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631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3原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

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临洺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

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

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

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水淹灌州城。

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诣:

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善:

交好。

C.令王延贵权知军事知:

主持。

D.趣缄赴东都趣:

催促。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

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侯,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

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

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

石定蕃也素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

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5分)

(2)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

家世二千石。

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

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

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

“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众咸笑之,浚曰:

“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州郡辟河东从事。

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

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

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

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祜曰:

“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

”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

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

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

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

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

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

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

“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

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

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

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博涉坟典,美姿貌典:

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去:

离开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苦:

艰苦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乖:

违背,不一致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

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

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云南,滇国也。

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

蜀汉置云南郡。

隋置昆州,唐仍之。

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

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遂世其地。

元初,置鄯阐万户府。

既改置中庆路,封子忽哥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孙守其土。

忽哥死,其子嗣封为梁王。

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

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

“此令旨也。

”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

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

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

孝宗以为然,许之。

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

诸土司之进止予夺,皆咨禀。

会张献忠死,其部将孙可望率余众由遵义入黔,称黔国焦夫人弟来复仇。

民久困沙兵,喜其来,迎之。

定洲解楚雄围,迎战于草泥关,大败,遁阿迷。

可望破曲靖及交水,俱屠之。

遂由陆凉、宜良入云南城,分遣李定国徇迤东诸府。

而可望自率兵西出,畏知御于启明桥,兵败,被执。

可望闻其名,不杀,语之曰:

“吾与尔共讨贼,何如?

”畏知要以三事:

“不用献忠伪号,不杀百姓,不掳妇女,吾从尔。

”可望皆许之。

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

始定洲归,屯兵洱革龙,且借安南援自固。

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

定国既至,定洲土目杨嘉方迎定洲就其营宴。

定国侦知之,率兵围营,相拒数日,乃出降。

遂械定洲及妻万氏数百人回云南,剥其皮市中。

可望遂据滇,而天波卒走死于缅甸。

(节选自《明史·

卷三百十三·

列传第二百一·

云南土司传》)

【注】①西平:

在今云南、贵州交界一带,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

②黔国公、西平侯:

皆沐英的封爵。

因珍兽云南有功,封黔国公;

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

沐英一支后裔袭封黔国公,另一支袭封西平侯。

③沙兵:

沙定州之父沙源,时号沙兵。

④畏知:

金沧副使杨畏知。

A.隋置昆州,唐仍之仍:

因袭

B.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领:

统领

C.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故事:

旧例

D.畏知要以三事要:

约定

A.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B.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C.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D.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A.云南被南诏蒙氏占领后,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曰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段氏便世袭该地。

B.沐英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到城郭外叩头迎接,浇水洗手之后才启开来看,沐氏家庭也都能继承沐英的功名。

C.孝宗皇帝认为守臣言之有理,便答应封沐英的后代为黔国公。

从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各土司的进退予夺,都要向他们咨询禀报。

D.此时正逢张献忠死亡,他的部将孙可望率领余众从遵义进入贵州,声称自己是黔国焦夫人的弟弟前来报仇。

(1)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

(2)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

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

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

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

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

骖乘持盖,不顷刻离。

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

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

“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

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

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

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

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

用兵数年,所言验;

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

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

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

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

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

“贼送死,可唾手取也。

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

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

事成,归功将军;

事败,鼐受其罪。

”马嘿然,再三云不应。

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事闻,天子大悦。

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

“此社稷之福也。

”上意遂定。

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

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

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

“议不成,公不归矣!

”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

公叱曰:

“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

某思归,某不来矣。

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

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

”诸酋相目以退。

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

“王误矣!

”王不能堪。

世宗责公曰:

“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

”公亦不能答也。

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

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

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

薨于家。

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

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

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

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

成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不拘于时

D.诸酋相目以退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④公叩头曰: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⑥辄迎拒曰: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2)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给后面问题。

共20分。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暠乃手剑当车,曰:

“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

暠至,□复举种①向化。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暠、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曰:

“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乃许之。

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

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

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

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

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

举众,全体。

②生:

生口(俘虏)。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

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

大方、爽快

C.暠与相揖谢谢:

道别、辞别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

侵略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暠至,□复举种向化

②驰传上言,□二府畏懦

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

A.

以B.

C.

则D.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8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2分)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3分)

(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问题。

共10分。

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桥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岸,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

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

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

过:

经过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

趋:

快走

C.构亭北岸,号“沧浪”焉。

构:

构筑,建造

D.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闵:

同“悯”,悲悯

①□舒所怀,不可得也。

②至□洒然忘其归。

③尚未能忘□所寓目。

A.①且②者③之B.①且②则③其

C.①以②则③其D.①以②者③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2分)

②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

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

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

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丹进曰: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

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太子既至前,不哀。

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上以责谓丹。

丹免冠谢上曰:

“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

”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妾闻,罪当死!

”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

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

“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

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

史丹传》)

【注】①骖乘:

陪乘。

②留好:

留意,爱好。

③器人:

选择人材。

④陈惠、李微:

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

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

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

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