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7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docx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暑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导读:

千百年来,我们不曾知道有多少的豪情志士对三国风云津津乐道,也不曾知道有多少的智者谋士把三国中的计策视为经典。

然而,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将三国时期争雄的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不仅让后来者爱不释手,更让人不得不发出不读三国非好汉的感慨。

点击查看更多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一):

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是喜欢里面战斗的激烈场面。

除此之外,再也无法对三国有一点更多的理解。

时隔几个春秋,当我再次从书柜中拿出这本曾给过我无限憧憬的书时,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腾了起来。

就和我当初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只不过岁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儿时空荡荡,而是多了些对历史的感慨和社会的认知。

品三国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历史片段的再现。

《三国演义》给我最深感触的是忠,义二字。

关羽的忠肝义胆使他流芳千百。

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对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写照。

而后戏曲中用红色来表现关公也就自然了。

但之后他在战争中放曹操一马,或许就是他满身的义气使然。

这个义或许就是罗贯中写下的书名中的那个义。

但这也只是我作为后来者的一种猜测罢了。

当然,对忠义的表现还有许多人。

赵子龙单骑救幼主。

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浩气长存,最后也将生命的终结点留在了蜀国。

忠义二字说来只是嘴唇的开合,做来却是用鲜血和生命去谱写。

有红就会有黑,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忠义就会有奸恶。

似乎万物都是相对而生的一样。

在三国争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为代表的奸恶之人大有人在。

我认为曹操奸恶的来源是他那满腹的疑心。

从他单凭个人判断就杀掉准备杀猪犒劳他的朋友到中反间计杀掉他的水战大将,这无一不体现了他疑云重重的内心。

这或许也就是京剧中用白色衬托他的原因所在吧。

奸恶之人还有不少,曹丕谋权夺位,司马家族最后趁势而起,使得三国的风雨终归停息。

奸恶之人或许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仅仅在三国,上溯到秦朝的赵高,下寻到秦桧,吴三桂之人。

这也许是历史的一部分吧。

走出三国的情感篇章,去读读一些人也还是不错的。

这也是《三国演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的原因。

每个人特点鲜明,总是令我这种三国迷再三回味。

先说说诸葛亮吧,作为一个时常羽扇纶巾笑谈间的智者。

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许杀气与莽撞。

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摆空城计的沉稳。

正如他的名号卧龙一般,虽是卧榻之龙,但毕竟是龙。

他与蜀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智慧与谋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壮坚实的木头撑起了蜀国与魏吴两国相抗衡的蓝天白云。

但伴随着刘备的死去,众多蜀国名将的生老病死。

诸葛亮在偌大的蜀国显得有些孤掌难鸣,蜀国好像诸葛亮的白发一样,显得不再有生机。

终于,伴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在阿斗的欢笑声中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也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看点。

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

否则何以一统北方,举魏国之力与吴蜀开战。

尽管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个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鉴。

作为军事家,曹操在三国里面或许不如诸葛亮,周瑜等人。

但作为一名文学家,他却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一方面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文武全才。

从曹操的诗中,到处都是他的理想与抱负。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仑,这两人的经历真的有点相似。

起初出身并不优越,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最后陨落天际。

三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去赏。

虽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样,但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段历史。

它里面有着人间最真实的东西。

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满腹离骚,忠肝义胆者的死心塌地,奸恶小人的长于应变。

还有许多东西,是几行字能表达的清的,回到书中,或许你还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使我明白了:

智慧于成功相结合。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二):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

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

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

不久就灭了黄巾军。

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

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

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

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

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

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

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

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

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

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

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昏庸无能的刘禅,谨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

可惜与诸葛亮平等的凤雏庞统不幸遇难落凤坡。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刘备、张飞、关羽他们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登门拜访,不畏艰辛,最后成功的请到卧龙从这个故事,我学会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

还有一个故事:

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

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三):

这个暑假,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于是,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温三国,的确,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三国演义》所讲的是东汉末年,王朝衰弱,各路英雄好汉崛起,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情况:

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各具一方,争执不下,刘备为了振兴王朝、匡福汉室,与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夺天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我还是很敬佩刘关张这三兄弟。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这三国中草莽英雄的身上,表露无遗,刘关张三兄弟的性格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关羽他勇敢,武艺高强曾殊颜良,斩文丑,还温酒新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重义气,不管曹操怎么笼络讨好,还是对刘备念念不忘。

得知刘备在袁绍营内,他封金挂印,即奔刘备而去。

但是他性格却很高傲,把天下英雄都视为草芥,孙权要把他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为夫妻,诸葛亮也很赞同,但关羽却说虎女怎能嫁犬子。

激起了东吴人的愤怒,正因为他的高傲,使关羽大意被东吴夺了荆州,在麦城被紧追不舍的吕蒙一刀杀了。

张飞勇敢,在长坂坡一声吼叫吓得夏候杰将军跌下马死了,还镇住了十万大军;他重义气,桃园三结义,他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刘备把兵买马,但他爱喝酒,酒后爱鞭打占战士,鞭打战士使他得罪了曹豹,一夜之间失了徐州。

让他们在三日之内赶制五千套丧服去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

二个士兵想,早晚都是死,不如杀了张飞,投奔东吴算了,结果张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刘备很仁义,温和对待士兵,还求贤若渴,更重义气,他在陶谦三让徐州,后才暂领徐州,刘表托付荆州却死活不授,他更是三顾茅庐,诚垦邀请诸葛亮出山,但他因义气仁义也害了他。

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不顾诸葛亮的邓阻,大军进犯东吴,却因爱士兵,太阳太毒,安营扎寨了树林中,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之后因病而亡。

性格与习惯造就了你的成败。

用在我自己身上,也一点不差,比如我的机警,在读文言文时与六年级的古诗文一起背,触类旁通,很快就超过了同学;读奥数时,我专注听讲,弄懂为止,我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读英语时我每次第一个完成任务,特别积极。

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也许正因为我成绩不错,所以一直很高傲,由于不努力,对认真写字不重视,这次语文才考了91.5元,所以,让我深知绝对要不得大意失荆州的鲁莽!

我应该要培养自己一个好性格、好习惯。

要始终谦虚,要认真练字,不马虎。

刘关张的性格习惯造就了他们的伟业,也是性格习惯葬送了自己,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努力改掉坏习惯,使自己更优秀,我也一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四):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三国演义》,我受益匪浅。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

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

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

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

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

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

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

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

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

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

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

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

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

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

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

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五):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么,不熟悉?

不会吧,那我就告诉你吧。

此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现在知道了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由作家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

《三国演义》是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描写战争的艺术非常高超。

全书写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都不相重复。

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有粗有细,各具特色。

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壮烈紧张,而且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又不时穿插描写大江明月、饮酒赋诗、山林贤士等抒情场景,从而使故事有紧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能够把战争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千变万化,并通过战争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在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周瑜等人,差不多是老幼皆知。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他们的行为和道德品质无不引发了读者的爱憎。

《三国演义》七十余万字,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小说中描绘的那些大事件,都是合乎历史真实的。

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一部文学巨著。

它是在对历史事件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虚构,来编织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象桃园结义、古城会、三顾茅庐。

借东风、群英会、空城计等几乎是家喻户晓。

在中华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长篇巨著一样,都是长期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

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是一扇门,推开它,人生的奥秘尽在其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六):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最近,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这部书主要故事情节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乘势而起,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魏、蜀、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其中我影响最深的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

正是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刘备立足于蜀汉、结好东吴、共抗曹操。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周瑜,字公瑾,身为东吴的大都督,他仪表英俊,聪明过人。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火烧赤壁,为东吴求得安宁。

但周瑜心胸狭窄,一心想害死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他死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中,我们体会道周瑜的自私。

但周瑜毕竟是一名英雄,年轻有为,值得我学习。

在读《三国演义》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当今的社会多好啊!

没有动乱、没有战争,各国之间和平相处,人们在幸福美满的生活着,真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这部书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部书主要故事情节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诸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乘势而起,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魏、蜀、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七):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着,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

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

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

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八):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书籍.我觉得它是四大名著中的上品.三国演义的详细剧情我就不多介绍,相信好多朋友都看过.我从小就爱看它.但看到大人了,还是津津有味.站在不同年龄的阶段对这本书的历史人物中看法是大大不同的.

三国演义以三绝为特色:

智绝,奸绝,义绝。

智绝以诸葛亮为首的蜀国,魏国,吴国的文官的智力斗争.前期刘备三顾茅坑颁请诸葛亮出师后,从火烧博望坡到巧取汉中.使魏国曹操每战每败.战场上一落千丈.诸葛亮被称为三国时期的奇才.自然有他的智慧所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赞叹,是其智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忠也.虽然他出生于一名耕夫,但从小就对天文地理,自然规律掌握得非常好.诸葛亮的智,好大的成份是在于此.巧用天时地利人和作战,是他百战百胜的奥秒之处.用兵之法,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如果不掌握自然的规律,不懂利用自然之物,自然之事.而像曹操那样只钻战法用兵.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所以,三国演义的智,可以用在当代的生意商机上面。

生意人必读三国演义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智绝的存在.不过说回来后期司马懿的出现.确实让蜀魏间的智力斗争推向于高潮。

当代是和平年代,也许不会再有战争.但是生意上的竟争也是好需要智力策略的运用.才会带来更好的优势.

奸绝是以曹操为守的奸,曹操是奸雄众人所知.曹操心中很有底.他做每一件事,都是择其精华而从之.挑拨人才也一样,从来都对人才礼贤恭敬.而且对百姓也不会有任何拖爆政.只是对一些身边他认为不才之人,认为是不忠不义之人.便残爆对待.最大的怨恨就是杨修之死,华陀之故。

曹操是一个自作主张之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论是好是坏.都好难有转变的余地.这也是他输在诸葛亮和周瑜下的另一个原因.他外表并不奸,内心确实奸中之王.他的奸够巧妙.不会表露在笑容上.他是一个不懂得奸笑的奸雄.他做每一件事,不论好坏.都带有奸的成份.只是所做的事用途不同而已.如果我们是三国时期的人,是察觉不到他的奸所在.只有后代人才有这个旁观之者清的感觉.所以,当代一些聪明在狡猾方面的人.都是曹操的后人.不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只要求后人要学习他那种豪爽的气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人要大方对待,学会他宽容度

义绝,是三国演义里,对我教育最深的一绝。

义是以关云长为守的义绝.关二哥是刘玄德之弟。

三国演义里写道: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觅弟兄.这一节.是千古美谈.即使曹操送他汉寿亭候的职位,也弃之不从.送他美女侍奉,黄金无数,也拒绝收纳.即使有新的衣裳相送,确还把兄弟所送的破烂战袍穿在外面.这非一般人能够有素质.关云长,一个欺强凌弱的猛将.从来把兄弟的事当作是重中之重.就算最后被吕蒙战败于麦城.也以死报答刘备的荆州重托.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没一个人能比他再义之人!

义绝教育了我们为人要清风正气,忠义双全.特别是对自己父母亲人.还有朋友也应如此.

从三绝里面里看三国演义之精华,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大家都多看三国演义.这是一部非常简单的小说,好容易看明白,但个中的道理确实层出不穷.让人永远难意会全部.

三国演义是一部反映仁义,智力,奸诈的人心的政治小说.教育我们要为人正义,教育行商之人要懂得天时地利,教育大家待人要懂得豪爽礼让!

可以说是三绝的宝物....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悠久的长篇小说。

里面写了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

例如有:

蜀国领袖刘备和他的军事诸葛亮,魏国的领袖曹操,还有东吴的领导人孙权和他的军事周瑜。

我最喜欢的是军事诸葛亮他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

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

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

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

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

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

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他才智过人,人们都称他为卧龙。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策令我很佩服。

因为他能观测天气的变化,懂得在借箭中利用天气。

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就已经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了。

曹操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具有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充分表露出敏感、脆弱、孤傲、甚至善妒、多疑的人性弱点。

因此评价曹操这样的多元性格的人物,我们必须倍加注意。

曹操献刀谋董卓,事败后投奔其父之义兄吕伯奢,疑其害己,杀其全家,并说: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此言一出,曹操从此恶名远扬。

董承谋反,结果是自身不保,董贵妃也牵连处死。

弥衡裸身骂曹贼,曹操借势上演了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

杨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动摇军心这个莫须有之罪杀之这等举不完的例子尽显曹操多疑、妒才、残忍的一面。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

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