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656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色彩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论

一、色彩的形成

二、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的区别

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色彩学的基本原理有所认识、树立科学的色彩观;

经过写生训练,掌握色彩的造型能力和技法技能,提高同学们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分类与三要素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系列和有彩色系列两大类。

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

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

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灰,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征值来确定。

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

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

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

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

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

三组特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即“三要素”。

第二节色彩关系与变化规律

1、色彩关系变化的三因素: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和环境色是表现物体质感的主要依据。

2、色彩的对比关系:

(1)明度对比,(2)色相对比,(3)彩度(纯度)对比,(4)冷暖对比,(5)面积对比,(6)补色对比。

第三节、写生绘画技法

1、几种色彩混合方法

色光混合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与中性混合三个类型。

加光混合:

朱红、翠绿、蓝三种色光是原色光。

减光混合:

色料直接混合的三原色是品红(不含黄色的红),柠檬黄和青(绝对不含黄和红色,如天光蓝,不是普蓝和群青,也不是酞青蓝)。

中性混合:

指混成色彩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

中性混合主要有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

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

这些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

近代和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流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

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

2、印象派色彩规律与特征

3、色彩写生技法

(1)、用笔;

(2)、干、湿表现方法;

(3)、质感与肌理;

(4)、色调的训练;

(5)、写实性色彩技法;

(6)、表现性色彩技法;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

1、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2、如何科学理解色彩三要素?

3、物体呈现在不同光源色之下,其色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在写生的色彩处理上,纯度高的色彩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实践环节作业:

1、小色稿写生,强调大色调及主要色彩关系,放弃细节;

32开。

2、写生变调练习:

高、低、冷、暖及各种色相倾向的色调;

3、写实性色彩静物写生;

4-2开。

 课外作业:

1、调色练习。

2、以小色稿形式大量临摹印象派名家作品,32开规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示范,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分别指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

第二章色彩分解的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印象派科学的色彩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

经过色彩分解写生训练,将色彩学的科学理论与个人色彩感觉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色彩方面的素养和逻辑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色彩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分解的由来、特征和作用

1、色彩分解来由:

色彩分解,又名“点彩”,在色彩学上被称为色彩空间混合的构成方式,就是把所要表现的颜色通过分解在画面上进行并置,使之在人的视网膜中混合成新颜色的现象。

代表画派:

新印象派。

代表画家:

修拉、西涅克。

2、色彩分解的特征:

光影表现越来越不重要,而色彩自身之间的和谐却越来越成为主旨。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混合一般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和中性混合三种形式。

3、色彩分解的作用:

(1)通过相并排列的色点或色块,在眼晴里导出对比色变化来,以便增强自然界的光和色彩,使色彩达到最大可能的光亮。

(2)画面像是完全用彩色的光亮所织成的,像镶嵌物那样的组织,使得由印象派发现的色彩现象,被纯净地表达出来。

(3)色彩分解和视觉混合、补色及其相互增强变化的“同时对比”,使画面内容与形式,像乐曲似的浮现出来。

(4)通过元素的正确的分布、准确的计算,按照对比作用、层次及光射等各规律,保证了作品的圆满的和谐。

第二节色彩分解的调和

1、对比基础上的调和

(1)画面的七种对比:

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互补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同时对比。

(2)色彩调和的方法:

同一调和法,类似调和法,秩序调和法。

2、色调

色调是对象在特定光源和环境条件下的画面色彩相互对比相互影响而形成多变统一的关系。

这种关系实质上是总体与局部、纲与目的关系。

纲举目张,才能把总体与局部贯串起来,才有总体的和谐之美。

色彩之美就是在色调中体现出来的。

一般来说,色彩的三属性都可构成不同的色调,如以色相看,有红、绿等色调,以明度看,有亮色调、暗色调,以色性看,有冷色调、暖色调。

色调定义为:

画面色彩的总倾向。

色调也是由对比与调和组成的。

就色相而言,色调有五种:

(1)同类色调,

(2)邻近色调,

(3)对比色调,

(4)准互补色调,

(5)互补色调,

3、对比、调和、色调的相互关系

对比与调和是画面上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如果把黑、白、灰包括在内的对比,则画面全部呈现对比关系,调和也就这种普遍对比现象的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无所谓调和有多少、对比有多少。

但由于同类对比、邻近对比等本身作为调和而存在,因而有人只把互补等对比强烈因素视为对比因素,把其余的看作是调和因素,故有所谓古典画调和与对比因素是9:

1,现代派作品约为6:

4。

对比与调和在一幅画的集中表现,就是色调。

色调作为画面色彩总对比总调和,正是画面美感的表现,是绘画性和设计性色彩共同的本质追求。

4、审美心理的需求

(1)生理上求视觉平衡

(2)心理上求审美的适合

5、调和的视觉感受能力

色彩学家波特认为:

“调和必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的性格”。

故在观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分析构成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对待画面色彩,分局部孤立地看,是一种感觉,而将部分置于整体关系之中来观察,会是另外一种感觉。

所以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察的方法,即整体统驭各局部,求得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调和。

第三节色彩分解训练的重点

1、以纯色为主,灰色为辅

2、求体积感,不重空间感和质感

3、求理性组合,不强调真实

4、造型特征向色度渐变推移

5、色块分布与色度反差

6、画面色彩与主色调的关系

第四节色彩分解的呈现形式

点、块笔触的形式表现有以下几种:

(1)圆点形,(2)碎石形,(3)方块形,4)条状形,(5)编织形,(6)勾状形,(7)曲折形。

(三)思考与实践

1、在设计中如何科学运用色彩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2、从印刷工艺原理上认识色彩分解的原理。

3、色彩对比调和的辨证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不同色调产生的色彩心理对设计有何影响?

实践环节作业:

色彩分解静物写生练习。

课外作业:

以照片为范本进行色彩分解绘画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第三章限制色彩的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限制色彩的表现意义,探索限制色彩的内在规律。

2、掌握限制色彩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方法。

色彩分解的表现,旨在求色的释放、求多、求丰富多彩、求绚丽多姿。

色彩的限制,旨在求少、求纯、求简约明了、求个性突出。

多与少,自由与限制,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限制性色彩表现的意义:

1、个性

2、抒情

3、适合

4、概括

5、控制

第一节红黄蓝为主的色彩限制

红黄蓝为主的限色表现在写生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和感受,从认识上逐渐强化色彩的原始性,不局限于只对外在自然的再现,而是对色彩的重新设计、整合和协调,以提高色彩纯度,从而使画面达到以红黄蓝为主的画面色彩构成。

我们这里所说的红黄蓝为主,是指画面的主要构成是红黄蓝,除了红黄蓝以外还有其他少量的色彩介入,比如间色、灰以及黑、白,以调和画面色彩。

红黄蓝为主的构成,其目的是使色彩强烈、鲜纯。

第三节六种以下任意色的限制

由于“包豪斯”有影响的人物密斯·

几·

德·

罗提出“少即是多”的口号,影响了整个现代艺术,只要稍作注意,现代设计作品中用极少的几种色彩来表现也是俯拾皆是。

采用六种以下任意色来构成画面的色彩,几乎已成了现代色彩艺术的标志。

限色,其目的是使色彩和内容更加融合而达到新奇的效果。

四种表现情形:

1、对比色的应用;

2、大面积底色配置少量的色;

3、与黑、白相配色;

4、以平面性平涂方法表现。

(三)思考与实践

1、平面广告设计的用色如何体现简约风格?

2、限色与否跟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的产生有什么联系?

1、以风景、静物为题材作有彩色限色练习

2、以静物为题材作无彩色限色练习

教学手段:

第四章装饰色彩的表现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写实性色彩与装饰性色彩不同的艺术特征有明晰的认识;

2、经过创意训练,掌握装饰色彩形式美的规律和三维转向二维的意象造型能力,提高同学们对色彩理性的驾御水平。

第一节装饰性造型的特征

1、秩序化;

2、单纯化;

3、平面化;

4、意象化;

5、夸张化。

第二节装饰性色彩的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

2、色彩布局均衡性

3、色彩表现高纯度

4、色彩观察移动性

5、色彩的象征性

6、强调色彩对比效果

第三节变形和变色的表现

1、变形:

强化主观意图,突出形象特征

从繁到简;

具象到意象;

三维到二维;

变自然形态为艺术秩序

创意表现手法:

简洁、夸张、添加、错接、叠映、倒置、嫁接、切割、支解

2、变色表现:

强调主观性

第四节装饰性色彩写生的着重点

1、构成组合规律

(1)前后重叠的组合

(2)多维透视和逆向透视组合

(3)数学几何的组合

2、色块组合

3、多样统一

1、举例分析色彩分解在装饰画中所起的作用;

2、装饰色彩与写实性色彩有何区别?

1、装饰性色彩静物写生。

2、装饰性色彩人体写生。

教师集中理论讲授,课堂示范,分别指导,课堂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学生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

第五章意象色彩的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1、探索和理解艺术境界是加强意象色彩表现的关键,也是实现艺术设计目的功能的关键。

2、要求掌握色彩的联想与象征意义,并应用于画面的设计表现上。

第一节色块意象

色块意象是指画面色块在意蕴、意境及其象征意味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在象征方面,无论是单色,重叠色及色的组合,即使不画出某些物体形状,色彩本身也能创造出有意义的真实来。

色块的象征领域很广。

第二节光色意象

光与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在美术领域中,它们总是联成一起来表述,说明它们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色来自于光,没有光色就不存在;

二是在画面中,色本身又反映光的表现,而且这种反映是画面美感的重要组成。

表现光色意象的技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以黄色来体现光感。

2、用深浅渐变的色彩产生光感。

3、用作为色彩分解画法的点彩来产生光感。

4、利用白色会产生光感。

5、利用物体轮廓的留白,甚至把物体的明暗用相反的形式来表现,即暗的部分画亮的,亮的部分画暗的,这种手法犹如照片底片的效果,能表现出特殊的光感。

6、在画面上用小圆点的亮色来点画光感。

第三节抽象意象

由抽象性绘画向纯抽象绘画的转变,必须具备三个转化条件:

一是由“形象”感知向“意象”感受转化;

二是由“造物”向“造情”转化;

三是由“附丽”于形象的从属地位,向脱离形象向“独立”的自身价值转化,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敏锐的直觉和心灵的感应来发现自我,发现色彩最内在的本质,从而释放色彩本能,把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表现出来。

第四节肌理意象

肌理是材料及其在绘画制作过程中在画面上留下的纹理和画面表层及基底的结构特征,即材料和技法在画面上综合表现的材质效果。

一般来说,光滑的表面反光能力强,色彩不够稳定,明度有所提高;

粗糙的肌理反光能力弱,色彩比较稳定,但粗糙到一定程度后,明度和纯度比实际有所降低,说明不同的肌埋效果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变化作用。

肌理的表现,是画面形式美的主要组成,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1、举例说明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2、色彩象征意义至于写实色彩与装饰色彩的应用中,是否有区别?

主题:

色彩与创意(教学设计/见附件1)

以景物、静物为表现对象,作主题性意象色彩与情感表现练习。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设计

色彩与创意

(学时:

90分钟,包括理论讲述、课堂讨论、课题训练)

主要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美育渗透点

课程思政点

时间分配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大自然与色彩的关系

自习、自主阅读

人人都是艺术家

预习

引入

(项目引入)

1、通过玩耍色彩、认识色彩:

大自然与色彩的关系。

2、人人都是艺术家。

1、示范教学法;

2、讲解法;

3、案例法。

1、主题:

关注现实。

2、作业呈现:

“最美人间四月天”、“故乡的春天”等抗击疫情“课题”

5分钟

实施

(任务驱动)

内容

(1)色、笔、水、纸等“涂鸦式”偶发式画面;

(2)三原色:

调色、配色、混色等实验。

(3)“涂鸦式”偶发性画面

课堂训练:

第一类:

红色和黄色≤10-20幅16-8K系列

第二类:

蓝色和黄色≤10-20幅16-8K系列

第三类:

红色和蓝色≤10-20幅16-8K系列

引导式、启发式

色彩玩耍过程把具有现实价值、生活意义的色彩元素、符号提炼出来,诠释正能量。

例如,系列主题: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形势,以主题“最美人间四月天”、“故乡的春天”等抗击疫情“课题”。

35分钟

深化

(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色彩练习玩耍过程把具有现实价值、生活意义的元素、符号提炼出来。

融入方式:

通过归纳、抽取方式,融入课程思政。

例如,关注当下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怎样的色彩组合、构图,以及符号元素、图形样式等是诠释正能量的,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对抗疫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学生从训练过程认识的图形、符号信息以及关联的现实中获得感悟、获得启发,再应用于后期的创意设计之中。

15

归纳

(知识/能力/素质)

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挖掘学生练习过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寻找“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两者的“触发处”、“接入点”、“交融点”,凝练成有意义的介入课程思政的主题性“课题”,有效的融入思政元素。

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选择各种形式要素、构成图式、形式语义等进行综合表达,在内容、媒介、手法、编排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与表现欲望、兴趣,逐步形成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

(拓展)

1、通过第一单元“玩耍色彩”获取产生的各种色彩图式、形态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有效导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体现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各种形态要素。

2、通过关注当下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激发师生对生命的关注、对抗疫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关注。

思政融入点:

色彩的相貌、性格、色彩冷暖等等各种变化,将学生自觉地引发、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可以用客观世界里相关联的物象、场景解读色彩。

总结

玩耍色彩呈现的偶发性、多种可能性,各种形式、图形,经过细心观察、联想,发现其中与思政元素相关联的各种形态特征、形式,有目的的加以引导、启发。

普及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构建起“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双结合,是学校构建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新模式的一次大胆的创新探索。

5

布置

作业

1、综合媒体与玩法,包括各种工具综合运用、拼贴、剪切、拓印等方法。

完成有意味的形式:

以不同时空、不同特征的物象构成画面。

2、现实寻找“点线面色彩肌理”设计元素,转换为寻找“抗击疫情”相关的符号作为创作素材的表现形式。

包括政治导向、美学伦理、核心价值等内容,与学生需要形成的思辨意识、知识结构、研判能力和全面素养的内在关联,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设好思想底色。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当代艺术--全国十大美院造型基础作品展造型精选(表现形式)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第一章

1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四章

第五章

合计

7

16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王雪青著.从设计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2

2、(日)视觉设计研究所编.设计配色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

教学参考资源:

1、[美]吉姆·

克劳斯编著.色彩设计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6

2、[美]莱斯利·

卡巴加编著.环球配色惯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6

3、[美]保罗·

芝兰斯基等著.色彩概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1

4、[美]斯蒂芬·

潘泰克、理查德·

罗斯著.美国色彩基础教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4

5、[日]南云治嘉著.日本高校色彩训练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

6、曹田泉、王可编著.设计色彩.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

七、其他说明

1、本大纲仅为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注意艺术专业的个性化特点,在不脱离大纲纲要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专业个性,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并确保教学内容跟社会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

2、学生作业量应该依据该班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作出灵活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