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69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大学论文Word下载.docx

(3)预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灾害类型和危险性及其地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估;

(5)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区段)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0.3工作依据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

(3)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第71号令《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01年9月);

(4)《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2008年6月20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

(6)《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书》。

0.4前人研究程度及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地矿、有色、冶金、核工业等地质勘察单位及科研院所在该区做了大量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工作主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展。

本次评估收集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1985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开展了1:

100万陕西省工程地质调查。

1990年进行了1:

50万陕西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

(2)1987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了“1:

100万陕西省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和“陕西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图及说明书”;

(3)1993年,陕西省地震局在延安地区开展了重点滑坡调查工作,编制了1:

25万的延安地区重点滑坡分布图、延安地区滑坡灾害预测图,完成调查成果报告编写;

(4)2000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开展陕西省环境地质调查,完成了1∶50万《陕西省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编写;

(5)2000年陕西省地勘局九○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了《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6)2006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完成了1:

5万《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查》;

(7)2007年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0.5工作程序及方法

0.5.1工作程序

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图0-1程序进行。

图0-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0.5.2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场地的规划特点,本次工作主要采用野外调查、收集现有资料、室内综合分析评估的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

在收集区内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的基础上,还收集了建设工程相关资料,主要有《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平面图(1:

2000)》。

(2)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采用1:

2000地形图做手图,典型的地貌、岩土体、斜坡结构等进行数码拍照。

调查方法采用路线穿插追踪法,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气象、水文;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下水类型及补径排特征;

地表水活动;

地表植被发育状况;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3)室内资料整理

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环境地质图》和《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危险性综合评估图》。

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工作程序,根据预收购地的建设规划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危险区段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建议。

0.6评估工作概况及投入的工作量

2008年7月22日接受任务后,我院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始搜集评估区内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编写工作大纲;

在熟悉、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23日~2008年7月24日派3名长期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进一步搜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等相关资料。

2008年7月25日~7月29日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

投入的实物工作量见表0-1。

表0-1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调查面积

(km2)

评估区面积

重点调查点

(处)

灾害点

照像

(张)

收集资料

(份)

0.157

0.170

6

2

32

7

0.7评估质量综述

通过以上工作,查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为地质灾害评估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实际材料,加之室内综合分析与系统整理,使评估有据,符合实际,内容齐全、文图真实,达到了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与我省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编写的图件、报告均通过我院内部三级校审后送交专家评审。

1建设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概况

1.1.1工程名称

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

1.1.2地理位置及交通

XXX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宝塔区枣园镇李家洼。

场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26′30.5″,北纬36°

38′05″。

小区距离延安市中心约3.2km,距延安大学约1km,西邻包茂高速公路延塞段,延定公路从小区南部穿越,交通相当便利(照片1-1、图1-1)。

照片1-1建设场地位置图

1.1.3社会经济概况

宝塔区是延安市政府所在地,是中国红色教育的基地,现今延安已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教育旅游基地和以轻工、煤炭与石油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地区中心城市,成为陕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晋、陕、蒙三省区交通枢纽。

该区经济较为发达,主要有旅游业、商业、石油开发业等。

农业主要有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

据2006年统计资料,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3.9亿元,增长13%;

完成工业总产值巧47.1亿元,增长19.8%,实现税金1.6亿元,增长32%;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增长46.97%;

上缴税金3517万元,增长16.8%;

完成财政收人7.66亿元,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人3.9亿元,增长20.1%;

农民人均纯收人3000元。

1.2建设工程概况

XXX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住宅、小区配套服务性公建、锅炉房等辅助用房。

住宅总建筑面积16.2万m2,其中高层住宅486户,建筑面积4.2万m2;

小高层住宅1050户,8.25万m2;

多层住宅500户,建筑面积3.75万m2。

建筑密度27.74%,容积率2.93,绿化率41%。

1.3征地范围及建设工程总投资

1.3.1征地范围

据《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规划选址方案图》,规划区分为A、B两个地块,征地范围空间大致呈梯形,两地块拐点坐标见表(表1-1、1-2),建设场地征地总面积6.1646公顷,合92.469亩。

据延安市总体规划,该用地性质为城市建筑居住用地。

表1—1A地块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边长(m)

坐标

X

Y

J1

56914.894

29118.850

J9

48.09

57237.164

28901.875

J2

140.00

56992.296

29235.509

J10

49.59

57188.532

28911.563

J3

141.24

57091.145

29134.631

J11

74.80

57144.597

28922.908

J4

35.30

57113.991

29107.719

J12

45.64

57069.187

28927.480

J5

71.63

57163.945

29056.383

J13

35.27

57043.839

28952.002

J6

168.44

57293.714

28948.993

J14

28.80

57025.145

28973.916

J7

130.66

57394.541

28865.893

J15

65.22

56985.647

29025.816

J8

113.35

57284.129

28891.540

116.88

表1—2B地块范围拐点坐标

56950.998

28931.662

80.46

56960.858

29025.406

26.12

56977.117

28931.908

62.53

56909.390

28989.901

47.76

57024.862

28930.764

38.95

56928.050

28955.712

13.26

57038.080

28929.650

17.26

56938.881

28942.276

12.43

57029.201

28938.345

16.11

30.25

57009.568

28961.360

1.3.2投资估算

据可研报告,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1450万元。

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贷款7150万元,自筹资金143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可以考虑企业自由资金、对外集资等多种渠道解决,还可以由部分房屋预售款解决。

该项目建设投资2分两年投入,第1年投入10609万元,第2年投入10841万元。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2.1.1气象

本区地处西北内陆,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为:

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

夏季炎热多雨,多为阵雨天气,有时伴有冰雹;

秋季降温迅速,湿润,多阴雨、大雾;

冬季雨雪稀少、干冷,多西北风。

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多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8.0m/s;

多年平均蒸发量1576.4mm,相对湿度62%。

图2-1延安市宝塔区(1951-2004年)平均气象要素示意图

根据收集资料,1970-2006年,延安市多年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39.7℃,最低-25.4℃;

多年(1970-2006年)平均降水量561mm,多年最大年降水量785.7mm;

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以雷阵雨形式降落。

日最大降水量139.9mm,时最大62mm。

7-10月常出现8-15天的连阴雨。

最大冻土深度0.79m。

2.1.2水文

延河从规划区东侧穿过,是区内最大的河流,境内流长0.7km,流域面积5.6km2,河道比降1.8‰。

据延安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延河多年平均水位4.54-5.49m,最高水位16.44m;

多年平均流量4.48m3/s,最大洪峰流量7200m3/s,最小时断流;

多年平均含沙量314.2kg/m3,最大可达1560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4480×

104t,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13×

104t/km2.a,最大侵蚀模数3.34×

104t/km2.a,属典型的多泥沙河流,是黄河中游泥沙主要输入区之一。

从年内分配看,延河径流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0.8%,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显著,枯水年、丰水年相间出现,年变差系数Cv值为0.46-0.47。

是区内延河流域地质灾害高发的原因之一。

2.2地形地貌

评估区内地貌单元可分为河谷阶地和黄土梁峁两类。

(1)河谷阶地地貌

分布于规划区北部,延河西岸,属延河Ⅰ阶地,宽约260m,场地标高为970.0m,场地西高东低,坡度1~3%左右,地势较为平坦。

经现场调查,现该区主要为居民区和水泥预制厂,场区东侧沿延河河谷有少量冲积粉质粘土(含砂)和块石,胶结强烈,密实度高。

其余部分均为人工填土及建筑生活垃圾。

(2)黄土梁峁地貌

分布于拟建场地南侧,地形起伏较大,流水侵蚀强烈,沟谷深切。

调查区地貌特征表现为黄土梁、沟之间的斜坡和冲沟地貌,地形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标高为974~1040m,极端高差约66m,坡度一般在35°

左右。

梁顶部地势平缓,坡度10~20°

,向两侧坡度变陡,在坡脚处局部地段由于人工人工平基建房削坡,形成人工高都边坡,坡度接近90°

,冲沟处有黄土陡崖微地貌,梁峁处分布有落水洞。

表层多被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覆盖,在地形切割强烈地段有中更新统黄土分布,整个坡体植被覆盖率较好。

在黄土梁峁陡边坡地带由于长期降水侵蚀地表,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形成陡坡地段的细沟、浅沟地貌。

2.3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调查,区内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第四系。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出露于场地南侧,其岩性为黄绿、灰黑、灰绿色泥质页岩与灰黄、灰绿、黄绿色砂岩互层,以泥页岩为主。

多呈透镜体,胶结质密、坚硬,含黄铁矿结核。

该段地层发育有两组节理,一组走向近SN,一组近EW,以SN向一组为主,多闭合。

出露厚度3-10m,与下伏宝塔山段呈整合接触(照片2-1)。

(2)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P2eol):

褐黄色,黄灰色,致密坚硬,土质均匀,垂直节理发育,含钙质斑点,夹有数层浅红色古土壤,富含钙质结核,弱湿陷或非湿陷性,中~低压缩性,厚度15-40m(照片2-2)。

照片2-1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照片2-2中更新统黄土

(3)上更新统风积黄土(QP3eol):

褐黄色,灰黄色,疏松多孔,含少量钙质结核,具湿陷,中等压缩。

分布于梁峁、沟脑、斜坡上部,层厚约5m。

(4)冲洪积物(Qhal)主要分布在延河Ⅰ阶地,以冲积黄土状土、砂及砾石层为主,其上为具层理的黄土状土。

厚度0.5~10m。

(5)人工堆积物土(Qhml):

褐黄色,灰黄色,疏松多孔,分布于居民住宅区区域,为当地居民生活、建筑垃圾及盖房平地所形成的废弃土,厚度0.5~6m,结构松散,成份杂乱。

2.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4.1地质构造

评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向斜东翼陕北斜坡上,为陕北台凹中部,区内褶皱、断裂构造不发育,无岩浆岩活动,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翘曲构造。

2.4.2区域地壳稳定性

(1)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活动较强烈,继承新近纪末喜马拉雅运动的特点,以上升运动为主,河流深切,形成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

陕北新生代沉积,普遍缺失古新统至中新统,上新世以来为河湖相和风成相沉积,其间有不同性质间断,说明新近纪以来该区大部分处于抬升剥蚀,上新世始在抬升背景上有脉动波浪状不均衡性沉积,总体以间歇性面状拱起为特点,更新世以来地壳持续上升,河流不断下切,溯源侵蚀强烈,形成现今沟壑密布,地形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

(2)地震

自第四纪以来,本区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其上升幅度远大于沉降幅度,青壮年期的冲沟非常发育,地貌破坏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据记载,明朝至今,本区共发生地震8次,无4级以上地震发生,区域稳定性较好。

2008年“5.12地震”,延安有较强震感。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延安市宝塔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按《GB50011-2001》规范表5.1.4条确定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s。

2.5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据区内出露地层岩性、结构、组合关系、工程地质性质,可划分为第四系土体和岩体两大岩土体类型。

2.5.1土体

(1)中更新统黄土(Qp2eol)

主要分布于地形切割强烈的沟谷、斜坡地带,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粘粒较上更新统黄土有所增加,灰红--棕红色,较致密,垂直节理较发育。

天然土抗剪强度内聚力C=19.9~46.0KPa,内摩擦角φ=20.2~25.8°

饱和土抗剪强度内聚力C=8.4~13.8KPa,内摩擦角φ=8.5~11.7°

自重湿陷系数δZS=0.005~0.03,湿陷系数δS=0.009~0.043,局部具湿陷性,工程地质性质较较好。

(2)上更新统黄土(Qp3eol)

主要分布于黄土斜坡顶部,成分以粉土为主,粉砂含量高,成壤作用差,大孔隙发育,土颗粒间联结力极弱,土质疏松,手捻即碎。

根据有关资料,天然土抗剪强度,内聚力C=15.3~17.6KPa,内摩擦角φ=19~19.6°

饱和土抗剪强度内聚力C=11.5KPa,内摩擦角φ=14.2~15.4°

自重湿陷系数δZS=0.003~0.01,湿陷系数δS=0.039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3)全新冲积物(Qhal)

主要分布在阶地和漫滩区,以冲积黄土状土、砂及砾石层为主,厚度0.5~10m,局部具有湿陷性,中密状态,工程性质较好。

(4)人工堆积土(Qhml)

成份杂乱不均,结构松散,无工程性能。

2.5.2岩体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中厚层状软硬相间碎屑岩组(J2y):

主要由砂、泥岩(局部为页岩)不等厚互层组成,为软硬相间的碎屑岩类。

据区域地质资料,砂岩干燥单轴抗压强度Rd=29.3~49.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w=22.1~39.0MPa,软化系数0.74,承载力特征值6000kPa;

泥岩干燥单轴抗压强度Rb=26.3~36.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w=1.6~1.7MPa,内摩擦角ф=38.5~41°

,粘聚力c=3.8~4.6MPa,软化系数0.055,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2.6地下水条件

根据区域地下水含水介质、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潜水、黄土层孔隙裂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

(1)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潜水

含水层多呈带状或舌状断续分布于延河河谷区,厚约0.5-10m,赋水岩性以中细砂及砂卵砾石层为主。

其结构松散,孔隙率大,透水性较强,赋水性好。

但由于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贮水空间有限,水量较贫乏,单井涌水量一般100-260m3/d。

该类型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及梁峁区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在局部地段可接受上游河水补给,主要向河流径流或向下游潜流排泄,蒸发及农灌用水也是其重要的排泄方式。

(2)黄土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建设场地西南侧黄土梁峁区,赋水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

由于区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且不连续,地下水多被冲沟疏干,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储存,地下水水量极贫乏。

局部斜坡地段(尤其在沟谷地段)存在不连续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

据野外调查访问建设场地无泉水出露点及湿地出现,总体看黄土孔隙裂隙水对坡体稳定性影响不大。

由于地形破碎,黄土透水性差,大气降水主要以地表径流形式向沟谷汇集,部分入渗补给黄土含水层后下渗至基岩顶面,使其遇水软化,形成软弱夹层,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赋水岩性以砂岩为主,空间分布不连续。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及砂岩孔隙中,由于泥岩砂岩互层出现,泥岩具隔水性,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总体看富水性较差。

据野外调查访问,本区地下水位深度大于50m。

黄土与泥岩的接触面是因其多处于坡脚,一方面地下水使上覆土体中形成润湿带,另一方面又使下伏粘土层、泥岩软化,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沿此面形成滑坡。

2.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地处黄土高原,区内雨少、风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黄土边坡切坡建窑、切坡建房、修建公路等。

人类工程活动对坡体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加剧水土流失,诱发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照片2-3)。

照片2-3人类工程活动(削坡建房)

3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3.1评估级别的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评估级别的确定要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来划分。

3.1.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

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区,地形总体向延河河床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地貌形态为黄土梁峁及河谷阶地地貌。

总体看来评估区岩土体类型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3.1.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

根据XXX经济适用房小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该拟建工程属重要建设项目。

3.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建设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总体属于简单类型,工程建设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属二级(见表3-1)。

表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项目重要性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复杂

简单

重要

一级

二级

较重要

三级

一般

3.2评估范围的确定

本次评估范围是在整个建设场地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环境特征、建设工程具体情况确定评估区、调查区范围。

评估区范围在建设场地征地范围的基础上向外延伸。

南侧延伸至梁峁顶部,西侧延伸至包茂高速公路边界,东侧沿建设场地征地范围向外60m,北侧至延河西岸,评估区面积约0.157km2。

调查范围在评估区范围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调查区面积0.170km2。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本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在本次野外调查中共发现滑坡、崩塌各1处。

主要分布在规划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