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48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精品教学案23氧化还原反应Word格式.docx

-3→+2升高5×

4

2=4×

5

那么4和5即是NH3与O2前的系数,但不一定是最终系数。

即4NH3+5O2—NO+H2O

〔2〕缺项配平:

一般先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再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缺项。

缺项的物质一般为H2O、酸或碱,然后用观察法配平。

③题目给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求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④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或还原剂不止一种,求某一部分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还原剂〔或氧化剂〕的物质的量。

【特别提醒】守恒思想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的思想解题,可以事半功倍。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

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规律

⑴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⑵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如:

氧化性F2》CL2》BR2》I2》S

还原性S2—》I—》BR—》CL—》F—。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反应条件或剧烈程度来判断: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⑤某些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外界条件有关

温度:

如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热的浓硫酸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

浓度:

如硝酸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酸碱性:

如KMNO4的氧化性随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特别提醒】氧化还原反应价态转化规律:

①邻位转化规律:

某价态元素遇弱氧化剂〔还原剂〕时,通常只被氧化〔或还原〕到相邻价态。

如H2S一般被氧化成S。

FE3+一般被还原为FE2+。

②归中规律:

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是两种价态只能相互靠近或最多达到相同价态,而决不会出现高价态边低,低价态变高的交叉现象。

所以同一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概念

定义

注意点

氧化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

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

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

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

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

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

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常见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如卤素单质(X2)、O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

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

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

如NA2O2、H2O2等

还原剂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常见还原剂:

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

如K、NA、Z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

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

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

得到电子的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

失去电子的能力

⑤每生成19.2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解析:

②中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

经计算知⑤中每生成19.2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3.2 

E-

答案:

D

考点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

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

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规律:

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MN02+4HCL(浓)MNCL2+C12↑+2H20

2KMN04+16HCL(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KMN04》MN02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根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CL-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OH-,还原性:

9.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NA、MG、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

如LI、NA、K、RB、CS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F、CL、BR、I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②原子的氧化性一般都强于分子的氧化性。

等。

例2、常温下,在以下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考点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配平原那么:

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

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7-1+40

KMNO4+HCL==KCL+MNCL2+CL2↑+H2O

②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1︰1的关系。

KMNO4+2HCL==KCL+MNCL2+CL2↑+H2O

③调整系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化合价↓5×

化合价↑2×

④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2KMNO4+10HCL==KCL+2MNCL2+5CL2↑+H2O

例3、对于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未配平〕,假设有0.1MOLKMNO4参加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其转移电子0.5MOL 

 

B、生成CL20.5MOL

C、参加反应HCL为16MOL 

D、CL2是还原产物

考点四电子转移守恒应用

电子转移守恒法是依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这一原那么进行计算的。

电子转移守恒法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

例4、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L∶1∶1B、2∶2∶1C、2∶3∶1D、4∶3∶2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

例5、以下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2HCLO+(CH3COO)2CA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反应A中氧化剂为O3,还原剂为KI,从方程式系数易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反应B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C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I2,从方程式系数易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反应D中氧化剂为MNO2,还原剂为HCL,但4MOLHCL中只有2MOLHCL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AD。

AD

【感悟提高】

3.歧化反应:

指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其反应规律是:

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得5E-

CL2+2NAOH==NACL+NACLO+H2O;

对于歧化反应,可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去

失5E-

向,从而确定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考点6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判断

例6、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以下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A中因I-的还原性强于FE2+,CL2应先氧化I-,只有当I-氧化完全后才会氧化FE2+,故A不正确,B正确。

C、D中的物质的氧化性顺序都符合题给要求,也是正确的。

A

考点7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例7、(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D.H2O、NH3、SO2、N2

根据题意,题设中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如下:

3(NH4)2SO4=3SO2↑+N2↑+4NH3↑+6H2O故答案为C

C

考点8、电子转移守恒的运用

例8、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B、1MOLC、0.5MOLD、0.25MOL

每生成1MOL硝酸锌时,ZN的化合价升高2价,而1MOLHNO3被还原成硝酸铵,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8价,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与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那么每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1.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管该过程是通过一步,还是通过多步去实现,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数或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对多种还原剂〔氧化剂〕或多种氧化剂对多种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发生在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等是本讲的易错点,回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清楚反应中各元素的来源和去向,理清楚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的整体相等和局部相等。

【经典考题精析】

【2018高考】

〔2018·

广东〕10、以下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考点定位】氧化还原反应

四川〕1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

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NAOH和NO的物质的量之和,1.0MOL+〔0.2MOL×

2+0.1MOL×

2〕/3=1.2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0.5L=2.4MOL/L,B不正确;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

〔0.2MOL×

2〕/3=4.48L,C正确;

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1.0MOL-0.2MOL×

2-0.1MOL×

2=0.2MOL,D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铜及其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安徽〕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NAHCO3+H2

HCOONA+H2O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

天津〕2、以下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考点定位】此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综合考查了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海南〕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MOL·

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那么还原产物可能是

A、MB、M2+C、M3+D、MO2+

全国新课标卷〕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上海〕15、下图所示最验证氯气性质的徼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

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

CL2》BR2》I2

B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E处变红色还原性:

FE2+》CL-

【答案】D

上海〕20、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

2CUFES2+O2→CU2S+2FES+SO2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C、每生成1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

D、每转移L、2MOL电子,有0、2MO!

硫被氧化

上海〕22、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

现将LMOL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

那么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A、1:

1混合的PB3O4、PBOB、1:

2混合的PBO2、PB3O4

C、1:

4:

L混合的PBO2、PB3O4、PBOD、PBO2、PB3O4、PBO

【答案】AD

上海〕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

完成以下填空:

27、SE和浓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写出SE和浓HNO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8、:

SE+2H2SO4(浓)→2SO2↑+SEO2+2H2O;

2SO2+SEO2+2H2O→SE+2SO42-+4H+

SEO2、H2SO4(浓)、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29、回收得到的SEO2的含量,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

①SEO2+KI+HNO3→SE+I2+KNO3+H2O②I2+2NA2S2O3→NA2S4O6+2NAI

配平方程式①,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0、实验中,准确称量SEO2样品0.1500G,消耗了0.2000MOL/L的NA2S2O3溶液25.00ML,所测定的样品中SEO2的质量分数为___。

【解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得失守恒,2MOLHNO3生成1MOLNO和1MOLNO2转移电子为4MOL,而1MOLSE生成SEO2转移的电子数是4MOL,因此化学方程式中HNO3的系数为2,而SE、NO、NO2、SEO2系数是1,另外配平H元素即可得到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同一个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第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性H2SO4(浓)》SEO2,由第二个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性SEO2》SO2,故氧化性大小H2SO4(浓)》SEO2》SO2。

(3)可以采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即SE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化合价变化单位为4,而I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至0价,升高单位为1,根据升降相等,KI系数应该为4,故I2系数为2,然后配平其他元素原子即可;

该反应中KI中的I元素失电子,而SEO2得电子。

(4)根据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①与化学方程式②可得关系式:

【2017高考】

1、〔2017·

上海〕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

以下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B、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D、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017·

上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高铁酸钾(K2FEO4)中FE的化合价是+6价,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杂质。

3.〔2017·

全国大纲版〕某含铬〔CR3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废水用硫酸亚铁铵铵【FESO4·

(NH4)2SO4·

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

FEYCRXO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

B.处理废水中CR2O72-的物质的量为NX/2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的电子数为3NXMOL

D.在FEO·

FEYCRXO3中,3X=Y

4.〔2017·

江苏〕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4〕。

A.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4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5.〔2017·

安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

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

,以下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G该物质含有6.02×

1022个原子

6.〔2017·

安徽〕室温下,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

B.C(H+)=1.0×

10-13MOL/L溶液中C6H5O-、K+、SO42-、BR-

C.NA2S溶液中SO42-、K+、CL-、CU2+

D.PH=12的溶液中NO3-、I-、NA+、AL3+

饱和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成SO42-,A中不能大量共存;

C(H+)=1.0×

10-13MOL/L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因此可以大量共存;

S2-和CU2+可以结合生成难溶性CUS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PH=12的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而AL3+与碱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