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84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研动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物物理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成就回顾14

工作进展21

摄影作品展落下帷幕一二三等奖各有其主21

生物物理研究所青年职工“怀柔二期”培训圆满结束22

“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夏季免疫学培训课程22

生物物理研究所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23

研究生园地24

生物物理研究所举办“首届生物希望之星夏令营”24

相关链接——25

相约生物物理研究所——“首届生物希望之星夏令营”开营式侧记25

难忘的德国之行——参加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有感25

简讯28

中关村三小“小记者”访谈生物物理研究所“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28

生物物理研究所公寓及食堂等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29

特别报道29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29

回忆我参加革命初期的一段经历29

盛事谈危言居安枕戈眠——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31

牢记历史开创未来——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纪实33

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35

如歌岁月35

“黄金”游35

健康常识36

适宜秋天的健身运动36

刊首寄语

寻求完美超越时代

南北

当人们将时间与生命的结合划分为时代时,那么任何时代便都有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烙印。

时代是什么?

它是时间的聚合,是生命的浓缩,是大事小情的承载体……过去、今天、未来,人们在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里踯躅、攀援着,那些无法抹弃的一路阶梯上,映照着无数生命的坚韧与脆弱、骠悍与懦弱。

在时代的舞台上,谁也不能是永远的主角,谁也不会是永恒的英雄,多少盖世英雄瞬间辉煌瞬间黯淡,几多泣诉、几多怨慕。

历史的聚焦镜,在滚动中把一个个时代的人群捕捉又放弃。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总会在自己的心灵中寻求、开创、呵护着一块圣地。

心中的圣地,一如往昔的圣洁,灵魂可以得以皈依、生命随之灿烂。

而对生命不懈的追求与完善,恰恰是人类超越自身的原动力。

拥有那种将自身都可以超越的力量,又将视时代为何物?

它是一种生命的感悟。

这感悟让人们去除时代的消极,涤荡尘世的疲惫,感受新生命的憧憬;

这感悟让人们继承并捍卫着不朽的精神与勇气,成为激励新生命不断攀缘而上的永恒动力。

要闻

泰国诗琳通公主到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创新文化建设与政策研究室霍妍丽

2005年7月22日下午,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

诗琳通一行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郭华东局长等领导陪同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在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饶子和院士对诗琳通公主殿下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向诗琳通公主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学科布局、科研方向与最新研究成果等情况。

随后,诗琳通公主在饶子和院士的陪同和亲自讲解下参观了该所“系统生物学中心蛋白质组技术平台”、“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脑核磁成像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参观过程中,诗琳通公主边听边记,边走边看,并不时提出问题。

参观结束后,诗琳通公主欣然提笔为生物物理研究所题了词。

她勉励并祝愿生物物理研究所再接再励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饶子和院士代表研究所,向诗琳通公主殿下赠送了特意为诗琳通公主准备的一份研究所的精美邮册留作纪念。

被称为“中泰友好使者”的诗琳通公主热爱中国文化。

1981年,她首次访问中国,成为泰国王室成员访华第一人。

此次接待诗琳通公主一行并陪同参观的还有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院士。

thrich教授访问生物物理研究所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张剑

8月12日上午,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urtWü

thrich(库尔特·

维特里希)教授应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饶子和院士之邀访问了研究所,并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KurtWü

维特里希)教授系生物物理学及结构生物学教授,现同时任职于美国Scripps研究所及瑞士苏黎士联合技术学院。

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分子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科学及结构基因组学。

为表彰其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2002年,KurtWü

维特里希)教授、美国科学家约翰·

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共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徐涛副所长接待了教授并主持了学术报告会,同时为其颁发了“生物物理研究所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聘书。

学术报告之后,维特里希教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平台及部分实验室,并与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中国科技大学施蕴渝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朱广教授及清华大学李勇教授、军事医学科院颜贤忠教授、生物物理研究所王金凤教授等同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生物物理研究所郭爱克院士喜获最新科研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视嗅觉的协同功效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郭爱克院士喜获“果蝇学习与记忆”研究的最新成果,7月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以4页的篇幅发表了题为《果蝇跨模态学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

这项科学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建增博士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郭爱克院士共同完成的,这一最新发现首次表明: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果蝇在视觉和嗅觉不同模态之间,具有学习与记忆的协同双赢和相互传递的功能。

专家认为,该机制将对研究人及高等动物的认知行为有借鉴作用。

该项科学研究以果蝇为模式动物,在精巧的飞行模拟器——标有两个高低不同位置,输入不同浓度、不同气味的圆筒内,同时完成对果蝇视嗅双模态的实验。

研究者“嫁接”了嗅觉气味调控系统,率先在视觉飞行模拟器上,实现对个体果蝇的嗅觉操作式条件化的实验突破。

《Science》杂志审稿人认为“这些发现新颖而有趣,实验设计完成得巧妙,简洁而逻辑清晰”,“实验完成得彻底,甚至感觉到它超出了对该项研究所能的预期”。

媒体推介——科学家首次发现视嗅觉的协同功效

《光明日报》2005-07-10

7月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所郭建增博士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郭爱克院士研究果蝇学习与记忆的最新成果:

《果蝇跨模态学习的相互作用》。

该论文表明:

他们首次发现果蝇在视觉和嗅觉不同模态之间的学习与记忆中具有“协同共赢”和“相互传递”的功效。

该论文的全部实验和科学发现是以果蝇为模式动物,在精巧的飞行模拟器上完成的。

在原有的视觉飞行模拟器上,他们“嫁接”了嗅觉气味调控系统。

这是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在视觉飞行模拟器上,实现了对个体果蝇的嗅觉操作式条件化的实验突破。

他们能够在同一台飞行模拟器上,对果蝇个体同时完成视、嗅双模态或分别独立完成单模态的操作式条件化。

他们在检测双模态复合记忆获取时,发现二者之间的“弱弱”联合,竟然能导致跨模态的学习记忆达到1加1大于2的非线性增强,即“协同共赢”的效果,而且还实现了“互利互惠”原则。

他们的实验揭示,视、嗅双模态之间的“协同共赢”、“互利互惠”和“相互传递”都对双模态信息输入的时间一致性有严格的要求。

这项成果对灵长类和人的更为复杂的多模态信息整合、对人工智能中的“多智能体系统”的“自然计算”、对阐明智力和创造性的本质以及基因-脑-行为之间的关系,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果蝇不仅能够“趋利避害”,还能通过微型脑“举一反三”,这样的“通感”能力过去一直被认为只能存在人类等高等生物中。

7月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果蝇跨模态学习的相互作用》,提出: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果蝇在视觉和嗅觉不同模态之间的学习和记忆存在“协同共赢”和“相互传递”。

这一成果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建增博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郭爱克院士在3年多的时间内,对果蝇的学习与记忆行为研究的最新发现。

虽然只有2毫米体长,但是果蝇的基因和人类存在同源性,行为很复杂,加之其基因相对大大简化,代数生存期仅20多天,因此,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生物。

郭爱克院士表示:

通过分析果蝇的基因、脑、行为三者的关系,将可能使神经科学向揭开智力、创造性的诞生奥秘迈出重要的一步。

生命体在演化中,被赋予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等不同的感知通道,又被称为模态。

这些模态就是脑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界面和通路。

在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多模态感知是生命攸关的。

在这些模态的相互作用下,才有了生物体对环境快速、可靠的选择和反应。

那么,大脑是怎样综合模态的感觉和记忆信息的呢?

这就是当今脑和认知科学的热点问题。

郭建增博士和郭爱克院士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跨模态的学习与记忆研究,首创在视觉飞行模拟器上,加入了嗅觉操作分析系统:

在飞行模拟器圆筒内壁4个90度象限设置两个高低不同位置的水平条带,以角距离对果蝇进行视觉输入,同时以两种不同气味的浓度进行嗅觉输入。

通过睿智的实验设计,实现了同时完成视觉、嗅觉双模态研究的操作,还能够分别独立完成其中任何一个单模态的操作。

当视觉和嗅觉模态的输入信息减弱到几乎不可能独自对果蝇产生影响、即不再促发果蝇的学习和记忆效果,这个信息值被设定为阈值。

研究人员同时输入接近阈值的视觉和嗅觉模态,发现这种“弱-弱”联合,竟然能够导致果蝇产生学习和记忆后的反应,即“协同共赢”的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上述共学习之后,再分别检验果蝇单模态的记忆获取情况,不论视觉和嗅觉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记忆。

这表明跨模态之间的记忆不仅实现了“协同共赢”,还产生了“互利互惠”。

在对果蝇的深入研究中发现,这个小动物的记忆可以从一种被操作条件化输入的单个模态,向另一种曾经共存、但没有操作条件化的模态传递。

反之也成立。

这篇论文得到了《科学》匿名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据悉,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跨模态记忆协同的脑机制和神经回路,即为什么果蝇会如此“聪明”,期望对揭示灵长类动物和人的更为复杂的整合多模态信息的过程有所贡献,对人工智能中多智能体系统的“自然计算”有所启发。

一朵美丽的花,光用眼睛看还不够,最好再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这样,你脑海中就会留下曼妙的印象。

通过对果蝇的最新研究,我国科学家发现:

当视觉、嗅觉等全身多个感知器官一起“调动起来”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烙印”。

昨天出版的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以4页篇幅,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这一成果。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等,是大自然赋予生命体的感觉器官。

这些感觉通道并不孤立工作,它们之间既合作竞争,同时也相互抑制,然后由大脑对这些信息加以综合。

”主持这项研究的郭建增博士和郭爱克院士解释,通过果蝇实验发现,“多感觉通道”的认知效果,要远远大于“单通道”。

由此,专家建议:

人类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最好要调动起全身多个感知器官。

比如说,背英文单词,看+大声朗读,可能比默读更有效;

而要想牢记一个人,名字、声音、外貌、体味等叠加起来的多维印象,也比单个特征更容易记忆。

目前,郭爱克院士领导的实验室正在果蝇的“认知世界”继续探索。

他告诉记者:

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化,科学家期望逐渐了解智力和创造性的本质,以及基因-脑-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一成果对人工智能也将有所启发。

果蝇的“多通道”学习

小小果蝇成为此次科学家的研究目标:

虽然身长只有2毫米,但它们拥有一双大大的“复眼”,以及一对灵敏的嗅觉触角。

郭建增、郭爱克为果蝇设计了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飞行模拟器”,使它同时面对彩色图形和气味两个“冲击波”。

结果发现:

在十分微弱的图像和气味信号条件下,视觉与嗅觉“协同作战”,可能达到1+1>

2的“共赢效果”——果蝇的学习记忆得到加强,其“成绩”比光看、光闻都要好。

此外,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视觉和嗅觉两个“感觉通道”彼此还能互利互惠,并相互记忆传递信息。

《科学》杂志审稿人认为,“这些发现新颖而有趣……这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必将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生物物理研究所一项新成果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初评

科技处董先智

近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获悉,我所由阎锡蕴研究员主持、申报编号为915-2005-001的申报成果:

“新型肿瘤血管靶分子及其抗体药物研究”已被初评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目前初评结果正在公示中。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策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发现新的肿瘤血管特异靶分子,开发抑制肿瘤血管药物。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

(1)围绕血管内皮细胞,寻找新的肿瘤血管特异靶分子;

(2)研制抑制新生血管的抗体药物。

主要成果如下:

1.围绕血管内皮,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一些重要靶分子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黏附分子CD146是一个新的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选择性地分布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成与转移。

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CD146分子的新功能,而且为肿瘤的诊断和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分子。

2.针对上述靶分子,研制出一系列抗VEGF、抗IV型胶原酶和抗血管内皮粘附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及抗体融合蛋白。

其中抗CD146分子的抗体AA98能够抑制肝癌、胰腺癌和平滑肌肉瘤等多种肿瘤的生长,是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抗体。

抗体AA98已经作为美国EMD公司和北京岳泰生物工程公司的免疫试剂向全世界销售。

人源化治疗性抗体AA98正在中试和临床前期研究。

3.建立和完善了一些相关的技术平台,包括

(1)肿瘤血管内皮靶分子筛选模型和新生血管抑制剂生物活性评价体系;

(2)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抗体人源化技术、抗体亲和力成熟技术和完整抗体高效表达及纯化技术。

此项研究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1项美国发明专利。

两项专利技术转让。

在SCI收录的刊物发表原始研究论文15篇,2003年在《Blood》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选作该期的封面。

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和制药企业的极大兴趣。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论文已经被《EMBO》和《J.B.C》等国际著名期刊引用多次,6次应邀参加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举行的《国际抗体学》和《国际免疫学》等重要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表明该项研究结果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在国际上占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该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项目(10-09-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387)、国家973项目(G1*******04)和国家新药研究基金(96-901-05-204)项目的支持。

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所地合作——饶子和所长率队访问川大和西藏自治区

副所长吴乐斌

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推进研究所的所地(校)合作工作,2005年7月13日至14日,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所长率“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地合作领导小组”组长、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乐斌,所地合作领导小组成员高光侠教授,百奥药业侯全民总经理,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主任唐宏研究员一行访问了四川大学,并就双方在肿瘤与免疫学方向的合作初步形成了意向。

13日至14日,在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代表川大热情地会见了饶子和所长一行,双方就感染与免疫、肿瘤与免疫学合作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合作的意向。

在魏校长的安排下,饶子和所长一行参观了四川大学附属医院华西医院检验医学中心、药剂科,并向科室负责人多年来给予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生北控”公司和“百奥药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随后,饶子和所长一行又与华西医院石应康院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热情的讨论。

双方认为,华西医院作为华西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医院,与我国生命科学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展合作,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

双方拟定,在今年九、十月份间开展一次学术交流,从生物医学的研讨入手,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科研与产业的结合等方面的探讨,以期持久地进行合作。

7月14日至7月17日,饶子和所长一行访问了西藏自治区,看望了研究所派往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任挂职副厅长的仓怀兴同志。

西藏科技厅组织了座谈会,多吉次仁厅长等厅领导与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陈金瑞所长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多吉次仁厅长对仓怀兴同志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介绍西藏自治区的科技工作后,提出了与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的愿望与需求。

双方就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建设、特种生物资源研究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会见中,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汪建副所长等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

自动化研究所谭铁牛所长率队参观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5年8月17日上午,自动化研究所所领导班子成员、科研骨干和全体中层干部一行23人在谭铁牛所长的带领下,参观了生物物理研究所。

自动化所的参观团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受到了研究所上下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接待,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饶子和院士率领中层干部和相关科研人员全程陪同参观,并主持了座谈会。

副所长赫荣乔、吴乐斌参加了座谈会并回答了兄弟所提出的问题。

在饶子和所长的陪同下,自动化所的同志们根据各自工作的分工和特点,与生物物理研究所相应的同志分别结成对子,共同参观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中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一期)”等科研中心和相关实验室,创新文化成果展示以及园区建设等。

参观过程中,自动化所的同志不时详细询问、细致纪录,并与陪同的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座谈会上,饶子和所长首先代表生物物理研究所领导班子对兄弟所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随后,他从研究所的学科布局、创新队伍、科技成果、平台建设、试点的三期规划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创建背景、历史沿革、科研特色和发展态势。

介绍中,饶所长还特别强调了党的领导在研究所发展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介绍结束后,自动化所的同志们就“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实验设备的共享与维护”、“引进并稳定人才的有效方法”以及“产业化的成功经验”等问题纷纷提问,饶子和所长、赫荣乔副所长、吴乐斌副所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了解答。

最后,自动化所的谭铁牛所长作了发言。

他对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研究所近年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祝贺。

他说,从研究所的所容、办所理念、创新队伍建设和职工风貌上可以感受到目前生物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勃勃生机。

他希望两个研究所继续发扬历史上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把此次参观见面作为今后合作的一个新起点,共同描画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百奥药业”、“中生北控”与中关村健翔科技园生物医药孵化器达成合作意向

百奥药业郭燕英供稿

健翔科技园管委会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控股子公司——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在健翔科技园内共同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的意向。

该孵化器拟由三方共同出资,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均相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平台、蛋白多肽药物研发平台、蛋白多肽药物给药系统和大规模高品质蛋白质纯化与制备平台等共享技术平台,利用原百奥药业和中生北控的GMP厂房、设备、实验室和诊断试剂加工车间以及办公楼等资源,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项目和人才筛选,以CRO、技术合同以及“产权化”等形式对项目和企业进行孵化。

孵化器管理公司将于近期完成注册,第一批孵化的项目有望于2005年年底前投放市场。

科研动态

科技部领导深入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

科技处魏妍

2005年7月22日下午,科技部基础司项目处和基地处领导分别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就蛋白质科学国内外发展态势和国家对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等问题进行调研,并与研究所部分PI和相关人员举行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饶子和所长主持,他首先逐一介绍了双方与会人员,然后详尽地介绍了研究所的学科布局、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研究所创新试点三期规划及蛋白质科学发展态势。

与会人员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重大项目的申报、管理、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PI们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和谐。

座谈会结束后,赫荣乔、徐涛副所长陪同客人参观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脑核磁成像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质谱平台等相关实验室。

随后,由张延东处长带领的科技部基地处一行4位领导也来到我所,就国家对基础研究稳定支持问题与饶子和所长等所领导、王志珍院士和PI代表进行了研讨并交换了意见。

张延东处长结合前期调研情况,详细介绍了国家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能的实施方式,饶子和所长也介绍了研究所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和试点三期规划,表达了基础研究一线科学家对得到国家稳定支持的渴望和期待。

科技部基础司的领导们主动深入研究所,了解情况、交流信息、交换意见,体现了他们把为科研、为科学家服务作为工作第一准则的良好工作作风。

研究所对科技部相关领导长期以来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今后能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得到科技部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都培双、师晓栋

7月30日,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图书报告厅举行隆重仪式,研究所第四个研究中心——“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饶子和院士以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裴钢院士出席了挂牌仪式,参加仪式的嘉宾还有所内各行政机关领导和其它中心的负责同志,大家和“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的国内外PI以及中心的众多研究生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饶子和所长首先宣布“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然后宣读了中心领导人的任命书:

任命唐宏、陈建柱研究员为中心主任,都培双、范祖森、王福生研究员为副主任。

随后,裴钢院士对生物物理研究所新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他感慨万千,呼吁中科院在三期创新阶段应该做强、做大免疫学这一重要的前沿学科,同时,他对“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寄予厚望,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严谨、低调和求实的治学作风,为我国生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接下来,“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的海外教授和国内PI都竞相发言,他们畅谈对中心成立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

科技处孙命处长和系统中心副主任陈畅教授也对中心成立表示了祝贺。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饶所长和裴院长共同为中心揭牌。

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中心成立挂牌活动选择在夏季免疫课程中午休息的空档举行,整个仪式简短朴实,充满了紧张的工作气氛和温馨的感觉。

媒体报道——中科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从免疫学角度揭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健康报》记者张荔子霍妍丽

近日,“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中心主任唐宏研究员表示,希望能通过5年时间,逐步揭示SARS、H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