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07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D.诓骗积攒筵席相得益彰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地铁对沿线商圈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整座城市也因此充满活力.

C.同样是为粉丝签名,有人行色匆匆,有人却单膝跪地、郑重其事!

D.热播的《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红袍加身,走投无路时只好黑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

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③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什么有疑惑的地方,就为它查一查.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为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连经史本身也不能被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等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其之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有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

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既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任何一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缘故.

(选文《读者》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

B.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

C.读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

D.读书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

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

B.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备查.

C.读书要善于思考、存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可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D.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

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怎样读书

话题,从一个人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说起,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B.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一段都论述一个有关怎样读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逻辑严密.

C.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以显微镜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时精与博的关系.

D.文章的语言谨严文雅而又平朴通俗,作者娓娓道来,是一位前辈学者对后辈学子的谆谆教诲,读之有如坐春风之感.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下列句子中加点

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朝而往,暮而归

C.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仁人之心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C.先天下之忧而忧云归而岩穴暝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如土石何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第②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第③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画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颔联中使用“()”和“()”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四、(10分)

14.默写.(任选六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______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走进名著(6分)

15.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A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

‘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了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1)这段文字节选自《》第九回,文中的“他”指的是(),这个情节可以简单概括为().

(2)请概括人物A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用几个词语概括.

16.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

月×

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

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

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______应改为:

______.

(2)第②句啰唆,应改为:

______

(3)第③处标点不当,______应改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1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1)我市某初中学校组织了一次以“绽放青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下是该校关于“青春靓丽计划”问卷调查的结果,请你根据结果,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学生对青春期相关内容的关注度

A.

B.

(2)星期二下午,你班学生魏晨昊受班主任委托,邀请本校张老师于本周五下午四点在九

(1)班教室给你们班做“怎样练习硬笔书法”的专题讲座.假如你是魏晨昊同学,见到张老师后,你准备怎么说?

(不超过60字,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

是不屑?

还是不以为然?

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

“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

”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

“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

“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

“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

“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

“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

“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

“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

“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

“您画得真好!

”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

“好什么呀!

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

“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

”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

“你猜.”我说:

“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

“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

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8.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19.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0.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21.第⑨段划线句子中

“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七、微写作(10分)

22.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试续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八、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的生命之船悄悄地扬帆起航,意味着你的成长之翅渐渐地羽翼丰满,意味着你的人生之旅慢慢地丰富多彩……成长的滋味:

酸?

甜?

苦?

辣?

抑或是别的什么?

请你以《成长的滋味》为题,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不得抄袭,不得套用,用规范汉字书写;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娉婷(pīn)——pīng;

C.拮据(jí

)——jié

D.阔绰(chuó

)——chuò

,孜孜不倦(zhī)——zī;

故选B.

【答案】D

【详解】A.读——渎,雀——鹊;

B.缔——蒂;

C.鹜——骛,具——俱;

故选D.

【答案】A

【详解】“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选A.

【详解】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把“就”改为“才”;

C.搭配不当,应该把“提高”改为“发扬”;

D.有歧义,应该改为“李娟的性格懦弱的母亲”.

故选A

点睛:

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A.全文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从一个人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说起,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5.D6.A7.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第①段通过“对书没有兴趣”和“对书有兴趣”的人的行为对比,论述“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第②段通过“随便翻翻”和“从头读到尾”两种读书方式的对比,论证读书的第二件事是“两种方法需结合,有些可随意翻翻,有些需细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