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61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小衔接专题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x

5、缺乏自信,害怕学习。

原因多数是智力发展比较弱,学习能力不足,或者是知识积累不够,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

很多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愿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

这些认识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都已经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求进步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能够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教育和引导。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原因主要是由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以及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其次,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做一个幼儿和做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哪些不同?

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必须先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差异。

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以教为主,它们在作息制度、教育任务和要求、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一定的“陡坡”。

那么,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1、教育目的不同:

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考试考查的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通过各种考试考查,检查学生是否合格,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考虑将来的发展目标。

2、教育的内容、方法不同: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而小学以学习为主,即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比较系统的知识。

所以,上了小学就不能随意请假。

否则,这个知识就会衔接不上。

3、生活作息不同:

上幼儿园每天起床、上学都很迟,上午也只有1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它是游戏、活动、生活时间。

强调一个活动中的动静交替,就是说活动的时间多于坐着的时间。

而小学,像现在的一年级,1天6~7节课,每节35分钟,大约有4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3、4倍。

对孩子影响较大的,还有睡午觉的问题:

幼儿园里,白天可以午睡二个小时左右,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而小学的孩子,就没有午睡了,下午1点钟就直接上课了。

因此,有的孩子就开始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甚至打瞌睡了。

老师即使叫醒他了,他迷迷糊糊的,也听不进多少内容了,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

4、评价的手段和标准不同:

上幼儿园时,家长只要求其吃好、睡好,学习上能过得去就可以了。

每天基本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即使有时带回去一些练习,迟交的话老师一般都允许过一二天带来。

但到了小学,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的。

如果孩子识字少,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就很容易忘这忘那。

就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让一个6岁的孩子独自来承受的话,是有难度的。

所以,这就离不开各位家长对他们做些精心的准备,省得到出现问题时,再手忙脚乱地进行亡羊补牢了。

第三,我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三个大问题就是——针对以上几个比较突出的差异,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

俄罗斯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说过: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

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请它的债务。

”一些专门研究“成功教育”课题的专家也作出这样的一个总结: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许多实例也证明,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本原因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将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

★衔接阶段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

30左右起床,晚上8:

30就寝。

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

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

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

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35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

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

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

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是最可怕的。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

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

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

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

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一位名师说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呢!

”我们的孩子虽然是一年级,但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

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 

那么,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什么途径呢?

我认为有下面几种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这里特别想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一下“提出要求”。

案例一: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位母亲指着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厉声斥责一番之后,便连珠炮似地提出了一系列苛刻要求:

错掉了的作业都给我去订正好,一回到家里就把语文书上的词语抄10遍,还要背古诗。

记牢,不要忘记读英语、练一个小时的毛笔字!

不用说,如此多的要求非但孩子无法完成,就是这位母亲,也是坚持不了几天的。

无法完成的要求,即使再多,又有何用?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作为父母不可能没有要求,然而你必须明白,要求越多,并非能带来好的效果;

要求越复杂,越可能使孩子无所适从。

试着从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开始吧。

案例二:

《一只鲸的奇迹》,说的是一只8吨多重的鲸竟能跃出水面6米多高,并能为观众表演各种动作。

有一次训练师透露了创造这一奇迹的奥妙:

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上,使鲸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鲸每通过一次它就会得到鱼吃,也会有人爱抚爱抚它跟它玩耍一会儿。

当鲸的成功多于失败的时候,训练师便会把绳子提高一厘米。

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得慢,否则,它就会因屡屡失败而丧失信心一蹶不振。

就这样,那条鲸从跃出水面几厘米开始,一下一下跳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训练师的成功,告诉我们两条经验:

一是,给予鲸的是鼓励而不是压力;

二是,不能急于求成,手中的绳子不要抬得太快太高。

低级动物的鲸如此,高级动物的人也不例外。

我想通过这两个案例,告诉家长们:

对孩子提出要求,要小一点,低一点,孩子稍稍努力一下便可以达到。

这样她就能体验到成功。

当成功巩固了,你可以再提出另一个要求。

一个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习惯培养的第二条途径是训练。

关于训练,我想说,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

案例介绍:

有个孩子有个不好的习惯;

写作业拖拖拉拉。

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

母亲很伤脑筋。

我们发现孩子日常对事情的反应还是很快的,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期间还穿插着吃东西、聊天、上厕所等一系列的事情。

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完成功课。

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他写作业。

可是孩子每写几个字必须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候在母亲的强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孩子立刻我行我素。

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儿子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方案:

A.母亲与儿子约法三章,如果你在写作业时,每小时能减到3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6点钟的动画片(因为6点钟的动画片对孩子非常有吸引力,是他每天的必修项目。

)结果第一星期有3天达到标准,三星期以后可以完全做到。

B.等儿子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2次、1次。

就这样,3个月以后,孩子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习惯。

通俗一点说,培养好习惯需要用加法,科学家研究证明,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

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

不过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标准。

首先要选择适合我们所要减少的行为标准,才能显出最佳效果。

例如,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小学低中段是20分钟。

对于写作业,每半小时有1次走动是正常的,所以,没有必要把标准订成零次。

2、强化物要专一 

对于不良行为的辅导,强化的来源最好只有一处,否则就没有效果。

例如,这个儿子的强化物是对他非常重要的晚上6点钟的动画片。

假设他在晚上9点可以看到同样的动画片,那么6点钟的动画片就没有强化作用,改善行为的动力就没有了。

还有一点,强化物必须是儿童非常喜欢、强烈需要得到的东西,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效果就差远了。

3、一定要持之以恒 

耐心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所要改善的行为次数出现较多,已经成为习惯,因此需要采用渐进方式,逐步要求儿童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

这需要坚持和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不能希望这些坏习惯在一夜之间踪影皆无。

既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那就更需要我们耐心、耐心再耐心地培养。

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看见儿童的进步,才能坚持到底,有所收获。

习惯培养的第三条途径是示范。

示范就是用行动告诉他怎么做,给他做样子。

示范过程中有一个榜样不容忽视,那就是父母。

有些时候父母做得不好,却要求孩子做好,根本不可能。

如果家长很勤快,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做,就会记在心里,也会这样做。

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

所以说当父母不容易,就是说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就是习惯的培养。

这是无形中的培养。

我们认为家庭的环境、氛围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

作为家长还应尽量做到: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设想一下:

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

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

你不认真工作,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

想让孩子爱学习,多看书,那么你不妨也坐下来,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做不到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那么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选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孩子要不要打,必要时当然要,这也是大家的一种教育手段,但不能弄不弄就打,要讲究教育的艺术,因为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不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还会有暴力倾向。

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辈都非常的溺爱孩子,事事都顺着他,使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难与他人合作交流,我想,你们肯定不希望这样。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是非观念不强,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要有一定的奖罚制度,培养孩子积极的、健康的成长。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如不让他看动画片,不带他去玩,不让他上网等,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让他懂得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

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

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家长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从而忽视了家长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良好的习惯是父母能够和应当给予孩子的最好、最重要的馈赠。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

习惯培养的第四条途径就是激励。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

要无数次肯定,“这样做好”,“这样做好”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而且要将这种激励社会化。

马克吐温说:

“靠一句赞扬的话,我可以活两个月”。

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才6、7岁的孩子。

欣赏你的孩子,作为父母、当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扬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在减少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使幼儿在各个方面作好准备需要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孩子幼小衔接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第一过渡期,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最后,我想对各位家长说的是:

请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

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

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今天你们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就是在为孩子的灿烂的未来做着准备。

那么,就让我们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们一起做好幼小衔接,给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在未来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二〇一四年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