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43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9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土地整治规划.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

编制单位:

河池市国土资源局

广西师范学院

规划编制日期: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前言 1

1区域概况 3

1.1地理区位 3

1.2自然条件 3

1.3社会经济状况 4

2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5

2.1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2.2土地整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7

2.3土地整治潜力 10

3土地整治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2

3.1总体要求 12

3.2主要目标 12

3.3主要任务 14

3.4总体布局 15

4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16

4.1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16

4.2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17

4.3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19

4.4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利用 20

4.5积极推进其他农用地整治 20

4.6积极实施农用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21

5稳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23

5.1优化镇村体系布局 23

5.2稳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23

5.3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25

5.4组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项目 26

6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28

6.1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 28

6.2积极开展旧工矿改造 29

6.3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29

7加快推进损毁土地复垦 31

7.1加大历史遗留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力度 31

7.2加强对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的复垦 31

7.3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 31

7.4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 32

8适度开发宜耕未利用地 33

8.1科学合理开发宜耕未利用地 33

8.2加强新增耕地的质量建设管理 33

8.3妥善确定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重点项目安排 33

9协调土地整治与土地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35

9.1生态环境与自然人文景观保护 35

9.2生态环境建设 36

9.3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建设 38

10完善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41

10.1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41

10.2水利设施布局 42

10.3能源设施布局 42

11土地整治资金及效益 44

11.1投资供需 44

11.2预期效益 45

12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47

12.1健全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 47

12.2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 47

12.3提高规划实施的管理水平 48

12.4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49

12.5增强规划实施的科技支撑 50

12.6大力探索土地整治新模式 51

附表:

52

前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整治的方针、政策及《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河池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立足于河池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土地整治管理职责,按照中央关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广西土地整治规划》和《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整治战略,明确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统筹确定补充耕地区域平衡方案,统一部署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加快土地复垦、稳妥推进建设用地整治、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是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落实自治区级土地整治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指导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市域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及行动计划,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实施的基本依据。

《规划》编制遵循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下结合相互协调、透明分开等原则。

53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目标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

2015年。

《规划》规划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金城江区、宜州市、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1个县(市、区)。

1区域概况

1.1地理区位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

地处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横宽260公里,南北纵长228公里。

东与柳江、柳城、融水、忻城4个县接壤,南与马山、平果、田东、田阳、右江区5个县(区)为邻;西与乐业、凌云2县相连,北与贵州省的罗甸、独山、平塘、荔波、榕江5县交界。

1.2自然条件

河池市位于云贵高原东南侧,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地带。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西北部及西南部较高。

境内的地貌可概括为:

“三山一岭,两河,一平原”,即北部的九万山,南部的都阳山,西部的

凤凰山、东风岭;红水河、龙江;东部的溶蚀平原。

全市主要地貌类型有:

岩溶地貌、土山山地、河流阶地和侵蚀台地。

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地貌面积比重为中山占25.28%,低山占14.05%,石山占49.59%,丘陵占2.48%,

台地占1.07%,平地占6.55%,水面占0.98%。

河池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447~16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

全市河流635条,主要河流50多条,主要河流有红水河、龙江河。

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

全市水能资源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的三分之一以上。

全市土壤分为8个土类、19个亚类、61个土属和141个土种。

主要

土壤类型有:

红壤、黄壤、石灰土、水稻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粗骨土。

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8.97%,其次是石灰土,占土地总面积的37.36%。

河池市地带性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原生植被已受到严重破坏,只在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在土山,现存植被主要为松林、杉木林以及果林;在石山,现存植被主要为灌木林和草丛。

1.3社会经济状况

河池市土地总面积3348764.71公顷。

全市2010年共有人口399.19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1%。

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68.7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97.87亿元,占20.88%;第二产业产值216.29亿元,占46.14%;第三产业154.58亿元,占32.9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0万元。

财政收入47.34亿元,其中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2.95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支出120.9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61.95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773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99元,人均消费支出2099元。

2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2.1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总的看来,有效补充了耕地的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加快了农村现代化步伐,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为:

(1)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上一轮规划耕地增加目标是9402.36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共计5689.61公顷,其中:

通过耕地整理增加耕地

306.6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量的5.39%;土地复垦增加耕地25.56公顷,占补充耕地总量的0.45%;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357.3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量的94.16%。

虽然完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值的60.51%,但连续九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既保障了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建设用地,也确保了耕地总量平衡。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

项目区道路、水利设施等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达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调整农业结构,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在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期间,恰逢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

通过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耕地、增产能、增价值,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上一轮规划的实施,通过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平整,提高了土地垦殖率,通过移土培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沟渠合理规划,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环境气候,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并通过土地整理降低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使耕地内部道路、沟渠等廊道类型趋于丰富,比例趋于合理,有效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营造出农田成方、路渠配套、排水畅通、绿化成网的农业景观,很大程度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5)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规划实施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意义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进行深入广泛宣传,农民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态度由开始的拒绝到观望,由观望到积极参与,再由积极参与到积极要求政府实行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开发整理宣传工作的开展,增进群众对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并逐渐增强了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土地开发整理认识,土地开发整理在公众中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识。

2.1.2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完成补充耕地总量目标

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补充规划目标值为9402.36公顷,

2001—2010年,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5689.61公顷,距离规划目标值3712.75公顷,实现目标值的60.51%。

主要的原因为目标定得过大,补充耕地潜力有限,缺乏政府的统一领导,规划整体的调控作用不强,涉农资金整合不够,导致规划实施力度不足。

(2)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结构偏离规划预期安排

在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通过耕地整理补充耕地占补充耕地总量的8.02%,村庄整理占0.59%,土地复垦占5.03%,土地开发占

86.37%。

实际实施的补充耕地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土地开发来补充耕地,占补充耕地总量的94.16%,高于预期的7.79%;耕地整理、土地复垦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构,而村庄整理根本没有开展。

上一轮规划的土地开发整理方向未能有效引导规划期间实际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3)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未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实施情况不理想

上一轮规划规划实施期间,规划的7个重点区域共实际补充耕地

856.17公顷,仅完成规划目标值的7.97%。

上一轮规划有7个重大工程,规划期间,实际补充耕地643.90公顷,仅完成规划目标值的22.61%。

说明实际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很多没有落在规划的重点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未能发挥规划引导的作用。

2.2土地整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2.1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明确指出“大规

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开展土地整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治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和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2010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由此可见,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为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2.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土地整治指明了方向

《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了全市的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中国西南绿色能源

基地,广西绿色长寿食品基地,中国长寿养生休闲度假胜地;把河池市建设成为桂西北现代化中心城市,生态民族文化名城,西南开放合作的枢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定,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287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的任务为

283500公顷,这些任务要得以完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得到保障,土地结构和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耕地占补平衡得以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配套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指导完成,从而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创造有利和必要的条件。

2.2.3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土地整治提供了基

础条件

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68.7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0万元,财政收入47.3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61.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99元,社会经济发展明显。

西南出海大通道河池段全线通车,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的目标,全市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846.57公里。

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河池段全面动工,红水河航道治理取得成效,河池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完成,“陆、水、空相联系,区内外相连通的快速立体现代交通网络”初现雏形;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城区防洪排涝、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全面展开,信息网络日益完善,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及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土地整治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2.4新时期赋予土地整治新的内涵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不断深入,土地整治的内涵在不断地扩展,当前,土地整治已从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发展到耕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相结合的综合整治。

它的目的也不仅限于补充耕地,而是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和平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3土地整治潜力

2.3.1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

农用地整治是在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采取土地平整、建设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水土保持等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全市农业用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为7514.58公顷,整治规模229950.91公顷。

主要布局在宜州市、罗城县、环江县等。

2.3.2土地复垦补充耕地潜力

土地复垦是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全市土地复垦补充耕地潜力为799.93公顷,复垦规模1666.64公顷。

主要布局在罗城县、南丹县、环江县。

2.3.3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潜力

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水土资源相匹配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其他草地、滩涂、盐碱地、裸地、沙地

等宜农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数量的土地利用活动。

全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潜力为5471.54公顷,开发规模为7416.56公顷。

主要布局在环江县、罗城县、宜州市、巴马县等。

2.3.4农村居民点整治补充耕地潜力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为主的区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镇、村规划的要求,采取工程技术、土地产权调整等措施,对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进行改造利用,促进农民集中居住,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整体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利用活动。

全市农村居民点整治补充耕地潜力为765.16公顷,整治规模为5946.29公顷,节地规模为1288.12公顷。

主要分布在宜州市、罗城县、都安县、金城江区等。

3土地整治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3.1总体要求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统筹推进全区土地整治工作,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大历史遗留废弃地的复垦力度,及时复垦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适度开发宜耕未利用地,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建立健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整体推进”的模式和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政策,不断提升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落实《广西土地整治规划》和《河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

3.2主要目标

3.2.1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全面落实

规划期内,要大力推进32660公顷农用地整治,完善和配套农业生产条件,统一规划沟渠布设,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完成42000公顷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加强7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乡镇建设,

至2015年,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14%以上,确保市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综合生产能力有提高,保证全市粮食安全。

3.2.2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得到有序推进

规划期内,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84公顷,加强对旧城、旧工矿、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利

用效率。

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246公顷,农村建设用地腾退774公顷,合理改造现有村庄散乱分布的状态,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

3.2.3土地复垦力度明显加大,宜耕未利用地得到适度开发

规划期内,合理安排土地复垦,损毁土地复垦规模达296公顷。

加强生态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巩固生态退耕成果,加大力度治理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污染等生态问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规划期内,宜耕未利用开发规模达1442公顷。

对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和生态安全评价,优先开发坡度小、交通较方便、水源有保证的宜耕未利用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3.2.4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现,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补充耕地总量2060公顷,其中通过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852公顷,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73公顷,通过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1135公顷,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根据全市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在全市范围统筹安排补充耕地任务。

加强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经农用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农业基础设施有所完善,耕地等级提高一个等级以上。

3.2.5土地利用格局得到优化,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坚持“生态河池、全域统筹、重点整治、整体推进”的总体方略,通

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认真开展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等,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促进形成“田水路林村和谐,城镇村集聚”局面,为倾力打造美好河池创造条件。

土地整治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制度规范更加完善,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公众参与更加充分,监督管理更加有效,保障措施更加全面。

3.3主要任务

3.3.1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重点开展全市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科学论证、集中投入,积极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建设。

项目要按照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大力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有针对性地采取地力培肥措施,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全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3.3.2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

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整体推进农田和村庄综合整治,全面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3.3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建设并稳定农业小气候,全面协调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生态环境基础网络,治理并修复退化生态系

统,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加强土地复垦力度,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重点治理古漠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协调好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4适度开展宜耕地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未利用地,妥善处理好资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通过相应的地力改造工程,并配套生产设施,确保新开发耕地质量,以提高全市土地利用率及粮食生产能力。

3.3.5配套完善法规政策,确保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强化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实施的整体调控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土地整治目标责任制;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强化耕地质量管理,创新耕地保护手段;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整理预算定额、工程建设标准、验收标准、质量评定标准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制定经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机制。

3.4总体布局

规划期间,把集中连片、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的耕地划入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

河池市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包括金城江区、宜州市、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大化县、都安县等。

全市多为丘陵地区,耕地分区较零散,且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较严重。

此外,局部地区矿山开采密集,环境破坏较大。

全市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