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313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由于中国经济外向度高、资源型工业比重大、中小企业数量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亏损加剧等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少企业出现了半停产、停产现象。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农民工群体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人失去原有工作,陷入暂时性失业状态。

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的进一步加重,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引发了大量的农民工因失业而返乡。

本文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返乡农民工生活中面临五大难题,即生存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再就业和创业问题、权益保障问题和心理问题。

针对返乡农民工出现的问题,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研究讨论,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找出了相应的对策。

并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寻找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方式。

本课题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当前本地返乡农民工的整体情况分析,包括年龄构成状况、总体人数、分布情况、劳动技能整体水平,就业需求等。

2、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总体需求状况及经济危机情况下对劳动力需求的新特点新要求。

3、本校总体教育资源整合及教学潜力的挖掘和适合本校实际和农民工培训需求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

4、探索合乎实际的校企、校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委托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促进农民工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腾飞。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技能培训

序言

随着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剧,我国实体经济也遭到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影响最大。

在这些企业的用工人员中,农民工是主体,所以农民工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最大。

从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情况来看,2008年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是2.25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数是1.4亿,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总数大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0%左右。

2009年春节以后,大约有80%的农民工已经返回城里。

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在4500万人左右,还有1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从数据来看,虽然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却不得不选择返回城市。

这是因为我国返乡的农民工面临着许多自身无法解决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把加强农村教育,教育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

其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是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4年到2009年中央一号文都是针对三农问题。

2009年一号文指出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

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不断加深,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好转的迹象。

在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压力的双重夹击下,我国沿海部分企业限产、停产或者外迁,影响之一便是裁员或者减薪,而限产或停产的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纺织、服装等行业,这恰是返乡农民工最集中的岗位。

1.2亿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文化结构与劳动技能偏低等诸多因素,被企业当成了裁员的“最佳人选”。

目前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部分返乡农民工陆续返乡已是事实。

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劳动力供给“市场需求萎缩”与“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与机遇,返乡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和有序流动不仅关系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业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相当范围内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提前到来的返乡农民工返乡潮,无论是对政府、职业学校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个挑战。

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涉及到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和再就业等问题,这是各级政府都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难题,同时也是农村职业学校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返乡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探索农村职业学校为农村返乡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和就业转移前职业技能性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他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更好地推进本地区的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把农村劳动力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努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这本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意义十分重大。

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平稳较快发展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我校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抵御金融危机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对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提升我们职业高中在职业教育事业中的办学水平和声誉。

同时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加切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及企业的需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职业学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以滕州市第一职业高中牵头,以滕州市各乡镇返乡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滕州市各乡镇返乡返乡农民工。

(三)研究理论依据

1、史洛斯伯格三阶段理论及克罗斯连锁反应理论,建立返乡返乡农民工培训过程图。

通过对返乡返乡农民工参与培训的过程进行分解,构建返乡返乡农民工培训参与度测评模型,包括以下四个因素:

返乡农民工个人因素、培训满意度、培训信息了解度、培训参与度。

2、综合此前我国学界对返乡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基本的理论范式,一是建立在个体主义立场上的理性选择解释范式,它注重考察返乡农民工进城行为的目标选择和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

二是建立在整体主义立场上的制度解释或结构解释范式,它注重制约返乡农民工行为的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三是建立在人际互动立场上的社会网络解释范式,它注重考察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城市适应中的功能。

(四)研究方法

从职业学校的特点以及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入手,立足解决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文献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具体方法阐述如下:

1、调查研究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心理特点及再就业的倾向,对研究作理性思考,确定研究的方式方向和突破口,设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对实施过程作精细的理论分析,为研究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文献分析法:

查阅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及期刊,借助已有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本课题研究,并加以吸收利用。

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就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沟通、总结、完善和提高,将本课题研究与职业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使职业学校在以后的实践研究中获得新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研究内容:

1、当前本地返乡返乡农民工的整体情况分析,包括年龄构成状况、总体人数、分布情况、劳动技能整体水平,就业需求等。

3、本校总体教育资源整合及教学潜力的挖掘和适合本校实际和返乡农民工培训需求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

4、探索合乎实际的校企、校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委托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腾飞。

研究目标:

1、调查研究返乡民工心理情绪的表象特征与产生诱因。

2、树立返乡民工自就业和创业意识转变及自信心。

3、调查研究社会与家庭压力对返乡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影响。

4、探究学校教育资源整合与技能培训对返乡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创业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全面了解返乡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借助于不同方式的调查,确定了本市及周边地区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大致人数,通过与返乡返乡农民工的访谈,也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再就业的倾向,通过全组成员不断地共同努力,与不少返乡返乡农民工成了交心的朋友,打消他们的因返乡而造成的自卑的情绪,为他们排忧解难,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综合研究和多次调研的各种信息,我们发现:

1、土地纠纷不断升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外出务工土地被转让或出租以及被征做工业用地等原因,而导致无地、少地的返乡农民工有65人,占到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3.03%。

在最初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很多农民工并没有签订流转合同,只是采取一种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

这就使得他们在索要自己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产生了纠纷:

一方面是因为承包方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本还没有收回;

另一方面是由于协议期限未到,导致返乡农民工也不能很快收回自己的该项权益。

据如皋县一个行政村的主任介绍,在2009年上半年,在村民反映的所有矛盾中,由于农民工返乡而引发的土地纠纷大概占到70%以上。

土地纠纷不断升温是当前农民工返乡引发的最主要、最集中的矛盾,如果此项矛盾不能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最终将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2、新生代农民工的角色僵硬性而导致的不适应感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主要是指80年代后出生的,年龄在30岁以下,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城市进行打工的这部分年轻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他们从工人转变到纯粹传统的农民,角色的扮演和期待几乎是颠覆性的,他们很难适应农村的生活。

在被调查的9名新生代农民工当中,他们都没有进行过传统的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回到农村后出现了“三无现象”即:

无事可干、无人可伴和无人可寻,进而导致了明显不适应农村生活的状况。

3、再就业和创业难度较大。

对于农民工而言就业,返乡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回归农业生产,然而很多农民工外出务工好多年了,再加之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目前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的要求,再就业的能力有所减弱。

另外,虽然部分返乡农民工有创业的愿望,但是创业所需资金是他们最大的障碍。

在调查中,当问及“您今后的打算”时,仅有16人选择了“回家创业”,通过对“不愿回家创业的原因”分析得知,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他们外出务工的收入大部分用于子女教育或今后的养老防病费用,而用于创业方面的资金是及其有限的;

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创业知识和国家关于创业方面的政策缺乏了解,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

由此可见,返乡农民工创业难度是较大的。

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返乡农民工就业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孤独与封闭。

当前,在社会关系方面,农村社会关系支持系统主要是由地域和血缘构成,城市社会关系支持系统主要是由行业和血缘构成。

农民工离开农村,实际上就离开了原来的社会关系支持系统,同时农民工大都从事的是城市中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少、社会地位低等行业的工作,难以通过行业途径与城市社会关系支持系统实现有效衔接。

另外,现代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划分为阶层的,跨阶层之间流动与沟通的频率与有效度均不如同阶层内的行为,而城市各阶层中,农民工群体是明显独立于公共事务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个体工商户等阶层之外的。

因此,农民工的交往对象主要局限于同乡和从事跟自己一样工作的人们,很少有城里的朋友,结果逐渐造成农民工群体的高度封闭和与城市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的疏离。

2、 迷惘与失落。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但是人们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常因种种原因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造成角色扮演者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形成角色冲突。

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开始出现角色冲突的情况。

说他是农民,他的工作地点在城市,从事的也是城市工人的工作;

说他是工人,他的户籍却仍然在农村,也享受不到城里人所享有的养老、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救济。

同时,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没有给他们提供正式的接收组织和渠道,现有的城市管理政策亦未将他们纳入其中。

这种角色冲突和角色混乱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农民工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究竟应该怎样,责任、权利和义务应该如何,不得而知。

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模糊,导致对自身角色定位、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缺乏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缺乏内化的符合城市社区行为规范的内在信条,同时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农民工择业较强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3、 自卑与苦闷,社会心理学中的参照群体理论认为,个体虽然本身隶属于一个群体,但在他们心中往往向往某一个更好的群体(即参照群体),个体往往以参照群体的标准来参考。

农民工大部分都是农村中的精英分子,在农村的时候,农民工往往把身边的农民作为参照群体,这时他们的心情是自豪的;

但当他们来到城市,城市居民成为了他们的参照群体,鉴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存在的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心情就相对比较自卑了。

而二元制社会结构所构筑的用工与户籍制度壁垒,也把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这种差距的希望打破,城市中繁华富裕与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微薄的收入形成巨大的对比,给农民工群体的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农民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城市难以得到满足。

同时,与生活上的贫困相比,农民工更难以忍受的是不被城市接受,不能与城里人正常交往与合作,也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感受到平等与尊严,农民工经常感觉到自己只是城里的匆匆过客,他们的群体归属需要在城市也难以得到实现。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还要忍受家庭分居、社会交往、精神空虚及生活条件限制等各方面的不满与不如意,自卑与苦闷情绪难以有效消除。

长期的自卑与苦闷容易造成农民工群体的性格分裂及与城里人的心理敌视和对抗,影响到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4、 仇视与怨恨。

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在交换者看来,整个人类的社会行动都可被视为一种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交换活动,人们在社会交换的过程中希望得到的是公平、等价的交换。

当交换不平等时,人们就会产生不满、愤愤不平的情绪,同时滋生叛逆、挑衅、报复和破坏心理,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不能得到公平的交换。

在经济方面,农民工的工资比较低下,与城市居民同工不同酬。

在本次调研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民工241人,占总数的73.7%,根据目前的城市生活成本,1000元仅够维持农民工在城市的基本生活所需。

一年累到头,不少农民工所剩无几。

长期以来劳动力价值的被严重低估,使农民工极易产生相对剥夺的心理,对自身付出与回报的严重不对称,农民工自然而然地对城市和城里人有一种抵触和仇视心理,尽管这种心理并没有具体地针对哪个城市和哪个城里人。

在劳动关系领域,农民工的权利维护显得较为艰难。

很多企业不跟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或者签定的合同都是企业单方面拟订,农民工无商榷和修改的余地;

劳动工资的确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工资过低和拖欠、克扣工资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农民工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强度、休息休假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标准难以在企业得到严格执行。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讨论研究、查阅各种材料以及向一些专家请教,探讨出一些解决办法,具体为:

第一,要努力培养和增强返乡返乡农民工就业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及时解决返乡返乡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在返乡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社区或村庄设立返乡农民工心理咨询室或建立各种心理辅导机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专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心理辅导,讲解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和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加强对返乡返乡农民工的形势政策和信心教育,开展返乡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消除他们的疑虑,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返乡农民工政策、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目前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尽快得到解决。

第二,逐步废除目前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模式,构建和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的一元社会体系。

一是可以逐步取消对本省农村居民的城市户籍限制,取消现行的农业、非农业户籍政策,统一实行居住地户籍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同一的国民身份,消除返乡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迷惘和心理混乱;

二是充分尊重和完整赋予返乡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利,保障返乡农民工就业机会公平,逐步培育和完善省内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取消返乡农民工就业的行业限制、区域限制和教育程度限制,扩大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使返乡农民工群体能够活跃在的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行业,并使返乡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等公共事务的管理,确保返乡农民工上升的渠道始终保持畅通,以使返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隔阂与冲突转变为平等合作和合理竞争,逐步减少和消除返乡农民工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等心理问题。

第三,深入实施返乡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与综合修养,增强他们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与综合修养,增强他们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

返乡农民工就业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与他们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综合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越高,本身具备的职业技能越多,综合素质就越好,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就越强,适应市场变化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也就越强。

第四,加强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维护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缓和、减少和消除他们的不满、怨恨情绪;

第五,将返乡农民工融入城市工作落实到城市社区建设中,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返乡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承接载体,进一步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心理封闭和孤独问题;

第六,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优势,对返乡农民工群体进行形象重塑和形象纠偏,消除社会对返乡农民工的误解和偏见。

(二)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返乡农民工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全组成员的长期的努力,研究出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

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必须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统筹城乡就业,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就业。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目前,户籍制度识别城乡身份的功能仍然存在,并仍然是制定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的主要依据。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衍生出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城乡分割。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消除城乡劳动力的身份差别,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公民权和市民待遇,赋予农民工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迁徙、择业和居住的权利,确保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

要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准入机制,确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和平等竞争;

降低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门槛,彻底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打破城市与部门的限制,扩大农民工的就业范围;

按照市场需求配置劳动力资源,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用工原则,保障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

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使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权。

2、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

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农民工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其就业空间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下就成了农民工获取公平就业机会和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瓶颈。

因此,增强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就成了农民工就业关键一环。

首先确保农村居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满足。

当前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鼓励农村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为进城务工进行必要的技能储备,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组织领导、人才配备、经费投入和相关优惠政策与服务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力度。

3、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并提升其安全预期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工业社会里,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不应将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而应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

就业为社会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础,就业为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创造了必要条件,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又有效地解除着劳动者的诸多后顾之忧。

目前,农民工大多游离于正式的劳动组织之外,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日益明显,灵活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他们面临组织呵护的丧失,各项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支离破碎。

不但劳动者的多方面权益受到破坏,而且社会保障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