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545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组织解剖Word文件下载.docx

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接通路、动静吻和和微静脉等。

15.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排除抗原性异物(病原体及其产物、衰老的自身细胞、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等),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6.免疫系统:

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机构,是免疫功能的结构基础。

它是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等组成。

广义的免疫系统还包括其他各种白细胞及肥大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等。

感觉器(sensoryorgans)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共同构成的器官,也称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包括视器、前庭蜗器及皮肤等。

17.感受器(receptor)是指感受内、外环境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并将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冲动的结构,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18.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称作反射。

19.反射弧:

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是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20.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

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第二章 

运动系统

一、解释名词概念练习

1.骨松质:

是由许多交织成网的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构成,其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2.骨连结:

是骨与骨间的连结装置,根据它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结和滑膜关节连结两种形式。

3.椎间盘:

是相邻二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其周围是纤维环,中间为髓核。

椎间盘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起弹性垫的作用,也可增加脊柱运动的幅度。

4.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5.骨盆:

.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二、问答练习

1.从骨的理化特性来解释儿童的骨容易弯曲变形,而老年人要预防骨折的道理:

骨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此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骨的化学成分。

成人骨中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骨盐沉积在胶原纤维的周围,提供了骨的硬度。

幼年时,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变形;

老年人的骨中,含无机物较多,故容易发生骨折。

2.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包围整个关节。

关节腔是关节囊围成的腔,里面含少量滑液,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此外,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

韧带、关

3.从进化的角度,谈谈人类的胸廓与动物有何区别?

.随着人体的直立和从事生产劳动,内脏的重力转向腹部和盆部,为适应上肢的灵活运动,肩胛骨也移到背侧,胸廓不断向两侧发展,于是人类出现了横径大于矢状径,上窄下宽近似圆锥形的胸廓。

4.新生儿的颅有何特征?

新生儿颅的高度与身体其他部分相比,约占身高的1/4,而成人颅则占1/7。

新生儿脑颅大于面颅,其比例约为8:

1。

新生儿颅的额结节和顶结节较明显,颅顶呈五角形,最宽径位于两顶结节之间。

眶间距离较大,犁状孔小,上、下颌骨不发达,没有牙和牙槽,鼻旁窦尚未发育,故口、鼻显得很小。

新生儿有许多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缝隙很大,并为结缔组织所充填,称囟。

新生儿有前囟、后囟、前外侧囟和后外侧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解释名词练习

1.微循环:

2.小循环:

3.大循环:

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4.动脉:

指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包括肺循环的动脉和体循环的动脉。

5.静脉:

指运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包括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

6.毛细血管:

连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平均约8微米),分布最广的血管。

其分布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有关。

7.心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到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

1.简述人体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1)身体左右对称的部分,血管分布也具有对称性

(2)动脉干一般在躯干.关节的屈侧或深部等隐蔽处走行,并经常和神经.静脉伴行(3)动脉从主干发出后经常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管径粗细与器官行使的功能相适应(4)有的血管主干发出与其平行的侧支与主干远侧或另一主干的侧支互相吻合。

2.试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及中静脉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异同。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中等静脉

内膜

内皮下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含平滑肌,有内弹性膜

内弹性膜明显,是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薄,多数没有内弹性膜

中膜

弹性膜发达,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平滑肌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含有几层平滑肌

由稀疏的环行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外膜

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厚度与中膜相近

厚度大于中膜,由结缔组织组成,无外弹性膜

第五章消化系统

1.内脏器官:

直接参与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各功能的器官。

它们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借着一定的管道和外界相通。

2.小肠绒毛:

小肠壁内表面由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称之。

3.结肠带与结肠袋:

在盲肠和结肠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的三条与肠管纵轴平行的结构称结肠带。

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起,形成有横沟隔成的结肠袋。

1.描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有前壁和后壁,上缘和下缘。

上缘较短,叫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

下缘较长,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

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

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续。

胃可分为四部:

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

胃的中部称胃体;

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2.简述胃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

齐,能分泌粘液。

粘膜的固有层内,有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贲门腺和幽门腺,均为分支管状腺,分别分布于相应的部位,它们主要分泌粘液。

胃底腺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腺,分布于胃底与胃体部。

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四种。

壁细胞分泌盐酸;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未分化细胞能分化成胃上皮细胞和胃腺各类细胞。

肌层发达,有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外膜为腹膜的脏层、属浆膜。

3.试述小肠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肠壁的腔面有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状襞,襞上有粘膜上皮和固有

膜向肠腔突出形成的小突起,称肠绒毛。

肠壁也分四层。

粘膜层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有柱状细胞和杯形细胞组成。

柱状细胞游离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扩大了小肠吸收的表面积。

杯形细胞分泌粘液。

小肠上皮凹陷在固有膜中形成单管状的小肠腺。

小肠腺主要有五种细胞组成,即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嗜银细胞。

十二指肠上段粘膜下层内含有十二指肠腺,它是分泌碱性粘液的分支管泡状腺。

小肠外膜除十二指肠外,均为浆膜

4.描述肝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的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

肝可分为前、后两缘和上、下两面。

前缘锐利,后缘圆钝。

肝的上面隆起贴于膈,称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

肝的下面凹陷,与脏器为邻,称脏面,有一呈“H”形的沟。

横沟为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右纵沟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腔静脉窝,有下腔静脉通过。

在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

肝的下面借“H”形沟分为四叶:

左纵沟左侧的左叶;

右纵沟右侧的右叶;

横沟前方的方叶;

横沟后方的尾状叶。

5.胆汁的产生及排放途经如何?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贮存于胆

囊。

进食以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汁由胆囊→ 胆囊管→ 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腔。

第六章 

呼吸系统

1.鼻旁窦:

是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共四对,依其所在的位置而命名为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各窦口都与鼻腔相通。

2.血—气屏障:

是指肺泡和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必须经过的结构,包括肺泡内表面的液体层、肺泡细胞及其基膜、毛细血管的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其总厚度不超过0.5μm。

1.小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通过何途径排出体外?

小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经小肠毛细血管静脉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经左、右支入肝,反复分支至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上皮→肺泡腔→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小支气管→肺叶支气管→主支气管→气管→喉→咽→鼻或口排出体外。

2..简述肺泡的组织结构。

肺泡是半球形的囊泡,平均直径约为0.2μm。

相邻肺泡之间有肺泡隔,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还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肺泡巨噬细胞。

相邻肺泡之间有一个或数个肺泡孔相连通。

肺泡上皮有两种:

Ⅰ型肺泡上皮形成一层连续上皮,细胞核扁圆形,位于中央。

细胞除了此处稍厚,微向肺泡腔突入外,其余部分极薄,便于气体交换。

Ⅱ型肺泡细胞数量少,常单或几个成群地嵌在Ⅰ型肺泡细胞之间,略向肺泡腔突出。

细胞一般呈立方形,在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含噬锇板层小体。

此细胞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对稳定肺泡直径起重要作用。

电镜下,能看到肺泡上皮下方及肺泡隔毛细血管内皮外各有一层基膜,这些结构构成了血—气屏障。

3.假如有三个病人:

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一个毒气中毒的青年人,他们的症状都是呼吸困难。

试从呼吸系统有关器官的结构出发,诊断这三位病人各自最可能的病因。

小孩的病因可能是感冒,鼻粘膜肿胀,阻塞了呼吸道。

因为小孩的鼻腔相当窄小,下鼻道不发达,鼻前庭发育不佳,也未生鼻毛,鼻粘膜易肿胀,易患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人的病因可能是患有肺气肿。

因老年人肺泡隔内的弹性纤维退化,使肺泡弹性减弱,肺泡趋于扩大,导致肺气肿,发生呼吸困难。

中毒的青年人则可能是:

毒气被吸入肺,破坏了肺泡上皮的表面活性物质,导致呼吸困难。

第七章 

泌尿系统

1.肾叶与肾小叶:

每个肾锥体与其对应相连的肾皮质组成一个肾叶。

每条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一个肾小叶。

2.泌尿小管与集合小管:

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统称为泌尿小管。

集合小管包括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

3.肾单位:

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滤过屏障:

毛细血管内的物质从血液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需经过有孔的内皮、基膜和足细胞间的裂孔隔膜,这三层结构称滤过屏障。

5.球旁复合体: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三者在肾小体血管极处构成三角形的区域。

1.描述肾的位置和形态。

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前面有腹膜遮盖。

左肾上端平第12胸椎

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

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缘,下端平第3腰椎下缘。

一般女子略

低于男子,儿童低于成人。

肾形似蚕豆,可分前后两面,内、外两缘,上、下两端。

前面较

凸,后面较扁平。

上、下端钝圆。

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向肾实质凹陷形成一大腔,称肾

窦。

肾窦的开口称肾门。

出入肾门的血管、神经及肾盂等总称肾蒂。

3.试述肾单位各部的组织结构特点。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肾小球为球形毛细血管网,是入球微动脉的分支,后汇合成出球微动脉。

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膨大凹陷成的双层球状囊,外层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内层由单层足细胞组成,紧贴毛细血管的外面,两层之间的狭窄腔隙称肾囊腔。

电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属有孔型毛细血管,内皮外有基膜。

足细胞的突起间有裂孔,孔上有一层裂孔隔膜。

有孔内皮、基膜、裂孔隔膜共同组成滤过屏障。

近端小管接肾小囊外层,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上皮细胞腔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形成刷状缘,基底部有基底褶,褶内有杆状线粒体。

细段由单层扁平上皮围成,上皮细胞腔面有少量微绒毛。

远端小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上皮细胞腔面有少而短的微绒毛,基底褶内也有杆状线粒体。

第八章生殖系统

1.血—生精小管屏障:

由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构成。

2.卵泡:

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3.排卵:

成熟卵泡破裂,卵泡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4.黄体;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

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化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成为黄体。

1.试述精子在生精小管中形成后至排出体外所经过的管道途径。

2.支持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1)、形成血睾屏障

(2)、哺育功能(3)、分泌功能(4)、吞噬功能

3.卵泡发育一般经过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是什么?

卵泡的发育是一种连续的生长过程,一般可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

①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部,卵泡中央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为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

②初级卵泡的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为立方形或柱状,随之细胞增殖成5~6层。

初级卵泡早期,在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出现透明带。

③次级卵泡内开始出现卵泡腔。

随着卵泡腔的扩大,卵泡液增多,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被推到一侧,突入卵泡腔中,形成卵丘。

紧贴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④成熟卵泡内卵泡液激增,直径可达2?

,并向卵巢表面突出

4.简答卵巢所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卵巢主要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的雄激素。

雌激素:

能促进卵泡、输卵管发育;

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第二性征;

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反馈调节等。

孕激素:

抑制输卵管的收缩及纤毛生长,调节孕卵的运行;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

与雌激素和生乳素协同作用,促使乳腺腺泡发育,大剂量孕激素抑制乳汁分泌等。

雄性激素:

能促进阴毛、腋毛生长,促进青春期少年肌细胞生长和骨骼的发育,使青春后期骨骺愈合;

促进蛋白合成及骨髓造血;

可能与性欲有关等。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和旁分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随血或淋巴运送至全身,选择性地作用于一定的细胞或器官,这种现象称内分泌;

有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以弥散方式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旁分泌

2.靶细胞和靶器官:

激素或某种抗体选择的作用的细胞或器官。

1.试述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不同点。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

分泌含氨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类固醇激素有关的丰富的滑面内质网,但不形成分泌颗粒;

线粒体较多,其嵴多呈管状;

胞质内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2.试述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过程。

甲状腺素的形成经过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六个过程:

1.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高尔基复合体加糖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滤泡腔内贮存。

2.滤泡上皮细胞能从血液中摄取I-,I-经过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活化。

3.活化后的I-进入滤泡腔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4.滤泡上皮细胞在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胞吞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胶质小泡。

5.胶质小泡与溶酶体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即甲状腺素。

6.T3和T4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

3.列出肾上腺各主要腺细胞的名称及其分泌的激素。

皮质:

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

髓质:

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4.列出垂体的主要腺细胞及其所分泌的激素名称。

(1)嗜酸性细胞:

生长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的催乳激素

(2)嗜碱性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

第十章:

感觉器

一、解释名词概念题

1、感受器:

是指感受内、外环境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并将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冲动的结构,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2、感觉器:

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共同构成的器官,也称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包括视器、前庭蜗器及皮肤等。

3、黄斑:

在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约3.5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

4、位觉斑:

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局部黏膜增厚,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总称位觉斑。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维生素A的缺乏易导致夜盲症?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或暗光,其感光物质嵌在外节膜盘上,呈子红色,称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的合成,需要维生素A参与,因此,当维生素A严重缺乏时,视紫红质合成减少,人在弱光中的视力减退,即位夜盲症。

2、叙述视近物时眼的调节。

视近物时,在晶状体凸度增加的同时伴有相应的瞳孔缩小,可使较近物体发出的辐散光线仍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眼的调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晶状体的调节:

随着物体的移近,反射性引起睫状肌收缩,致使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弹性回位,凸度增加,使其折光能力增加,使辐散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瞳孔的调节:

当视近物时,在晶状体调节的同时还伴随瞳孔的缩小。

这种瞳孔近反射可减少入眼的光量和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更加清晰。

(3)眼球会聚:

当视近物时会发生双眼向鼻侧会聚现象。

这种反射可以使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产生单一视觉。

3、试述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房水由睫状上皮产生,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有营养角膜、晶体、玻璃体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循环路径是:

由睫状上皮分泌——后房——虹膜晶体间隙——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施莱姆管——眼静脉系统。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1.反射与反射弧: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称作反射;

2.神经与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聚集成团,称神经节:

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并由结缔组织包裹,称神经。

3.灰质与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称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称白质。

4.神经与纤维束:

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又称纤维束或传导束。

5.网状结构:

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于其中,这些部位称网状结构。

6.传导路:

一般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通常是指大脑皮质)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

7.血—脑屏障:

由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构成,其中,内皮细胞是主要结构。

血脑屏障能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对于保持脑组织周围化学环境的稳定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侵入脑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