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3558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一堂英语阅读课问题设计的反思Word格式.doc

分析性

综合性

评价性

高一(4)

7

5

2

1

15

所占比例

80%

20%

本堂课教师共提了15个问题。

其中不包括教师用于互动修饰的再提问.而问题的类型划分是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Brown,1975;

Ellen&

Ryan,1969;

Turneyetal,1973)作出的。

根据这些研究,回忆性提问即利用所谓的事实性问题(factsquestions)让学生追忆所学过的基本内容。

这类问题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记住了。

如本堂课上教师问的”Whereandwhenwasthecitybuilt?

”“Whathappenedin1941?

”“Whatdidtheyusetorebuildthecity?

”理解性提问是指教师为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程度所提出的问题,如”Canyoutellmethemainideaof…?

”、“Whywasitdifficulttorestorethecity?

”分析性提问则要求学生重新组织所提供的材料,找出根据,指出原因等。

“Whoaretheheroesofthecity,whydoyouthinkso?

”“Ifyouarethemajorofyourcity,whatwillyoudotomakeyourcitygreat?

”这类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整理或系统化他们所学的知识。

综合性提问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

回答该类问题,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力往往不可缺少。

评价性提问顾名思义是让学生阐述观点,评判价值,提出原因。

“Canyouusesomewordstodescribethepeopleinthecity?

”根据认知水平,前两者是低层次的提问,而后三者是高层次的,因为它们往往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不具备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开放性问题。

当然,有时候问题的类型是很难划分的,只能根据其侧重点或倾向性予以界定,本表即如此。

根据本表不难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前两者,这非常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表2.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集体回答

自愿回答

点名作答

自问自答

回答次数

高一(4)

3

6

10

21

这里的回答包括多人回答同一问题。

课堂上,笔者注意到绝大多数学生在等待着老师的点名,只有在与他们生活实际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提出时,才表现得乐于回答。

另外,将被提问的学生在成绩册上对号入座,不难发现教师提问对象往往是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个别好学生还有两次或更多的回答机会,而中下学生常常被忽略。

可见教师有意无意地会形成较为固定的提问区域,学生并没有得到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表3.问题的解答方式

解答方式

年级

直接确

认答案

分析答案

(开放性问题)稍作点评

高一

根据这堂课的观察和记录,结合平常实际,笔者认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并不总是那么适时有效,普遍存在“五多五少”:

(1)一问一答多,多向问答少。

多向问答包括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点名作答、按序作答等,或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同学回答等;

(2)中上学生回答多,下游学生回答少;

(3)直接给答案多;

分析过程少:

(4)低层次问题多,高层次问题少;

(5)问答次数多,思考时间少。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对策是教师在授课前的问题设计中充分考虑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设想学生的反应、应该给予的思考时间、应该采用的解答和评价方式等,并有意增加高层次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提高课堂问答活动的质量,进而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改进措施

1.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难易适度,过于浅显的问题,高中生往往脱口而出或一哄而上,形成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

但难度过高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举步维艰,丧失阅读的兴趣。

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堂课的开始,老师便问:

“Whatmakesacitygreat?

“问题提的有点突然且难度较大,因为此话题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学生还没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课堂的导入显得死气沉沉。

但问题还是个好问题,尤其在学生对课文有了通篇的理解基础上再加以引导与思考,学生会给出更全面,成熟的回答。

如果我们降低问题的难度,换种方式导入课堂,比如先一一展示世界著名城市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文化遗迹或代表性建筑来猜测城市。

学生会更乐于参与,然后根据几句话的描述,“Therearealotofculturerelicsinit.”“It’scalledtheVeniceofthenorth,andthecityofheroes.”引出本课的主题。

这样做最重要的是不会让学生知难而退。

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起到热身的作用。

2.课堂提问要注意深度和广度。

我们面对的是市区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力,他们不愿做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和模仿者,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再者在同一问题上,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视角和见解。

因此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往往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其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本质,探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别和因果关系,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诸多事物的认识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本堂课的提问:

在观赏了圣彼得堡的优美图片后问“What’sthefirstimpressionthecitygivesyou?

”图片只提供给你一个粗略的印象,要想了解一个城市,你要知道她的历史与文化。

然后阅读课文并回答一系列回忆性或理解性问题如:

Whobuiltthecity?

Whodestroyedthecity?

andWhorebuildthecity?

Howdidtheyrebuildit?

再过渡到深层次的问题如:

HowmanytimesdidthepeopleofStPetersburgappearinginthepassage?

Whatisthewriter’spurposeformentioningthemforsomanytimes?

Whyisthecitycalledagreatcityofheroes?

Whatmakesacitygreat?

问题的答案也从单一过渡到不可预知的多个答案,这是问题层次上的递进。

学生在一番思考后,针对问题Whatmakesacitygreat?

给出下列的答案:

(1)Ithinkthebeautyofthecitymakesitgreat.

(2)Inmyopinion,It’sthehistorythatmakesacitygreat.(3)Maybe,it’sthegreatmanwhomakesitgreat..(4)ButIthinkanimportanthistoryeventmakesacitygreat.(5).Allinallthespiritofheromakesacitygreat.(6)SometimesthegreatpopulationcanalsomakesacitygreatlikeChina.你会惊喜地发现,这种开放性的提问完全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他们的回答既包含了课文提供的信息,又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在回答过程中他们不拘泥于课本,用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形式。

可以说,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输出量相当于6个甚至更多的回忆性或理解性问题的输出量。

阅读的最后阶段要多提综合性或评价性问题,但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已经做过很多次了,如果再问学生:

“WhatdoyouthinkofthepeopleinSt.Petersburg?

”他们会觉得没新意而且词汇也有限。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设计活动方式:

With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WenzhouisbecominganimportantcityinChina.SopleaseintroducethecityofWenzhoutoyourforeignteacher.让他们自由发挥。

这个问题较之原先的问题Ifyouarethemajorofyourcity,whatwillyoudotomakeyourcitygreat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来欢察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市长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阅读材料与社会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热情高涨,思潮澎湃,可见,高层次的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目的语的输出,还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提高。

3.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既要因课堂教学流程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又要向40分钟要效率,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

因此,教师的提问忌偏、忌全、忌滥,要“匠心独运”,抓住主要线索或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形成问题链,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本课修改后的五个贯穿主题的问题为例:

Q1.Whatisthefirstimpressionthatthecitygivesyou?

Q2.Whobuilt,destroyedandrebuiltthecity?

Q3.HowmanytimesdidthepeopleofStPetersburgappearinginthepassage?

Q4.Whatmakesacitygreat?

Task.Introducethecityyouarelivingintoyourforeignteacher

前4个问题是整个阅读课的主线,牵引着学生去阅读,去探索,去思考。

其中,Q1、Q3、Q4、是高层次问题,它们极大推动学生的语言输出。

Q2和Q3为Q4作了铺垫,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训练。

有了Q2和Q3的铺垫,Q4(针对正文的理解性问题)的提出显得水到渠成。

然后,以Q2为支点,对正文展开一系列提问(包括猜词、文章细节、段意、作者的观点等),提问密度较大,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掌握语言知识,并针对猜词、作者的观点等问题的答案作了分析与解释,阐述解题的依据,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最后的Task向纵深处发展,要求学生作出评价性的回答。

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词,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更深地认识自己的城市,看到她的长处与不足,更加热爱这个城市并立志为这个城市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4.提高提问的技巧

从这堂课的提问方式上看还略显单调且面不广。

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

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接着就“Next 

one, 

next 

one 

…”地轮下去,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差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

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笔者曾听过瑞安一位老师大胆的提问方式至今记忆犹新。

她 

让学生大胆设问,由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

根据问题及回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奖励(细节题给一分,理解题两分,主观题三分)这种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笔者认为在本堂课巩固阶段完全可以采用这一大胆的做法。

 

课堂提问是维系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纽带,它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要把握好这门艺术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课文。

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人施问,提问要形式多样,处理及时(包括问题的解答及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这样才能大面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书目】

[1]范煜华。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

[2]琚华明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27卷4期

[3]高艳琳.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研究[A].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2-09.

[4]唐为荣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中学英语合作网

[5]徐育兵.课堂提问初探[A].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0-05.

第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