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4525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长津湖鏖战纪实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而连虽然也没有遭遇到任何中国士兵就占领了1426高地,但此后不久即遭到来自西南方向500码处山岭上的中国军队猛烈的炮火攻击。

  第5陆战团的连是主攻的先锋,他们沿着夹在西北与西南两座山岭之间陡峭的道路向西推进。

  当走到柳潭里以西1英里多的地方时,突击连突然遭到来自西南山岭上最西面的远程轻兵器火力的袭击。

  几乎在同时,陆战队空军侦察机上的一名飞行员报告说,中国军队的阵地已遍及西部前线及道路南北。

  连爬到1403高地的半山坡,然后又经一处洼地转头向西,往离道路最近的山岭上爬,那里有中国士兵在向他们射击。

  与此同时,紧随其后的第5陆战团连也沿着道路缓缓向西行进。

  这支部队刚一进入山岭上中国人的视野,也立即遭到一阵弹雨的袭击。

  部署在柳潭里以南的陆战队的105毫米榴弹炮,与在附近支援的81毫米和42英寸的追击炮配合,集中火力一次次向中国军队占据的这座最近的山岭上轰击。

  接着,陆战队的海盗式飞机也飞了过来,用火箭弹和炸弹轰炸中国军队的阵地。

  连从北面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并赶走了中国军队,然而,在西边1000码远的一座山峰上,中国军队的机关枪火力横扫山岭,使该连的进攻节奏慢了下来。

  与此同时,连成纵队拐过山岭南端的一段弯路,突然迎面看到西南方向大约一英里的东侧山坡上,出现了一条条中国人挖的战壕。

  中国军队居高临下,集中火力从山上向该连射击。

  面对这道难以克服的障碍,第5陆战团2营营长哈罗德。

  罗伊斯中校取消了当天的进攻。

  他命令连留在山岭上过夜,命令连在路上设置路障,并在道路附近西南山岭的山嘴上建立一个防御圈。

  罗伊斯中校把他的第3支步枪连连部署在一片洼地上,这片洼地位于连和驻守在1403高地上的第7海军陆战团连之间。

  柳潭里西面和西南面的中国军队坚持了一天,表明他们是要阻挡住朝那个方向运动的部队。

  与此同时,其他中国军队却突然出现在村子的北面和东北面,第7陆战团的一支巡逻队在北面山岭上巡逻时,遭到来自村子北面和东北面约4000码外猛烈火力的袭击,被迫撤回到柳潭里以北1英里多处的北山脊岭最南面的地带。

  当天白天和傍晚,第5陆战团的另两个营也陆续抵达柳潭里,并在村子附近构筑了一个防御圈准备过夜。

  11月27日夜,陆战队的大量火力都集中在柳潭里及其周围,包括陆战师的两个团和该师几近四分之三的火炮。

  食品、弹药及燃料的供应并不充足,不过,11月27日,第7陆战团团长霍默。

  利曾伯格上校得到了15辆卡车的物资。

  这些物资都是从14英里外的下碣隅里运来的。

  11月27日夜幕降临时,陆战队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防御圈。

  在西北山岭上,他们占据了最南端的一些高地,包括1403高地和离通向西面的那条路最近的高地;

在西南山岭上,他们控制着1426高地和该高地与柳潭里之间的地带;

在南面山岭上,他们掌握着离回到下碣隅里去的那条路最近的1276高地;

在北面山岭上,他们占领了紧挨柳潭里东北和东面的两座山峰,即1282和1240高地。

  陆战队另有两个连驻守在防御圈之外,保卫着通回下碣隅里的那条主补给线。

  其中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连,该连缺少一个排的兵力,眼下部署在柳潭里以南靠近主补给线的1419高地下面的山坡上。

  另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连,该连共有240名官兵,配备有重机枪和81毫米迫击炮,部署在连前面约3英里处的一座孤立高地上——这座高地很快就因连即福克斯连而得名为福克斯高地,位于主补给线以北的德洞关。

  陆战队的阵地极不安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陆战队的步兵和炮兵的重型装备都带有沉重的车轮,他们必需依赖通回下碣隅里的那条主补给线;

而中国士兵的轻兵器、机枪和迫击炮可以扛在肩上翻山越岭,穿过峡谷,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切断主补给线。

  其次,陆战队的大半兵力都集中在柳潭里的深谷里,一旦中国军队占据了峡谷上面任何一道山岭,他们就可以居高临下向下面深谷里聚集的部队及装备倾泻炮火。

  不管是切断通向南面下碣隅里的主补给线,还是占据俯瞰柳潭里的高地,都会带来全军覆没的后果。

  11月27日夜,中国军队3个师趁着月色出发,试图消灭美军。

  他们运用拿手的正面攻击辅以双重包围的战术。

  中国共产党第89师调动两个团的兵力,从正面攻击西北山岭最南端高地上的陆战队,而第79师则悄悄从北面山岭上下去围攻1282和1240高地上的陆战队阵地。

  与此同时,中国第59师向东南形成一个宽大的包围圈,越过南面山岭的东部地带和德洞关周围区域长驱直入,试图切断通向下碣隅里的主补给线。

  陆战队没有料到中国军队反应竟如此神速。

  由于中国人采用了白天隐蔽,夜间突击到前沿阵地的战术,因此,他们的行动大多躲过了空中侦察。

  悄悄摸进敌军阵地是中国人善于运用的第三种战术,很快让陆战队领教到了。

  夜幕降临后的几个小时内,西北和北面山岭上到处都是中国士兵,他们很快就包围了驻守在柳潭里南面主补给线上的连和连的孤立阵地,并控制了相当区段的主补给线。

  没有人会愿意选在黑夜去打仗。

  太阳落山两个小时后,气温就下降到了华氏零下20度,部署在山岭上的陆战队士兵们都被冻僵了。

  卡宾枪和白朗宁自动步枪都被冻住,已经变得不大可靠或者根本不能使用了。

  美军的基本武器来复枪和030口径的重机枪倒还可以使用,不过有些武器已扭曲变形。

  中国军队对西北山岭的包围,就是他们惯用的进攻方法的绝好范例。

  这实际上与新闻媒介宣称的中国人的人海战术恰恰相反。

  在西北山岭上,一群群中国士兵从晚上9点左右开始向陆战队进行试探性进攻,稍一交手就立即撤退。

  等确定了警戒部队和前线的位置后,中国军队便集中迫击炮火向美军阵地轰击,部署在山岭各处的步兵也用机枪进行扫射。

  这样集中攻击大约20分钟后,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开始渐渐打向陆战队的后方。

  此时,中国人吹起了哨子,他们的机枪停止射击,首批进攻部队开始向连和连结合处的一片洼地上的狭窄战线发起冲锋以期取得完全突破。

  他们成纵队推进到手榴弹的投掷范围之内,然后迅速分散开来,径直冲向陆战队的阵地。

  发起冲锋的中国士兵一面扔手榴弹一面开火,不顾伤亡奋勇向前。

  尽管陆战队的机枪手打死了许多攻上来的敌人,但中国人最终还是从这里打开了缺口。

  中国人试图通过这个突破口,击退刚刚暴露无遗的侧翼部队,于是占领了右手第5陆战团连一个排的部分阵地,而左手的第5陆战团连的一个排因配备有一个机枪小队,又得到从后方火速赶来的一个后备班的支援,因而牢牢守住了阵地,并转向左侧以防止中国军队从后面包抄。

  与此同时,紧急调集来的迫击炮对洼地的一个突出部进行轰击。

  陆战队的密集炮火使中国军队完全没有机会在此处取得突破。

  另外,连的一些士兵还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把机枪对准洼地上面200码处的一间草屋猛射,使其燃起火来。

  火光使狭窄通道里的中国军队暴露无遗,一个个成了陆战队员的活靶子。

  这下几乎全歼了进攻的中国人。

  由于死伤者数以百计,中国指挥官只得命令剩下的人赶紧后撤。

  不可思议的是,连和连仅有7人阵亡,25人负伤,不过恶劣的天气倒使60人因冻伤而离队。

  但部署在1403高地和洼地突出部东北700码处的陆战队连却没有那么幸运。

  中国军队从四面对该连发起试探性进攻。

  晚上约10点钟,他们对该连右翼的一个排展开猛攻,几分钟之内右翼就被打垮了。

  连连长勒罗伊。

  库克上尉立即请求用大炮和迫击炮进行火力拦截。

  及时响应的炮火阻挡住了中国人的冲锋,也使库克有机会把手下的几个排重新组织起来。

  支援的炮火一停止,库克就亲自率队发起反攻,试图夺回失去的右翼阵地,但中国军队的机枪和手榴弹粉碎了这次反攻,身先士卒的库克中弹身亡。

  第7陆战团3营营长威廉。

  哈里斯中校派-哈里斯上尉接管该连。

  平静了一段时间之后,中国军队又发起第二次规模较大的进攻,但该连守住了阵地。

  不过,11月28日凌晨4点钟,哈里斯中校命令这支被敌军紧逼的部队撤回到第5陆战团连的背后。

  11月28日柳潭里困兽

  坐落在西北方向柳潭里上面的1403高地现已失守,它像一把尖刀插在陆战队整个防御圈内。

  中国军队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将部署在1403高地以西的第5陆战团连、连和连隔离开来,并可对北面和西南山岭上的部队的后部和侧翼发起攻击。

  另外,白天他们还可以从上面观察到部署在柳潭里周围山谷的第5陆战团的炮兵阵地和两个营的动向。

  中国军队对北面山岭的进攻也于11月28日凌晨时分开始。

  在第一轮进攻中,部署在柳潭里东北约1200码处1282高地上的第7陆战团连遭到数次攻击。

  发动攻击的是中国共产党第79师235团的两个连。

  首次攻击发生在午夜时分,目标是陆战队的一个排,该排部署在山顶连所构成的防御圈东北面一段弧形防线上。

  由于反击火力十分猛烈,进攻没有得逞,于是,中国军队试图悄悄从旁边迂回到陆战排阵地的背后,不想却在通向南面山顶的一个山嘴上与美军的另一个排迎头相遇。

  由于营级部队与上级指挥部之间的通讯方式很糟糕,这支中国军队显然没有接到取消进攻的命令。

  结果,在两个小时内,总计200多人的这两个连一次又一次地在陆战队的枪口下发动进攻,最终几乎被全歼。

  陆战队的伤亡也很惨重,但第7陆战团连却继续坚守在高地上。

  对北山岭的第二轮进攻发生在1384高地,该高地位于柳潭里以北大约1200码处,是陆战队于11月27日天黑之后才占领的。

  当时,第5陆战团3营已经到达柳潭里,并部署到了村子正北面的山谷里。

  该营营长塔普利特中校得知正北面的高地上没有友军后,便派遣连的一个排驻守在山坡上500码处的一个地方。

  在该排背后约300码处,南朝鲜的一个宪兵排架起了两挺机枪。

  11月28日凌晨2点半左右,中国共产党的一支部队打垮了连的那个排,并顺山脊而下进攻南朝鲜宪兵。

  宪兵排虽然对中国人开了火,但最终还是弃阵逃跑了。

  接着,中国人沿山腰散开,对着下面洼地里的第3营劈头盖脑就是一阵猛射。

  当时的情况可怕极了。

  洼地另一边的军械连守住了阵地,但正好处于中国人枪口下的营指挥部和后勤连却不得不穿过公路向后撤退,留下营指挥部的帐篷孤单单地立在那里,里面的灯火都已熄灭,子弹在四周乱飞。

  塔普利特中校决定留在帐篷里,为的是能与属下各连保持电话联系。

  没有中国士兵从山脊上下来,而且显然没有人注意到塔普利特所在的黑灯瞎火的帐篷,也许他们认为帐篷里早已空无一人了。

  然而,营主任参谋约翰。

  坎尼上校离开指挥部,前去寻找营部人员和后勤连,他走到公路附近时被打死。

  敌人对北山岭的第三轮进攻是针对1240高地的。

  凌晨1点钟左右,中国人向第7陆战团连发起猛攻。

  西北防区的一个排连续打退三次进攻后,阵地在2点半钟左右失守。

  大约3点钟时,中国军队占领了连指挥部。

  尽管连长米尔顿。

  赫尔上尉已经受伤,但他仍把所剩无几的部队集合到下面的山坡上,并带领他们向山顶反攻。

  大吃一惊的中国军队赶紧后撤,但很快就又对这支小小的反攻部队的正面、侧翼及后部展开了反击。

  赫尔上尉再次负伤。

  这支小小的队伍只剩下16名战斗人员,仍坚守在1240高地下方一个岌岌可危的阵地上。

  与此同时,1282高地上的形势恶化。

  凌晨3点钟左右,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又调遣另外一个约125人的连队,重新对山头发起进攻。

  凌晨1点钟左右,第5陆战团连的两个排就已被派去增援高地上的第7陆战团连,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下,该连花了两个小时才爬上冰冻的山脊。

  当对1282高地的新一轮攻击达到白热化程度时,他们才赶到那里。

  在这一轮进攻中,中国军队和美军陆战队双方都损失惨重。

  中方指挥官每次派出8到10人的小组,一次接一次地发动进攻。

  双方在近距离交火中,力量都在不断削弱。

  最终,中国军队在防守山顶的陆战队和部署在南面山嘴上的两个排之间打开了一个缺口并插了进去。

  山顶上陆战队的三个排正在拼命挣扎,所有军官非死即伤。

  到早晨5点钟时,幸存下来的陆战队员都被赶到西边背面的山坡上,而另两个排仍坚守在南山嘴的山顶上。

  到此时为止,中国军队已损失250人左右,而陆战队损失的人数也在150人上下。

  就陆战队在柳潭里的整个阵地而言,北山岭上的形势极其严重。

  如果中国军队能在山谷上方的北山岭上完成部署,那么,他们就可以用炮火俯射下面的步兵和炮兵,那样的话,陆战队便无法守住柳潭里。

  而如果陆战队要想保持完整,就必须把中国军队从柳潭里的山谷里赶走。

  凌晨3点钟,陆战队开始对1384高地发起第一轮反攻。

  塔普利特中校仍躲在中国人枪口下黑漆漆的帐篷里,他命令属下连的两个排向1384高地的那个山嘴发动反击。

  这两个排勇猛地向前推进,不时也遇到中国军队的微弱抵抗,这表明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纵深突破给自己带来的优势,因此,也没有往这里派遣大量增援部队。

  天亮时,这两个排几乎已推进到1384高地的制高点,不过,塔普利特中校把他们撤回到柳潭里正上方一块高地的阵地上。

  为了使1282和1240高地上的形势恢复正常,11月28日凌晨,第5陆战团连和连3排一大早就被调遣到山岭的几个山嘴上。

  连的一个排前往帮助防守1240高地,其余的陆战队员则向1282高地运动。

  凌晨4点半左右,连到达1282高地,连长杰克。

  琼斯上尉立即部署士兵发起进攻。

  与时同时,81毫米榴弹炮也从柳潭里谷地开始进行拦阻射击。

  琼斯率领部下对山顶发起正面攻击,山上约有50名中国士兵,配备有机枪和手榴弹。

  虽然陆战队遇到雨点般火力,但经过一阵可怕的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后,终于打垮了中国人。

  他们只有大约五六个人见机撤走,才在这次进攻中保住了性命。

  在其他陆战部队的协助下,该连得以把山头上的部队与下边早些时候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两个孤立地带的陆战队联系起来。

  他们来的正是时候。

  和陆战队一样,中国人很快就意识到这块高地的重要性,并已派遣了一个新的步枪排来加强这座阵地。

  当琼斯上尉和部下正夺取山头时,中国军队刚派遣的步枪排也正从东面接近山顶。

  因此,他们一靠近山头,正好撞到得胜的美军陆战队的枪口上。

  中国军队的排长看到山顶有美国人,感到非常吃惊,虽然部队还没有来得及成战斗队形散开,他就立刻命令发起冲锋。

  中国士兵紧紧地聚在一起,在冲到距山顶约10码处时,遭到了枪炮和手榴弹毁灭性的火力打击。

  中国军队的这个排死的死,伤的伤,几乎被全歼。

  中国指挥官立即又把另外一个排派到1282高地上,而这个排也同样被美军的火力所消灭。

  中国军队的第235团1营现在实际上只剩下1个排了。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排居然顽强地爬上了高地,突袭了美军。

  该排除五六个人外,其余的都非死即伤,倒在被鲜血浸染的雪地上。

  中国军队在1282高地上的伤亡总数约为400人,其实,这400人全都死去,因为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陆战队一直占据着山头。

  中国军队想撤离这些伤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陆战队的损失也很惨重,伤亡200多人。

  前来为1240高地上的士兵解围的一支小部队天亮后赶到,在赫尔上尉及其幸存下来的16名部下的帮助下,他们清除了山顶上的中国士兵。

  但是1240高地上的陆战队已没有了无线电,他们无法请求海盗式飞机和榴弹炮的火力支援。

  中国人于上午时左右发动反击时,陆战队被迫沿山坡下撤了150码。

  他们在这儿一直坚守到下午5点钟,第5陆战团连才赶来支援。

  付出的代价是,第7陆战队连几乎全部兵力和第5陆战队连那个排的半数被吃掉。

  到11月28日结束时,北山岭上的中国军队占领了北边1384高地的顶峰和柳潭里正东面的1240高地,但最终被赶到了1282高地下面的山坡上。

  1282高地位于两个高地的顶峰之间。

  美军对1282高地的占领,使中国军队无法对陆战队在柳潭里的阵地构成直接威胁,不过从长远看,这一侧的前景并不那么令人鼓舞。

  中国共产党第79和第89师于11月27日至28日夜间袭击了西北山岭和北山岭。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第59师向东南方向运动,张开大网进行包围,并完全控制了柳潭里以南很长一段主补给线。

  中国军队还包围了守卫道路的两支孤立的陆战部队,即第7陆战团的连和连。

  对连的进攻异常激烈并一直持续到破晓时分。

  后来,借助于炮兵火力的集中轰击,连才将中国人赶回到山里。

  然而,中国军队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倾泻过来,压得连动弹不得。

  该连的无线电被炮火摧毁,因而,尽管海盗式飞机就在头顶盘旋,也无法召唤它们进行空中打击。

  随着弹药逐渐减少,连只能躲在严密防守的防御圈内,等待来自柳潭里的救援。

  11月28日凌晨2半钟左右,中国军队开始从三面向德洞关正北面的福克斯高地上的连发动攻击。

  山顶上的两个班几乎立即被对方压倒,35人中有15人阵亡,3人失踪,9人负伤。

  中国军队一次次进攻都被打退,伤亡惨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3名美军士兵坚决抵抗,拒不妥协。

  他们是一等兵罗伯特。

  ·

本森、杰拉尔德。

  史密斯和二等兵赫克托。

  卡费拉塔,他们因消灭了中国军队的两个排而受到嘉奖。

  尽管连在晚间的进攻中有20人阵亡,54人负伤,但天亮时该连仍控制着局势,中国人白天没有再试图发动任何进攻。

  据估计,约有450名中国士兵在该连阵地附近丧生。

  形势迫使陆战队转向防守,取消所有推进计划。

  第7陆战团团长利曾伯格上校和第5陆战团团长雷蒙德。

  默里中校同意将部队全部撤离西北山岭,回到西南山岭上去,这样可以围绕柳潭里建立一个小一些的防御圈。

  中国军队此时已占领西北山岭上的1403高地,缩小防御圈可以使部队避开他们直接的炮火攻击。

  与此同时,第7陆战团营于11月28日晨向南迸发,去救援主补给线上的连和连。

  经过5个小时的艰难行进,该营在柳潭里以南3英里处受阻。

  那里距连所在的防御圈还有1英里远。

  在海盗式飞机全力轰炸和迫击炮集中火力的协助之下,该营向敌军发起新的进攻并把他们赶走,才得以与连会合。

  然而,距此3英里之遥的连却因许多伤员拖累而寸步难行。

  第1营和被救出来的连一起回到了柳潭里。

  而连却不得不想方设法自救,这的确让人感到十分失望。

  11月28日夜间,中国军队的一系列试探性进攻和迫击炮的集中轰击使连又有5名士兵阵亡,29人负伤。

  不过,29日的空投运来了足够的弹药和补给品。

  陆战队的一架直升机降落到防御圈内,送来了该连无线电急需的电池。

  尽管直升机被远程炮火击中,但它还是安全地飞走了。

  部队回到柳潭里后,医疗救护站的帐篷不够用,只能容纳下重伤员。

  剩下的伤员则被露天放在稻草或防水帆布上,一个个靠得很紧,以防被冻伤。

  不过,到11月30日,已经支起足够的帐篷,约500名伤员得到了安置。

  第5陆战队的军医切斯特。

  莱斯顿中校告诉新闻记者凯斯·

比奇,血浆因气温太低无法在溶液中溶解,其中的微粒也会阻塞针管。

  医务人员没有办法给伤员换药,因为他们都不得不戴着手套工作,以防手被冻伤。

  军医们不能把伤员的衣服剪去来找伤口,如果那样会把他们冻死。

  11月29日~12月4日拯救美国大兵

  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将军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11月29日再做一次努力去营救连,同时,他还命令部队再次努力,打通通向下碣隅里的主补给线。

  下属两个团的团长一致认为,坚守柳潭里防御圈的部队都需要留在阵地上,于是,他们从后备部队中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混编营,交由第7陆战团3营的主任参谋沃伦·

莫里斯少校指挥。

  这支部队于11月29日一早出发,刚走出防御圈300码远,就遭到来自公路两侧机枪火力的猛烈射击。

  山岭上的中国军队清晰可见。

  不久,追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海盗式飞机一齐向他们开火。

  混编营向前走了约25英里时,海盗式飞机上的飞行员从飞机上发下消息,说前边中国军队在主补给线两侧有重兵在筑壕防守。

  利曾伯格上校立即让莫里斯少校取消原来的计划,不再试图去打通通向下碣隅里的道路,不过,要他们继续想方设法到达连所在的地方,并于天黑之前赶回柳潭里。

  此时,混编营正与大批中国军人交火,而更多的中国士兵正穿过洼地,从四面八方向该营包围过来。

  他们主要靠这些洼地做隐蔽躲过了空中侦察。

  空中观测员发现了中国军队的这些举动,并把这一情况紧急报告给利曾伯格。

  利曾伯格通过无线电命令莫里斯立即把部队撤回到柳潭里来。

  那天下午,威廉。

  巴伯上尉在连的防御圈内把各排的军官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不要再多等一天,期待救兵到来。

  不过那天晚上,他们仅以一人受伤的代价就把中国人的进攻击退了。

  对被围困的连和在柳潭里驻守的部队来说,11月29日夜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大家都认为,中国人已尽其所能,虽然他们以很多人的伤亡为代价,但换取的却只是一些局部的胜利。

  不过,很明显,这两个团以及支援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必须突出重围,回到下碣隅里去。

  按照第10军的命令,驻守在柳潭里的部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