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195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自然资源概况

①地理位置

XX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小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5°

17′59″-125°

47′18″,北纬48°

46′54″-49°

01′15″。

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东部与嫩江农场、七星泡农场相连,西部与九三农垦分局科研所相邻,和九三农垦分局局直相接,南部与红五月农场相连,北部紧靠鹤山农场和嫩江农场。

②气候特征

农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炎热、多雨、光照充足,春季风大少雨,气候干燥,秋季气温升降剧烈,昼夜气温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0.2℃,大于10℃的有效积温2200℃;

极端最低气温为-43.7℃;

极端最高气温为36.5℃,年日照时数2550-2700小时。

无霜期115~120天,最大冻深2.7米;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86.3毫米,年际间和季节间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达735.2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仅340毫米;

季节间夏季6~8月降雨集中,约占60~70%,且多暴雨,造成平原区洪涝灾害与岗丘区的水土流失。

年陆面蒸发量430毫米。

受地形影响,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5米/秒。

雨热同季,气候条件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③地形地势

农场属于松嫩平原北部边缘丘陵漫岗向平原区过渡地带,境内岗峦起伏,总观地势:

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差大。

④土壤情况

农场土壤有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及暗棕壤土四种类型,主要为黑土,占耕地总面积的95%,其次是草甸土、沼泽土及暗棕壤土。

黑土层分布于丘陵中下部,河谷高阶地及河谷中积平原的侵蚀堆积阶地上,其上阶与暗棕壤相连或相交分布,刨面层次由暗黑色或黑色、灰黑色腐殖质组成,PH值为6.5,酸性土壤,渗透系数为2.2。

黑土层厚一般为50-80厘米,最深可达1米。

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7%,腐殖质较多,黑土层较深,壤质,适耕性良好。

⑤水资源情况

水资源情况:

境内水资源总量431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223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是2085万立方米。

XX农场地表水资源量223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315万立方米。

现有小(I)型三座水库:

场部水库、五队水库、十八队水库。

北部场界自东向西有一条老莱河出口处汇入中型跃进水库。

亩耕地拥有水量77.8立米/亩。

XX农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据勘探资料,含水层在30-150米左右,由于地形变化大,在同一水文地质区内,成井深度、水量和含水层岩性有明显的差异,在河谷地特别是老莱河西侧的漫岗地与平地处,地下水径流条件好,成井容易,一般水位埋深在30米左右,单井出水量可达160吨/小时,在漫岗地和山坡地,尤其是岗顶处,水位埋深一般在50米以上,且出水量小,最大出水量为36吨/小时。

水质方面:

碳酸盐矿化度平均为0.085克/升,pH值6.0-7.5,全硬度为1.21-6.22,无色无味,透明,适合于人、畜饮用,且适合锅炉用水及农田用水。

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085万立方米/年,补给模数5.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年,地下水可开采量1759万立方米/年,开采系数为0.76。

2、社会经济情况

①土地与人口情况

农场总土地面积60.8万亩,耕地34.8万亩,林地10.3万亩,草原6万亩,水面0.2万亩。

总人口14642人,总户数4523户,从业人员6800人。

现有技术人员126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8人,中级职称的55人。

②主要业务范围

农场下属8个农业生产单位、工业单位5个。

农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2010年粮豆总产量13.19万吨,单产348公斤/亩。

其中大豆播种面积21.5万亩,总产4.5万吨,单产210公斤/亩。

小麦播种面积3万亩,总产0.9万吨,单产300公斤/亩。

玉米播种面积9.2万亩,总产6.7万吨,单产725.5公斤/亩。

③基础设施情况

农场现有房屋面积466973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10521平方米。

现有高低压输配线路106公里。

现有程控电话装机1842门,水泥路面144公里,自养砂石公路34公里。

各种载重汽车20余辆。

④农业机械状况

农场农业动力机械总动力42751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7台,小型拖拉机408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574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688台。

播种机251台,联合收割机106台。

⑤资产与财务状况

农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62万元,其中:

第一产业29959.5万元,第二产业5771.1万元,第三产业5404.2万元。

总资产18563万元,固定资产24091万元,总负债14174万元,资产负债率76.4%,实现利润1007万元。

(二)XX农场学校概况

XX中学坐落在XX农场南1公里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创建于1979年,占地4万平方米,有3128平方米学生食堂及宿舍一幢,2800平方米实验楼一幢,1600平方米综合楼一幢,12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一幢。

全校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934人。

几年来,学校相继获得了总局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两全学校、安全文明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分局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1997年被农垦总局授予“规范化建设合格学校”“省优秀团校”称号,2000年被九三分局授予“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被评为分局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7月1日分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农场先进党支部,并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凸显“人人有发展,个个能成才”的育人特色,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学校须以更大的办学智慧和更具远见的办学目标追求,努力创新,不断超越!

(三)、项目建设目标

经专业人员现场勘查论证后决定,拆除原体育场地混合土跑道,在原址建设塑胶跑道,在校园东侧建设田赛运动场。

XX农场学校体育场的塑胶跑道建设是XX农场总建设目标之一,为满足XX农场师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全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宜居农垦小城镇。

四、可行性研究依据

1、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含修正案);

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6、《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7、《全民健身条例》;

8、《体育建筑电气设计安装》(07D706-1);

9、《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T179-2009);

10、《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

1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15、《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6、《黑龙江省XX农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2号)

19、XX农场学校提供的项目规划方案等有关资料

第二章建设理由和必要性

一、塑胶跑道建设的重要性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还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高水平竞技体育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

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增强国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有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想发展好体育事业,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建设,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发展体育将成为空谈。

由于历史原因,我场学校体育场跑道建设落后,体育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健身和体育赛事的需要,缺乏必要的塑胶跑道。

塑胶跑道的建设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促进青少年进行锻炼、增强体制,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民生工程,在群众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XX农场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自1979年建校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及改善,XX农场学校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也逐步增加,为促进全校师生健身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但仍然存在场地设施不全、地面不平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学校缺少体育运动场地和一些必要的设施,校园内有一沙土操场,为学生们主要的课间娱乐场地,操场坑洼,夏季雨天泥泞不堪,环境每况愈下,体育跑道已不具备基础功能,无法适应当前学生、教师体育运动的基本需求。

虽农场、学校也尽力管理和维护,但始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三、塑胶跑道建设的必要性

青少年体育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体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场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

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青少年体育活动设施条件精神,九三管理局、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XX农场学校体育场地塑胶跑道项目建设工作,并将项目列入农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农场项目办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本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的决策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升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

组织实施体育场塑胶跑道建设项目,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通过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形象及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解决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XX农场学校体育场地改造项目建设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紧迫。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近几年,我场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

2010年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区三级十二五规划中均把教育列入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之中。

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是我场民生工程项目之一。

我场学校塑胶跑道建设项目,不仅仅优化了办学条件,它将把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最基层,这无疑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XX农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校塑胶跑道的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学校基础设施的现状,全校师生一直非常关注,为此,学校教师代表多次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要求尽早改善校内体育场地,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水平。

该项目建设的群众基础较好。

2、科技力量雄厚

农场拥有大批技术人才,大部分从事农业、畜牧业及第三产业,有较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部门,有较完善的项目施工和管理经验。

职工文化素质较高,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能力强,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人员。

农场技术人员总数42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1人、中级技术人员229人。

3、领导重视

农场领导对此项工程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对待项目建设,农场领导一直非常重视,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始终未能很好解决。

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才能改善供热设施状况,使之真正发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命脉作用。

4、经济基础雄厚

2011年农场资产总额为22960万元,其中:

流动资产8592万元,长期投资1716万元,固定资产7669万元,负债总额为18715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264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389万元,实收资本2097万元,营业收入5633万元,净利润1090万元。

使得农场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供热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资金配套以确保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由于有了以上必备的有利条件,该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一、功能定位

XX农场学校塑胶跑道建设项目是关系到全校师生文化体育生活的一件大事,按照“统筹利用、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以农场中小学生和学校教师、职工为使用主体,以田径、球类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力求项目建设布局合理、集约用地、节约投资、安全可靠、方便使用。

二、建设规模

XX农场学校塑胶跑道总用地1000平方米,中心场地设标准400跑道和110米直跑道(六道)、足球场、田赛场地等。

新建6赛道400米标准田径场环形塑胶跑道等,总投资1200万元。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社会经济条件

(一)资产与财务状况

XX农场始建于1949年,农场总人口14142人,技术人员总数42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1人、中级技术人员229人。

是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优质生态畜牧业,非国有经济为主要内涵的中型现代化企业。

农场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现已形成农、林、牧各业并举,工、商、运、建、服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7台、小型拖拉机408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574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688台。

(二)其他社会情况

农场交通、电力、通信配套。

其中场部和管理区道路均已硬化,对外运输交通方便;

农场电力充足,生产生活用电有保证;

农场已开通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农场通信中心设施配套先进,电信便捷。

二、气象条件

XX农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水文地质条件

(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描述和评价

1、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位XX农场学校校内,勘察施工时场地基本整平,属蟾溪一级阶地地貌单元。

场地标高约254.40-254.60m,高差0.20m。

场地整平后西侧为已建教学楼(整平标高约254.00m,4F,砖混,浅基础,以含泥卵石为持力层),东侧为围墙,西侧为田径场,其余均为空地。

2、地质构造

经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未见活动性断裂。

3、岩土层特征

根据本次钻探成果,拟建场地上部为人工填土、含泥卵石。

下伏为侏罗系南园组(J3N)凝灰熔岩及其风化层,基岩风化裂隙节理发育。

场地未见活动性断裂、地下管线及其它不利埋藏物。

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ml):

灰黄色、灰褐色,以粘性土及细砂回填为主,含少量卵石、砖块、砼块等。

卵石粒径20-50mm;

含量15-30%。

次圆状,强—中等风化程度,成分为火山熔岩,分布不均。

堆埋时间约5年。

呈湿,松散~稍密状态。

全场均有分布,厚度1.40~1.70m,采取率75~90%。

②含泥卵石(Qal+pl):

浅灰色、褐黄色,冲洪积形成。

卵石粒径5—7cm,部分超过l0cm,含量57—63.3%,次圆状,成分主要为凝灰熔岩、凝灰质砂岩,中等风化程度;

砾石含量10.2-14.3%,各粒级砂10.3—15.3%,含泥12.4—14.8%,孔隙泥砂充填,顶部泥砂含量高。

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

全场均有分布,揭示厚度1.00~1.50m,平均1.23m,岩芯采取率70~90%。

③全风化凝灰熔岩(J3N):

黄灰、褐黄色,凝灰熔岩风化而成,风化强烈,岩芯呈砂土状。

小裂隙很发育,手捏易碎,吸水易软化,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

全场均有分布,揭示厚度1.30~2.00m,平均1.64m,岩芯采取率75—95%。

④强风化凝灰熔岩(J3N):

黄灰、褐黄色,凝灰熔岩风化而成,风化强烈,岩芯多呈紧密砂土状,局部碎块状。

小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

全场均有分布,揭示厚度4.00~6.30m,严均4.84m,岩芯采取率70~85%。

⑤中风化凝灰熔岩(J3N):

黄灰、褐黄色,风化程度较强,岩芯呈短柱状、柱状,RQD=40-85,属于较差-较好的。

上部小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中下部较完整,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Ⅳ级。

未见软弱夹层、岩核和临空面、洞穴,出露地表后有进一步风化特征。

仅5#、6#有揭示,揭示厚度4.90~6.50m,平均5.70m,岩芯采取率70~90%。

(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原位测试

勘察时使用锤重63.5kg,落距76cm导杆变径自动脱钩自由落锤装置,在各钻孔的不同土层、不同深度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时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以确保锤击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在②含泥卵石取6组扰动样,其成果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因①杂填土含较多风化岩碎块,故未取得合格原状样。

(三)地下水及土腐蚀性评价

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

埋藏于①杂填土、②含泥卵石内的孔隙水,其透水性强,富水性好。

主要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补给,向蟾溪排泄。

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1.20~1.50m,标高253.10~253.30m;

勘察结束后测得混合稳定水位1.50~1.70m,标高252.80~253.05m。

根据地区经验值①杂填土的渗透系数K=5.0m/d;

②含泥卵石的渗透系数K=15.0m/d。

根据区域水文资料,水位变化幅度为1.50~2.00m左右。

拟建场地距XX水库约100m,XX水库现有水位标高约246.50m,变化幅度为2.0m,最高洪水位标高约248.80m,未淹及该场地。

场地处于阶地地带,地表水易于汇集,对基础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于1#、9#钻孔中取各水样l组,共2组,送勘察院土工试验室进行化验。

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12.2.6条相关部分判定,场地属Ⅱ类环境A,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四)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类别

l、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黑龙江省区划一览表与《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黑龙江区划一览表,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

2、勘察时,经我部门对5#、6#钻孔的剪切波速试验测试表明,场地地面以下覆盖层厚度内地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介于308.40—309.90m/s。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6综合判断,此范围内场地类别为II类,其特征周期为0.35s。

具体成果详见我院提供的《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由于场地位于阶地,属抗震不利地段,规划位置固定,无法避开,应对该地段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措施。

(五)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场地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场地整平后,西侧形成高约1m的陡坎,拟采用挡墙进行支护。

未见暗浜、洞穴等不利埋藏物。

场地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六)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内,场地内无活动性断裂构造通过,未见不良地质现象,也不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条件;

场地整平后西侧形成高约lm的陡坎,拟采用挡墙进行支护,在对陡坎进行治理的前提下,场地稳定性一般,适宜拟建物的建设。

拟建场地土层分布较均匀,且呈有规律变化,自上而下土层承载力渐高。

山于原场地为丘陵斜坡及坡脚地带,故整平后大部分岩土层的埋深、厚度变化较大,土层界面坡度部分地段大于10%地段,根据钻探揭露及原位测试成果,除新近素填土、粉质粘土外,其余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具一定强度,大部分地段分布不均匀,各岩土层虽水平、垂向具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稳定性较差,合理选择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型式,适宜本建筑物的建设。

(七)岩土层参数指标的选用

根据野外原位测试、土工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性建筑经验,场地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按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并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等有关规定确定、桩基参数按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DGJ94-2008)土层承载力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章环境保护和管理机制

一、合理规划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XX农场学校院内,交通便捷,在项目施工期间,合理规划施工活动以保证环境的最小干扰,选择适当的路线运送材料和设备,影响交通最小;

设置警告讯号,道路、建筑物建设及管道施工时按需要进行交通管理,以保证工程正常进行和减少交通障碍。

二、安全施工

注意安全施工。

在施工场地设围,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