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换填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65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换填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换填方案.doc

换填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工艺流程 3

四、换填范围 3

五、施工准备 3

六、地基施工措施 3

七、换填模板支撑方案 4

八、混凝土换填方法 4

九、换填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6

十、安全措施 7

十一、风险识别及应急救援预案 8

一、编制依据

1.1、甲方提供的12吋晶圆厂与设计服务中心一期施工图。

1.2、国家和行业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1.3、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二、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四川华凯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12寸晶圆厂与设计服务中心一期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云杉路两侧,步月路以北,紫峰路以西,秋韵路以南。

分为生产安全管理控制中心(Gate)和生管中心(Tube)两个单体;工程设计Gate基础为桩基+筏基+承台基础,Tube基础为独立桩基+独立承台基础。

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建筑物±0.00在24.00-26.50m之间,室外地坪高程在22.00-25.00m之间。

生管安全控制中心(Gate)下设2层地下室,生管中心(Tube)无地下室。

拟建的建(构)筑物规模特征见下表。

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

(m2)

层数

结构类型

柱网尺寸(m)

最大柱轴力

或基底反力

建筑物

±0.00(m)

备注

生管安全控制中心(Gate)

42427.51

3/-2

框架

角度22.5°

半径38m

5000kN

26.50

地下2层,-9m

生管中心(Tube)

71917.40

5

钢结构

30x30

5000kN

24.00

/

Gate场区内原有1个水塘(详见附图),虽在场地勘察施工前,已对现状水塘进行清淤回填处理,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水塘的清淤回填工作并未完成,现场开挖出大面积原有水塘淤泥。

根据地勘报告,基础底标高-9.850m粉质黏土层做持力层。

目前现场水塘现状则不能达到设计持力层要求,需将原有水塘淤泥全部挖除,对持力层超深部分(以现场实际开挖深度为准)采用C15素砼换填至基础垫层设计标高,使基础持力层达到设计要求。

特制定本方案。

水塘淤泥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人工辅助,淤泥外运。

三、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开挖淤泥→人工辅助清淤、清槽→钎探→验槽→混凝土换填(分层50cm/层)→养护

四、换填范围

以现场实际开挖清淤面积为准,开挖深度亦如此。

五、施工准备

5.1、主要材料

C15商品混凝土:

严格按实验确定的配合比计量拌和C15混凝土。

5.2、主要机具

PC挖机、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泵车、振捣棒、铁锹、铁抹子、木抹子、水平刮杠、水平尺等

5.3人员准备

土建技术3人,验收员1人,测量员2人,质检员1人。

施工队伍:

混凝土工15人、测量工1人,振捣混凝土工6人。

六、地基施工措施

6.1.地基基础类型

根据地勘报告、施工图,经与建设、设计单位沟通协商,Gate原有水塘清淤未完成部位拟采用换填垫层法,将基底下分布的淤泥清除,用C15砼进行换填。

当若换填厚度大于2.5m,按60度放坡。

6.2.地基基础换填测算

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位置时,做局部钎探请设计、地堪、监理、甲方等工程有关单位到施工现场勘验及签字。

水塘位置换填方量以开挖后实际收方为准。

七、换填模板支撑方案

由于采用C15砼进行换填至垫层下口标高,工程中标高变化大(如电梯井、积水坑、标高变化剖面等),在标高变化处用48钢管、40*90木方、15厚覆膜板。

在模板支撑好后,模板底脚用砂浆或砼封脚缝。

在模板架上部用足够重的重物或钢管压住支撑系统,以免模板上浮。

在模板支撑时,先固定上口标高再按图纸向下倒算支撑斜板。

先将砼浇筑到最低标高处,木工在有标高变化的断面预埋钢管,以便模板支撑,待模板支撑牢固后,再第二次浇筑砼,如再遇标高变化,在预埋钢管作为模板支撑。

具体详见附图

电梯井或集水井坑模板支撑图

八、混凝土换填方法

先将C15砼浇筑到最低标高处,每一浇筑带内混凝土采取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斜面坡度控制在1:

6~1:

10之间,浇筑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0~500mm向前推进,直至浇筑结果,操作时注意控制流淌坡度,以保证每层混凝土之间间隔浇筑时间控制在3h内。

分层示意图如下:

新浇筑混凝土

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混凝土的振捣:

在每一浇筑带前布置2台以上插入式振捣器,其中1台振捣器布置在泵管出料口处,负责上部混凝土的振捣,其余布置在中部及坡角处,为防止集中堆料,先振捣出料的混凝土,使其形成自然坡度,然后行列式由下而上再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动点间距和插入深度。

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达到换填设计承载力。

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如下图)。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换填大体积浇筑完成后8~10h左右,初步按垫层标高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铁板打压数遍。

终凝前再用木抹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施工部门为保证工程质量建议采取的技术措施应报告监理,并取得监理单位和业主的同意。

由于换填混凝土厚度厚,面积大,用量大,收缩变形大。

为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对配合比进行优化,并尽量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以使混凝土有较低的出机温度。

委托商砼站设计需提供的条件包括混凝土的类型、指定龄期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基础换填面积大,冬季施工气温较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调整为2~4小时;为减小混凝土的干缩率,配合比在保证能泵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水灰比,商品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60±20cm之间。

考虑混凝土运输车途中、现场等待时间不同,坍落度损失过大,浇筑现场应配备与配合比使用的相同的减水剂,由商砼厂家技术员根据混凝土实际性能进行现场调整。

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20cm。

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用60天龄期强度替代28天龄期强度作为设计强度,以减少每立方水泥用量。

混凝土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后10~12小时之内,采用先铺一层塑料薄膜,让其自身湿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当混凝土温度下降,内外温度小于15度后,可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14昼夜。

并根据混凝土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及时调整养护措施。

九、换填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换填施工中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9.1、施工人员必须对质量负责,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实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并设立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专职质量检查机构,采用班组初检、施工队长复检、质检员终检的“三检制”。

9.2、质检人员与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预防为主”和“质量第一”的观点,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9.3、质量控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施工图、技术要求以及工地制定的施工规章制度。

质量检查部门对所有取样检查部位的平面位置、高程、检验结果等均应如实记录,并逐班、逐日填写质量报表,分送有关部门和负责人。

质检资料必须妥善保存,防止丢失,严禁自行销毁。

9.4、质量检查部门应在验收小组领导下,参加施工期的分部验收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应详细记录工程质量情况,必要时应照像或取原状样品保存。

9.5、施工过程中,对每班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经过及遗留问题,在现场交接班记录本上详细写明,并经值班负责人签署。

针对每一个质量问题,在现场做出的决定,必须由主管技术负责人签署,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

9.6、严格按照设计说明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一层换填合格后并报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换填浇筑工作。

9.7、严格控制填筑体的分层填筑厚度,浇筑和振捣速度。

9.8、对于填筑体的表面质量,主要检验填筑体的顶面高程、平面宽度、长度和平整度,检验方法主要有仪器观测法、钢尺丈量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验方未能

1

标高

+0、-20

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200、-50

由设计中心向两边拉尺量

3

表面平整度

20

2m靠尺

十、安全措施

10.1、进入施工现场要正确,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正确系安全带;

10.2、现场严禁吸烟;

10.3、严禁上下抛掷物品;

10.4、泵车后台及泵臂下严禁站人,按要求操作,泵管支撑牢固;

10.5、振捣和拉线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以防触电;

10.6、在混凝土泵出口的水平管道上安装止逆阀,防止泵送突然中断而产生混凝土反向冲击;

10.7、泵送系统受压力时,不得开启任意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

液压系统的安全阀不得任意调整,蓄能器只能冲入氨气;

10.8、作业后,必须将料斗内和管道内砼全部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进行清洗。

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管道出口端前方10m内不得站人。

并用金属网栏挡收集冲出的泡沫橡胶及砂石粒;

10.9、将两侧活塞运转到清洗室,并涂上润滑油;

10.10、作业后,各部门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旋在等复回零位。

十一、风险识别及应急救援预案

11.1风险识别:

机械伤害、塌方掩埋、物体打击

11.2应急预案

11.2.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11.2.2应急组织机构

11.2.2.1公司成立三级应急机构:

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一级险情的应急组织实施;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负责二级险情状态下的应急组织实施和一级应急响应;

施工现场应急抢险队:

负责三级险情状态的应急组织实施和一、二级应急响应。

11.2.2.2项目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

项目经理郭智勇电话:

18136847072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曹建伟电话:

18136847073

安全监督员张旭电话:

18136847705

成员:

宋飞虎、常飞、周斌、康浩、张昊、洪文龙、梅磊、王帅等。

8.2.2.3应急小组分工

为了紧急情况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现对应急小组人员做如下安排:

组长:

郭智勇负责全面指挥并及时通知公司

副组长:

曹建伟负责控制现场,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成员:

宋飞虎、常飞、周斌、康浩、张昊、洪文龙、梅磊、王帅根据现场情况在组长和副组长的指挥下,采取应急措施,对人员进行抢救或对突发其它事情(如机械伤害、坍塌等)进行控制,并及时疏散现场人员。

8.2.3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

编制应急预案

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组建抢险队、救护车

配备应急物资、设备

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定期评审

实施应急预案

进行评审、修订

8.2.4应急救援器材

8.2.4.1医疗器材:

担架、氧气袋、塑料袋、小药箱;

8.2.4.2抢救工具:

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

8.2.4.3照明器材:

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8.2.4.4通讯器材:

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8.2.4.5交通工具:

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8.2.4.6灭火器材:

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8.2.5专项应急预案

8.2.5.1基坑坍塌滑坡

1)预防措施:

a、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换填清淤开挖坡度。

b、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清淤换填工作面。

c、坡顶严禁堆积荷载,每层开挖按规定放坡。

d、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a、出现险情时,应停止施工,作业人员从基坑爬梯撤出基坑。

b、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监护和处置。

c、会同公司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d、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基坑进行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钢管板桩加固处理。

e、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8.2.5.2物体打击事故预案

a、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如果受伤者为外出血,应立即采用指压止血法,在出血伤口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达到临时止血作用。

指压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和动脉四肢出血,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压迫法。

b、为防止伤口感染,应使用备用的消毒纱布包扎,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能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和随便用药。

c、根据伤员情况,在送往医院途中,让伤员平躺,保健员要随时护送、观察、护理防止伤情突变。

当运送伤员上、下楼时,应让伤员头部向上,严密观察伤员。

8.2.5.3机械伤害事故预案:

一旦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立即通知保健员尽快到达现场,根据伤情,出血情况,分为作业出血,内出血,外出血采用指压法同物体打击伤害,如为内出血(状况为暗红色)必须尽快联系车辆,送往医院抢救,伤员运送途中应由保健员护送、护理,并随时观察伤员情况,制止送医院交医生急救。

8.3事故报告

8.3.1、事故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8.3.2、紧急通讯联络

紧急报警电话110

紧急救援消防电话119

急救中心电话120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122

8.3.3、事故报告程序

发生事故后现场施工员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赶赴现场并通知项目部救援组成员组织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19、120、122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系增援同时向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8.3.4、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

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8.3.5、应急救援

(1)发生事故向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的同时,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保证第一时间的救护工作。

(2)抢救被堵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听取回声,并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

对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用掘小巷或绕道通过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

(3)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4)各抢险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命令,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8.4、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指挥组应根据救援处置进展情况,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伤亡人员已转移和事故现场已稳定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组组长(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结束。

8.5后期处置

8.5.1善后处理

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8.5.2调查、总结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