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500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件比赛参赛作品+伤寒论脾虚证讲义.ppt

伤寒论脾虚证讲义,光影中医首届丁香园原创中医多媒体课件大赛52201参赛作品,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原文】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沈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词语解释】头眩:

头晕目眩。

动经:

扰动经脉。

振振:

动摇不定貌。

丁香园,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原文析义】本条论述脾虚水停的证治及治疗禁忌。

文中“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应接在“脉沉紧”之后,为倒装文法。

邪在太阳,治当汗解,而反用吐下之法,显为误治。

误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脾运失职,水饮内生,饮停心下,阻碍气机,则心下胀满;土虚不能制水,则水饮上冲,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既然冲于胸膺,则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皆可能会出现;阳虚不能升清于上,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起则头眩(临床上多见头眩,起则加重)。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脉沉主水,脉紧主寒,沉紧之脉,示本证为寒水为患。

综合分析,是证主机乃是脾阳不足,水气上冲所致,故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方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如此水寒之证,阳气已虚,若再误用发汗之法治疗,必致阳虚更甚,经脉失却温养,更加水气浸渍,必伤动经脉之气,而出现身体振颤动摇不能自持之症,是由脾虚而致肾阳不足,水气泛溢,则非苓桂术甘汤所能治也。

提示本证的治疗当禁用汗法。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

方中茯苓养心益脾,能补能渗,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渗利水湿,使饮邪下排,以折上逆之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助苓桂治在中焦;促脾运转,培土制水。

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阳,以退阴翳,全方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

煎服法:

水煎1次,分3次温服。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辨证提要】辨证要点: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病机:

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治法:

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汤证辨析:

本方与苓桂甘枣汤在药物组成上仅一味之差,虽然同为水气致病而设,但在病机及临床表现方面有诸多不同。

本证为饮停中焦,症状亦以中焦为主,心下逆满,气从心下上冲心胸;苓桂甘枣汤证饮停下焦,症状以下焦为主,脐下悸动,有冲逆之势。

在治疗上虽然皆温阳化气、利水消饮,然前者侧重治理中焦,以白术健脾。

后者侧重于治理下焦,重用茯苓利尿。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疑难点击】尤在泾认为: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仍属苓桂术甘汤所主的范畴;丹波元坚认为:

此条止脉沉紧,为苓桂术甘汤证,而身为振振摇者即真武所主也。

对本条病机,多家皆认为系脾阳不足,水气上逆之证,但张志聪等认为系胃虚肝逆所致。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病案选释】案1:

冠心病心肌梗塞陆某,男,42岁。

因患冠心病心肌梗塞住院。

经治两月,病情未减。

症状为:

心前区疼痛,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则气窒殊甚,周身出冷汗。

脉弦而结,舌淡苔白。

乃用苓桂术甘汤(茯苓15g,桂枝10g,白g,炙甘草6g),仅服十余剂,则其病转安。

(陈明等.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试论心悸的证治.学苑出版社.1998),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辨治思路:

案1患者虽病因与条文有间,但主证心前区痛、气窒憋闷,气冲咽喉等,正与本条仲景所言“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合拍,分析诸证因机,心脾阳虚,水饮内停,阻碍气机,故见心中憋闷而痛。

水气上逆,故见气上冲胸。

饮邪内阻,阳气不通,则脉弦而结,舌淡苔白。

阳虚不固而见周身冷汗。

从而辨为心脾阳虚,水气上冲之证,投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而随手取效。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案2:

链霉素中毒性眩晕曹某,男,52岁,工人,1991年8月30日初诊。

于半年前,因患结核性胸膜炎,注射链霉素20支(计链霉素10g)时开始出现轻度眩晕,注射至36支时出现重度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时恶心呕吐,视物晃动,如坐舟车,步履蹒跚,踏地发软,曾多方救治,服中西药罔效。

检查:

罗姆伯格征阳性,向左侧倾斜,但指指、指鼻试验正常,睁眼并足不能站立,必须两足相距一尺多远方能站立片刻,苔白腻,脉滑。

拟诊:

眩晕。

证属痰湿中阻。

处方:

茯苓18g,桂枝18g,白术18g,甘草12g,泽泻45g。

服12剂,症状明显好转,走路较稳,视物微动,苔薄白,继服前方30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赵性荣.苓桂术甘汤治疑难病验案三则.河南中医.1997;17(6):

12。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辨治思路:

案2因链霉素中毒所致,以眩晕为主症,为起则头眩之重者,从其所伴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滑等症可知,此眩晕之起显系脾虚饮停、水气上逆、干犯清窍所为,故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平冲降逆,唯其眩晕持续,而非“起则头眩”,当知水饮较重,故加大剂量泽泻以利水降冲而获奇效。

上二案虽西医病名不同,但从中医而言,皆为脾虚水停,上逆为患,故均用本方为主治疗而取良好疗效,说明中医诊治,重在辨证论治,有是证即用是药。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现代研究】根据本方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喘息、神经性心悸、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属脾虚水停者。

本方有较好的镇静、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及正性肌力作用等。

丁香园,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原文】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66)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厚樸半斤生薑四兩(去皮)半夏半升(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上五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原文析义】本条论述脾虚气滞腹胀的证治。

不当发汗而发之,或发汗过多,往往损阳伤津,随体质阴阳差异而不同。

素体脾虚之人,虽欲发汗,然必预护中气,若径用汗法,最易损伤脾阳,今发汗后即见腹胀满,正属此情。

脾主运化又主大腹,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碍气机,气滞于腹,壅而作满,而生大腹胀满。

本证虽为脾虚所致气滞湿阻,属虚实挟杂之证,然以方测证,本证当以气滞腹胀为主,脾虚次之,故宜温运健脾,消滞除满,消补兼施,而以消法为主,方宜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由厚朴、生姜、半夏、甘草和人参组成。

方中厚朴苦温,善消腹胀,燥湿温运;生姜辛温宣散,走而不守,擅宣阳行阴;半夏燥湿开结,降气化浊;三药合用,辛开苦降,宽中除满。

人参、甘草健脾益气以复运化之职。

本方为消补兼施,标本同治之剂,方中消滞之厚朴、生姜、半夏的用量远大于培补之人参、甘草的用量,实寓治标宜急,治本宜缓之义。

煎服法:

水煎1次,分3次温服。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辨证提要】辨证要点:

腹胀满,午后为甚,食入增剧,食消则减,舌淡苔白腻。

病机:

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阻滞。

治法:

温运健脾,消滞除满。

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医案选释】案1:

腹胀尹某,男。

患腹胀症。

自述心下胀满,日夜有不适感,是属虚腹胀症。

投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12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党参4.5克),经复诊一次未易方而愈。

(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辨治思路:

案1叙证简略,仅见心下胀满,日夜有不适感。

腹胀一症,虽同属中焦病变,但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从述症可知,病家心下虽胀满但不硬不痛,大便当通,更无潮热谵语等阳明里实之征,当非实满,故断为太阴脾虚气滞腹满之证,然是证虚象不著,而以气滞为主,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消补兼施,以消为主,兼以健脾,药证相吻,取效斯捷。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案2:

慢性胃炎李某,女,45岁,1995年8月20日初诊。

上腹部胀满不适3年余,饥饿、饱餐后均不舒服,每年夏秋季加重,晚上胀满不适更甚,以致晚餐不能食,伴倦怠乏力,胃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胃镜检查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

B超显示:

肝胆未见异常。

辨证属脾胃虚寒,气滞不运。

治宜温运脾胃,宽中除满。

处方:

厚朴15g,半夏12g,党参12g,怀山药15g,炙甘草6g,生姜8g。

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服6剂后,病人腹胀满明显减轻,继服10剂,临床症状全消。

嘱再服香砂六君子丸1月。

后胃镜检查示:

胃粘膜大部为橘红色,仅胃窦部尚有轻度充血,病获临床治愈李琼.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慢性胃炎.河南中医:

2000;20(6):

15。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辨治思路:

案2患腹胀已历3年余,西医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性,病程虽久,然腹胀不减,显系气滞所为,而气滞之因,当辨虚实。

从其所伴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沉缓等症入手分析,则脾虚气弱、寒湿中阻之机可明。

综合分析,是证当为脾虚湿滞,虚实夹杂之证,正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主机吻合,故投之迅速取效。

然该证毕竟病程较久,脾虚深痼,若不加强疗效,恐其复发,故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终获全功。

是案提示,久病初愈,巩固疗效尤为重要。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现代研究】根据本方温运健脾,消滞除满之功,现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胃扩张、消化不良、肝炎、肾炎、麻痹性肠梗阻、术后胃腹胀满等属脾虚气滞湿阻者。

丁香园,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3小建中汤证【原文】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102)小建中湯方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膠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丁香园,脾虚证小建中汤证,【原文析义】本条论述了伤寒里虚,心中悸而烦的证治。

伤寒二三日,尚为新病,当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未经误治即见心中动悸、神烦不宁,当据证以辨之,察本证既无无形邪热扰动胸膈、阳明燥屎内阻、邪郁少阳之征,又无水气凌心之象等,必是里气先虚,心脾不足、气血双亏之人复被邪扰所致。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为外卫,心主为宫城,故宫城不充实者,易为外邪所犯,里虚邪扰,气血不足,心无所主则悸,邪扰神志不宁则烦。

结合第100条,小建中汤证还当见腹中急痛之证。

治此证者不可攻邪,但建中补虚,益气血生化之源,正气充盛,则邪气自退,烦悸自止。

故治宜小建中汤温中补虚,调补气血,安内攘外。

丁香园,脾虚证小建中汤证,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重用饴糖甘温补中,配以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安奠中州,中气得复则气血生化有源;倍用芍药配甘草、大枣酸甘化阴,以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桂枝、生姜温通心脾阳气,与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温阳养心;诸药协同,共起温中补虚而气血阴阳双补,具平衡阴阳、协调营卫、缓急止痛等多种作用。

中气建则邪自解,实有安内攘外之功。

煎服法:

水煎1次,分3次温服。

饴糖后入,微火消解。

调护法:

素多呕吐之人,不可服本方。

因本方为甘温之剂,服之则助湿生热,会加重呕吐。

丁香园,脾虚证小建中汤证,【辨证提要】辨证要点:

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喜温按,或伴轻微恶寒发热。

病机:

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治法:

温中补虚,调和气血。

方用小建中汤。

丁香园,脾虚证小建中汤证,【现代研究】根据本方温中补虚,化生气血,调和阴阳,缓急止痛之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弛缓、胃下垂、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眩晕、头痛、老年抑郁症等属中虚阴阳不和者。

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降底胃张力、趋精神作用(临床对抑郁情绪、焦虑有效)。

丁香园,脾虚证小建中汤证,4桂枝人参汤证【原文】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163)桂枝人參湯方桂枝四兩(別切)甘草四兩(炙)白術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词语解释】再:

二次。

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原文析义】本条论述脾虚兼表的证治。

太阳病,外证未除,本当依法汗解,医者不察,而屡用攻下之法,不但表证不罢,发热恶寒等证犹在,复因攻下损伤太阴脾土,脾阳伤而寒湿内生,部分表邪随之内陷,以致里寒伴表证发热下利,故称“协热利”。

此处之“热”乃指病象而言的,即有发热恶寒等风寒外证未除,非指病性属表热。

攻下损伤脾阳,则运化失职,升降反作:

气机阻滞,浊阴不降,壅塞胃脘,则心下痞硬;清阳不升,而见下利不止。

从而形成里虚寒兼表不解的表里同病,但以太阴里虚寒为主,故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

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桂枝人参汤由理中汤加桂枝组成。

方中人参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虚,四味相合,共奏温中散寒止利之功;桂枝解太阳之表邪,并能助理中汤温中散寒。

共成表里双解之剂。

煎服法:

水煎1次,分3份,白天服2次,晚上服1次。

方中理中汤先煎、久煎,桂枝后下。

理中汤先煎,使其发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作用;桂枝后下,使其气锐先行以解表。

补益药宜久煎,解表药不宜久煎的理论源出于此。

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辨证提要】辨证要点:

本证由脾虚和表证两部分症状组成,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脉不浮为辨证要点。

病机:

脾虚寒湿兼表之风寒不解。

治法:

温中解表。

方用桂枝人参汤。

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医案选释】案1:

脾阳素虚,误治邪传内陷霍某,女,63岁。

素有脾胃虚弱之证,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

服药后汗出表未解,而溏泻数次,痞闷加剧,渐致不欲进食,腹痛肢厥,脉象沉微,舌苔滑润。

此乃脾阳素虚,因误用苦寒,而邪转内陷。

由于脾阳不运,故痞益甚,而下利不止,为今之治,宜疏散表邪,温健中州。

疏桂枝人参汤与之:

桂枝10g,炒白术10g,野党参10g,干姜10g。

甘草6g。

服药后,啜热稀粥1杯,以助药力。

服药2剂,身见小汗,而冷热消,痞轻,而下利已减。

连服5剂,痞消泻止,诸证痊愈。

(转引自李文瑞、李秋贵.伤寒论汤方论治.北京.第一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2),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辨治思路:

案1乃脾阳素虚之人,复感风寒,初即为表里同病,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心下痞满等,当投桂枝人参汤化裁,方为对证,但医者不识,误认其痞为热,在辛温解表剂中加入苦寒消痞之品,以致脾阳更伤,转见表邪不解,痞闷加剧,大便溏泻,腹痛肢厥等里寒增剧之证,所幸基本证候仍在,主机未有大变,故投桂枝人参汤原方,药证相应,取效迅捷。

是案于成因上虽与原文不同,但病机一致,可作为163条之注脚。

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现代研究】根据本方温中解表之功,现可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而有本方见证者及胃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等属中阳不足者,兼表与否皆可用之。

丁香园,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丁香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