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53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x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2011年7月,学校的《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复。

根据《建设方案》,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4个专业之一。

在全省推进改革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全省协作共建的建设措施,成立了江苏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协作会,我校被推举为会长单位。

协作会下设若干专业建设协作组,我校也被确定为全省协作共建的计算机专业建设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带领全省建设学校开展共建共享工作。

我校在完成共建工作相关任务的同时,也着力开展好富有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自建工作。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计算机应用专业重点项目通过为期两年的建设,已全部完成了建设方案与任务书中所设定的建设任务。

通过探索“四维四段”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全省协作建设了本专业《网页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等十二门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的课程资源,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与神州数码、镇江网域星辰等企业合作编写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校本教材,创新了专业教育内容,使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自主合作学习,努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改革教学评价,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引入了美国《TCSEC》“四类安全等级”概念与《NETWORKSECURITYHACKS))等国际课程;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地提升锻炼师资队伍;依托学校成立的职教集团,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引企入校”建设中国电信网络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信息化设备维修工作站,加强对师生与企业员工的培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

(一) 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建设为抓手,以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两年内,通过以在工作室中实施“工学结合”的学生培养方式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以教师全员的项目开发培养为抓手,大力提高师资综合素质;以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的成立与运行,促进专业对社会的服务能力提升,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深度、工学结合有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有特色的专业,进而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

(二)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

探索“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本专业工作室的建设,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践项目企业化、实训内容任务化、技能培养过程工作化,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2.“项目引领、行动导向”,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突出工学结合,构建以职场任务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设好4门核心主干课程,将其中1门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实施“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技能认知、提高、综合应用、社会实际应用四个阶段,培养学生技能,构建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无缝对接。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好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编写4本“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

3.“项目培训、绩效管理”,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打造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与产学研开发相结合,采用项目式培训,配合其他培养形式,在继续培养已有的1名专业带头人基础上,培养4名骨干教师,并在其中确定2人列入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施行绩效管理,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提高,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4.“前瞻实用、师生共享”,建好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改善实训条件,新建3个项目工作室,建好多媒体技术、网站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等实训室,扩建综合布线室与网络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为教师教学研究与项目式培训提供优良的实验实训平台。

扩建4个实训基地,形成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群,同时为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提供稳定有效的场所。

5.“课题引领、精细管理”,完善校企双向考核,提高顶岗实习管理质量

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列入研究课题,专项研究。

进一步完善校企双向考核的制度,细化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水平,使学生实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6.“立足基地、面向社会",充分运用技术优势,增强社会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师资技术水平,依托技能鉴定中心,积极开展对企业的员工培训;建成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开展计算机技术服务,为企业进行实用项目开发,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改革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系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明确系部负责人为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能够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

同时制定激励机制,对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以确保项目如期保质完成。

系部与专业教研室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各项目负责具体到人,确保建设进度。

根据学校的《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系部、教研室也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对项目进度、经费使用、建设水平等进行跟踪监控,确保专业建设保质、高效、规范。

本专业严格遵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地使用各项收入。

同时,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及合作办学、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专业自我造血能力等方式筹集部分项目建设经费用于项目建设,专款专用,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学校建立项目绩效考核机制,系部与教研室对建设项目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将建设质量与进度作为考核各负责人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

对项目建设的进程、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动态监测,按照“科学论证,专家评审,项目预算,绩效考评”的原则,重点考核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功能和效果,每半年对照项目建设监测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论作为奖惩的依据。

(四)目标完成总体情况

两年来,本专业走“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之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了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1.建设亮点与特色

(1)创新与探索“四维四段"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四维四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本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学生经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可进入工作室开展专业学习与培养。

运用数字资源,首先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参照企业的真实项目,完成虚拟项目实践;根据企业真实项目,以行业标准组织进行生产性实训;在从事真实项目实践基础之上,积累成功经验,紧贴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发创新产品。

图1:

“四维四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图示

(2)充分发挥协作组长单位作用,引领全省协作开展专业建设

作为省国示范计算机协作组组长单位,我校计算机专业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积极探索专业协作建设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关工作标准,率先开展工作,为全省其他专业协作组建设提供东西,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会议,在全省得以推广,发挥了引领与标杆作用。

①设置模式一一组建工作小组,形成“校企联动、四方协作”工作模式

本专业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搭建了由学校教师方、国内权威企业方、课程资源开发技术方、教材出版方四方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组,形成了以教师方为核心的“校企联动、四方协作”的工作模式。

图2:

“校企联动、四方协作”的工作模式图

②制定标准一一确立工作标准,实现“虚拟仿真、情境教学”建设目标

为了使软件制作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软件的开发制作,我校教师牵头与教学资源开发的技术专家探讨,制定出软件脚本的编写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教师们编写脚本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尺度。

为了使开发的软件能够具有实用性、美观性、交互性、易操作性、可拓展性,我们又与开发专家一道确定了软件开发的技术标准。

③确立范本一一开发项目范本,保证“树立标杆、全省推进”作用发挥

由我校教师率先启动一门课程的建设,以其中的一个项目作为样品,确定了项目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任务的分解;编写了项目软件开发的脚本,并由开发企业开发出此项目的数字化教学软件;与教学软件相配套,编写出该项目的教材样张。

省教育厅将我校课程建设的样品作为范本,在全省国示范建设推进会上推广到各专业协作组,要求各专业协作组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建设质量。

(3)精品课程建设走国际化道路

在校级精品课程《网络安全技术》建设过程中,本专业注重精品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开展了有益尝试。

①引进美国《TCSEC》"四类安全等级”概念,将国际行业通用标准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中来。

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软件制作等过程中,以这些标准作为基本参照,有效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

②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业教材与教学内容,将国际课程本土化、校本化。

派遣学校专业骨干出国到加拿大学习,引进了国际课程《CiscoFirewalls^(NETWORKSECURITYHACKS》、(HackingExposed?

NetworkSecurity》,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吸纳与引用这些课程的先进内容。

图3:

专业骨干教师赴加拿大学习的证明材料

③将这些国际标准、国际课程加载到精品课程网站上,对外界开放,提高课程建设成果的共享效率。

(4)探索“师生互动、项目实践”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

本专业教师在全面落实学校推进的师资培养“五大工程”的同时,探索了“师生互动、项目实践”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

①立足“九点工作室”和“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师资培养

在“九点工作室”,通过师生共同组成开发工作组的形式,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开发,两年来,在四个方向共对外开发了大小项目44个。

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校内信息化设备维修服务,两年来,师生共实施维修任务148次。

②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国内顶级企业开展项目化专业技术培训

本专业组织了网络方向骨干教师带领部分优秀学生,到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化专业技术培训。

通过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来有效地锻炼师生,帮助教师加深对行业的进一步了解。

③利用“引企入校”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师资培养

为了实现校企共育人才,本专业与中国电信镇江分公司深度合作,由企业投入,在我校建设了“中国电信网络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站”。

学校利用此人才培养基地,在为电信员工开展教学培训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了“师生互动、项目实践”的师资培养。

通过“师生互动、项目实践”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掌握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教师将自身所学转化到课堂教学中的能力。

(5)紧贴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开发创新项目

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活力来自于创新,我们本着“创意源于生活、开发基于合作、拓展服务教学”的思想,进行项目开发和创新。

①立足工作室,与企业紧密结合,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项目开发。

两年来共开发项目44个。

②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andriod的云体验平台产品,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双方共同开发基于andriod的云体验平台产品,企业负责核心架构开发,学校参与核心架构开发,同时负责前端展示页面等内容的开发。

该产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教育技能成果展会上获国家二等奖。

(6) “以双导师为基础的双线并行五组同施”的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模式,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本专业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深入开展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学与管理的运行模式。

通过尝试与探索,形成了“以双导师为基础的双线并行五组同施”的实习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实施以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岗位知识与技能胜任率从原有的82%上升到92%,综合素质满意率从原有的91%上升到98%,因实习生心理问题而影响实习工作正常开展的事件发生率也有很大幅度下降,实施效果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1)深入调研,在科学规范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积极探索了“四维四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表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达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有,不够全面

完善

完善

100%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不够完善

科学完善

科学完善

100%

3.“四维四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不够完善

形成可借鉴、能推广的有效培养模式

完成

100%

(2)形成了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项目课程或任务导向课程体系;对

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以项目化、案例化、情境化为特点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为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编制了实训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手册。

表二:

课程体系建设达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5

8

12

150%

2.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0

3

4

133%

3.实训项目指导手册

2

4

5

120%

(3)本专业遵循江苏省教育厅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提出的“协作共建、成果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核心的优质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共建过程中率先尝试,大力推进,成为全省所有建设专业的示范与榜样。

与此同时,本专业也重视个性化建设,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校本教材开发。

表三:

教学资源建设达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核心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0

2

10

500%

2.精品课程

0

1

4

400%

3.校本教材

2

4

6

150%

4.出版教材

3

1

8

800%

(4)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积极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实训

基地。

表四: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达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校内实训基地数量

1

2

2

100%

2.校内实训室数量

10

18

27

150%

3.校内实训基地标准工位数

348

630

830

132%

4.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数

340

790

922

117%

5.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

379

679

816

120%

(5)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师资,在大力做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实践“师生互动、项目实践”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了师资综合素质。

表五:

师资队伍建设达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专任教师数

25

29

29

100%

2.专业带头人数量(校级)

1

3

3

100%

3.双师型教师数

15

23

23

100%

4.骨干教师数

2

4

5

120%

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

6

9

9

100%

6.来自行企的兼职教师数

4

10

10

100%

7.硕士以上学位数量

4

20

20

100%

(6)课题引领,深入探索了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

表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校外实训基地数

10

14

15

107%

2.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

12

18

19

106%

3.合作企业接受的顶岗实习学生数

246

300

318

106%

4.合作企业接受的就业学生数

32

35

36

103%

5.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数

1

3

4

133%

6.校外教师培训基地数

6

8

10

125%

7.相关课题研究数

申报1项

结题1项

结题1项

100%

随着专业建设的推进,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

单位的欢迎。

表七:

成效 规模与质量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专业班级数

9

12

12

100%

2.专业年招生数

118

110

107

97%

3.“双证书”获取率

100%

100%

100%

100%

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6%

98%

100%

102%

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75%

78%

82%

105%

6.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

2000

2400

2400

100%

专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对外培训、技术服务的数量质量逐年提高。

表八:

成效社会服务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预期目标

目前情况

达成度

1.社会培训(人天)

800

1100

1392

127%

2.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

2

10

16

160%

表九:

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

建设内容

10-11

11~12

12~13

1

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数(个)

1

2

4

2

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数(个)

13

13

24

3

省级以上论文发表或获奖数(篇)

15

17

10

4

省级以上信息化大赛获奖数(个)

0

0

2

5

省级教学成果奖(个)

0

2

0

6

市级精品课程数(个)

0

0

1

7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个)

0

0

1

8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个)

0

1

1

二、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与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建立了《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制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学校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市场调研,神州数码协助学校对国内、省内数量众多的中小型IT企业开展用人需求调研,学校则主要针对镇江地区IT企业和毕业生开展调研,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报告。

学校与神州数码共同开展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分析,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分析,最后形成了课程链路。

图4: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程序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形成后,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展开讨论,最终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图5: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讨论会

本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

面向IT行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

求相适应,具备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能够从事计算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

理、网站设计开发与维护、数字媒体开发等行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图6:

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校内学习+校外企业实习;(3)学校、企业、用户三位一体的项目实训;(4)教学过程与实际项目建设直接结合

图7: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表十:

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课时分配(单位:

门、课时)

课程类型

课程门数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合计

比例(%)

公共基础课

7

1024

224

1248

37.7%

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

20

382

646

1028

31.1%

选修课

13

240

272

512

15.5%

顶岗实习

0

0

520

520

15.7%

合计

40

1646

1662

3308

100%

比例(%)

49.8%

50.2%

100%

(2)“四维四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学生经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可进入工作室开展专业学习与培养。

运用数字资源,首先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参照企业的真实项目,完成虚拟项目实践;根据企业真实项目,以行业标准组织进行生产性实训;在从事真实项目实践基础之上,积累成功经验,紧贴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发创新产品。

图8:

“四维四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递进关系

“工作室”教学团队,彻底打破独立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起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化项目课程体系,学生全程参与真实项目,以行业标准来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

目前,工作室的学生培养共分为四个方向进行,分别是新动力:

程序开发、网站开发方向;互动设计:

网站设计、电子杂志制作、LOGO设计、平面设计方向;动漫部落:

三维动画制作、建筑表现、工业产品设计方向;新视觉:

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方向。

各方向都形成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

该工作室与镇江市文广集团、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政府、神州数码江苏分公司、金蝶软件镇江分公司、江苏虹之谷动漫娱乐有限公司等近40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四个培养方向共有近60个的真实项目。

在项目管理上,真实项目的引进严把质量关,坚持与学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避免把学生变成企业廉价劳动力的简单重复劳动。

图10:

工作室图片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

近年来,工作室师生团队共获得过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2人次,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0人次的好成绩。

在今年举行的省首届状元杯大大赛中获得动漫设计与制作项目二、三等奖各一名。

由于工作室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京江晚报分别于2011年5月24日和2012年5月29日两次报道了“九点工作室”的教育教学事迹。

此外,由于“工作室”是准企业的概念,毕业生广泛受用人单位好评。

2.课程体系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

计算机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于全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第二层次是基于学习领域对应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开发,第三层次是基于学习情境对应学习过程的学习任务开发。

①基于全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首先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应用专业三个专业方向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并由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由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教师参与暑期企业顶岗实践、企业调研,以及召开行业专家访谈会等形式,了解到本专业三个方向项目工作的全过程。

以综合布线、网络组建工程项目为例,其全工作过程为:

项目招投标、预决算一图纸设计一材料采供一综合布线一施工管理一设备安装调试一操作系统安装调试一网络安全布控一项目竣工验收,可安排与工作过程对应的8门专业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