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331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三峡》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通 缺 ,解释:

 空缺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转  通 囀 ,解释:

 声音曲折 或婉转

5.古今异义词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古义:

为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到了;

今义:

指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 

(2)或王命急宣(古义:

有时;

是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

(3)虽乘奔御风(古义:

即使;

指虽然)

(4)不以疾也。

快;

指疾病)

6、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动词活用为名词,奔驰的快马)

(2)素湍绿潭(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急流)

(3)回清倒影(清: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4)晴初霜旦(霜:

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5)空谷传响(空谷: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荡山谷里)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正面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侧面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表现水流急速的

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7)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课文解析

第一层,首先写三峡两岸的山,突出了山的长、多、高、险峻。

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

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第二层:

写夏水,突出了夏水的凶猛、迅疾。

作者没有按四时先后一一写来,而是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夏水。

“襄陵”“阻绝”可见其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可见其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用比较的方法,更现其迅疾。

第三层,写了山、水之后,接着写三峡春冬景色,突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这一层急转直下,文气由紧张激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现了一副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

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更有青山、花草、

色彩十分鲜明。

“清”“荣”“峻”“茂”一字一景,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天景象,突出悲寂、凄凉的气氛。

这一层和上一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选择在“晴初霜旦”之时,在“寒”“肃”的气氛中,想起了凄凉怪异的猿鸣,再加上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最后用当地流行的渔歌作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五、主题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写作特色

1、文章布局匠心独运

百余字,要穷三峡风光,尽四时景物,确非易事。

作者先写七百里山势,接

着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未写寒秋肃杀,有其匠心。

2、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

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以第三层为例:

“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

“绝艳多生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淑其间”是动。

一起一伏,曲尽其妙;

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3、本人的语言简练、生动。

课外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

三峡的万千气象。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

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个字就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个字就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九展现了一副动静结合的山水图。

“清荣峻茂”4个字都没有直接写出对象,但细细体味,江水清澈,数目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如在眼前。

而“空谷传响,哀转久绝”8个字则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

七、内容理解

1、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点。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陡,高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凶猛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澈,碧绿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长,多高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凉,悲伤            

2、成语积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

山"

、"

水"

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

后写"

写"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5、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山和水"

,而其中最具

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

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

6、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

晴初霜旦"

之时"

林寒涧肃"

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8、课后第一题: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八、拓展延伸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水流湍急(水势迅猛)——原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

落差大——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山峡,如今因山峡工程更文明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山峡写一句广告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宣传三峡、介绍三峡。

例一:

走进山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

登上山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例二: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山峡人民,期待着您的光临。

3、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文章的第

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

万重山"

相应。

4、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3)夜发青溪向

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九、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高山连绵不断;

没有一点孔缺的地方。

重重叠

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太阳和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丘,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急着宣告,早晨从

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

着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坐船快。

到了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当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声音持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的唱道:

“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高分作文的七个关键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近于一半的分值表明了它的分量,它的成败决定了语文的成败,而语文的成败又对全局造成影响,无数事实表明:

考试不仅是基础战、实力战,更是心理与智慧的较量。

谁洞悉了中考的趋势,谁就掌握了了写作的方向,谁拥有应战技巧并全面备战,谁就能在自己开放的田地里收获硕果!

如何使中考作文获得高分呢?

那就要想办法征服阅卷老师,从阅卷老师和专家的点评中,我们可以看出获得高分的秘决是拥有以下七个关键词:

漂亮、切题、充实,真挚、新颖、形美、文采,考生只有在这些方面精心准备,呈现亮点,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获得高分!

第一:

漂亮——握在掌心中的王牌

一、含义阐释

漂亮,即卷面美观,以书面的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款正确的魅力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

书面的整洁是指不随意在卷面上勾涂画抹,减少“铁丝”与“烂泥巴”;

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

字体规范、署名位置适宜,隔行、顶格、标点符合要求。

这四项是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是审美者的第一印象,也是考生握在手掌心里的一张王牌,是取胜的基础。

这种外部形体所产生的魅力可以使人直接获得

美的享受。

相反,这个脸面龌龊丑陋,阅卷者立即就产生一种厌恶感,他们会疑问:

连字句落款都有问题的人,会写出好文章吗?

由于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作的文章内容充实,他们也不愿细读,更不会研读,笔下误判,岂能怨人。

而“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不清洁”,应

判为五类文。

考场作文切忌涂改,尤其是那些无碍大局的细枝末节,更不可大肆砍杀,正像人有脸上长了一个小疙瘩,本来也不会留意,而他们非要用紫水贴上膏药,弄个花脸,结果不仅得不到欣赏,反而会令人讨厌,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切不可因小失大。

二、高分策略

“文若其人,字若其人”。

文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生的语文素养。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要求“字体美观、书写正确、卷面整洁”,清秀的字迹整洁的卷面,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这是考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外在显现,也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无形之中就可得到一点“感情分”。

让我们记住这样两话:

“丑陋是作文打不赢的官司”,

“漂亮是笔下留情的王牌”。

综观一类文面,书面美观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一般不用涂改液、改正纸。

使用涂改液、改正纸,虽然改掉了一个字,但却在文面上留下了污迹,甚至改成模糊一堆,再填上字后往往加黑,弄得脏兮兮的一片,影响文面整洁。

平时要养成不用涂改液,改正纸的习惯,并且要掌握一定的修改方法和技巧。

2、不用浅色的钢笔和圆珠笔。

试卷的用纸一般颜色洁白,答卷时用浅色笔,对比度不大,让人看起来比较费力,即使好字,也出不来文面效果。

特别是浅色圆珠笔写出来的字,细软无力,不便于阅读。

特别是一些年经大一点的老师,眼睛不好使,看这样的文字就特别累,一累,“感情”就不好了,你说是吗?

用细而淡的笔书写,对自己的眼睛也有伤害。

用钢笔并且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爱涂改的学生慎用),这样一来,会收到“白纸黑字”的清晰效

果,对比鲜明,易于辨识,美观大方,使阅卷老师容易“一见钟情”。

3、注意最基本的书写要求。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字反正也不美,就干脆放弃对书写的要求。

其实,你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使自己的文面提高一个档次。

不求书法美,只求工整清楚;

不求遒劲漂亮,只求笔笔规矩。

忌连笔字,忌细长不稳的字,忌忽大忽小的字,忌挤扭成团的字。

笔笔交代清楚,字重心下移,字体大致均匀统一。

4、力戒写错别字。

按一般规定,在一篇作文里,出现了个别错别字要扣作文总分的1分。

错别字往往还会严重影响作文的得分,造成写错别字的根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对字的字义理解不清,对字的结构写法不明白;

二是写字粗心大意或是写字有坏习惯,随意加笔、减笔,造成不必要的错漏。

有时也可能是笔误,写好文章后要仔细审读一遍。

5、正确使用删除、修改符号。

考场难免出现一点书写的错误,需要删除文字时,不宜涂成黑块。

抹去一行,不宜“刷”成黑条,而应使用正确的删除符号,修改符号,保持文面洁净,使内容清晰可辨。

6、准确控制字数。

近年来,中考作文要求600字以上。

而中考评卷时,我们经常见到两种情况:

一是字数不够600字,按中考评卷规定,每少50字扣1分。

实际上,字数不够往往被认为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

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以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就反感,这样的作文自然得分也不高。

另外还浪费了许多时间,实在是出力不讨好。

7、合理控制字的大小。

写字时,大小应以字满格又不出格为好。

“字满格,”是说写的字不要太小,致使评卷老师看得吃力。

试想,把字写得像芝麻一样小,老师改卷时,简直要像福尔摩斯似的,拿个放大镜才能看得到。

这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吗?

我想,格子有多大,你就写多大的字。

字写大了,地方宽裕了,才比较容易安排字的结构。

“出格”,是说字写得龙飞凤舞,张牙舞爪似的不甘心待在格子里

,要爬出来咬人一样,致使评卷老师不愿意看,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8、

掌握基本的行款格式。

讲行款式,一是标题要醒目,一般写在一行中央,两边留出大致相等的空格,不要拟很长的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

如果是两个字是标题,两个字之间要空一格,显得舒展大方。

标题与正文之间,我认为可再容一行。

正文头要空两格,每段开头也是如此。

如写应用文,书信体等,当然更应该按照应用文的格式行文了。

9、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正确”主要指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准确。

规范指标点单独占一格或两格;

有些标点不宜在行首使用,如句末的点号;

有的标点不能在一行之尾使用,如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

有些标点不能兼跨两行如省略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

标点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包括:

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七种;

标点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总之,文面是你的答卷给人的第一印象,千万不能忽视!

第二:

切题——优秀作文的标志

近年来,为了在中考作文中真实考查考生在语言方面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纷纷降低了审题的门槛,引得一片叫好之声。

但是,降低审题障碍并非不要审题,扣题意识,实际情况是,在中考作文阅卷中,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最基本、最关键的标准的标准就是切题!

所谓“切题”有如下两层含义:

其一是能扣住题目限定的范围行文。

如这几年的话题作文题,绝大多数均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此外还有诸如“只能写记叙文”等文体限定。

这是浅层次的切题要求。

其二是能扣住题目的深层含义,切中题旨。

这往往要求文章内容能够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比喻义、引申义,关键词语之间的主次从属关系,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的隐含意义等。

这属于深层次的要求,例如2006年考考辽宁卷的作文题要求以《肩膀》为题,题旨便明显倾向于“肩膀”的比喻义,考场作文要想得到高分,就要做到紧扣题目的深层含义。

(一)准确审题。

即对作文中有关材料、关键词、提示语等进行细心的审查分析明确要求。

1.仔细审读作文材料,弄清材料中的暗示或倾向。

如2006年湖北卷满分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即紧扣题目中的关健词“三”字拟题。

作文材料中提示道:

“这些词语既是社会文化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

人生哲理。

”便是明确告诉考生,随随便便选一个带“三”的词语是行不通的。

2.仔细审读提示语句,明确题材范围。

3.仔细审读关键词语的含义,深入思考题目的命题趋向。

例如2006年北京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关键词是“符号”,指代表了北京的文化待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

可见这个命题涉及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范畴。

4.仔细审读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从属因果逻辑。

例如2006年江苏卷以“人与路”为题,就应该审读出“人”与“路”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样立意就能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哲理层面上来了。

5.仔细审读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有多大的施展空间。

(二)精妙表述。

准确地确定文章的主题后,应当用一个观点鲜明的主题句表述出来,没有必要跟阅卷老师捉迷藏,玩深沉。

(三)及时补救。

考场作文完成的时间紧,不可能慢条斯理地打好草稿再誊写,所以出现偏题、跑题在所难免。

因此一方面自己要加强防范意识,写完一段文字后就回头审查本段内容是否扣题,是否偏离了预先设定的思路。

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就要迅速截住,使之回到中心内容上去。

如果发现已经跑题,只有尽量将能体现主旨的语句不断反复穿插到作文的适当位置,把偏了跑了的题意尽量往回拉,从而深化扣题感,淡化跑题感,减少失分的可能性。

考场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考生在作文时要顺应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扣住题旨关键,严格按要求作文,才能使自己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的困惑,取得理想的作文成绩。

第三:

充实——展示作者深刻的文化底蕴

从2006年起,中考作文评分设立“发展等级”的要求,作文的教与学都很注重“亮点”的打造,不少考生不在文章内容上下工夫,而是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第二位的。

优秀的文章,应该先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到形质兼美。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要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主题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无用的、单薄的。

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内容”不仅指材料(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还包括思想感情、观点看法等。

因此,首先要做到真实,不能杜撰;

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需要合情合理。

其次,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独到,尽量避免大众化、雷同化。

再次,记叙文中的记叙应该做到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

议论文中的议论应该做到要素明晰,论据充足;

说明文中的说明应该做到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一)、学习中要广泛阅读,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个基础,只有广采才能博收,采百花而后才能酿蜜;

胸中有丘壑,笔下才能滔滔汩汩,挥洒自如。

积累素材,首先要广泛阅读,但“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无异于在沙漠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

若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所以,我们更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上观察、思索、积累。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峰河流、身边琐事、国家大事、国际风云都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大事小事、只言片语,日积月累自可集腋成裘;

自己的“腹中”逐渐充实起来,笔头也就自然会溢出华美的辞章。

(二)、构思时要尽情联想,组织材料。

1、联想古人,名人和书中人

放眼古今中外,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天才、体坛名将、政治领袖,他们那精彩的人生、奋斗的历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常给我们无数充满智慧的启迪。

在文中恰当运用这些古人、今人或书中人物的事例,或抒以情感、或当作论据,不但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可以表现你有广博的知识面。

你的文章书香飘散,读者自然为之叹服。

2、联想新闻热点,国家大事和国际风云

虽然中考作文设题回避社会热点,但不等于我们文章可以不关注社会生活。

古语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时”冰是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事”包含家事、国事、天下事。

古人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我们的作文也要有时代气息,要反映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歌颂当前社会的新风尚,抨击当前社会的弊病,更要表达自

己当时所处时代以及个人生

活境遇的观照、反思、表达。

3、联想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和歌词

写文章,需阐明事理,以飨读者。

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歌词往往蕴涵事理,抒发真情;

而且它们大多已被人们认可,且脍炙人口。

因此,引用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或歌词,可展现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同一般的语言组织能力;

恰到好处的引用,可使你的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三)选材时要力求新颖、厚今薄古

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

材料要新颖,至少不能只用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的故事,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适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张海迪战胜残疾学会四国语言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

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这样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四)展开联想、想象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联想和想象是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两翼,只有张开双翼,才能腾飞。

浏览近几年中考作文,我们更是惊喜地看到,正是有了想象,中考作文面花园里才永远花香满径,香飘千里,才永远蝶飞蜂舞。

1、联想

联想是同甲事物想到与此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的思维过程,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

联想合理,一是强调两者相似或相关,一是合理地使用各种联想方法。

2、想象

想象,就是指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中考作文,创造性用想象,能让你的思维穿越时空,连缀古今。

采用下列方法,会让你的想象浪漫、神奇。

(1)故事新编,老树绽了新枝。

近几年,考生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寓言神话等大胆改造,并巧妙地融入了时代气息,翻新出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