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2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默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没错,她是一个从蛋壳里孵出来的奶奶,毫无疑问!

   她没有穿连裤袜,冻得直发抖,又开始打喷嚏了。

埃利亚斯惊得目瞪口呆,眼球差一点儿掉到纸箱里面。

他预感到,他遇到了一件非凡的事情,一件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事情。

他得到了一个奶奶!

   她或许不是铅球冠军,也不是面颊带有刺青的奶奶,但却是属于他的,只属于他的奶奶!

一股得意之情蓦然升起,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

是他找到了黄壳蛋,是他自己到泥潭里把它取了出来,并把它带回了家,而且一直只有他自己在照顾它……

(选自《蛋壳里出来的奶奶》)

(1)默读文段,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回答问题。

①先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

Ⅰ“喷嚏”的“嚏”的读音是________。

Ⅱ“蓦然”的“蓦”的读音是________。

②先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

Ⅰ埃利亚斯惊得目瞪口呆,眼球差一点儿掉到纸箱里面。

“目瞪口呆”的意思是________

Ⅱ一股得意之情蓦然升起。

“蓦然”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文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一件非凡的事情”在文中指(   )。

(填序号)

A.埃利亚斯得到了一个奶奶

B.埃利亚斯发现了一个黄壳蛋

②埃利亚斯为什么会有一股得意之情?

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答案】

(1)tì;mò;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猛然,不经心地。

(2)A;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而且一直只有他自己在照顾它……

【解析】【分析】

(1)①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②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①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①tì、mò;②Ⅰ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Ⅱ猛然,不经心地。

(2)①A;②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而且一直只有他自己在照顾它……

【点评】

(1)①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甲)有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乙)初夏,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丙)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   )。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   ),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③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④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将下列短语正确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填序号)

A.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B.一片片红云中

(2)“开得那么热闹”中“热闹”一词说明了(   )。

A. 小城赏花的人很多               

B. 小城的凤凰树很多               

C. 凤凰花争奇斗艳,争相怒放

(3)第①②③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画上波浪线。

(4)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庭院的树的?

(填序号)

甲句:

________    乙句:

________    丙句:

________

A.树的香味浓    B.树开花热闹    C.树的种类多

(5)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填序号)

A. 总结全文                                         B. 启示下文

【答案】

(1)B;A

(2)C

(3)第①段: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第②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③段;小城的街道也美。

(4)C;A;B

(5)A

【解析】【分析】

(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由上句的“一棵棵榕树就像”可知下句选“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比较恰当。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及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每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句子,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判断。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A;

(2)C;

(3)第①段: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第②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③段;小城的街道也美。

(4)C、A、B;(5)A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及选项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读例文,完成练习。

(三)

   我知道“王子”想去那儿干什么,它喜欢同火车赛跑。

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

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1)这段话写的趣事是(   )。

A. “王子”敢跟火车赛跑                           B. “王子”敢对着火车叫

(2)“王子”真有趣,请仿照文段写一种动物的趣事。

【答案】

(1)A

(2)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判断。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略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4.课外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

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

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

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

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

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

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

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

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

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

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

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

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

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

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     ,后来他漂泊流浪,         、       、         、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   )

A. 寺庙里;竹林、渔船、土地庙、破牛棚;生活十分艰苦

B. 寺庙里;竹林、渔船、土地庙、破茅房;生活十分艰苦

C. 寺庙里;竹林、渔船、土地庙、破牛棚;生活勉强维持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              。

他写《悯农》是为了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   )

A. 他亲眼看见农民一年四季辛苦劳作;表达对农民的同情;看不起农民。

B. 他亲眼看见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表达对农民的关心;不想与农民有一样的处境。

C. 他亲眼看见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十分热爱、同情劳动人民。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

A. 拥有很多的空闲时间。

              

B. 写作态度很认真。

              

C. 写诗的能力还不是很好。

(4)选择意思相同的成语。

A.短小精悍 B.风餐露宿 C.赞叹不已 D.置之度外  E.千锤百炼

①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________

②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________

③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

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________

④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________

⑤称赞不止。

________

【答案】

(1)A

(2)C

(3)B

(4)B;E;D;A;C

【解析】【分析】

(1)、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故答案为:

(1)A;

(2)C;(3)B;(4)BEDAC

【点评】

(1)、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词义理解的能力,关键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期的欢乐

   我最大的乐趣是黎明时去迎接草地的苏醒。

我手拿一本书,离开尚在沉睡的屋子,轻轻推开栅栏。

草地上覆盖着一层薄霜,无法坐下去;我踏着小路,沿着被爷爷称为“庭院”的种满奇花异木的花园散步。

我边走边读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zī rùn着我的皮肤。

那一抹lǒng zhào大地的雾霭逐渐消散;紫红色的山毛榉、蓝色的雪松、银白色的

   杨树闪烁发光,像天国的清晨一样jīng yíng。

我独自一人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和上帝的恩惠,同时由于腹中空空,我想起了巧克力和烤面包的美味。

   mù yù了阳光的紫藤散发着清香,蜜蜂嗡嗡地叫着,绿色的百叶窗打开了。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天的开始,可是我同这一天已经秘密分享了一段漫长的时光了。

家人互道早安后吃早餐,然后我到木豆树下坐在一张铁桌旁边做我的“假期作业”。

这对于我是愉快的时刻,因为作业很容易;我好像在用功,实际上却陶醉于夏日的喧闹:

胡蜂的嗡鸣、珠鸡的咕咕声、孔雀的哀叫、树叶的飒飒。

福禄考花的芬芳和从厨房里飘来的焦糖、巧克力的诱人香味混杂在一起,阳光在我的作业本上投下了朵朵跳动的圆圈。

这儿,每件事物和我自己都各得其所,现在,永远。

(1)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

zī rùn

lǒng zhào

jīng yíng

mù y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在文中找到与下列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

①指奇特罕见的花草树木。

________

②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________

(3)“我”在被爷爷称为“庭院”的花园中,独自享受着大自然的哪些美景?

(   )

A. 空气                               

B. 雾霭                               

C. 山毛榉                               

D. 雪松                               

E. 杨树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作者采用了哪些感官描写?

(   )

A. 视觉                                     B. 味觉                                     C. 听觉                                     D. 嗅觉

(5)“我好像在用功,实际上却陶醉于夏日的喧闹。

”这句话中“夏日的喧闹”指的是什么?

【答案】

(1)滋润;笼罩;晶莹;沐浴

(2)奇花异木;各得其所

(3)A,B,C,D,E

(4)A,C,D

(5)胡蜂的嗡鸣、珠鸡的咕咕声、孔雀的哀叫、树叶的飒飒。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滋、笼、莹、沐”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滋润、笼罩、晶莹、沐浴

(2)奇花异木、各得其所

(3)ABCDE;(4)ACD;

(5)胡蜂的嗡鸣、珠鸡的咕咕声、孔雀的哀叫、树叶的飒飒。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读一读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

“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

“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

   “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说:

“这块料子还够做……”

(1)约瑟遇到的难题是________。

(2)你觉得爷爷说的料子还够做什么呢?

(3)约瑟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爷爷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发挥想象,和大家交流一下。

【答案】

(1)毯子又破又旧

(2)衣服、套袖…

(3)爬不上树,抓不住调皮的小狗……

办法: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

(1)毯子又破又旧

(2)衣服、套袖…

(3)爬不上树,抓不住调皮的小狗……办法: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瓣丁香

   入春以来,我一直惦念丁香。

听人说,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女子都是虔诚的,我这个穿军装的女子也一样。

   同病室的几个病友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医院的后山坡上探看丁香,带回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惹人心动:

“冒出新绿了。

”“生出嫩叶了。

”“结花蕾了。

”……可是我们嫌慢,埋怨丁香的疏懒乏情。

   昨天晚饭,她们又结伴去探看丁香了,留下我一个在病房里。

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

我心想:

这条伤腿一定害我误了花期,不能去找五瓣丁香,寻不着它,那么好运和幸福也就与我无缘了。

这样想着,自己把心情弄得灰灰的。

   这时,她们回来了,个个兴高采烈,争着向我炫耀她们的“幸福”——五瓣丁香。

有白色的、紫色的,小小的花朵很是美丽,花瓣儿更是精致、娇巧、细柔。

她们有人要分给我一朵,而我也十二分地想拥有它,可我还听人说:

别人送的五瓣丁香不具有神奇的魔力。

于是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

看着她们如同寻得幸福一般的喜悦面孔,我的心羡慕得有点微微发疼。

   晚上,我早早地蒙上被子——除了想找一朵五瓣丁香,好像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人,有时就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希望。

由于太希冀、太向往,我甚至做了一个丁香梦:

我的腿好了,来到一个好大的丁香园找五瓣丁香,可是到处都是四瓣的,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找出一朵神秘的五瓣丁香。

   感觉天亮了,我懒懒地不肯睁开眼睛,心中仍存着找不到五瓣丁香的遗憾。

做晨检的护士来了,问我:

“别的人都去哪儿了?

”我这才发现她们一个都不在。

大概是因为太兴奋睡不着而早早跑出去疯闹了吧?

疾病竟使我变得有点妒忌她们了。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她们个个手里拿着一大束丁香花,原来她们一大早去替我折花了。

她们把花递给我:

“快找你的五瓣丁香吧!

”我一时语塞,为她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懊悔刚才对她们的妒忌……顿时,我感到自己整个儿沐浴在友爱结成的温馨之中。

   我细心地从她们采摘来的一束束丁香花中,找到了一朵白色的五瓣丁香。

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1)“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抄下描写作者梦中幻觉的句子,想象这样写的好处?

(3)我为什么一直在梦中追寻一朵五瓣丁香?

(4)“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

”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表示白色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案】

(1)“好运、温暖和幸福”指的是友谊,是朋友给我寻找的五瓣丁香让我明白了友谊,这就是一生中的好运、温暖和幸福。

(2)略

(3)因为“我”听说得到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4)体会到“我”心中很失落,感到很遗憾。

【解析】【分析】

(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体会三个表示白色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故答案为:

(1)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略(3)因为“我”听说得到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4)体会到“我”心中很失落,感到很遗憾。

       

【点评】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

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几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首先提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感觉您对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

比方说小时候对科学、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的目标;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

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

”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

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

“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

“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

”丁肇中继续回答:

“那我就不知道了。

”记者还是不死心:

“怎么才能让自己对于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丁肇中依然回答: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

“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

“是!

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

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是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程度。

然而,这就是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

他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1)用波浪线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中的“答案”的含义是________。

(3)丁肇中回答“不知道”的原因是(   )

A. 他不会回答                           

B. 他不能回答                           

C.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答案】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理由:

这句话体现了丁肇中的严谨态度。

(2)自己有兴趣,并坚持完成科学研究

(3)C

【解析】【分析】

(1)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理由:

这句话体现了丁肇中的严谨态度。

(2)自己有兴趣,并坚持完成科学研究

(3)C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划线词语的赏析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