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298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环境科学、恢复生态学等基本概念;

2.熟悉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1.主要内容: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

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三节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简史;

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简史、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污染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比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差异。

(三)课后练习

1.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哪一门学科的关系最为紧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掌握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协同进化等概念和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

2.熟悉盖雅假说,光照、温度、水分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

生命的产生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盖雅假说;

生物的起源、生物种的概念、生物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互惠共生物种、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概念、影响因素)、盖雅假说(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了解生命产生与进化的过程和盖雅假说的主要论点。

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环境的主要类型及环境因子的分类;

环境(地球环境或地理环境)、环境的类型、环境因子的分类;

了解环境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其生物的适应;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温度的“三基点”、有效积温法则、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变温对生物的影响)、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水的重要作用,水对动植物发育、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动植物的适应)、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透盐性植物)。

了解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及其生物的适应规律。

第四节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和限制性作用;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能够理解和运用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和限制性作用规律。

(三)课后练习

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

举例说明。

2.试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4.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上有何意义。

5.水分对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如何适应水分的变化?

6.试述土壤的生态作用及盐碱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

7.试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讲解等。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1.掌握种群、生物群落、生态对策等基本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种群调节;

2.熟悉r-选择和K-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

3.了解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第一节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态学与生命系统的层次;

宏观生态学、微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分子、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了解生态学与生命系统的层次。

第二节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生态对策、种群调节;

种群、种群的特征(数量、空间分布、遗传)、种群的增长(种群的群体特征、增长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及生态对策(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波动、暴发、生态入侵、衰落和灭亡、r-对策、k-对策)、种群调节(气候、生物、食物、行为、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比较r-选择和K-选择理论,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第三节种群关系

种内、种间关系和玛他种群;

种内关系(集群,种内竞争:

资源利用性竞争、直接竞争)、种间关系(种间竞争:

高斯假说、竞争模型、生态位理论,捕食,寄生与共生),玛他种群(玛他种群理论:

灭绝、重建,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了解生物的种内、种间关系,如何利用玛他种群理论指导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第四节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特征、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

生物群落(概念、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数量特征:

密度、多度、盖度、频度、高度、重量、体积,综合特征:

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活型和生长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了解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第五节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因素

外在干扰和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干扰,生物因素(竞争、捕食),岛屿与群落结构(物种数与岛的面积,MacArthur的平衡说);

了解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六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理论和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制约因素;

原生演替,次生演替,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制约因素;

比较生物群落演替的单元顶级论与多元顶级论。

1.如何理解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2.什么是种群?

与个体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3.试比较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4.什么是生态对策?

r-选择和K-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

5.什么是生物群落?

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6.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1.掌握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特点;

2.熟悉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3.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物种结构、营养结构和时空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关键种,冗余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单一、逐级递减、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周转率,有毒物质循环的特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生态系统的调节(反馈调节、生态平衡)。

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第三节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比较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2.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

食物链包括哪些类型,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意义?

3.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主要方法。

5.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一般模式。

6.提出一个普适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7.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8.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

1.掌握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2.熟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特征;

3.了解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

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光合作用、生物降解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国外:

概念的提出,研究热潮的兴起;

国内:

起步较晚,正在探索)。

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调节气候、减缓灾害、维持土壤功能、传粉播种、控制有害生物、净化环境、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精神文化的源泉。

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评估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整体有用性、空间固定性、用途多样性、持续有用性、共享性、负效益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

几种分类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环境偏好显示法、条件价值评估绿色国民经济帐户)。

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

全球生态系统与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中国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比较、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规律。

比较全球与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1.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功能价值的内涵。

2.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谈一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现实意义。

3.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主要的评估方法?

4.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绿色国民帐户对我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

第六章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1.掌握干扰、恢复生态学等基本概念;

2.熟悉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3.了解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与生态恢复的标准。

第一节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干扰的特性与生态学意义,干扰生态学。

干扰的定义、干扰的特性、干扰的类型,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干扰生态学。

认识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第二节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现状。

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成因,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及荒漠化、采矿废弃地、垃圾堆放场、污染水域),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生产力、土壤和小环境、生物之间生态关系的变化等),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占国土总面积比例较大),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

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成因及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现状。

第三节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再植,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自我与人为设计理论,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理论(生态恢复的原则、机理和标准)。

了解生态恢复在实践中的应用。

1.何为人为干扰?

适度干扰在生态学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2.何为退化生态系统?

以森林为例,退化生态系统有哪些变化特征?

3.何为生态恢复?

简述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4.对生态恢复的标准你有哪些新的看法?

第七章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掌握污染物、毒物、外来化合物、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生物富集、生态监测等概念;

2.熟悉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点;

3.了解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与毒物

污染物、毒物,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毒理学效应(重金属、大气污染物、农药),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化学毒物的理化性状、个体因素)。

认识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经消化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降解反应、微粒体外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重金属的食物链积累、农药的食物链积累与放大、多氯联苯的食物链积累),生物富集。

了解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放大过程。

第三节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和毒性,污染物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毒物的剂量与毒性,环境污染物毒性的评价方法(一般毒性评价、蓄积毒性评价、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评价、特殊毒性评价),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安全性毒理学毒性试验程序)。

了解污染物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第四节生态监测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生态风险评价原理。

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其方法(生态影响评价的程序、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生态风险评价原理(内容、程序、方法)。

了解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1.如何理解污染物、毒物和外来化合物三个概念。

2.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3.比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点。

4.污染物安全性毒理学毒性实验程序主要有哪些步骤?

5.举例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掌握正向演替、逆向演替、生态工程等基本概念;

2.熟悉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

3.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不同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第一节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正向演替、逆向演替,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形式(突发性、跃变式、渐变式、间断式、复合式),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物种减少、结构简化、食物网破裂、能量流动效率降低、物质循环受阻、生产力下降、稳定性降低等)。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几种受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特点及修复方法。

修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受损的原因及特点、修复方法),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受损的原因及特点、评估指标),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受损的主要方式及影响、修复方法),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受损原因、修复方法),矿区废弃地的修复。

了解几种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第三节 

 

修复技术与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依据(物种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耐性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耗散结构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生态因子综合性原理),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应用,植物修复技术。

了解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应用技术。

1.简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2.论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3.植物修复技术有哪几种?

如何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4.生态工程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利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举一实例)?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

1.掌握生态系统管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基本概念;

2.熟悉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3.了解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与技术,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第一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与基本原则。

什么是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再生性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平衡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了解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及途径

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生态风险评估、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方法、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管理系列标准、生态工程与生态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3S技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

第三节生态规划与设计

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方法。

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整体优化原则、人地系统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分区原则、高效和谐原则、相互制约原则、最小风险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工作程序、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等),环境规划,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了解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步骤。

1.什么是生态系统管理?

简述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原则。

2.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与技术有哪些?

3.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涵是什么?

4.简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定义及其内容与步骤。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掌握生态道德、生态论理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论理观等基本概念;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了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观。

第一节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短缺等。

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的变化动态影响(对粮食和农业,对资源和能源,对生活质量),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水气、植被变化、大气气溶胶),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短缺的危机加剧,环境酸化,环境荷尔蒙的威胁。

认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节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新思考及行动

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人类行为方式的重要转变。

现代生态道德、生态论理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论理观、工业生态学、ISO环境质量标准体系、自然保护、积极推进绿色文明。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论理观,做绿色文明积极推进者。

第三节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