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435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每年的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单质B、分子C、元素D、氧化物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干冰中分子间有间隔

D、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4、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5、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C、水、氢气、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水、氢气、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6、硫酸亚铁是常用维生素片中的铁补充剂,硫酸亚铁中硫的化合价是()

A、+4B、+6C、0D、-2

7、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蔗糖溶解——分子不断运动

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变化

D、水的气化——分子间有间隔

8、现有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其中含原子数最多的金属是()

A、MgB、FeC、NaD、Zn

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A、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元素种类不同

B、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原子结构不同

C、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

10、科学家研究发现,超声波作用于特制分子溶液能诱发分子破裂,从而重新组成新分子的反应,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重新组成的分子可能具有特殊的性质

D、超声波可能超催化作用

11、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已知亚硒酸钠中硒的化合价为+4价,则亚硒酸的化学式为()

A、Na2SeO4B、Na2SeO3C、Na2SeD、Na2SeO2

12、山犁酸(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

B、山犁酸中含有16个原子;

C、山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2

D、山犁酸中碳之素的质量分数为10.7%

13、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的是()

A、干冰变二氧化碳气体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蔗糖溶于水中得到蔗糖溶液

D、水沸腾得到水蒸气

14、在氧气(O2)和二氧化碳(S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B、两个氧原子C、氧元素D、两个氧元素

1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发生了变化的是()

①、化学性质②粒子的电性③相对原子质量④原子核

⑤电子层数⑥最外层电子数⑦核外电子总数⑧元素种类

A、②⑥①B、①③⑤C、③⑤⑧D、①②⑥⑦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B、含氧化合物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不同种类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17、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当氧气变成固态氧时,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镁原子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18、下列物质中既存在分子又存在离子的是()

A、金刚石B、氯化钠溶液C、氯化钠晶体D、液氧

二、填空及简答题:

1、现有在H、C、O、Cl、Ca、Fe六种元素

(1)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

①医疗上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③有毒,可作燃料的氧化物

④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⑤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⑥建筑石料中含有的盐

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

⑧可作环保、高能燃料的单质

(2)用上述六种元素组成适当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2、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某小组同学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知道进行了归纳,请你共同完成下列设计,填写其中空白。

(1)概念问的相互关系。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写相关的内容。

(2)概念的辨析和应用。

请用概念辨析下列符号表示的不同意义,并用序号填写空白。

在①2H②Fe③N④Al3+⑤Mg+2⑥H2O中,表示离子的是,能表示物质又能表示分子的是;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也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个物质的是。

3、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它的镜架一般是塑料制成,塑料中含碳元素,玻璃镜片的主要变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变色玻璃中含银离子,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显-1价。

4、已知氢、碳、氧、钠、氯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1、6、8、11、17

(1)质子数为11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用符号分别表示为、,含有这种原子和离子的物质分别为、。

(2)写出由质子数为10的分子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的化学式、。

(3)质子数为1的阳离子和质子数为17的阴离子的化学符号依次为、,在的溶液中一定含有这种阳离子,含有这种阴离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5、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请你仔细阅读下表的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

H+Na+Mg2+OH—Cl—SO42—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1+2-1-1-2

HNaMgOHClSO4

解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HCl、H2SO4

NaOH、Mg(OH)2

MgCl2、Na2SO4

(1)由上表中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

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的相等,请你再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钙离子,酸根离子。

(2)由上表中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对得出的规律是:

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利用表格中所给内容,请你再写出一种盐的化学式。

6、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1号”绕月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是同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

(1)根据高氯酸铵的化学式NH4ClO4信息?

请写出三点:

、、。

(2)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N2↑+CL2↑+4X↑+2O2↑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推测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3)“嫦娥1号”的任务之1是开采月球上丰富的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这一清洁能源,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①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填序号)

②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7、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没有硅就没有你喜欢的计算机。

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元素。

(2)Si02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Si02+2C高温Si+2CO,硅的化合价在反应前是价,反应后变为

价,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下列中的。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3)硅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

有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

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CO2排放,因而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8、科学实验证实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构成下列物质的粒子是什么,并写其化学符号。

(1)自然界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是由构成,其化学符号为。

(2)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是由构成,其化学式为。

(3)医用生理盐水中含有的粒子是、、,其化学符号分别依次为、、。

9、“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

24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材料三:

流感发生时,在室内把醋加热至沸腾,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1)材料一说明

(2)材料二说明

(3)材料三说明

(4)试举一个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10、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图是(填编号),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填编号),图①中的分子(填“能”或“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2)写出图②中分子转变成图①中分子的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方程,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11、将下列所举的“现象”及与之相对的“解释要点”的序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现象:

(1)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2)墙内开花墙外香

(3)水结成冰

(4)碘粉和碘蒸汽都能使淀粉试纸变蓝。

(5)空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解释要点: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E、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1)与;

(2)与;

(3)与;

(4)与;

(5)与。

1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提供的事实或现象

(1)解释表中两个变化的本质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宏观(从物质变化角度解释)

微观(从分子是否变化分析)

(2)体温计里的汞柱由构成(填“分子”或“原子”),当体温计中汞柱升高是因为。

13、2005年国家质监局发布公告,禁止生产或进口有害的DEHA(C22H42O4)增塑剂的PVC食品保鲜膜,市场上保鲜膜的种类较多,要保证食品安全,必须注意识别。

(1)组成DEHA的元素名称是,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是。

DEHA是一种(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使用不当易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2)塑料保鲜膜不宜包装发热的油炸食品,因为高温时保鲜膜中增塑剂分子更容易从保鲜膜进入食品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3)全世界每年生产使用约上千万吨保鲜膜,使用后成塑料垃圾,为了保护环境,你提出的一条合理化建议是。

14、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如对下列各组内符号或式子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你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你写出组内符号或式子的三点相似之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CO2与SO2

C+O2点燃CO2与

2Mg+O2点燃2MgO

相似之处

(1)

(2)

(3)

相似之处: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3——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写上表中空格,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填“得”或“失”)电子。

(2)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发现如下规律

①每一周期是以金属元素开头,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5)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符号是,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符号。

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根据上图你获得的信息是①

16、请你仔细研读下列表格中的例子:

物质分类

物质举例

单质

氧气(O2)、氮气(N2)、碳(C)、硫(S)、铜(Cu)、银(Ag)

化合物

二氧化碳(CO2)、硝酸(HNO3)、碳酸钙(CaCO3)、氯化钠(NaCl)、烧碱(NaOH)、氧化镁(MgO)

表中有许多规律,如:

“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会发现其他规律:

(提示:

本题是一个找规律题,纯净物根据元素种类的不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以及稀有气体单质,化合物根据组成中是否含碳,又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

17、碳、氢、氧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其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1)写出A、B物质的化学式;

A;

B。

(2)写出C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A和B的化学方程式

(3)A和B在光合作用下可以生成C和氧气,直接反则生成,以上两个反应物相同,但产物却不同,说明化学反应的产物不仅决定于反应物,还决定于。

三、实验探究题

1、某些地区的农民将玉米秸杆粉碎后放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发酵制沼气,发酵后残余物可做农家肥。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椐此化学小组同学围绕“玉米秸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

根据沼气的成分猜想玉米秸杆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相关结论

用坩埚坩夹持一小段烘干的玉米秸杆,点然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玉米秸杆剧烈燃烧,火焰熄灭后能够观察到瓶壁上的水珠

产物中有

向集气瓶中滴入少量

能够观察到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结论与解释:

(1)将玉米秸杆烘干的目的是:

①干燥,使其容易燃烧;

②。

(2)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

秸杆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反思与评价:

你认为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拓展与应用:

农村大部分地区处理玉米秸杆的方式是直接烧掉,试从环境、原料利用等方面说明玉米秸杆可制成。

四、计算题

XX牌多维元素片

[成份]本品每片内含

维生素B2[C17H20N4O6]:

2.5mg

维生素C[C6H8O6]:

维生素E[C29H50O2]:

5.0mg

……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片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

1、小红同学为补充维生素,

服用XX牌多维元素片,该药品标

签如右图所示。

请你计算;

(1)小红同学按标签所示方法服务该药片,则每天服用的维生素C为mg。

(2)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

2、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化学式为CO(NH2)2。

请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小林家中有一块稻田,需要施15kg尿素,他到农资公司去购买,由于尿素售完,他需购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代替尿素,他应购的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XX修正液

主要成分:

甲基坏已烷(C6H11CH3)钛白粉、合成树脂

净含量:

18g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3、如图,是小明同学使用修正液包装标签

的部分文字说明,请结合说明自编一道有

关化学式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4、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他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源之一。

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

1g=1000mg)。

试求:

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mg;

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mg;

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

(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第二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领域与人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接触的物质密切相关。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空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及金属材料、酸、碱、盐及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等身边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些物质的性质,也知道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一种物质时,首先要从物质的结构、组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再由物质的性质去理解学习物质的制法和用途,以及它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例如,通过对水的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知道水的常见的分类,同时,我们还应自觉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向周围的人介绍水常识,学会科学用水;

通过对中国水资源状况的了解,认识我国的缺水状况,使人人做到节约用水。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例如,通过对典型的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学习,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并培养对类似酸碱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特别是将酸碱的通性与物质的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灵活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归纳、概括,这样可以将多且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紧密的知识网络,便于复习。

例如,可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

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生石灰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同

D.N点表示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当温度高于t2℃时,A的溶解度才大于B的溶解度,故A错误;

C还可能是一种气体,B错;

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从t2℃降温至t1℃,A析出的晶体比B多,C错;

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例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废液中回收铜,得到的铜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铁粉。

为测定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按下述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实验。

(1)请写出两个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方案一中反应进行完毕时的现象是。

(3)用上述两种方案进行实验都(填“能”或“不能”测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本题注重将所学化学知识与资源的回收利用相结合,使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广泛,同时,此题对金属的性质、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作了较全面的考查。

(1)Fe+2HCl═FeCl2+H2↑Fe+CuSO4═FeSO4+Cu

(2)溶液中无气泡产生

(3)不能,因实验前均未称量样品的质量

例3.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装置,请分析他们的设计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装置中所标仪器名称:

ab;

(2)你认为上图中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实验装置是(填序号);

(3)学习小组同学经过分析讨论,认为C中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是CO2溶于水,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性实验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探究目的,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出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1)烧杯;

试管

(2)a、b、c

(3)CO2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了CO2(或CO2+2NaOH═Na2CO3+H2O)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