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43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8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

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

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

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

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矛盾加剧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共 

差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后作业】

P4活动

2.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

生活:

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课时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第一课时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

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

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遥感技术主要环节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遥感功能

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

收集、传输信息

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

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

案例介绍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课本图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

课本图1.5(右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

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从点、线实地观测

传统的工作方法

面上的分析研究

遥感技术

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

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

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5.遥感技术的应用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同意。

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

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2.应用——广泛

二、遥感(RS)技术极其应用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4.遥感的优越性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第二课时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

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

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

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L还通过语音提示 

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

5.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

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国的卫星导航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教师指图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有一般性了解。

3.应用

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

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⑶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⑷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

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多维的特征;

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

时效性好;

更新快等等。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

你怎样理解?

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地图等方面思考。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

1.“3S”的关系

⑴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⑵区别

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活动

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11)。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

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其中,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更新,保证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信息数据地面定位目标选择、野外验证、图像分类等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为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三者的关系可用以下简图表示: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5.GPS卫星星座

3.应用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区域发展

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