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383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与环境学院Word下载.docx

26.全球变化……………………………………………………………………26

27.区域经济学……………………………………………………………………27

28.城市规划概论…………………………………………………………………28

29.人口与社会地理学……………………………………………………………29

30.政治地理学……………………………………………………………………30

31.中学地理科技活动研究………………………………………………………31

32.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实习……………………………………………………32

33.自然地理综合实习…………………………………………………………33

34.人文地理和乡土文化认知实习………………………………………………34

35.区域地理综合实习…………………………………………………………35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学时:

16

学分:

1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人文地理学

课程内容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是面向地理科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引导课,其目的是让新生全面认识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地理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及上升通道,梳理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其专业兴趣,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好的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基础。

教材教参:

1.白光润.地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潘玉君.地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刘本培等.地球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王铮等.理论地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地球概论》课程简介

地球概论学时:

48

2.5考核方式:

考试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导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地球系统科学基本物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行星地球的整体知识,首先在于为部门自然地理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关于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了解各种天象的成因,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包括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两大部分内容。

地球的天文学主要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的关系三大部分内容。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要了解现代天文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宇宙与天体的起源与演化,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包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机理与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季和五带)。

地球和月球的关系主要包括月地关系,日月食与海洋天文潮汐。

地球的物理学主要包括地球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1.孟主编 地球概论 第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主编 地球概论 第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地质学基础》课程简介

地质学基础学时:

64

3.5考核方式: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先行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包括绪论、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作用等6个部分,涵盖了地质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动的类型、地壳构造与演化的理论与过程;

懂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认识地质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后续课程和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1.宋春青,邱维理,张振青,等.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4年.

3.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合编.地质学基础.北京:

4.成都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编.岩石学简明教程.北京:

地质出版社,1979年.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简介

测量与地图学学时:

地貌学

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知识结构由地图学基本理论和地图测绘技术两部分构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制作理论、地图测制绘方法、地图应用、现代成图技术与方法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测制地图与编绘地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

掌握测量的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

掌握地图阅读、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熟练选择、阅读、分析各类地图以获得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信息并能初步运用地图解译区域自然、经济、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时空变化特点。

本课程还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同时具备一定的野外调查和用图能力。

1.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北京:

3.毛赞猷.新编地图学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卞正富.测量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孔祥元.控制测量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梁盛智等.测量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顾孝烈等.测量学(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学时:

地理科学导论、测量学、地图学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适用于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

主要包括导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和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八章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

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

学会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GIS完成人文现象、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势和规律,提高利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黄杏元等.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汤国安等.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

3.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4.郭达志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5.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遥感概论》课程简介

遥感概论学时:

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人文地理学

《遥感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理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以及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遥感的基本理论、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以及遥感的应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物理基础、成像机理和影像解译原理,了解遥感图像专题信息提取方法和处理技术,掌握对航空、航天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译的方法,典型地物的光谱特性和判读特点,能够对了地质、水体、植被、土壤等地物进行初步判读。

1.梅安新等.遥感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吕国楷.遥感概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3.周成虎,骆剑承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年.

4.宁津生等.数字地球与测绘.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年.

5.赵振远.遥感.武汉:

地质出版社.1981年.

6.童庆禧,杨超武.从空间看地球—遥感.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7.汤国安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

8.彭望禄.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地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简介

地理科技论文写作学时:

16学时

0.5学分考核方式:

《地理科技论文写作》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以及投稿技巧等。

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以利其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同时,促进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信息素质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1.赵飞.科技信息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实用教程.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夏淑萍,邓珞华.计算机文献检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符绍宏,雷菊霞,邓瑞丰等.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高祀亮,顾海明,李德成等.科技信息检索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5.肖珑,张春红,苏玉华等.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计量地理学》课程简介

计量地理学学时:

3考核方式:

大学数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以及如何定量分析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本课程通过对计量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

通过做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徐建华.计量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建华.现代地理的数学方法.北京:

3.阳含熙,卢泽愚.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

4.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5.中国地理学会数量地理专业组.数量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应用.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

6.杨永岐.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北京:

气象出版社,1983.

7.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8.岳天祥.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地貌学》课程简介

地貌学学时:

2考核方式: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地质学基础

《地貌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包括影响地貌发育的三要素、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与冰缘地貌、海岸地貌等的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

本课程以阐述地貌学基本理论为主,并注意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地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人类活动等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生产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各种地貌类型的利弊,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地合理措施,趋利避害。

1.严钦尚.地貌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2.潘凤英.普通地貌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3.吴正.地貌学导论.广州: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高抒,等.现代地貌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简介

气象学与气候学学时:

地球概论、地质学与地貌学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的重要部门地理学课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突出地表系统中以大气圈为主体的气候系统,包括其各个子系统的构成、特征、它的运动以及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等,教学内容定位于:

气候系统、气候系统的能源、大气圈的动力学过程、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大气中的热量的变化规律性,掌握大气运动的热力动力因子,熟悉气候系统。

认识有关大气变化的各种物理性状和空气状态方程;

掌握气候形成与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规律性,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掌握主要天气系统,以及灾害性天气系统对人类的损害,为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可分为气象学、天气学基本原理及气候学理论三大板块,以气候系统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

气象学的重点是大气圈的热学属性、力学属性、水分的转换及气压场的配置。

天气学基本原理的重点是气团、锋及中高低纬度天气系统的状况,尤其是气旋的发生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的活动。

气候学理论的重点是关于气候系统思想的精确阐述、气候系统的各个主要过程、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等。

1.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第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卜永芳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第11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水文学》课程简介

水文学学时: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气候学

《水文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

本书以水循环为纲,阐明了水循环各要素和各种水体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有:

水文学基础知识;

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陆地表面水、海洋及地下水等水体水循环具体过程的分析;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得水文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水资源,在生产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各种水文现象的利弊,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地合理措施,趋利避害,使学生初步了解水文学的工作任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第3版).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2.卜永芳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第11版).北京教育出版社,1989.

3.黄锡荃.水文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邓绶林.普通水文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5.杨士弘主编.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简介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学时: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包括土壤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两门教材的内容,其中土壤地理学共10章,以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环境功能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

生物地理学共7章,包括生物与环境间的基本原理、生物群落的构成与基本特征、陆地和水域生物群的特征与分布、岛屿生物的分布、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人与生物共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要素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性规律,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1.李天杰,赵烨,张科利,郑应顺,王云.土壤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3.殷秀琴,侯威岭,李贞.生物地理学.北京:

4.陈炳涛.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5.陈传康.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刘胤汉.综合自然地理学原理.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海洋地理学》课程简介

海洋科学导论学时:

32

2考核方式: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

《海洋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是认识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所必需的入门知识。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几乎涉及海洋的各个方面。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海洋温度、盐度、光照、溶解氧、营养盐等各种海况因子和海流、波浪、潮汐、水团等基本知识及其主要特征、变化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一般海洋现象的分析原理与方法,了解它们在渔业等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能运用海洋科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渔业等行业的一些现象。

1.冯士笮等.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中国大百科权术出版社,1987年.

3.海洋图集编委会.渤海、黄海、东海海洋图集(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出版社,1990年.

4.海洋地质学.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

《人文地理学》课程简介

人文地理学学时:

地理学导论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以文化为主线,以区域、空间和人地关系作为研究主题。

教学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概述部分,含第一、二、三共三章,重点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发展史、理论基础以及方法论;

第二部分含第四至十二章,重点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含第十三章,重点介绍人文地理学与当今的全球问题及其应用。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满足中等学校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需要,了解从事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带领学生开展相关课外活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学以及其他分支学科奠定专业基础,为今后从事中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1、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北京:

2、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

地理学思想史,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9.

3、李旭旦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4、张小林、汤茂林、金其铭:

人文地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王兴中、孙峰华、刘继生主编:

人文地理学概论,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6、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等:

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PaulL.KnoxandSallieA.Marston:

HumanGeography:

PlacesandRegionsinGlobalContext,PearsonPrenticeHall,2010.

《经济地理学》课程简介

经济地理学学时: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区域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具有上承部门地理、下启专业课程的“枢纽”地位。

本课程主要介绍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经济活动的区域组织与结构、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等问题。

在教学中要突出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内容整合,充实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内容,深化学生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重于发展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