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63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ppt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ARDS患者机械通气指南(2016),.,一、前言和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1,2,3。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化4。

近年来,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学认识的加深和临床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更新国内临床医务人员对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构建了12个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并采用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循证医学方法GRADE(Gradesof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即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方法5制定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病因和临床表现,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肺内原因和肺外原因两大类。

肺内原因包括:

肺炎、误吸、肺挫伤、淹溺和有毒物质吸入;肺外因素包括:

全身严重感染、严重多发伤(多发骨折、连枷胸、严重脑外伤和烧伤)、休克、高危手术(心脏手术、大动脉手术等)、大量输血、药物中毒、胰腺炎和心肺转流术后等。

此外,按照致病原不同,ARDS的病因也可以分为生物致病原和非生物致病原两大类:

生物致病原主要包括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和部分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恶性肿瘤等;非生物致病原主要包括酸性物质、药物、有毒气体吸入、机械通气相关损伤等。

临床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较急,可为2448小时发病,也可长至57天。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以及不能用常规氧疗方式缓解的呼吸窘迫(极度缺氧的表现),可伴有胸闷、咳嗽、血痰等症状。

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

体格检查:

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听诊双肺早期可无啰音,偶闻及哮鸣音,后期可闻及细湿啰音,卧位时背部明显。

叩诊可及浊音;合并肺不张叩诊可及实音,合并气胸则出现皮下气肿、叩诊鼓音等。

.,ARDS诊断,1.起病时间已知临床病因后1周之内或新发/原有呼吸症状加重;2.胸部影像即胸片或CT扫描,可见双侧阴影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解释、肺叶/肺萎陷、结节;3.肺水肿其原因不能通过心衰或水负荷增多来解释的呼吸衰竭,如果没有危险因素,就需要客观评估排除静水压水肿;4.缺氧程度轻度:

200mmHgPaO2/FiO2300mmHg,PEEP或CPAP5cmH2O,轻度ARDS组中可能采用无创通气;中度:

100mmHgPaO2/FiO2200mmHg,PEEP5cmH2O;重度:

PaO2/FiO2100mmHg,PEEP5cmH2O,说明:

如果所在地区纬度高于1000米,应引入校正因子计算:

PaO2/FiO2(气压/760)。

注:

FiO2:

吸入氧浓度;PaO2:

动脉氧分压;PEEP:

呼吸末正压;CPAP:

持续气道正压。

.,ARDS患者机械通气指南(2016),.,二、指南制定的方法学,临床问题的构建:

“PICO”方法,人群(Patient)、干预措施(Intervention)、对照措施(Comparison)和临床结局(Outcome)。

对所有临床结局指标进行打分(19分),79分表示该指标为关键指标(Critical),对临床决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46分表示该指标为重要指标(Important),13分表示该指标为不重要指标(Notimportant)。

GRADE方法:

GRADE方法将证据质量分级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级别。

GRADE方法将推荐强度分为两类,即强推荐和弱推荐。

推荐强度不仅取决于证据质量,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利弊间权衡、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以及资源成本。

.,临床问题的构建,.,临床问题的构建,.,ARDS患者机械通气指南(2016),.,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1:

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与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如何选择?

推荐意见:

临床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经验选择PCV或VCV模式(UG,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通气模式的选择是机械通气实践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VCV和PCV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两类通气模式,何种类型的通气模式更适合ARDS患者仍不清楚。

证据概要:

目前有3项RCT研究比较了VCV和PCV对ARD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24,25,26,共1089例患者。

整合该3项RCT研究结果显示,与VCV相比,PCV患者住院病死率、住ICU病死率和气压伤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8395%CI(0.671.02)、0.8495%CI(0.710.99)和1.2495%CI(0.871.77)。

整体证据质量评为中级。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由上述数据可知,通气模式(VCV和PCV)未能显著影响患者病死率,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通气模式仍是临床医务人员关心和争论的重要问题27,28。

VCV可限制患者的VT,能减少肺泡过度充气所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的风险,因此,在一些多中心RCT研究中VCV常作为ARDS患者标准的通气方式4。

但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倾向于选择PCV29,30,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PCV能持续限制肺泡压低于设置的气道压力水平,降低VALI的发生风险;PCV时吸气流量是可变的,随自主呼吸用力程度的改变而变化,因而能改善人机协调性,降低呼吸功31;PCV流量波形为递减波,能延长吸气时间,增加平均气道压和促进气体分布;当肺部损伤加重(或顺应性降低)时,VT会随之下降,避免了此时肺组织应变(VT/功能残气量)增加的风险28。

最近3个比较VCV和PCV的系统综述均发现两者在生理学指标和临床转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33,34。

因此,ARDS机械通气时,没有哪种通气模式明显优于其他模式,临床医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VCV或PCV,但更为重要的是应仔细地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个体化的参数设置,如VT、PEEP、平台压、吸气流量、吸气时间和FiO2等参数。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2:

肌松药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成人ARDS患者?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对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50mmHg)进行机械通气时可短时间使用肌松药(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肌松药是否能改善机械通气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仍不确切,亦是目前临床中争论的焦点问题35,36。

恰当的肌松药应用能增加胸壁顺应性,促进人机同步,减少机体氧耗和呼吸功37,甚至可能会降低VALI的发生38;但肌松药的不合理应用亦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衡、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不全(VIDD)和ICU获得性衰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9,40,41。

证据概要:

目前关于此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法国同1个研究团队发表的3项RCT研究。

整合3项研究数据后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早期短时(48h)应用肌松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RR0.73,95%CI:

0.580.92,P0.007)、ICU病死率(RR0.71,95%CI:

0.550.90,P0.005)和28d病死率(RR0.66,95%CI:

0.500.87,P0.004),气压伤发生的风险(RR0.43,95%CI:

0.200.90,P0.02)亦明显降低,且不会增加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风险(RR1.08,95%CI:

0.831.41,P0.57)。

证据质量级别为中级。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由上述数据可知,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50mmHg),早期短时(48h)应用肌松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学指标和病死率,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需注意的是,该结论主要来自同一研究团队,仅对阿曲库铵药物进行了研究,不能充分说明其他肌松药亦有相似效果;此外,临床中不适当地应用肌松药还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衡、VIDD和ICU获得性衰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9,40,41,因此,目前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和规范肌松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保留适度的自主呼吸能显著改善轻中度ARDS患者的生理学指标,如改善气体交换功能、降低VALI发生风险、维持循环的稳定、降低镇静镇痛和肌松药物的使用和降低VIDD的发生等44,45,46,但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亟待进一步证实41。

在保留自主呼吸时,应避免患者自主吸气努力程度过大导致跨肺泡压(即肺泡压与胸腔内压之间的压差)的显著增加和肺组织的过度牵张47,48,若此时ARDS病情较重(PaO2/FiO2150mmHg)应考虑短时间(48h)应用肌松药。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3:

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潮气量和平台压)?

推荐意见:

我们推荐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VT7ml/kg和平台压30cmH2O)(强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随着ARDS婴儿肺概念49的提出,学者们发现常规通气策略(VT:

1015ml/kg)可能会导致ARDS正常通气肺组织的过度牵张,从而增加VALI的发生风险50,51。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限制ARDS患者的VT和平台压(称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临床转归开始成为学者们开始争论的焦点,目前已有大量相关临床研究发表。

证据概要:

我们共检索出了6项高质量的RCT研究。

整合研究数据发现,与传统通气策略相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的28d病死率(RR0.74,95%CI:

0.610.88,P0.0008)、住院病死率(RR0.80,95%CI:

0.690.92,P0.002)和ICU病死率(RR0.57,95%CI:

0.400.82,P0.002)。

最终该问题的整体证据质量为中级。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的实施可参考ARMA研究4的设置方法。

逐渐降低VT水平至6ml/kg(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的计算方法:

男性:

理想体重(kg)500.91身高(cm)152.4;女性:

理想体重(kg)45.50.91身高(cm)152.4。

调节潮气量后,应注意监测平台压大小,目标水平应低于30cmH2O。

(避免自主呼吸干扰)若平台压30cmH2O,应逐渐以1ml/kg的梯度降低VT至最低水平4ml/kg。

降低VT后应逐渐增加呼吸频率以维持患者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最大可调节至35次/min,同时应注意气体陷闭的发生。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虽然大多数研究采用6ml/kg的VT为小潮气量通气的标准,但对于重度ARDS患者,6ml/kg的VT仍可能会加重肺损伤的发生58,60,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ARDS患者正常通气肺组织容积差异较大61,因而会出现同一VT通气时不同ARDS肺组织所受应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ARDS患者潮气量的选择应强调个体化,应综合考虑患者病变程度、平台压水平(低于30cmH2O)、胸壁顺应性和自主呼吸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4:

高水平PEEP和低水平PEEP如何选择?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早期可采用较高PEEP(12cmH2O)治疗(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对于ARDS患者PEEP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效应:

复张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周期性复张和塌陷所致剪切伤的发生等66。

但过高的PEEP亦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牵张和循环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PEEP水平与ARDS患者病死率的关系仍不清楚67。

证据概要:

指南共检索出7项PEEP水平在干预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的RCT研究。

整合研究数据显示,与低PEEP相比,高PEEP并未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住院病死率(RR0.90,95%CI:

0.811.01,P0.08),但亚组分析发现高PEEP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RR0.83,95%CI:

0.710.96,P0.01);高PEEP亦未改善ARDS患者28d病死率(RR0.83,95%CI:

0.671.01,P0.07)和增加气压伤的发生风险(RR1.04,95%CI:

0.811.32,P0.78)。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由以上研究数据可知,高水平PEEP(12cmH2O)不能改善整体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可能有益于中重度ARDS患者。

此外,2010年1项Meta分析结果还提示高水平PEEP可能会增加轻度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风险(RR1.32,95%CI:

0.872.00)71,因此,轻度ARDS患者应避免使用高水平PEEP治疗。

目前有学者建议根据肺的可复张性调节PEEP水平72,73,因为不同ARDS患者肺组织的可复张性差异较大74,75。

若ARDS患者出现了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认为肺可复张性高:

PaO2/FiO2在PEEP5cmH2O时150mmHg;PEEP由5cmH2O增加至15cmH2O20min后,患者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下述情况:

PaO2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增加和死腔量降低74,76。

对于肺泡可复张性较差的患者,高PEEP可能会导致正常肺泡的过度牵张,加重肺损伤,此时应给予低水平PEEP治疗(可参见表5中ARDSnet研究的低PEEP设置方法);相反,对于肺泡可复张性高的患者,高PEEP能复张萎陷肺泡,减轻肺组织剪切伤和应变,应给予高水平PEEP治疗(可参见表5中ARDSnet研究的高PEEP设置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个体化滴定PEEP的方法很多77(表6),但目前未有研究证实何种PEEP设置方法最佳78,有条件的单位可参考这些设置方法指导PEEP的个体化设置。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5:

FiO2如何设置?

推荐意见:

调节FiO2水平维持ARDS患者SpO288%95%和PaO25580mmHg(UG,极低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ARDS患者常需提高FiO2以纠正低氧血症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

但过高FiO2亦可能会出现氧中毒而加重肺组织和其他脏器的损伤85,因此,对于ARDS患者,如何调节FiO2仍不清楚。

证据概要:

目前研究已证实高浓度氧疗可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7、心脏骤停98,99、腹部术后100和危重症患者101有害,但对于ARDS的影响仍不清楚,相关的临床数据亦很少。

ARDS患者常因严重的低氧血症而给予高浓度吸氧,而高浓度吸氧导致的肺损伤与ARDS病变很相似102,因此,ARDS病变进展很难辨别是否由于氧中毒所致。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我们建议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结合其他通气参数调节FiO2水平维持SpO288%95%和PaO25580mmHg,以避免高氧血症导致不良后果;一旦氧合改善,应及时降低FiO2。

临床中,对于严重的低氧血症,为达到该氧疗目标可能需进行高浓度吸氧,甚至需调节至100%。

此时虽有可能会出现氧中毒,但目前未有临床研究证实单独高浓度吸氧会加重ARDS肺损伤,而不及时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一些已发表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也提示,当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时上调FiO2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因此,当ARDS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时,应积极上调FiO2维持基本氧合(SpO288%95%和PaO25580mmHg),保证机体氧供。

另外,对于不同病情的ARDS患者,氧疗目标的设定还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组织缺氧的危险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如血色素下降、血容量不足和心输出量降低等。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6:

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常规实施RM?

(recruitmentmaneuvers,RM)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对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RM(弱推荐,低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RM是指通过短暂地增加肺泡压和跨肺压以复张萎陷肺泡,从而达到显著改善氧合的一种方法105,106。

RM是治疗ARDS患者的重要手段,但RM是否会影响患者临床转归仍不清楚。

证据概要:

关于RM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生理学指标。

在对该临床问题的数据整合过程中,我们仅对Jadad评分3分以上的临床研究(共5项26,69,108,109,110)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RM可以降低ARDS患者的ICU病死率(RR0.77,95%CI:

0.60.98,P0.04),亦有降低住院病死率(RR0.87,95%CI:

0.761.00)和28d病死率(RR0.81,95%CI:

0.631.04)的趋势;在重要指标中,RM还可以降低严重低氧事件发生的风险(RR0.62,95%CI:

0.440.88),且不会增加气压伤的发生风险,对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无明显影响。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临床中常见的RM方法,注:

CPAP: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PEEP:

呼气末正压;1cmH2O0.098kPa,.,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7:

与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00mmHg)机械通气时应实施俯卧位通气(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俯卧位通气通过体位改变增加ARDS肺组织背侧的通气,改善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及分流和氧合119。

此外,俯卧位通气还会使肺内胸腔压梯度趋于均一,改善肺组织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从而减轻VALI的发生120。

早期RCT研究并未能发现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病死率121,122,123,124,125,126。

随后经Meta分析发现早期研究未能得出阳性结果的原因可能与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俯卧位通气时间和是否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等因素相关127。

最近发表的1项多中心RCT研究最终证实了俯卧位通气能显著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128。

证据概要:

通过7项高质量的RCT研究。

结果发现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降低重度ARDS(PaO2/FiO2100mmHg)患者28d病死率(RR0.72,95%CI:

0.570.90)。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8:

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NPPV治疗成人ARDS是否有效和安全?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对于无禁忌证的轻度ARDS患者,可应用NPPV治疗(弱推荐,低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由于NPPV可以避免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133。

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NPPV可提供一定水平的肺泡内正压,因此能开放塌陷的肺泡,减轻肺水肿和改善氧合,并可能降低患者气管插管需求和病死率。

证据概要:

针对该临床问题,共检索出3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质量RCT研究135,137,139。

经过数据整合后发现,NPPV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气管插管需求(RR0.54,95%CI:

0.330.88,P0.01);NPPV虽未能显著影响患者实际气管插管率、ICU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但这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RR分别为0.64(95%CI:

0.381.07,P0.09),0.53(95%CI:

0.281.02,P0.06)和0.18(95%CI:

0.021.41,P0.10)。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由于ARDS的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各异,NPPV失败率在50%左右,而一旦失败,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141。

注:

NPPV:

无创正压通气;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O2:

动脉氧分压;FiO2:

吸氧浓度;1mmHg0.133kPa,.,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9:

体外膜氧合(ECMO)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给予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联合ECMO治疗(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建议给予新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联合ECMO治疗(弱推荐,极低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ECMO是ECLA技术中的一种,在临床中应用已有30多年历程,主要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让其充分休息,同时能保证全身重要脏器的氧供。

证据概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仅有1项RCT研究(CESAR研究)154报道了ECMO对于重症ARDS病死率的影响。

终证据质量水平评价为极低级。

临床实施:

虽然目前有1项RCT研究支持早期应用ECMO治疗重症ARDS患者,但ECMO技术具有操作复杂、人员水平要求高、需多学科合作、并发症多且严重、费用高等特点159,临床医师在决定进行ECMO治疗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还须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切不可盲目开展ECMO技术,必要时可转至有丰富ECMO临床经验的单位。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10:

体外CO2清除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

推荐意见:

重症ARDS患者目前不宜常规应用体外CO2清除技术(UG,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虽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但有研究显示33%重症ARDS患者在小潮气量通气时肺组织亦会出现过度充气和肺部炎性反应水平显著增高的现象61。

为减少此类患者VALI的发生,有必要进一步降低潮气量或吸气压58,60,即采用超保护性通气策略59,其主要内容包括超小潮气量(4ml/kg,一般在24ml/kg)通气、平台压2025cmH2O和高PEEP维持肺泡复张等160,161,同时联用体外CO2清除技术(ECCO2R)应对严重的CO2潴留58。

ECCO2R通过体外循环方式清除体内CO2,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降低VALI的发生,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它主要包括无泵的动静脉ECLA系统(pECLA)和有泵的静脉-静脉方式二氧化碳清除技术(VV-ECCO2R)。

早期临床研究未能证实ECCO2R的有效性162。

近年来,随着相关ECLA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逐渐被尝试应用于临床,在部分中重度ARDS患者中已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证据概要:

整合数据发现,ECCO2R技术未能降低ARDS患者随访结束病死率(RR1.15,95%CI:

0.721.83,P0.57)。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临床实施:

由上述研究可知,目前证据暂不能支持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常规应用。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11:

HFOV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不应常规采用HFOV(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HFOV是一种完全迥异于传统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方式,气道内气体在设定的平均气道压力水平上进行高频振荡,从而产生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14ml/kg)和高通气频率(315Hz,即180900次/min)。

在理论上,HFOV是一种理想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通过较高的平均气道压持续维持肺泡开放,改善氧合;同时因其潮气量很小能避免肺泡过度牵张,减轻VALI的发生。

虽然前期研究显示了HFOV可能会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165,但近期发表的2项大样本RCT研究(OSCILLATE研究166和OSCAR研究167)却未能显示它的优势。

因此,是否可以常规应用HFOV治疗ARDS患者成为争论的焦点。

证据概要:

经过数据整合后,我们发现HFOV虽可以显著降低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但不能改善患者随访结束时病死率(RR1.08,95%CI:

0.961.22,P0.18)和ICU病死率(RR1.08,95%CI:

0.821.43,P0.59);而且还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低血压的发生和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