号的汉字序号,例如,“

(一)”、“

(二)”、“(三)”。

第三层次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1、2、3”,后面用小圆实心点,例如,“1.”、“2.”、“3.”,第四层次的序号用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例如,“(1)”、“(2)”、“(3)”。

公文结构层次序号后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阿拉伯数字序号后面不规范地使用顿号,例如“1、2、3、”,正确的用法是“1.2.3.”,即在阿拉伯数字后使用圆实心点;

二是在使用括号的层次序数后面又加顿号等其他标点符号,例如“

(一)、

(二)、(三),或(1)、(2)、(3)、”,例如,“某某案件经我院反贪局依法侦查,查明事实如下:

(1)、犯罪嫌疑人某某……”,在这里,阿拉伯数字外的括号的作用和顿号的作用是相同的,括号后面再使用顿号,乃重复之误。

此外,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顺序时,后面分别用逗号,例如,“首先,”、“其次,”、“再次,”;

用“第一”、“第二”、“第三”表示顺序时,后面也分别用逗号,例如:

“第一,”、“第二,”、“第三,”;

当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四、检察公文常用标点符号的误用

(一)顿号的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顿号在公文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除了表示序号的括号后加顿号之外,还常常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数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案发时间大概在下午三、四点钟,……”在这句话中,“三、四”是约数,不必使用顿号,而直接表述为“三四点钟”即可。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例如,“这个大案由反贪局侦查一二处共同查办。

”在这句话中,由“共同”可知“一二处”并非一个处,而是两个部门,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如,“3月6日,政法委召开了公、检、法三家座谈会。

”在这里,“公检法”是个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必用顿号断开。

4.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此句中的使用顿号的错误在于,顿号前后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两个动宾式句子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5.应当用逗号的并列短语误用顿号。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此句中,“全国人大代表”后面本来用顿号,但是后面的并列短语的内部还有应用顿号的并列的词,这时在前后两个大的并列短语之间需用逗号,正确的用法是“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二)逗号的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例如,“检察机关内部有多个部门组成,有办公室,政治部,侦查监督处,反贪局,公诉处等十几个处室。

”此句中,“办公室”、“政治部”、“公诉处”等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区分,所以它们之间应该用顿号。

2.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例如,检察长强调,“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希望同志们……”此句子中,引号之内的话是完整的直接引用,其前应该用冒号。

(三)分号的误用

一个句子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如,“在二审期间出现新的证据,拟开庭审理的案件;

可能改判的案件;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而在此句中,“可能改判的案件”在两个分号之间并无需要逗号分割的其他小句,因此,第二个分号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四)省略号的误用

省略号与“等”并用。

例如,“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办公室、政治部、研究室……等综合处室的内勤。

”此句子中,表示列举的省略号功能与“等”的作用相同,省略号与“等”同时使用,属于重复使用功能相同的标点,只能保留其一。

(五)破折号的误用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例如,“新刑法──即1997年修改生效的刑法,共有452条。

”此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意思相同,破折号与“即”只能保留其一。

(六)书名号的误用

全称法典遗漏使用书名号或者简称法典名称多余使用书名号。

在公文中出现法典的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如果使用简称则一般不加书名号。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X条之规定,……”、“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这两句中,前一句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法典全称,应加书名号,后一句中的“刑法”是法典简称,不必加书名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