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50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8.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最新】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

N,121.6°

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km。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N、C代表的不连续界面和圈层的名称分别是

A.莫霍界面、地幔B.莫霍界面、地核

C.古登堡界面、地壳D.古登堡界面、地幔

10.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AB.BC.CD.D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A.蓝藻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B.O2的含量一直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最新】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

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玉兔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

A.核能B.太阳风C.太阳能D.风能

14.地球有表面适宜温度,是因为地球

①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大气中有紫外线和臭氧④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16.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18.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最新】初,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B.爬行类C.被子植物D.三叶虫

20.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2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B.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1年

C.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等

D.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活动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

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回答下列小题。

22.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2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最新】8月31日,“天健”轮满载风电设备等货物从江苏连云港启航,一路北上,穿越整个北极东北航道,成功到达丹麦和俄罗斯。

该“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进行开发。

在北极航线,容易遇到浓雾、狂风、大浪等“拦路虎”,同时也会遇到“从天而降”的惊喜——极光。

24.与极光形成有关的是

A.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B.太阳大气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旋涡

C.太阳大气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D.太阳带电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

25.“冰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价值是

A.促进国际合作B.欣赏沿途的绚丽极光

C.缓解我国油气资源不足D.完善沿途基础设施建设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7.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完成问题。

28.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A.海拔高,气候寒冷B.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C.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29.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B.藏南谷地的地热

C.高原北部的风能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1.关于A、B、C圈层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B是一个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C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

C.A、B、C之间有着严格的界线D.A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

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32.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33.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35.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

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

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6.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A.行星—卫星—行星

B.行星—行星—行星

C.行星—卫星—卫星

D.行星—卫星—恒星

37.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B.比邻星位于银河系

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D.比邻星绕太阳运动

38.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A.充足的食物B.适宜的大气

C.稳定的光照条件D.大量的液态水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

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

39.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极光现象B.磁暴现象

C.地热资源D.水能资源

40.人类带着地球在寻找人类新家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有()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二、综合题

41.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相邻内侧的行星是________(填名称),外侧的行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除地球及以上两颗行星外,类地行星还有________(填名称)。

图中字母B代表的天体是________(填名称)。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都近似_______,轨道面几乎在同一________上,绕日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_。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3)若地球在D行星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__。

(单选)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

(4)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2.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

A、B两种地震波在传播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

(2)图中字母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其中C表示_______界面,该界面下A波B波的速度变化是_______。

(3)图中D表示_______界面,该界面下地震波A完全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E处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

参考答案

1.B

2.A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1.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读图可知,图示有地月系、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故选B.

2.地球位于“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有大气层的存在、地球质量和体积不是位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察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属于基础题.

3.C

4.A

3.本题主要考查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

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C项正确。

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及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

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项正确。

故选A。

5.D

6.B

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态物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

波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

5.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km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

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浅,A错。

体现了物质组成的差异,不能体现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B错。

该深度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与地壳无关,C错。

故选D。

6.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对。

传递声音信号的是声波,A错;

不能用地震波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测量山峰的高度,C、D错。

故选B。

7.B

8.D

7.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火山喷发物岩浆的发源地,说明这些熔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B正确。

ACD错误。

8.

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题中“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因为软流层与地壳不相邻,中间不是一个界面。

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A错误。

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

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属于识记知识考查为主。

9.D

10.A

9.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莫霍界面深度约地面下17千米,即图中的M,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

古登堡界面大约在2900千米深处,即图中的N,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

所以对照图中N、C代表的不连续界面和圈层的名称分别是古登堡界面、地幔。

D对,A、B、C错。

10.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上层。

从材料可知,此次震源深度7km,此次地震位于地壳层中,A对。

B层代表上地幔,C层代表下地幔,D层代表外地核,都不符合题意。

11.A

12.B

11.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出现的种类、时间是不同的。

读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藻,故A正确,BCD错误。

12.A、由图知,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故B正确;

C、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稳定,故C错误;

D、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故D错误;

13.C

14.B

本题考查月球上的能量来源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3.根据题意可知,“玉兔号”月球车装有太阳能发电装备,在月夜无光可用,转入休眠状态;

月午采光充电,其活动时间与太阳光照即太阳能密切相关,C对。

从材料可知,月球车并没有涉及到核能、风能,A和D错。

利用的是太阳辐射能并非太阳风,B错。

14.地球上存在生命得益于其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

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而适宜的温度一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则其温度不高也不低,④对。

二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白天时间不长也不短,这样地球上获得的热量适中,①对。

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是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的原因,并非温度的原因,②错。

大气中臭氧层能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防护紫外线的屏蔽,也并非是适宜温度的原因,③错。

15.A

16.C

15.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对。

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排除B、C和D。

16.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其反光板产生的强光和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C对。

反光板铺设在地表,减少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也就不会增加地表温度和增加作物产量,A和D错。

飞机电子导航是用卫星导航,跟地表的光热电站也没有关系,B错。

17.B

18.D

本题组以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耀斑的特征及影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7.对照太阳的耀斑爆发特征及影响可知,耀斑不是一个暗黑的斑点,排除A。

图中信息表明,此次耀斑爆发释放的能量巨大,因此耀斑是一个增亮的斑块,选项B符合题意。

题中信息表明,此次耀斑发生在太阳系之外的红矮星之上,由于距离非常遥远,因此对地球没有影响,排除C、D。

18.材料信息表明,此次耀斑爆发能量巨大,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行星表面直接受到带电粒子流的影响,可能成为不毛之是,①对。

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后,吹散了行星的大气层,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消失,因此其表面温度不一定会升高,②错。

带电粒子流与大气碰撞产生的辉光在行星的白昼部分会被恒星辐射掩盖,因此不可能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③错。

如果行星上有磁场,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磁场,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④对。

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19.D

20.B

21.C

本题考查地球的演化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9.

据材料可知,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应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正确;

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误;

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误;

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

20.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误;

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正确;

据材料知,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误;

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误。

21.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圈层,A错误;

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B错误;

太阳活动阳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C正确;

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错误。

植物的进化过程:

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是:

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

22.C

23.D

22.

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

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

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C正确;

上海地势更为低平,A错误;

河湖纵横等地面状况、地表的比热容大小会影响气温,但不会影响太阳辐射,B、D错误。

23.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A错误;

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西藏西部,而非上海,B错误;

太阳能资源具有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量比较分散,C错误;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最主要原因是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D正确。

24.D

25.C

2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极光是太阳日冕层中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与极地上空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所以D正确。

25.“冰上丝绸之路”东起东亚太平洋沿岸,途径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地区,比传统的海水航线短,大大节省运输成本,主要经济价值是缓解我国油气资源不足,所以C正确。

26.C

27.C

26.

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项错误;

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项正确,A项错误,故选C。

27.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表示地壳底部,地壳底部应为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莫霍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C正确;

海平面以下仍有地壳,A错;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B错;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仍有一部分地幔,不都是地壳,D错。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28.A

29.B

28.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这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关系不大,应表述为海拔高,大气稀薄,从而大气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A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同时,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BC选项不符合题意。

29.

地热能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与太阳能无关,B正确;

天然气、风能、水能等均于太阳能间接相关。

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总结如下:

30.D

31.D

30.

按距离地球表面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

D正确,ABC错误。

31.

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

C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部分)组成,B错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之间没有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