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98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下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则逐渐增多。

解析:

选C A项,原文中说“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选项中说“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写实,最后到符号化的积淀过程”,把这两个方面合成了一个过程,所以错误。

B项,此选项表述的不是“有意味的形式”,说的是仰韶彩陶的特点。

D项,“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错误,原文最后说“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了《诗经》《周易》。

D.仰韶陶器器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

选A A项,主客颠倒。

原文中说“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而选项中主客体的关系颠倒了。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选D A项,由第一段中“大概相对说来”可知,“是相对和平安定”的说法将推理理解为事实,不合文意。

B项,由第三段后面两处疑问句可知,“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将或然理解成了已然。

C项,由第五段末尾处语句“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可知,“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

曾少袭爵,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

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

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顷之,迁散骑常侍。

及宣帝将伐辽东,曾上疏魏帝曰:

“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

虽有万一不虞之变,军主有储,则无患矣。

”帝不从。

出补河内太守,在任有威严之称。

征拜侍中,母忧去官。

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

爽诛,乃起视事。

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

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

“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

”因言于帝曰:

“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原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

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

”帝曰:

“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

”曾重引据,辞理甚切。

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毌丘俭诛,子甸妻荀应坐死。

其族兄顗、族父虞并景帝姻通,共表魏帝以丐其命。

诏听离婚。

荀所生女芝为颍川太守刘子元妻,亦坐死,以怀妊系狱。

荀辞诣曾乞恩曰:

“芝系在廷尉,顾影知命,计日备法。

乞没为官婢,以赎芝命。

”曾哀之,腾辞上议。

朝廷佥以为当,遂改法。

曾在司隶积年,迁尚书,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

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

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

侍从吏驺,莫不醉饱。

帝既出,又过其子劭。

曾先敕劭曰:

“客必过汝,汝当豫严。

”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

曾见崇重如此。

(选自《晋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顷之,迁散骑常侍   顷之:

不久

B.在任有威严之称威严:

威信严厉

C.乃起视事视事:

治事,任职

D.曾盛为宾主宾主:

宾客和主人

选D D项,“宾主”是偏义复词,偏“主”,“主人”的意思。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B.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C.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D.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

选B 一看常见句末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汇——中、者、之;

二看常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司隶校尉(做宾语)、抚军校事(做主语)、朝野(做主语)、朝廷(做主语);

三看文意。

三管齐下,答案可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曾在诡谲、动荡的魏晋政权更替期,能够全身而退并且受两朝重用,可见其卓绝不凡的政治智慧。

B.何曾因阮籍行为放荡、不拘礼法,在文帝面前直接斥责要求问罪,文帝亲自求情,最后没有处置阮籍。

C.荀氏当面向何曾求情,愿为官奴以赎毌丘芝。

何曾被其大义感动,上表请求复议,体现了其慈悲怜恤的品质。

D.何劭不听父亲指示,武帝到访期间竟然未做准备,既不戴冠也不束带,因而受到了何曾严厉的责备。

选C C项,“荀氏当面向何曾求情”错,根据原文“荀辞诣曾”,可知荀氏是传话给何曾求情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既出,又过其子劭。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应该挑选大臣名将中有威望的重臣老臣,排定官位,派遣他们到北军。

(2)武帝离开后,又顺路看望何曾的儿子何劭。

何曾事先告诫儿子说:

“客人一定会顺路去看望你,你应当事先准备,隆重待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8.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6分)

答:

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

(2分)“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润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1分)“弄”字形象地写出清风拂动芭蕉叶所发出的清脆乐音。

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1分)“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1分)且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秋景的美好。

(1分)

9.“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

(1分)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却与末句“不堪行”形成强烈的对比。

(2分)诗人客居福建,旅途艰辛,又时逢秋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客居异乡、旅途劳顿的隐痛。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诗经·

氓》)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2)隰则有泮/言笑晏晏

(3)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从母亲到妻子

余光中  

①“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

”我对朋友这么说过。

②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作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作九州,英雄落难叫她作江湖。

不但是那片后土,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

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故事,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

洪水成灾,却没有滴溅到我唇上。

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的喊魂。

不然我真会魂魄散,被西潮淘空。

③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④台湾是妻子,因为我在这岛上从男友变成丈夫再变成父亲,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前辈”,已经度过了大半个人生。

几乎是半世纪前,我从厦门经香港来到台湾,下跳棋一般连跳了三岛,就以台北为家定居了下来。

其间虽然也去了美国五年,香港十年,但此生住得最久的城市仍是台北,而次久的正是高雄。

我的《双城记》不在巴黎、伦敦,而在台北、高雄。

⑤我以台北为家,在城南的厦门街一条小巷子里,“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蛰居了二十多年,喜获了不仅四个女儿,还有廿三本书。

及至晚年海外归来,在这高雄港上、西子湾头一住又是悠悠十三载。

厦门街一一三巷是一条幽深而隐秘的窄巷,在其中度过有如壶底的岁月。

西子湾恰恰相反,虽与高雄的市声隔了一整座寿山,却海阔天空,坦然朝西开放。

高雄在货柜的吞吐量上号称全世界第三大港,我窗下的浩淼接得通七海的风涛。

诗人晚年,有这么一道海峡可供题书,竟比老杜的江峡还要阔了。

⑥不幸失去了母亲,何幸又遇见了妻子。

我的慈母生我育我,牵引我三十年才撒手,之后便由我的贤妻来接手了。

没有这两位坚强的女性,怎会有今日的我?

大陆与海岛更是如此。

所以在感恩的心情下我写出《断奶》一诗,而以这么三句结束:

⑦断奶的母亲依旧是母亲

⑧断奶的孩子,我庆幸

⑨断了嫘祖①,还有妈祖②

⑩海峡虽然壮丽,却像一柄无情的蓝刀,把我的生命剖成两半,无论我写了多少怀乡的诗,也难将伤口缝合。

母亲与妻子不断争辩,夹在中间的亦子亦夫最感到伤心。

我究竟要做人子呢,还是人夫,真难两全。

无论在大陆、香港、南洋或国际,久矣我已被称为“台湾作家”。

我当然是台湾作家,也是广义的台湾人,台湾的祸福荣辱当然都有份。

但是我同时也是,而且一早就是,中国人了:

华夏的文明是我与生俱来的“家当”,怎么当都当不掉的,而中国的祸福荣辱也是我鲜明的“胎记”,怎么消也不能消除。

然而今日的台湾,在不少场合,谁要做中国人,简直就负有“原罪”。

明明全都是马,却要说白马非马。

这矛盾说来话长,我只有一个天真的希望:

“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

[注] ①嫘祖: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蚕。

“嫘”读lé

i。

②妈祖: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信奉的女神。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是为了始终不忘中华文化的血脉根源。

B.作者的女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无法理解他为她创作的古典诗词《菩萨蛮》。

C.文中借《双城记》的典故,表明台北、高雄是作者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D.作者早年不得志,在台北深巷寂寞蛰居,晚年终于在高雄过上了称心的生活。

E.文章以“胎记”为喻,生动地表明其实每一个中国人都与祖国祸福荣辱与共。

选BD B项,文中“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明如果忘记传统,一味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就无法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了;

D项,“早年不得志”与文意不符,从文中“喜获了不仅四个女儿,还有廿三本书”可知。

(2)文章第②段从哪几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厚乡情?

请用四个双音词概括。

土地(或“地理”)、人民、历史、文化。

(3)解释并分析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①断了嫘祖,还有妈祖。

②明明全都是马,却要说白马非马。

①离开了祖国大陆,又到台湾,这两块土地都是作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表达了作者对大陆和台湾的热爱与感激。

②明明全都是中国人,却要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揭示出妄图把台湾和大陆割裂开的论调的荒谬。

(4)文中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联系全文谈谈这两个比喻的含意。

(8分)

作者21岁以前生活在祖国大陆,此后在台湾居住时间最长,如同一个人由母亲生养哺育,成年后与妻子共同生活。

大陆和台湾就像作者的慈母和贤妻,给予他精神力量,成就了他现在的一切。

母亲与妻子若不和,夹在中间的男人伤心为难,正如台湾和大陆因为政治原因分隔,身在台湾的作者两难割舍,呼吁不要因政治割断文化的血脉。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3年5月18日,美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出版了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作为精神病学领域的“圣经”,它的出版掀起了惊涛骇浪,人们或赞同,或指责。

B.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蓝图由政府来描绘,这个能够理解。

但是作为企业的高层,仅仅参照国家的宏观计划来考虑企业的发展,令我感到不可思议。

C.前段时间,有人说在路上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随后便意识模糊,醒来时发现身上财物已不胫而走,专业人士提醒,对于陌生人提供的水和食品,不要随意接受。

D.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减肥的最佳时间也是晨曦。

清早的计划做好了,就能开启一天的瘦身活力,让自己健康地减肥。

选B B项,但是:

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语义的转折。

A项,惊涛骇浪:

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这里应用“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C项,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这里应用“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D项,晨曦:

晨光。

这里应用“早晨”。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美洲锥虫病正肆虐美国,估计已有逾三十万人受感染。

该病初期没有症状,一旦发病可能导致心脏衰竭或其他致命疾病,故该病又被称为“新艾滋病”。

B.一部好的作品,应该从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发,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

C.中华文明由山东地域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育成,莒文化是东夷文明的代表,莒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开拓性因素。

D.台湾顶新集团因“馊水油”事件陷入危机,台湾餐饮业召开会议,通过了全面抵制“顶新”产品,顶新集团另一品牌“味全”也受到波及。

选A B项,“从……出发”与“把……放在首位”两种句式杂糅;

C项,“莒文化是一种……因素”搭配不当;

D项,宾语残缺,应在“产品”后面加上“的决议”。

14.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

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

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

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

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旋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选A 语段文字描写暮春景色,基调欢快喜悦,清新浪漫。

B、C两项情感抑郁、惆怅;

D项情感激昂、愤怒。

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

15.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4年9月18日上午9时,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各方关注的上海新高考方案,终于露出真容。

新方案将从2014年启动,2017年整体实施。

今后,上海高考将实行“3+3+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即3门高考统一测试科目+3门学业考选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不分文理科,满分为660分,外语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