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693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6.下列疾病,它们依次属于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

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

7.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8.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10.在

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比例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A.B.C.D.

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1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13.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14.几百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

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

15.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下图表示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个体数量

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

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

1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17.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影响该奇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湿度D、海拔高度

18.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

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中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捕食

C、互利共生D、寄生

19.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l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20.当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

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看不懂文字

21.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22.在人工控制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尖端以下)生长素含量的相对浓度(如右图所示),测定结果可以说明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光照促使生长素向下运输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D.光照可破坏乙合成的生长素

23.用放射性核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4.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多少克?

A、80克B、900克C、800克D、5600克

2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

②>

③+④

26.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

种群

能量(107kJ·

m-2)

2.50

13.30

9.80

0.28

250.00

下面①—④图是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戊→乙→丙→甲→丁

时间

A.①③B.②C.②④D.①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多选、少选、选错均不给分)

27.吞噬细胞参与

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

C.合成并分泌干扰素D.合成并分泌抗体

28.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29.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往往具有双重性,具体表现在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D.既能促进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细胞分裂

3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B.生物群落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3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此时草本就被灌木取代而消失了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32.生态人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2007年5月22日是第十三个世界生物多样性日。

近日,在某些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发现,每日均有数千只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的巴西龟被市民买回家当宠物饲养,当市民玩腻了就放生到野外。

环保部门提醒市民不要将巴西龟放生到野外。

如果巴西龟造成生态入侵,将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D.遗传多样性增加

33.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

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

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第Ⅱ卷(本卷共60分)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34.(11分)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含有_____条食物链。

(2)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分别为________营养级。

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____________的破坏,从而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4)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营养结构越,该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容易维持,但是,外来干扰如果过强,生态平衡则会被破坏,说明__________。

(5)若鸟食物一半来自草一半来自昆虫,则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多需要消耗植物约________千克。

35.(每空2分,共12分)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

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

4请在坐标图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如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36.(8分)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

课本上说: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浓度。

曲线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于向光面于B点。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于顶芽,于B点。

37.(8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突触后膜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

膜内_________________;

膜外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

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的控制.。

38.(4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    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9.(6分)某科研小组为了了解下丘脑与其它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

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③第四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

最后,将两组数据统计,并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

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____;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可推断出_________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它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______________,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0.(11分)很多池塘常出现突然变绿并导致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变臭的现象。

发生该现象的地区常有化肥或去污剂排放到溪流中,然后又进入池塘或湖泊。

(1)利用去污水、化肥水、清水和绿藻及常见的实验仪器,请设计实验探究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结果预测:

产生变化的原因:

(2)要研究含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去污剂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应对原有实验步骤进行怎样的调整?

(3)若要研究盐度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设计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应控制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若观察到现象,说明水体盐度过高。

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1分,共计26分)

题号

1

2

3

5

6

答案

A

A

B

C

8

9

11

12

D

13

14

15

17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多选、少选、选错均不给分)

27

28

29

31

33

AB

BD

AD

CD

AC

三、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60分)

34

(1)7

(2)二,第三、四,草→兔→狼(3)兔、鼠大量繁殖,食物链

(4)一定的自我调节,繁多,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5)55

35

⑴取样调查法(或样方法);

随机取样;

⑵共同的资源和空间(答案不全不得分)

⑶选择本地物种⑷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6.

(1)AB和BC低CD高

(2)高低(3)高高

37.(8分)

(1)负→正正→负

(2)突触小泡兴奋或抑制(3)兴奋抑制(4)非条件反射大脑高级神经中枢

38.(4分)

(1)组织液C→B→A

(2)升高  神经

39.

(2)减少垂体增加抗利尿(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

40.

(1)假设:

化肥水和去污水都可以促进藻类的快速生长,是导致水变绿的原因

步骤:

取3支试管,标号为A、B、C,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化肥水、去污水至试管的3/4处;

分别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绿藻培养液,在光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定时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比较、记录

预测:

BC试管(化肥水和去污水中)的绿藻将快速繁殖,水质明显变绿

原因:

化肥水和去污水中含有藻类生长必需的N、P等元素,促进了绿藻的生长繁殖

(2)在试管中加入系列浓度去污水,并以清水作为对照组,进行上述步骤

(3)细胞渗透作用吸水及失水盐浓度高低单细胞藻的形态变化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皱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